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經典中醫

經典中醫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選擇中醫來治療小病,調理身體。但中醫遵循的是“補虛,實為瀉”的原則。只有對癥下藥,中藥才能起到扶正祛邪兩大作用,所以壹旦用錯了藥,往往適得其反。

妳真的清楚壹些常用中藥的功效嗎?讓我們壹起來了解壹下吧!

第壹,消化類藥物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可以通過消食化積中藥促進運化脾胃。

1.烤山楂:以新鮮山楂為原料,具有消食健胃、行氣化瘀、去濁降血脂的功效,可用於肉郁、腹脹、腹瀉、腹痛。取適量直接服用。

2.雞內金:由雞胃幹燥內膜制成,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消除積食,對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和異常升降引起的惡心嘔吐有顯著療效。建議將雞內金磨成粉,用濃湯煎服。

3.麥芽:可助消化,消食化滯,適用於飯、面、薯、芋等善於消食化滯者,如消化不良、腹脹、嘔吐腹瀉、不思飲食等。

4.神曲:由面粉與辣蓼、青蒿、杏仁等混合發酵而成。能健脾開胃,行氣消食,滯主飲食,消化不良,腹脹,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脾陰虛胃火旺

孕婦要慎重服用。

第二,理氣藥物

理氣類藥物的主要作用是理氣,用於治療氣滯或氣逆證,適用於脾胃氣滯、肝氣郁結、肺氣郁結等。

1.檳榔:居南方四藥之首,已有1800年的藥用歷史,早在《海藥本草》、《名醫別錄》、《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古代醫學文獻和書籍中就有記載。

檳榔含有多種物質,如脂肪、生物堿、兒茶素、膽堿等。檳榔有獨特的預防痢疾的作用,也有“西祖丹”之稱。由於癤子之病壹般與飲食不規律、氣滯有關,檳榔因能降氣、消食、化痰,其藥性受到廣泛關註。

目前,檳榔被列為我國138種常用中藥材之壹,《中國藥典》2015第壹部也收錄了60種含檳榔或其飲片的處方制劑。

檳榔可加工成炒檳榔、焦檳榔、藥用檳榔皮。其中,檳榔果皮有理氣功效,是將未成熟的檳榔煮熟,曬幹,縱向切成兩瓣,剝去果皮制成。辛,微溫,歸脾、胃、大腸、小腸。具有行氣、利水、消腫的功效,用於胃腸氣滯所致的胃痛、脹氣、噯氣、口臭、便秘。建議用水煎服直接服用。

炒檳榔炒至微黃,有大理石狀花紋,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可用於脾胃氣滯,胸脘脹痛。還可用於治療腸道寄生蟲如絳蟲和蛔蟲,具有明顯的驅蟲效果。

焦檳榔是炒至焦黃色的制品,具有促進胃的運動,加速消化和排氣,增強腸道收縮力的作用。可用於疏通人體內過多堆積的食物,增加排泄次數,從而達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2.陳皮:理氣健脾,祛濕化痰,可治脾胃氣滯證,濕痰、寒痰咳嗽,直接取適量煎服。

3.香附:疏肝理氣,調經止痛。適用於肝郁氣滯所致的脅肋腫痛;寒凝氣滯,肝氣犯胃所致的腹脹疼痛。

4.枳實:能破氣散結、化痰消積,適用於胃腸郁結證、胸痹、胸痹、產後腹痛等癥。

第三,抗表藥

解表藥是以散表解表為主要功能的中藥,分為辛溫解表藥和辛涼解表藥。外感邪氣侵入人體引起的惡寒、發熱、身痛、鼻塞、打噴嚏等癥狀,均適用於緩解表證。

辛溫解表辛,能散寒祛寒。主要用於外感邪氣引起的惡寒、發熱、頭痛身痛、舌苔薄白、脈浮等風寒癥狀,在解熱、鎮痛、抗炎、鎮靜作用方面有獨特優勢。常見的中藥如下:

1.麻黃:性溫而薄,陶弘景稱之為“傷寒首刊之藥”。有發汗祛邪的功效。麻黃湯以桂枝、杏仁、甘草、水煎服,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氣喘無汗。

2.桂枝:《名醫錄》中記載其能“發汗解表,溫經通絡,助陽化氣”。除上述麻黃湯外,桂枝的經典方劑為《金匱要略》桂枝芍藥牧之湯,配伍白芍、甘草、麻黃、生姜、白術、知母、附子,具有祛風除濕、通陽散寒、助清熱的功效。

3.羌活:氣味濃烈,好升散,能祛風除濕。用於外感風寒濕、風寒感冒伴頭痛、風濕關節痛、肩背痛。因為含有揮發油,所以除了治療感冒、風濕外,還可用於治療腦血栓、中風、心臟病。

4.荊芥:藥食同源,有解表祛風、透疹消瘡之功效。用於感冒、四肢關節痛、風疹瘙癢,可直接煎服5 10g飲用。

辛涼解表藥性味辛涼,能散風熱,發汗溫和,適用於外感風熱、咽痛、舌苔薄黃等熱象的表征,在抗菌退熱方面有明顯優勢。

1.薄荷:疏散風熱的必備藥物,主要用於風熱、無汗、頭痛、目赤等癥,也有清咽、助麻疹滲透的作用。

2.桑葉:擅長疏風瀉肺,清肝明目。用於外感風熱,頭痛咳嗽,目赤腫痛,常與菊花、決明子、麥冬同用。

3.菊花:疏風清熱,明目,清熱解毒,清肝瀉火。治療外感風熱時,常與桑葉同用,也可與黃芩、梔子同用,治療熱盛易怒等癥。對癤腫疼痛有很好的效果,內服外用皆可。

4.柴胡:解表解熱,疏肝解郁,適用於感冒發熱,肝氣郁結,脅痛,月經不調等癥。

第四,補氣

年老、體虛、大病、天生虛弱、勞損等。均可引起氣虛,補氣中藥可用於補氣養生。

1.人參:含有多種人參皂苷、揮發油、人參多糖等物質,能益氣健脾、生津潤肺。適用於汗出、腹瀉、大量失血或大病、慢性病引起的精氣神疲、氣短、乏力、肺燥咳嗽等癥狀。

2.黨參:補脾肺氣,補血生津,適用於脾虛體虛,食少便溏者;氣虛引起的氣血兩虛證,如面色蒼白或萎黃、乏力、頭暈、心悸等。

3.西洋參:具有益氣養陰、清熱生津的功效,主治氣血不足、虛熱倦怠,適用於熱耗肺氣陰所致的氣短氣短、咳嗽少痰或痰中帶血等癥。

4.太子參:性寒,能益氣健脾、生津潤肺,適用於發熱、氣陰兩虛、乏力自汗、飲食減少、口幹、津液不足者,不適於溫熱。

  • 上一篇:中醫美容有什麽優勢?
  • 下一篇:有人知道這是什麽植物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