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瘙癢的黃金藥方是什麽?

瘙癢的黃金藥方是什麽?

瘙癢是指只有瘙癢癥狀,無原發性皮膚病變的皮膚病。中醫稱之為風癢。任何季節、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但以老年人多見,冬季多見。臨床表現為皮膚瘙癢無原發性皮損,或瘙癢局限於肛門、陰囊、外陰、小腿等部位,或逐漸蔓延至大部分或全身。瘙癢時有發生,尤其是夜間,影響睡眠,常伴有抓痕、血痂或繼發感染。頻繁反復發作。

(1)內脂方四物湯出自《太平惠民和記局方》,由當歸(酒浸)、川芎、白芍、熟地黃(酒蒸)等份組成。

功效:養血潤膚。

制備方法為粗粉。

用法:每次9克,水煎去渣,趁熱服用,空腹食用。

方格養血丁奉湯出自《外科證治全書》,由生地15g、當歸9g、赤芍、天冬、麥冬、僵蠶各6g、何首烏15 ~ 21g、牡丹皮4.5 ~ 6g、川芎1.5g組成..

功效:養血潤膚,滋陰生津。

用法:水煎服,溫服,或口服。

源自《外科證治全書》的方散養血潤燥飲,由生地黃、熟地黃、當歸、黃芪、天花粉、黃芩各9克,天冬、麥冬、桃仁各6克,升麻3克組成。

功效:養血潤膚,滋陰生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四黃芪化毒湯由生黃芪15g、連翹6g、防風、當歸、何首烏、蒺藜各3g組成。

功效:益氣養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出自《醫宗金鑒·外科心尖》的吳芳地黃飲子,由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玄參、牡丹皮、紅花、蒺藜、何首烏9克,僵蠶6克,甘草6克組成。

功效:養血滋陰,息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皮煎出自《瘡瘍經驗》,由金銀花、黃芪、防風、桔梗、白術、白術、甘草、山藥、車前子組成,每味12g。

祛風、清熱、利濕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芪處士飲的源頭是“試著認識妳基德”,由蒼術、白術、地骨皮、白鮮皮、白附子、五加皮、僵蠶、秦艽、連翹、白芷、羌活、防風、甘草各3克,蟬蛻9克組成。

功效清利濕熱,祛風止癢。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劑。

方八九格全生湯出自《石室秘籍》,由人參15g、當歸45g、荊芥5g組成。

功效:益氣、補血、祛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防酒凈防生地湯由荊芥、防風各30克,赤芍、生地、金銀花各24克,甘草9克組成。

涼血祛風、利濕止癢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中醫皮膚科綱要》源頭方氏楊誌永安湯,由麻黃、薄荷、獨活、赤芍、桃仁、甘草、當歸尾各6克,白芷、蟬蛻、天麻、荊芥穗、僵蠶各9克,藏紅花4克(另取)組成。

祛風、活血、止癢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氏壹枝止癢永安湯是中醫治療常見皮膚病的第二源,由麻黃、防風、荊芥、僵蠶、薄荷、蒼術、當歸尾、赤芍、桃仁、紅花和甘草組成。

祛風活血,調和營衛之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防石二心消風散由全蠍9克、僵蠶9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苦參6克、荊芥6克、防風6克、生地黃15克、蟬蛻4克、甘草3克組成。

祛風、清熱、止癢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十三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源自《中醫皮膚科綱要》,由麻黃、大棗、生姜、甘草、僵蠶、蟬蛻各6克,連翹、杏仁、鉤藤各9克,赤小豆、桑白皮各65,438+05克組成。

祛風止癢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施思蒼白胤,出自《中醫皮膚科綱要》,由蒼術6克,黃柏6克,蒲公英、茵陳65,438+05克,梔子9克,苦參、茯苓皮、地膚子65,438+02克,生甘草3克組成。

