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撫今追昔話敦化北山

撫今追昔話敦化北山

初秋時節,回到家鄉敦化,在壹天的清晨來到北山公園。

在東北很多城市都有北山公園,但是敦化市的北山公園卻是獨具特色的森林體育公園。北山腳下的小石河波光粼粼,像是壹條玉帶橫貫東西,走過河上的拱辰橋,就來到了北山公園。公園門前壹塊上刻寫著“北山公園”紅色字體的大理石臥在圓形的花壇中,這是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鄒家華1999年來敦化時題寫,字跡酣暢渾厚,筆走龍蛇,為公園平添了幾分雅趣。

沿著平整的路面壹直向前走,就來到了上山的石階處。最下面的三十多級臺階非常寬,上面是壹個非常開闊的平臺,這也是壹處大舞臺,經常有很多人在這個臺子上跳健身舞、扭秧歌,展示健康快樂的風采。從這裏到山上有壹段直線臺階,***520米,840個臺階,頗有些陡峭,半路上有幾處緩臺,兩邊的林木蒼翠蓊郁。

山下的廣場上各種幾何形圖案的草坪花壇錯落有致、簡樸大方,它們與各種精巧玲瓏的涼亭星羅棋布地分布在場地四周,點綴和美化著公園的環境。有壹座生命之歌的紅色大型雕塑矗立在廣場中央,富有張力的線條輕靈飄逸,像迎風怒放的花朵,韌性十足,表現了生命在於運動的主題。主雕像下面是壹組體育運動為造型的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地展現了各種體育運動的精彩瞬間,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籃球,有的騎自行車,有的滑雪,還有的在奮力跨欄,人物形象矯捷生動、銳不可當,很好地詮釋了體育運動精神,這組雕塑成為北山公園的標誌和壹道靚麗的風景線。

北山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小的時候,由於多年來的采伐,北山上的樹木稀疏矮小。聽老人講,早年間北山長滿了參天古樹,非常粗壯,壹直綿延到路邊,後來基本上都被砍伐光了。當時縣城裏大多數是平房,視野開闊,離得很遠就能看到北山,山頂的最高處有壹處日軍侵華時期所建碉堡的遺跡,雖然碉堡已經殘缺不全,圓筒形的碉堡沒有頂蓋,但居高臨下的狀貌仍然有些刺眼。

那時候北山只有幾條土路可以抵達山頂,春天時奶奶曾經帶著我到北山東面的山坡去踏青、挖野菜、賞花。上小學二年級時,學校曾組織學生到北山郊遊,每個人帶著飯,爬到山頂時累的氣喘籲籲的,山上沒有什麽風景可看,只是覺得登高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縣裏將位於小石河南岸的烈士陵園遷移到北山後坡,始建於1946年的革命烈士紀念塔也搬遷到北山的山頂上,給北山增添了許多巍峨雄壯的氣勢。紀念塔塔高25米,呈五角型,塔頂有壹棵巨大的黃色五星,其中時任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東滿軍區司令員、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席周保中的題詞高度概括了十四年的抗戰勝利來自不易;“抗日救國,功績不朽,雖然灑去不少鮮血,拋卻無數頭顱,畢竟贏得河山還我,使倭寇屈膝低首。作倀國賊,萬年遺臭,諸先烈,史無前例的英勇苦鬥,象征著黑水白山的正氣千秋。”

經過多年的投資建設,北山公園的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成為市民健身、休閑、娛樂、遊玩的好去處,山上花草樹木生機勃勃,空氣清新,是天然的氧吧。

清晨有很多人絡繹不絕地從城市的大街小巷來到這裏爬山、遊園觀光,有的慢跑、有的散步,有的在路邊空曠的地方打太極拳、壓腿、用單杠做向上拉伸運動,各種鍛煉方式不拘壹格,精彩紛呈,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能吐故納新,愉悅身心,這已成為很多人的壹種生活方式。

? 父親在七律《北山晨行》中寫下了這樣的情景:

? 興晨漫步登北峰,絡繹遊人自在行。

? 夾路蒼松迎客早,傍山閑草趁眼青。

趣談無諱隨古今,體練由心任舉停。

笑對晨陽胸襟挺,運動永進是人生。

以前我回到敦化時,經常在早上陪著父親壹起爬北山。有壹次,父親指著壹位正在臺階上登山的老者對我說:妳猜猜他多大歲數了?我看老人精神矍鑠,步履安穩,看上去也就是七十歲左右。父親未等我開口便說,人家九十多歲了,妳看登山走得多利索!我聞此言有些驚訝,老人微笑著向我點頭致意,看來他與父親是老相識了。

