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海鹽縣 民俗

海鹽縣 民俗

海鹽縣 習俗 您當前所處位置: >> 中國 >> 浙江省 >> 海鹽縣

[春節]

正月初壹,俗稱“年初壹”。淩晨。爆竹聲、鞭炮聲此起彼伏,曰送舊迎新。天色發白,設供果,泡佛茶,點香燭,男女老幼穿戴新衣新帽新鞋襪,敬拜天地神佛。然後國主人開正門,全家喝糖茶,吃年糕。是日,有庭院有井者,設香案糕果茶酒於井邊,祀之,以物掩井欄口,曰“封井”。是日不掃地,謂可聚財。鄰裏間相互拜年,雙手抱拳作揖,口稱“恭禧恭禧!”“發財發財!”。街坊商店停業,唯點心店、茶館開業。人們吃餛飩、燒賣,老人照例上茶館喝茶,店主泡上橄欖茶,曰“元寶茶”,茶客送紅紙包,謂之喜鈿。街頭遍設花紙(年畫)攤,孩童們喜購各式花炮、玩具,年輕人群集壹起,敲打年鑼年鼓。正月初二(也有初壹)夜,戶主將新的竈神像供入竈龕,掛上新的紅布竈幔,設供時、粉賀子,合家向竈神膜拜,謂“接竈”。是日(也有初三)起,親友互相拜年祝賀,接續到初入,曰 “走親戚”。舊俗先到娘舅姑夫家,再去其他親友家。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紅紙包錢,名曰“拜年鈿”。解放後,國家規定基節放假3天。商店、服務行業職工,節日加班,提供服務。黨政機關和駐軍部隊相互拜年。軍民舉行聯歡會。地方政府和駐軍部隊走訪烈軍屬及殘廢、復退軍人,送慰問品,禮佛、接竈之俗語廢。

[接財神]

正月初五,財神誕日。初四夜,各商店敬財神。武原鎮上玄壇廟的財神菩薩出巡,大的商號門前設香案,鳴禮炮,磕頭禮拜,曰“接財神”。初五夜,店主邀朋友、夥計喝財神酒,互祝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此日及端午、中秋,若夥計不為店主邀請喝酒宴者,即為辭退。此俗,50年代起漸廢。

[人生日]

正月初七,俗稱“人生日”。姑娘們請人穿耳朵,孩童們稱體重,測試增重若幹。此俗不普遍,今不行。

[元宵節]

五月十五夜,各戶張燈結彩。遇豐收年景,常有集會迎花燈。明萬歷《海鹽縣誌》載:“鬧元宵……縱遊人觀燈,元近百裏畢集。”民國期間縣內燈會以澉浦最盛。正月十五上燈起至二月初進入高潮,有龍燈、獅子燈、魚燈、蟹燈、蚌燈、走馬燈以及大型亭臺樓閣花燈,各式燈彩,鬥奇競巧,絢麗多彩。還有壹種滾燈,邊迎燈邊表演武術,人稱英雄燈。年少好勝之輩常糾眾搶奪,易生事端。抗日戰爭爆發後,迎燈之俗漸廢。元宵夜,農家有燒“田財火”習俗,用稻草蘆柴紮成火把,點燃後在自家田邊,邊跑邊咕邊將田邊茅草點燃,盼五谷豐登,蠶花茂盛。此俗六七十年代壹度中止,近年來壹些鄉村又興。

[二月二]

二月初二,各家吃“撐腰年糕”。俗謂“吃了撐腰年糕,腰北肝,體健壯,又利勞作”。

[清明節]

家家備酒菜祭祖,稱為“過清明”。家人去祖先墳上掃墓,小輩還給墳墓除草、添土、修剪樹枝。是日,家家吃草頭團子。舊俗清明前壹日為寒食節,停止用火壹天,不燒飯,不點燈,懷念春秋時隱居而死的介之推。明天啟《海鹽縣圖經》載:沈匯於每歲清明前後三日,土人裝龍舟為競渡戲。50年代起,群眾團體和學校組織青年、學生祭掃革命烈士墓,敬獻花圈,緬懷先烈。

[立夏日]