清熱利濕止癢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十五止癢熄風湯出自《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由生地黃30g、牡丹皮9g、赤芍9g、丹參9g、玄參9g、白鮮皮9g、蒺藜9g、煆龍牧10g、生甘草9g組成。

涼血滋陰,祛風止癢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劉詩養血熄風方出自《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由15g黃芪、9g當歸、9g白芍、9g紅花、9g玄參、9g荊芥、9g蒺藜、6g川芎、6g甘草組成。

功效:養血滋陰,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17首烏七花湯源自名醫秘方,由何首烏、生地、熟地、鉤藤、杭白菊,防風、菜花、槐花、紅花、玫瑰花、白扁豆、雞冠花各6克組成。

功效:滋陰散表,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石壩麻桂蛤蚧湯出自《中醫皮膚科綱要》,由桂枝6克、杏仁6克、麻黃3克、白芍9克、生姜3克、大棗6克組成。

祛風散寒,調和營衛之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來自《中國中藥秘方大全》的防石救地湯,由熟地黃、赤芍、女貞子、枸杞子、玉竹、麥冬、菟絲子、浮萍、防風、防己、枳殼、當歸10 ~ 12g、川芎6 ~ 9g組成。

功效:滋陰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二當舒養血湯源自《中國中藥秘方大全》,由當歸、熟地、雞血藤、酸棗仁、柏子仁、五味子、荊芥、防風9克,川芎、何首烏、甘草6克組成。

功效:養血安神,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21號方當黃湯源自中國中醫秘方,由當歸12 ~ 15克、熟地黃10克、黃芪10克、蒺藜12克、川芎12克、荊芥和白芍12克、何首烏30克、防風6克

功益腎肝,養血祛風,潤膚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備註:濕熱重者加黃柏、黃芩、薏苡仁;風大者加蟬蛻、白鮮皮。

方劑22首烏養血湯來源於《中國中藥秘方大全》,由當歸65438±02g,熟地、制首烏、山藥65438±05g,生地、黃精、天冬、麥冬、防風65438±00g,蟬蛻、炙甘草6g組成。

功效:養血祛風,滋陰生津。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備註:冬季瘙癢嚴重者加桂枝;夏天瘙癢重者加玄參;蠍子加在瘙癢頑固者身上。

處方23:皮膚瘙癢癥專用方來源於中醫疾病專用方,由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銀花、白鮮皮、荊芥、生地、紫草、赤芍、蟬蛻6克、甘草5克組成。

祛風、清熱、涼血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備註:血熱過盛者加牡丹皮;慢性血虛者加當歸、熟地。

《四肢皮膚病診療方大全》方消風散加味源由生地黃、生石膏65438±05g,苦參、蒼術、火麻仁、牛蒡子、知母9g,荊芥、防風65438±02g,蟬蛻6g,甘草6g組成。

清熱涼血,祛風止癢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二烏潤膚湯加減出處為《四肢皮膚病診療方大全》,由玄參、麥冬、鉤藤、白芍、牡丹皮、白鮮皮65438±00g,當歸、蟬蛻6g,蒺藜65438±02g組成。

功效:滋陰潤燥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二六梁雪消風湯加減出處為《四肢及軀幹部皮膚病診療選方大全》,由生地黃、石膏、白茅根各30g,玄參、知母、牛蒡子、荊芥、防風各9g,白芍12g,金銀花15g,甘草6g,升麻3g組成。

功效涼血清熱,解毒祛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劑27龍膽瀉肝湯由龍膽草、黃芩、炒梔子、車前子、六壹散、柴胡各9克,甘草、升麻各3克,防風、蟬蛻各6克組成。

功效清肝清熱,利濕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健脾湯來源於中醫雜誌,1983: (5)

由黨參、黃芪各65438±02g,炒白術、陳皮、防風各65438±00g,茯苓皮65438±02 ~ 65438±05g,荊芥、砂仁(下),炒枳殼、玫瑰花、甘草各6g,炒黃連65438±0 ~ 5g組成。