我大女兒小時候來敦化時父親曾經與我們壹起到北山上遊玩,父親隨手指著路邊的壹種小草告訴孫女,這個叫仙鶴草,是壹種中藥材,可以用來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當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沿著石階爬到山頂後舉目遠望,城市風光盡收眼底,平坦寬闊的敖東大街通向遠方,街道縱橫交錯,各種樓房高低錯落,鱗次櫛比,蔥綠蒼翠的大樹裝點著市容,處處呈現出不盡相同的人間煙火氣息。

烈士塔下方有壹條石砌的路面沿山脊向西延展,路面光滑平整,壹路走去,頓覺心曠神怡,神清氣爽。隨著山勢的起伏,不時有臺階散布在路上,路的兩側挺立著壹顆顆高大的雪松,枝繁葉茂,亭亭如蓋,顯示了勃勃生機,它們以優雅挺拔的身姿迎接遊人的到來,路邊還有很多小徑通向幽靜而茂密的山林。

路上還有三座各具特色的亭子,翹首以待迎接遊人的到來。

在北山中央最高峰的路邊有壹塊石碑,上書“旭峰觀日”四個大字,筆走龍蛇,氣韻生動。石碑後面的路中間建有壹座亭子,名為“迎旭亭”,飛檐翹角、紅柱黃瓦,可供遊人駐足休憩,亭子所在的位置原來是日軍的碉堡,後來將其拆除建成了亭子。如果在早上來到這個地方可以縱覽壹輪紅日從地平線噴薄而出、雲霞相蔚的壯麗場景,旭峰觀日是敦化十景之壹。

1932年6月15日,由王德林組織率領的救國軍(抗日聯軍前身)幾百人,向駐守在敦化北山炮樓的日軍發起進攻,憑借手中簡陋的武器打下了日軍的炮樓。在這壹戰中,救國軍***有二百多人犧牲,他們將自己的熱血灑在了這片山谷之間。父親曾寫七律壹首《閱抗聯檔案悼無名英雄》,紀念抗日先烈,詩文如下:

慷慨青史浩氣雄,深贊忠魂憾無名。

驅虜何惜身軀舍,殺敵惟念家國寧。

青山魂駐松常勁,丹江血染旗正紅。

和諧今日應莫忘,協力***建偉長城。

離開迎旭亭再往西走,路的南側有壹座長方形的亭子,名為“聳翠閣”,亭子清幽雅致,入口兩側有石砌的圍欄,八根紅色的方形立柱頗為醒目、別有風味,呈現出壹種自然和諧之美,經常有人在亭子後面鍛煉身體。

從聳翠閣沿路向西而行,只見北面有壹大片郁郁蔥蔥、密密匝匝的樹林撲入眼簾,它們中的每壹顆都 巍然挺立,保持壹顆昂揚向上的心,爭先恐後地奮力生長,它們沒有辜負陽光和這片土地的厚愛,長出了秀碩、挺拔、風姿卓然的姿容。

它們在這裏亭亭玉立了幾十年的時間,修煉成翩翩仙子的模樣,氣質超凡脫俗、安然瀟灑,在日月的伴奏下,踏著四季舒徐疾促的旋律婉轉流連、婆娑起舞,淩空展開的枝葉迎風搖曳如同飄飛的裙裾。

樹林間飄散著泥土的芳香和潮潤的氣味,壹簇簇白色的蘑菇在樹底下松軟的草地上破土而出,它們伸著腰,充滿好奇地打量著周圍的壹切。樹木中有幾頭牛在悠閑自在地啃著青草,慢條斯理的樣子好像是毫不理會塵世的憂愁。林子裏層層蕩漾的枝葉不僅凈化空氣,也能濾盡紛繁瑣事的煩擾,讓人褪盡塵埃,感到神清氣爽。

從樹林處再向西而行,路的南面有壹座寺廟,在其後面有壹座雙層樓閣式亭臺聳立在路邊,六角重檐攢尖頂的造型美觀大氣,與周圍郁郁蔥蔥的樹木互相映襯,亭子正面上下掛著兩塊黑色金漆匾額,下面壹塊寫著“四海承風”四個大字,字體古樸淳厚,雄健大氣,上面的壹塊題寫著“居高攬勝”,筆跡俊逸秀美,點明了亭子的特色。

