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跟痛癥簡介

跟痛癥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足跟痛的病因病機5足跟痛的癥狀6足跟痛的治療6.1處方治療6.2按摩治療6.2.1處方1 6.2.1癥狀6.2.1.2按摩方法6.2.2處方2 6.2.2.1癥狀6.2.2.2選穴6.2.2.3按摩方法6.2.3醫案6.3艾灸治療附:1治療跟痛癥的穴位2治療跟痛癥的方劑3治療跟痛癥的中成藥4跟痛癥相關的藥物5古籍中的跟痛癥1拼音zú gēn tòng

2英文參考足跟痛【中醫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疼痛的腳跟[朗道漢英詞典]

足跟痛[朗道漢英詞典]

疼痛的腳後跟【湘雅醫學詞典】

3.把跟痛癥總結為壹個癥狀名稱,也叫足跟痛[1]。指壹側或兩側腳後跟疼痛,站立或行走時加重[2]。多見於中老年女性和肥胖女性。只有當他們走路和站立的時間長了,他們才會感到疼痛。嚴重時,他們的腳後跟腫脹,無法站立和行走。當他們躺下時,他們還會有持續的酸痛或針刺般、燒灼般的疼痛,這種疼痛甚至會涉及到他們的小腿背部[3][4]。

對於骨質增生,雖然治療不能消除骨刺,但也可以通過消除骨刺周圍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來消除疼痛[3]。

4足跟痛的病因病機《丹溪心法足跟痛》:“足跟痛,痰,血熱。”

足跟痛多由腎虛、血熱、痰濕引起[1]。

足跟痛與骨質增生、跗骨竇軟組織勞損、跟靜脈壓增高等因素有關[3]。

跟痛癥是由跟骨底部的慢性勞損、跟骨骨刺和跟骨結節滑囊炎引起的[4]。

5足跟疼痛癥狀常見於壹側或兩側足跟,不紅不腫,行走不便[1]。

足跟痛發病緩慢,可能有數月或數年的病史。主要表現為足跟疼痛,疼痛部位壹般固定,有明顯壓痛點,可伴有足底麻木或緊張。早上起床,剛開始站立或行走就有劇烈的疼痛。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會加重疼痛,休息後會緩解。暖和的時候妳覺得舒服,冷的時候妳的狀態會變差。[4]

足跟痛多見於中老年人和肥胖女性。只有在人長期行走和站立時才會出現。嚴重時腳跟腫脹,無法站立行走。當仰臥時,他們還會有持續的酸痛或刺痛,疼痛甚至涉及小腿的背部[3][4]。

6足跟痛的治療6.1方劑治療《張儀彤》卷五:“若腎陰不足,脛熱足跟痛,加龜板、肉桂六味丸;陽虛的人不能長時間站立,足跟痛。濕者會因重而腫,用骨丸、石鍋公藥酒代替;肥胖痰濕者,加木瓜、萆薢、防己至導痰湯;虛者用補中益氣、十全大補湯。”

醫學腳氣介紹:“足跟痛、血熱者,加知母、黃柏、牛膝於四物湯中;如果有痰,烏雞散加木瓜。"

6.2按摩療法6.2.1處方1 [5]

6.2.1.1癥狀足跟疼痛,紅腫,行走不便。

6.2.1.2按摩方法①用大拇指按壓大鐘50次,力度適中。

②拇指和中指相對用力,握住昆侖和太溪穴(見本頁)1 ~ 2分鐘。

(3)用拇指末端點按仆指1 ~ 2分鐘。

④用拇指指腹從彈簧向腳趾方向推6 ~ 8次。

6.2.2第二方[3]

6.2.2.1癥狀:足跟腫脹,持續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休息時疼痛,舌暗,可見瘀點,苔白,脈澀。

6.2.2.2選定的穴位有三陰交、陰陵泉、太溪、趙海、顧然、昆侖和仆參。

6.2.2.3按摩法(1)跟骨下止點滑囊炎:患者仰臥,患肢膝關節屈曲60度。醫生壹手托住患足進行背屈固定,使跟腱緊張,另壹手用大魚際對準滑膜囊用力擊打。手法的作用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腫止痛,或使滑囊破裂,吸收液體。

(2)足底筋膜炎:患者仰臥,下肢伸直。醫生先用點穴法點按穴位,然後用壹個拇指點按揉按痛點,再用揉按法和磨平法沿足底筋膜運行方向揉平,使腳底發熱。

6.2.3病歷王,女,38歲。自述足跟痛3年,每次長途行走、長時間站立或雨天加重。最近因為走路時間太長,右腳後跟疼的厲害。入院時體檢顯示右足跟結節處叩擊痛明顯,觸及壹骨性突起。x光片顯示:右足跟骨骨質增生骨刺。診斷是腳後跟痛。經過兩次綜合治療,足跟痛減輕,可以下床獨立行走。經過10次治療,疼痛完全消失,出院。隨訪顯示無復發。[3]

6.3艾灸療法[4]

取穴:①組:阿是穴、三陰交穴;②組:參麥、太溪穴。

艾灸:兩組處方交替施灸,用艾條懸灸,每穴灸5 ~ 10分鐘;或者用艾炷灸法,每穴5 ~ 7強,每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

7足跟痛患者的日常保健(1)註意局部保暖,避免受涼。

(2)足底筋膜炎患者急性期應註意適當休息,減少負荷,控制劇烈運動。癥狀緩解後,逐漸收縮足底肌肉,增強足底肌肉力量。

  • 上一篇:北京醫保門診中藥報銷比例
  • 下一篇:日常生活中如何治療陽痿早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