益氣健脾,祛風止癢的功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方二九潤腑湯來自湖北省中醫雜誌,1991: (4)。

由紅棗20顆,綠豆100g,豬肥1勺,冰糖適量組成。

益氣健脾,祛風止癢的功效。

將水燒開,直到綠豆開花。

用法:分兩次服用,每日1劑。

方全瀉止癢湯來源於安徽中醫臨床雜誌,1998: (5)。

由全蠍、皂角刺9克,蛇床子15克,生地、熟地、防風30克,當歸、丹參、白鮮皮、蒺藜、何首烏20克組成。

功效:養血滋陰,息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31養血潤燥飲來自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7: (6)

由黨參、黃芪、生地、熟地、麥冬、當歸、赤芍、白芍、防風、浮萍各65438±05g,丹參、雞血藤、苦參、地膚子各65438±05g,夜交藤、蒺藜各30g組成。

功效: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處方32天麻丸出自《太平盛輝方》,由天麻9克、枳殼9克(麩炒去髓)、茯苓9克、麥冬9克(炒)、羌活9克、秦艽9克、防風65438克、人參6克、羚羊角6克、犀牛角6克、黃芩6克組成。

祛風除濕,涼血止癢的功效。

方法是將篩子搗成粉,煉蜜搗成丸,丸大如梧桐樹。

用法:不定時服用20粒。

處方33枳殼羌活丸出自《生肌總錄》,由羌活、枳實、人參各45g,防風、枳殼、芍藥、茯苓、白芷各60g,阿莎麗、當歸、甘草各30g,牡丹皮75g,川芎90g組成。

益氣養血,活血祛風的功效。

制備方法是將藥物搗成細粉,蜂蜜煉為丸,大小如彈珠。

用法每日服用1粒。

(2)外用防風浴湯來自《太平盛輝方》,由防風90克、桃金娘根90克、苦參90克、萆薢65438±0升、石楠30克、秦艽、升麻、茵陳、蛇床子、白礬、枳殼組成。

祛風止癢的功效。

做個細檔,用7桶水炒到5桶,把我去掉。

用法:在溫暖的房間洗澡。

方格蛇床子湯源自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精選,由蛇床子18g、艾葉9g、蒼術、黃柏、苦參各15g組成。

具有祛濕止癢的功效。

用法用水煎服和熏洗局部,每日3次。

方三止癢浴由枯礬、花椒各120克、芒硝500克、野菊花250克組成。

具有祛濕止癢的功效。

方法:加入15 ~ 20斤水,煎煮3次。

用法:用過濾法洗熱水澡,直到微微出汗,每天1次。

方四散體方出自《太平盛輝方》,由川芎60g、藿香60g、麻黃90g、白芷90g、藜蘆45g、萬磊150g組成。

祛風止癢的功效。

制法:將羅搗成粉末,加入150g英國粉,混勻。

用法粉身。

吳芳黃三洗液來自創傷科學(廣州中醫學院)。

包括大黃、黃柏、黃芩和苦參。

具有祛濕止癢的功效。

* * *的制備方法為細粉,藥物10 ~ 15g,蒸餾水100 ml,醫用碳酸1 ml。

用法:使用時搖勻,用棉簽蘸藥水塗抹患處,每日4-5次。

芳香木水洗液來源於中醫皮膚病診療,由木賊30克、香附30克、地膚子30克、細辛9克組成。

祛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方法:研成細粉,加水調勻。

用法:用刷子刷在患處。

方芪蛇床子洗液出自張誌禮《皮膚科醫案選》,由威靈仙、蛇床子、當歸尾、大黃、苦參15g,縮沙貝9個,蔥白7根組成。

祛風止癢功效。

方法加水煎煮兩次,混合後倒入浴缸。

用法坐浴,每次20分鐘,每天1次。

  • 上一篇:哪些事跡證明華佗是神醫?
  • 下一篇: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