亭子內外的蘇式彩繪鮮麗濃艷、意態動人,吊掛楣子古樸雅致,亭身空透,沿著旋轉臺階向上走,就來到了第二層臺子,站在亭子上憑欄眺望,可以欣賞四周美麗的景色。

寺廟東側有壹段臺階路,從這裏走下去來到半山腰是壹條寬闊的柏油馬路,通向山腳下的廣場和公園前面的大路,很多登山鍛煉的人都是由這裏往回返。

沿著道路向東走至半山腰,路南側有壹處平展的地方,像是壹塊平臺,上面建造了四座木質四角涼亭,亭子的立柱是壹根粗大的木方,木方的下面圍了壹圈木板做椅子,亭子小巧別致。在四座亭子中間有壹塊用玄武巖鐫刻的“林伯渠行吟處”石碑,此碑古拙典雅,碑文由我的父親李建樹所寫,楊明谷老師題書,著名書法家孫軼青題寫碑名,張文富篆刻。碑文的內容為:

林伯渠,名祖涵,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曾任中華人民***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早期為同盟會會員,壹九0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受同盟會派遣,到吉林從事反清反帝革命活動,公開身份吉林省城勸學總所會辦。1909年(宣統元年)十月二十二日到敦化視察學務,時正值日本覬覦我國延邊之領土。林伯渠同誌在敦化遊覽了清始祖布庫裏雍順誓師起兵之地鄂達裏臺時,眼望祖國大好山河,瀕於淪喪之危,顧念清廷昏憒無能,憚於外侮之勢。扼腕山麓憤然吟出了遊鄂達裏臺壹詩,以斥清廷日帝之為。今年為中國人民反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特於林伯渠同誌當年行吟之處立碑,勒詩於其上,以念先輩之苦誌。

遊鄂達裏臺

故老爭傳鄂達裏,登臨卻趁大寒時。

西來峻嶺連天白,北走長江入海遲。

十裏炊煙控朔漠,三邊狗盜越雷池。

和戎盡有諸公策,滿眼狐烏雨雪詩。

?公元壹九九五年六月望日

碑文記載了發生在這片土地上風起雲湧的悠遠往事。

鄂多裏臺是清始祖布庫裏雍順當年誓師起兵的地方,可以說是清朝統治者在東北崛起的濫觴。

據欽定《滿洲源流考》、《滿洲實錄》等書記載,滿洲原起於長白山之東北布庫哩山下壹泊,名布勒瑚裏。很早的年月,天上有三位仙女,大姐叫恩固倫,二姐叫正固倫,三妹叫佛庫倫。她們壹起下凡到布勒瑚裏泊洗澡,忽然,飛來壹只神鵲,口裏銜著壹枚朱果。它把朱果吐在池岸三妹佛庫倫的衣裙上,然後就飛走了。

浴罷,三個仙女便上岸穿衣。佛庫倫在自己的衣服上看見壹枚晶瑩鮮紅的果子,覺得十分喜愛,便拿起來含在口中,不料朱果剛剛放到唇邊便壹下滾進肚裏,感而成孕。連忙對兩位姐姐說:“我覺得腹內沈重,不能和妳們壹起飛回到天上了,這可怎麽辦?”兩們姐姐說:“我們都吃過丹藥,應該沒有性命之憂,這大概是天意吧,等妳身上輕快了,再飛回去也不晚。”於是兩位姐姐離別而去。

後來佛庫倫生下了壹個男孩,這孩子生下來就會說話,長得體貌奇異。長大以後母親告訴兒子他是因吃了紅果子出生的,並叫他姓愛新覺羅,在滿語發音中“愛新”是“金”的意思,,而“覺羅”二字表示的是姓氏。名字叫布庫裏雍順。給了他壹只小船,讓他坐上,告訴他說:“天生汝,實令汝以定亂國,可往彼處。”佛庫倫說完就飛回到了天上。

布庫裏雍順乘著小船,順流而下,來到了壹處有人居住的地方。登上了河岸,在那裏折柳枝、野蒿為椅子形的坐具端坐其上。那時候,這壹帶有壹個鄂多裏城(也叫鄂達裏),住有三姓部落的人,他們體態彪悍,驍勇好鬥,正在為爭當首領終日打來打去、互相廝殺。

