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鹿茸的分類

鹿茸的分類

鹿茸的品種

藥用鹿茸( Comy trevi Pantotrichum)系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鹿科動物馬鹿(c. elaphus Linnaeus)和梅花鹿( Cervus nippon Temminck)的雄性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壹種名貴的中藥材,其味甘、鹹,性溫,歸腎、肝經,有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等功效。

《中國藥典》按動物基源將鹿茸分為花鹿茸和馬鹿茸兩種。鹿茸呈圓柱狀分枝,鹿茸主幹習稱“大挺”。在其品種的分類方面,由於各地在用藥的習慣上不盡相同,常有其他的分類方法,現歸納如下。

space

花鹿茸:又名花茸、毛茸、黃毛茸、黃毛鹿茸、梅花鹿茸。為梅花鹿雄鹿的幼角。主產於吉林、遼寧、黑龍江及河北等地。

馬鹿茸:又名馬茸、草茸、赤鹿茸、八岔鹿茸、青毛茸、青毛鹿茸。為馬鹿雄鹿的幼角。主產於吉林、遼寧、黑龍江、內蒙古及新疆等地關鹿茸:又名東鹿茸。產於長白山壹帶,品質較佳。

西鹿茸產於西北地區。品質較次。

嫩鹿茸:習指質嫩柔軟者。質佳。

白唇鹿茸:又名巖茸,為動物白唇鹿的幼角。主產於西藏、雲南、青海、四川等地。

水鹿茸:又名春茸,為動物水鹿的幼角。主產於四川、雲南、廣東、臺灣等地。

白鹿茸:又名草茸,為動物白鹿的幼角。主產於四川西部。

鹿茸片:為原藥燎去茸毛,刮凈,內灌熱酒,置火上烘烤至軟,或置籠內蒸透,切片,壓平曬幹。

黃茸片:為花鹿茸加工而成的鹿茸片。

青茸片:為馬鹿茸加工而成的鹿茸片。

鹿茸血片:又名血茸片、血片。為鹿茸頂尖部分

按照鹿茸片之加工方法,切片制成。質嫩,油潤如脂,色如蜜蠟,品質最優。鹿茸大的頂尖,最首層晶如蠟,稱為蠟片。切片時不同部位可得蠟片、特粉、粉片、沙片、骨片等。

鹿茸粉片:為鹿茸根底部分按照鹿茸片之加工方法切片制成。質老,油潤較差,色白,品質較次。可有蠟片、特粉、粉片、沙片、骨片等。

鹿茸分類哪種好

鹿茸的分類方法繁多,但是大多數仍以茸毛顏色、產地、采集方法及鹿茸質量的優劣進行分類,現分述如下。

space

1.按鹿茸茸毛的顏色分類

(1)黃毛茸

又名花鹿茸,它是梅花鹿未骨化的幼角。黃毛茸主產於我國的吉林、遼寧、黑龍江、河北及北京等地。

(2)青毛茸

又稱馬鹿茸,它是馬鹿未骨化的幼角。

青毛茸的產地在我國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新疆、青海及甘肅等地區。產於東北地區的馬鹿茸,稱為東馬茸,又名關馬茸,品質較優。產於西北地區的馬鹿茸,稱為西馬茸相比之下,品質較次。

2.按鹿茸的采集方法分類

(1)鋸茸

雄鹿從生後第二年開始生茸,壹般從生後第三年開始鋸茸。多呈圓柱狀分枝,枝頂鈍圓,大挺長14~30厘米,多具1~3個側枝,分叉間有壹灰黑色凸起筋脈,側枝長9~18厘米,直徑較主枝稍細,鋸口面類白色,較老,外圍常骨化,有致密的蜂窩狀細孔(子眼),茸皮棕黃至灰褐色,布有細茸毛,上密下疏,柔軟光潤;較老的鋸茸茸毛稀疏粗糙,下部表面有縱行棱紋,體輕。

二杠茸每年可采2次,因此又有頭茬茸和二茬茸之說。

每年可以采收1~2次。每年采兩次者,首次在清明節後45~60天采收,習慣上稱“頭茬茸”;第二次大約在立秋前後,采得的鹿茸叫做“二茬茸”。頭茬茸:大挺、門莊(距鋸口1厘米處的側枝)相稱,比度適宜,圓而周正,形狀美觀,茸皮厚,呈棕紅或棕黃色,茸毛細膩柔軟,排列分布規整,鋸口95%以上橢圓形,看不到骨化圈,茸體質地松軟且甚輕。二茬茸:又稱再生茸。再生茸質劣,易識別,花岔很少見,壹般皆為花二杠。再生的花二杠大挺、門莊不相稱,大挺長而不圓或下粗上細,多呈扁形,有形成不規則的棱形,表面凸凹,門莊較短。茸皮薄,多為灰黃褐色,少有暗褐色,茸毛粗糙且硬,有些豎毛粗而發黑,形體特異蓬松,壹束束不規則上豎排列。鋸口不圓,近似方形,能看到骨化圈,鋸口外圈多骨化,茸體較重,無腥氣。鋸茸之前,給以豐富的飼料,並與雌鹿隔離開,這樣則能得到量重、個大、質優的鹿茸。

