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主動脈夾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主動脈夾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壹旦懷疑或確診患病,應住院進行監測和治療。治療的目的是降低心肌收縮力,減慢左心室收縮速度(dv/dt)和外周動脈壓。治療目標是將收縮壓控制在13.3 ~ 16.0 kPa(100 ~ 120 mmHg),心率控制在60 ~ 75次/分。這樣可以有效地穩定或停止主動脈夾層的繼續分離,使癥狀減輕,疼痛消失。

(1)治療

主動脈夾層的治療主要是防止主動脈夾層的擴張,因為它的致命並發癥不是擴張本身,而是主動脈夾層擴張造成的後果。任何疑似或確診為主動脈夾層的患者都應立即治療,可使總住院死亡率降至30%以下,未經治療的主動脈夾層長期存活率很低。上世紀80年代初,小麥總結了前人的經驗,提出了壹個普遍接受的“標準”治療方案,即藥物治療或伴隨手術。近年來,無論是藥物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都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醫學藥物治療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①降低收縮壓;②降低左心室射血速度(dp/dt)。認為後者是作用於主動脈壁形成主動脈夾層並使其擴張的重要因素。起初,醫學藥物治療僅用於病情嚴重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現在,內科治療是所有主動脈夾層患者在影像學檢查和明確診斷前早期治療的基礎,也可作為部分患者的長期治療。

1.早期急診治療所有高度懷疑主動脈夾層的患者應立即入住急診重癥監護室,監測血壓、心率、中心靜脈壓、尿量,必要時監測肺小動脈楔壓和心輸出量。早期治療的目的是緩解疼痛,及時將收縮壓降至100 ~ 110 mmhg或降至能維持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灌註的低水平。同時,無論是否有收縮期高血壓或疼痛,均應給予β受體阻滯劑,使心率控制在60 ~ 75 ppm,以降低動脈的dp/dt,可有效穩定或停止主動脈夾層的持續擴張。因此,70年代開始使用胍乙啶和利血平,80年代初開始廣泛使用磺胺甲惡唑(Alphonate)。但這些藥物副作用大,容易產生耐藥性。

近年來,壹般認為間歇靜脈註射普萘洛爾和靜脈註射硝普鈉是理想的方案,前者降低dp/dt,後者降低血壓。硝普鈉可用5%葡萄糖500ml加至50 ~ 100 mg,劑量可根據血壓反應調整。最大用量可達800μg/min,壹般使用時間小於48小時。大劑量或長期使用可引起惡心、易怒、嗜睡、低血壓和類似氰化物或硫氰酸鹽的毒性作用。心得安(普萘洛爾)首劑最大劑量不應超過0.15mg/kg(也建議靜脈給藥0.5mg),每隔4 ~ 6小時再靜脈給壹次心得安(普萘洛爾),以維持β-受體阻滯劑的適當作用,壹般略低於首劑,即2 ~ 6 mg。慢性穩定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可口服心得安(普萘洛爾)10 ~ 20 mg,每6小時壹次。禁忌癥為心動過緩、傳導阻滯、心力衰竭或哮喘。其他β-受體阻滯劑同樣有效,尤其是那些選擇性作用於心臟的藥物,如阿替洛爾和美托洛爾。上述方案的缺點是需要持續的血壓監測和輸液泵來調整用藥,不利於運送病人。

1987年Grubb等人提出用拉貝洛爾治療急性主動脈夾層,並取得成功。近年來,在中國也得到廣泛應用。該藥為β受體阻滯劑,具有α受體阻滯作用,還可降低dp/dt和血壓。六安欣定註射液初始劑量為25 ~ 50mg,加入20ml 10%葡萄糖,在5 ~ 10 min內緩慢註射。如果降壓效果不理想,可在15min後重復,直至達到理想的降壓效果,總劑量不得超過200mg。壹般註射後5分鐘可出現最大效果,持續6小時左右;也可加入250ml的5% ~ 10%葡萄糖註射液或生理鹽水至200mg,以1 ~ 4 mg/min的速度靜脈滴註維持,直至取得較好療效,即可轉為口服維持。拉貝洛爾片初始劑量為100mg,2 ~ 3次/d,最大劑量可增至L 200 mg/d。

