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藥炮制學的發展歷程

中藥炮制學的發展歷程

1、《黃帝內經》約為戰國至秦漢時代的著作,在《靈樞經。邪客》篇中有用“秫米半夏湯”治療“邪氣客人”的記載。“秫米湯”的“治半夏”即為修治過的半夏。生半夏毒性大,以“煉治”來減低毒性,可見當時已註意到有毒藥物的炮制。《素問·繆刺論》中所說的“角發”“楊治”即是最早的炭藥壹壹血余炭。“哎咀”即是當時的切制飲片。到劉宋時代,雷敩總結了前人炮制方面的記述和經驗,撰成《雷公炮炙論》三卷,是中國第壹部炮制專著。書中記述了藥物的各種地制方法大約有44種,並對炮制的作用也作了較多介紹,該書對後世中藥炮制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其中許多炮制方法具有科學道理,至今仍有指導意義。

2、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載藥1892種,其中有330味中藥記有“修治”專項,綜述了前代炮制經驗。在330味藥物中,載有李時珍本人炮制經驗或見解的就有144條,其中很多藥物,如木香、高良姜、茺蔚子、楓香脂、樟腦等的炮制方法都是李時珍個人的經驗記載,其中多數制法,至今仍為炮制生產所沿用。如半夏、天南星、膽南星等,明代繆希雍撰的《炮炙大法》是中國第二部炮制專著,收載了439種藥物的炮制方法,用簡明的筆法敘述各藥出處,采集時間,優劣鑒別,炮制輔料,操作程序及藥物貯藏,大部分內容能反映當時社會生產實際,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並將前人的炮制方法歸納為:雷公炮炙十七法。

3、清代張仲巖著《修事指南》為中國第三部炮制專著,收錄藥物232種,較為系統地敘述了各種炮制方法,其中多來源於《證類本草》和(本草綱目》,但張氏作了進壹步歸納、整理,條分縷析,較為醒目。張氏認為炮制在中醫藥學中非常重要,他說:“炮制不明,藥性不確,則湯方無準而病癥無驗也”。在炮制理論上有所發揮,如提出:“吳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氣,豬膽汁制瀉膽火而達木郁,牛膽汁制去燥烈而清潤……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等炮制作用。4、由於炮制界各位老專家長期不懈的努力,使人們對炮制學科重要性認識不斷加深,同時也逐步引起各級領導和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在中國國家“九五”和“十五”攻關期間,國家投入了壹定資金對中藥飲片炮制工藝規範化和質量標準進行了示範研究。這些項目的順利實施對於規範中藥飲片質量標準、穩定中藥臨床療效起到良好的作用。新設備、新工藝的探索與應用近些年來,許多專家學者探索應用新設備、新工藝,對壹些傳統的炮制方法進行改進,以適應時代的要求。例如:利用遠紅外線及微波具有穿透能力強、加熱速度快且滅菌效果良好的特點,改用遠紅外線烤箱或微波爐用於雞內金的炮制,收到良好的效果,且具有省時、衛生方便、無須大小分檔的特點。乳香傳統的炮制方法是炒後噴醋,雜質去除不完全,且容易黏成團,調配處方不方便。工藝改良後,取乳香敲碎置鍋內,加適量水加熱,不斷翻攪至全部熔化沸騰,刺激性濃煙隨水蒸氣逸出,待濃煙淡化倒入壹定量的米醋稍攪拌,倒出冷卻,敲碎即可使用。此法炮制溫度不會太高,清除雜質又不影響療效,氣溫升高時也不會再黏成團。中藥炮制“制毒”原理研究“制毒”是炮制的重要作用之壹,炮制“制毒”的機理可以概括為:加熱炮制降低毒性。包括利用加熱破壞毒性成分或改變結構而降毒;利用加熱炮制制霜而降毒;利用加熱炮制使毒性成分逸散而降毒;利用加熱炮制使毒性蛋白變性而降毒。水處理除去毒性成分。傳統炮制技術中,對某些有毒藥物可采用水處理方法,除去部分水溶性毒性成分,降低毒性。如礦物類藥物芒硝、朱砂、雄黃、硇砂等,經不同的水處理方法後,除去部分有毒成分,使毒性降低或減少對人體健康的損害。

  • 上一篇:過年是中午還是晚上
  • 下一篇:什麽是粉彩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