space

(2)砍茸

現在已很少采用,因為這種方法要損害鹿。砍茸適用於生長6~10年的老鹿或病殘的鹿。其方法是將鹿頭砍下,再將鹿茸連同腦蓋骨鋸下。砍茸是指連著頭骨的茸,外形與鋸茸相同,但茸角與腦骨相連處呈環狀膨大,表面粗糙或具凸起的小疙瘩(釘),腦骨前端多平齊,後端有壹對弧形骨分列兩旁,俗稱“虎牙”,腦骨表面留有皮毛。以上鹿茸均以粗壯飽滿、質嫩油潤者為佳。無論是鋸茸,還是砍茸,所得的鹿茸都必須經過極為復雜的加工制作,才能成為藥材應用於臨床。

3.按鹿茸茸體的枝體形狀分類

(1)大挺鹿茸的主幹稱為“大挺”。

(2)單門具有1個側枝的馬鹿茸習慣稱為“單門”。

(3)初生茸是圓柱形或圓錐體的無分岔的幼小鹿茸。又稱作初生茸角。

(4)二杠茸具有1個側枝的花鹿茸稱為“二杠茸”質地較嫩,壹般茸毛細膩光潔,質量較好。

(5)蓮花茸具有2個側枝的馬鹿茸稱為“蓮花茸”,其大挺長達33厘米,下部有筋棱,斷面蜂窩狀,小口較大。

(6)三岔茸具有2個側枝的花鹿茸和具有3個側枝的馬鹿茸統稱為“三岔茸”。由於三岔茸生長的時間較長,故顏色較深,質地較老,茸毛粗而稀,大挺下部有棱及疙瘩,分枝頂端無毛。

(7)四岔茸具有4個側枝的馬鹿茸稱為“四岔茸”。

4.按鹿茸的動物基源分類

(1)花鹿茸

即來自梅花鹿的鹿茸,也稱作“黃毛茸”。

(2)馬鹿茸

即來自馬鹿的鹿茸,也稱作“青毛茸”。此外,鹿茸代用品也很多,如駝鹿、白鹿、水鹿和馴鹿的鹿茸等,臨床療效亦較好。

5.按鹿茸的加工方法分類

(1)排血茸

基本保持原色,有光澤,色調柔和壹致,僅基部有血管痕跡,鋸口潔白,手感較輕,用手按之有彈性,飲片圓形或破碎薄片,膠質透明無膠質化,外皮落呈淺棕色或灰黃色,氣微腥,味微鹹。

(2)帶血茸

外觀色烏茸基部皮膚有明顯血管跡,飲片形狀同上,外皮較硬,皮色灰暗黃,飲片多呈黑色或血色茸的尖部首層白如蠟,油潤如脂,氣味腥濃味微鹹。

space

6.按飲片的炮制方法分類

(1)鹿茸片

鹿茸在加工切片中,由於切片的部位不同,其性狀、名稱和質量也不同。鹿茸片外觀為圓形薄片,無茸毛,半透明,微顯光澤,質堅脆,氣微腥,味微鹹,又可分為血片(蠟片)、粉片和老角片。角尖部鹿茸片為血片,中上部為粉片,下部為老角片。花鹿茸血片表面淺棕色或黃白色,外皮無骨質,紅棕色或棕色,質堅韌;粉片和老角片較厚,表面粉白色或淺棕色,中間有蜂窩狀細孔,外皮無骨質或略具骨質,周邊粗糙,紅棕色或棕色。馬鹿茸血片的表面和周邊呈灰黑色,中央米黃色。血片外皮較厚無骨質,質堅韌。粉片和老角片較厚,有細蜂窩狀小孔,外皮較厚,無骨質或略具骨質。

(2)鹿茸粉

為灰白色或米黃色粉末,氣微腥、味微鹹。

目前鹿茸的偽品較多,以上所介紹的常用鹿茸外觀鑒別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很多,但仍不完善,需認真辨別並采用其他顯微及理化鑒別方法,以防服用假冒鹿茸給人們造成不良後果

  • 上一篇:哪只中藥股最有優勢?
  • 下一篇:經常喝酒的人應該如何養生?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