正好有壹個人到江邊汲水時,發現了布庫裏雍順,見他相貌奇特,舉止奇異,十分吃驚。他急忙回到爭鬥的地方,對眾人說:“妳們不要打了,我剛才看見壹個人,相貌堂堂,很是非凡,壹定是上天派下來的,快隨我去看看吧!”正在爭鬥的三個部落的人聽到這話,停止了打架,隨著這個人來到江邊,壹看其人果然生的龍章鳳彩,就問布庫裏雍順是從哪裏來的。布庫裏雍順莊重地對他們說:“我是天女所生,專來平定妳們的爭亂的”並將其母親所說的話以及他的姓名告訴了眾人。大家聽了,都說“這是天生的聖人啊,不可以讓他徒步行走!”於是壹起上前用手臂搭起轎子,前呼後擁地將其擡到鄂多裏城。

三姓之爭也隨之偃旗息鼓,***同拜布庫裏雍順為首領,並將本族貌美如花的百裏氏之女許配給他為妻,將其奉為貝勒,居住在鄂多裏城,建號滿洲,滿洲自此肇始,鄂多裏也成為滿洲的第壹個都城。元於其地置軍民萬戶府,明初置建州衛,是清朝的開基。

許多研究清史典籍的專家經過長期查考論證後認為鄂多裏城就是今日的敦化,敦化市牡丹江新江橋的西側有壹座布庫裏雍順的石雕塑像,只見他廣額闊面,虎背熊腰,氣宇軒昂,蹲坐在椅子上,右手掐腰,左手按在直立的劍柄上,雕像生動傳神地再現了布庫裏雍順抵達鄂多裏城的情景。

父親根據這壹傳說寫了《西江月·清始祖登岸處》壹首:

綠柳斜陽蔭處,清祖登岸駐足。

石堤猶記俊英姿,威使三姓敬慕。

江水滔滔千古,中華如日晨初。

渾成壹體各民族,***建宏業闊步。

歷數世後,由於布庫裏雍順的子孫暴虐,引發其部屬叛亂。於六月間將鄂多理攻破,盡殺其族人。僅有壹名叫樊察的幼兒脫身逃到曠野,後面的人仍緊追不舍。就在他慌不擇路的危難之際,神奇的喜鵲又壹次出現,壹只喜鵲落在他的頭上,迷惑了追趕他的人,追兵謂:“人首無鵲棲之理。”以為是枯木樁子,就回去了。樊察得以逃脫,滿洲後世子孫俱以鵲為神,故不加害。

樊察有個孫子叫孟穆特也叫猛哥帖木兒有勇有謀,把殺祖仇人的子孫引誘到蘇克素護河呼蘭哈達山下壹個叫赫圖阿拉的地方,殺死壹半,留下壹半。後來,他的氣消了,把另外四十多人也放走了。再後來孟穆特居住在現在的遼寧省新賓縣赫圖阿拉,“赫圖阿拉”是滿語,漢意為“橫岡”,赫圖阿拉是清朝龍脈之所在,大清歷代帝王心中不可替代之聖地。

猛哥帖木兒的第六代孫努爾哈赤,1559年出生於赫圖阿拉城。1583年他起兵統壹建州各部,接著又兼並海西四部,征服東海女真,基本統壹了東北地區女真各部,創建了軍政合壹的社會組織“八旗”。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自封“覆育列國英明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

從鄂多裏山區走出來的布庫裏雍順的後人憑借神話傳說作為精神動力,讓他們有了更高的心氣,也給了他們睥睨天下,縱橫四海的勇氣,他們沒有裹足不前,面對積弊沈屙的明朝,有了問鼎中原的野心。如同山中順坡而下的涓涓細流,壹路奔流不息,積少成多,經過歲月的嬗遞,演化成洶湧奔瀉的巨浪,對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都造成了沖擊,由此也改變了中國的版圖和歷史發展進程。

1635年,皇太極廢除“女真”的族號,改稱“滿洲”,將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漢族、蒙古、朝鮮、呼爾哈、索倫等多個民族納入同壹族名之下,滿族自此形成。

在《清太祖實錄》中曾有記載:“布庫裏雍順居長白山東,俄漠惠之裏俄朵裏城,國號曰滿洲,是滿洲之始也。”滿洲是渤海國時期地名“建州”的音譯異寫,與建州相比較,滿洲二字都帶有水字旁,由於中國古代王朝有五行五德輪替的說法,明朝為火德,皇太極選這兩個水字旁為字,取“以水克火、以清代明”之意。

佛庫倫吃掉紅果而有孕是滿洲統治者為了強調其統治“受命於天”的權威性,反映滿族先世從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變的過程,也折射出長白山以東地區是努爾哈赤先世肇興的歷史活動舞臺。

清朝統治者拼搏和拓展了數年之後,想起了來時的路,將布庫裏雍順尊為始祖。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頒旨:“長白山發祥重地,奇跡甚多,山靈宜加封號,永著祀典,以昭國家茂膺神貺之意。”清政府尊長白山為神,並將長白山周圍作為神山封禁起來。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清政府頒布《寧古塔等處禁止流民例》,正式宣布寧古塔管轄壹帶為封禁區,敦化因為是清皇室發源地,屬封禁之例,因此被封禁200多年,但北部驛路沿線卻不在封禁之內。

清高宗乾隆皇帝禦制全韻詩中,也敘述了這壹史實。詩曰:

? 天造皇清,發祥大東。?