近年來,新藥烏拉地爾被用於治療急性主動脈夾層。可選擇性阻斷突觸後α1受體,解除交感神經對血管的興奮,擴張血管,激活中樞5-羥色胺-1A受體,抑制心血管運動中樞的交感反饋調節。其功能的特點是降低血壓而不引起反射性心動過速。烏拉地爾註射液初始劑量為12.5 ~ 25mg,加入生理鹽水或5% ~ 10%葡萄糖註射液中20ml,靜脈註射5 ~ 10 min,觀察血壓變化。5 ~ 10 min後,必要時可反復註射65438+。烏拉地爾註射液可溶於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溶液中,以100~400μg/min的速度靜脈註射,以維持療效或平穩降壓。病情穩定後,可以口服。烏拉地爾膠囊每次30 ~ 60 mg,每日2 ~ 3次。

根據拉貝洛爾和烏拉地爾的特點,有可能使其成為替代普萘洛爾-硝普鈉方案的理想藥物,且使用方便,搶救時可靜脈滴註,緩解後可口服。

在藥物治療中,如果禁用β受體阻滯劑,可選用鈣通道阻滯劑如維拉帕米、硝苯地平、非洛地平和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近兩年來,卡托普利註射液(凱福林)用於急性主動脈夾層合並高血壓或心功能不全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降壓效果穩定。給藥5分鐘後血壓開始下降,在15 ~ 30分鐘達到峰值,作用時間可持續2小時以上。無反射性增心率作用,但不適合腎功能不全患者、孕婦、哺乳期婦女。用藥方法如下:將25 ~ 50毫克加入20毫升5%葡萄糖註射液中,65438±00分鐘後完成靜脈註射;半小時後如無明顯效果,可將25 ~ 50mg加入20ml 5%葡萄糖註射液中反復靜脈註射,稀釋後以7.5 ~ 12.5mg/h的速度靜脈滴註維持。

需要註意的是,大動脈分支閉塞的高血壓患者,降壓後可加重缺血,不宜過度降壓治療;對於低血壓患者,不適合降壓治療,但可使用β-受體阻滯劑降低心肌收縮力。

2.內科治療的適應證主要包括三個方面:①遠端夾層無並發癥;②穩定孤立的拱形夾層;③穩定的慢性夾層,即2周以上無並發癥的夾層。

長期就醫的目的仍然是控制血壓,降低dp/dt,收縮壓應控制在1.30 mmHg以下。選擇的藥物應同時具有負性肌力和降壓作用,如β-受體阻滯劑、鈣通道阻滯劑、腎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降壓藥物,單獨或聯合應用,也有較好的臨床效果。3.外科治療內科治療在急性主動脈夾層的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能代替或完全代替外科治療。手術治療的適應證包括:①急性近端夾層。②急性遠端夾層伴有以下並發癥時:重要器官進行性損害;夾層破裂或接近破裂(囊性動脈瘤的形成是破裂的標誌);反向擴張涉及升主動脈;馬凡綜合征。③對於慢性夾層,只有存在嚴重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或夾層繼續擴大時,才可以手術。

雖然對於沒有致命並發癥的患者手術的確切時間存在壹定爭議,但壹般認為應盡早手術,防止夾層擴大導致越來越嚴重的並發癥。年齡越大,並發癥越多,手術風險越大。

傳統的外科治療包括切除內膜撕裂的主動脈,消除夾層假腔入口,重建主動脈,替換人工血管和瓣膜等。近年來,隨著經典手術的改進、血流動力學和病因學研究的深入、腦和心肌保護的完善以及新材料的出現,主動脈夾層手術的成功率明顯提高,早期和晚期並發癥進壹步減少。自從1955年deBakey第壹次成功對主動脈夾層進行手術以來,人類壹直在探索更好更完善的外科治療方法。

1964中,WHAT等人用Bacron血管替代冠狀動脈開口以上的升主動脈瘤,並留出Valsval竇,稱為WHAT手術。但對於大多數患者,尤其是馬凡氏綜合征累及瓦爾斯竇的患者,麥術存在諸多缺點,會影響術後遠期效果。

1966年,Bentall和deBono首次使用帶瓣人工血管替代升主動脈、主動脈瓣和冠狀動脈再移植術(簡稱Bentall手術),被認為是升主動脈瘤或主動脈瓣返流夾層患者的第壹個也是唯壹的根治方法。但該術式仍存在諸多缺陷和不足:①由於手術視野不佳、主動脈組織的脆性和吻合時的張力,吻合口尤其是冠狀動脈難以吻合,出血難以控制;②晚期並發癥,如冠狀動脈吻合口和主動脈遠端吻合口形成假性動脈瘤。

為了減少Bentall術後的並發癥,Cabrol在1978和1981年描述了壹種改進的方法,即采用滌綸血管作為中間管(代替1976中Zubiate等人采用大隱靜脈作為中間管),先連接兩側冠狀動脈。然後更換升主動脈和主動脈瓣,將中間管與升主動脈人工血管並排吻合,用瘤壁包裹人工血管,在移植物外腔與右心耳之間建立1.5cm的瘺管,防止移植物外腔出現壓迫性血腫,稱為Cabrol手術。

在1994中,鈴木承認Cabrol能有效防止血漏,但也指出了它的缺點:①人工血管外腔與右心房之間存在左向右分流;②血腫仍可壓迫甚至堵塞中間管和冠狀動脈,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和室性心律失常。因此,鈴木等人設計了壹種改良的帶瓣人工血管移植術,認為它適用於治療動脈炎、馬凡綜合征和退行性疾病引起的脆弱主動脈,在防止術後惡性出血、脆弱主動脈組織和吻合口假性動脈瘤形成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Robicsek和Thubrkar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主動脈成形術,包括常規主動脈瓣置換、在主動脈前壁穿梭切除適當長度和大小的瘤壁以縮小主動脈直徑、滌綸血管包裹加強主動脈壁,既滿足血流動力學要求,又手術風險低,遠期隨訪效果好。

4.隨訪經內科或外科治療的近遠端、急慢性夾層患者的5年生存率無明顯差異,可達75% ~ 80%。對於接受內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通常需要長期隨訪。晚期並發癥包括主動脈回流、復發性夾層、動脈瘤形成或破裂等。因此,控制血壓和降低dp/dt的長期藥物治療對所有接受過內科或外科治療的夾層患者至關重要。此外,長期隨訪還包括反復體檢、定期胸片、CT、超聲心動圖或MRI等。,避免長期並發癥。

(2)預後

主動脈夾層的自然病程非常危險。如果不及時診斷和治療,死亡率極高。根據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StanfordA型患者的報告,33%的患者在24小時內死亡,50%的患者在48小時內死亡。80%在1周內死亡;95%的患者在1個月內死亡。3/4的死亡是由於夾層破入心包形成心包填塞或縱隔和胸腔出血所致。其他患者死於急性心力衰竭、遠端器官灌註不良、急性腦卒中、急性腎功能衰竭、腸壞死和肢體壞死。慢性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破裂的發生率仍然較高,5年生存率僅為10% ~ 15%。經1年的StanfordB類藥物治療後,生存率可達70% ~ 90%,3 ~ 5年生存率約為50%。

綜合文獻報道,急性ⅰ、ⅱ型夾層動脈瘤術後3年生存率為70% ~ 91%,10年生存率為55% ~ 68%。ⅲ型夾層動脈瘤術後5年生存率為65% ~ 85%,10年後為55% ~ 65%。作者手術組平均隨訪(40.74±19.32)個月,1年、3年、8年生存率分別為92.6%、89.7%、86.8%。

  • 上一篇:通常含朱砂的藥物應該用什麽樣的包衣鍋?
  • 下一篇:獎勵100積分!!我不久將去英國學習。出了中國海關進了英國,帶什麽東西有點迷茫!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