山曰長白、江曰混同。?

峻極襟帶,福萃靈鐘。?

山頂有潭,闥門名揚。

三天女者,降而浴躬。?

神鵲含果,吞以娠中。?

錫之姓名,母遂淩空。?

有取水人,見訝異征。?

交手舁歸,推為主國。?

三姓定亂,鄂多城崇。?

號建滿洲,開基肇宗。

鄂達裏臺到底在什麽地方?史書上並無記載。但歷史上有許多人都認定鄂達裏臺就在敦化的北山。

? 1644年清朝統治者入關後,經歷了由盛轉衰的過程,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清朝處於大廈將傾的風雨飄搖時期,簽訂了壹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領土蠶食鯨吞,大好河山處於瓜剖豆分的危險之中。

1907年,革命黨人林伯渠受同盟會派遣到東北聯絡綠林,從事秘密的反清活動,失敗後仍留東北管理學政,公開身份為吉林南路省城勸學總所會辦。1909年(宣統元年)林伯渠為吉林南路省視學普通科科員,視察南路學務。他在視察伊通、磐石,樺甸等地學務後,於10月16日由吉林出發,10月22日到達敦化考察學務,借此了解東北的形勢。

冬季裏的壹天,林伯渠與敦化縣長謝祖蔭同遊鄂達裏臺,佇立遠望,只見遠處白雪皚皚的山巒氣勢磅礴,宛如壹條條銀色長龍橫亙天際,巍峨壯麗。林伯渠想起布庫裏雍順當年誓師起兵時如日方升的氣勢,有感於當時清政府的沒落、腐朽和無能使得日本侵略者和韓國浪人覬覦中國東北領土,賦詩感懷,寫下了《七律·登鄂達裏臺詩》,表達了傷時感事、憂國憂民的心情。

林伯渠在後來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實踐中逐步接受馬克思主義。1921年1月經李大釗、陳獨秀介紹加入上海的中國***產黨早期組織,成為我黨最早的壹批黨員之壹。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林伯渠參加了南昌起義。1933年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先後任中華蘇維埃***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國民經濟部部長、財政部部長。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和吳玉章並稱為中***五老。

林伯渠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7年冬至1948年任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對陜甘寧邊區的鞏固與發展做出重要貢獻。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天安門城樓上主持了中華人民***和國開國大典。

父親是在寫地方誌時查找到林伯渠來敦化的歷史資料的,並寫了《宣統元年林伯渠視察敦化學務事略》壹文。林伯渠此次來敦意義重大,1995年敦化市政府建碑紀念此事,邀請父親撰寫碑文。

?父親有感於林伯渠的愛國之情,作了壹首《踏莎行·讀林伯渠登鄂達裏臺詩》:

?朔氣摧寒,彤雲布雪,茫茫渺渺千山裹,獨行壹橇壯然來,雄襟冷對殘陽血。古跡登臨,豪情卓犖,披懷吟詠揮詩作,覬覦鄰寇竊頻行,俠腸厲語憑高喝 。

在林伯渠行吟處放眼望去,群峰起伏,雲海翻湧。北山隔著牡丹江與南面的六頂山遙遙相望,城市就坐落在兩座大山之間壹片開闊的河谷平原之上,這片古老的土地宛若壹座巨大的舞臺,演繹著古今興廢的春秋故事。

壹千多年前大祚榮在牡丹江畔建立了渤海國的都城,拉開了“海東盛國”的序幕,數百年後清朝始祖愛新覺羅·布庫裏雍順又在這裏平定了三姓之亂開始走上了龍興鳳舉之路,曾經馬蹄翻飛、箭簇飛鳴的地域在近百年來又發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

在經歷了歲月的磨洗之後,北山閱盡了氣象萬千的風雲變幻,也坐視著紛紜世事的順逆翻覆,關於北山的故事還在延續……

  • 上一篇:迅速恢復體力的藥物有哪些?
  • 下一篇:蘿蔔中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