食白水焐肉、白焐蛋、新蠶豆、菜油蒜末拌生豆腐,忌孩子坐門檻,以防疰夏。是日兒童少年結伴去郊野,自己動手用鹹肉、竹筍、新蠶豆、萵苣等和粳米煮燒。稱“燒野米飯”。

[端陽節]

五月初五端陽節,俗稱“端午日”。舊時門上貼鐘馗像,掛端陽符。門口插艾葉菖蒲,俗有 “艾旗菖劍”之說,謂能辟邪祛惡。是日家家食五黃,即黃魚、黃鱔、黃泥蛋、黃瓜、雄黃酒,孩子額上用雄黃寫上“王”字,耳朵裏抹雄黃酒,幼兒穿黃色印花老虎衣,謂能驅邪避毒。是日正午時室外內熏蒼術白芷,婦女用絲線結香袋,內置梔子、生大黃等,佩掛在小孩衣襟上,並用大蒜菖蒲紮在床檐上,謂能解毒避瘟。家家戶戶吃粽子。芒種前,父母去婿家看望新婚女兒,帶肉壹方,魚兩條鹹蛋、水果及端陽粽若幹作為禮物,農家另置辦秧凳壹只、拔秧傘壹把、布傘兩把、扇子兩把、箬帽或草帽兩頂,壹並送至婿家,婿家設宴招待,曰“拿端午”。今吃粽子、拿端午、熏蒼術白芷等俗仍流行。

[分龍日]

五月二十分龍日。各地普遍試龍(消防機具),有些鄉鎮還演草臺班“水龍戲”。武原鎮各坊洋龍,是日齊集水倉橋、天仙湖壹喧賽龍,也叫演龍。得第壹名的坊,洋龍披戴大紅花。賽後各坊宴請消防人員。民間還有以二十、二十壹兩天是睛是雨蔔豐歉的習俗。雲:“二十分龍二十雨,七七四十九天曬龍衣(天大旱);二十分龍廿壹雨,風調雨順到年底。”隨著專業消防隊伍的建立,此俗逐漸消失。

[六月六]

六月初六,屆盛署季節,俗謂“六月六,曬得鴨蛋熟”。家家戶戶翻曬農服,以防黴蛀。也有“六月六,貓狗要**浴”之語。此日起,長輩允許孩子下河遊泳。

[七月七]

七月初七乞巧日。是夜設案中庭,陳西瓜、糕點等祭牛郎織女星,婦孺仰觀雙星巧雲,姑娘們對月競穿乞巧針,祈求心靈手巧,謂之“乞巧”。

[中元節]

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是日家家戶戶錢餛飩,備香燭酒菜祭祖。富裕人家延僧侶超度亡靈,寺廟設齋做佛事。是日傍晚,壹些人家設羹飯化紙錠於道旁,祭四方野鬼,此俗今已廢。

[七月三十]

七月三十地藏菩薩誕日,是日武原鎮曲尺弄在藏庵做道場,誦經禮佛,普渡眾生。入夜,民間裹糧餛飩或南瓜面餅齋地藏菩薩,家家戶戶燃地燭,點地香,俗稱燒“狗汙(尿)香”,祈佛保佑。孩童輩在圓茄子上插香嬉玩,高興異常。此俗解放後漸廢。

[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有齋月習俗。祭畢,合家分食月餅,若有人外出,外壹小塊留著,以示團圓。貧困之家以黃南瓜團子代替月餅。是夜,備八寶鴨等豐盛酒菜,全家團聚合歡。富戶人家設宴邀親朋賞月。也有在是日熬制桂花糧吃的習俗。節前,新婚婿、女去看望嶽父母,送禮品魚肉鴨酒及月餅等,俗稱“望八月半”。

[重陽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民間有賞菊飲花酒、吃重陽糕習俗。重陽糕系糯米制成,上插竹篾五色三角小紙旗。先祭竈神,然後分食,此俗寓“登高(糕)避災”之意。早先戶戶自己蒸制,先後市上糕團店購買。武原鎮糕團店賣紅、黃、青、白色團子,上插小三角旗、鬥、狀元郎。此習今廢。民間謂,重陽日晴,壹冬無雨。此日後,百工入夜操作,謂“做夜作”。[十月朝]

十月初壹各家祀祖,也有掃墓的,但已不普遍。

[冬至節]

是日起進入臘月,上壹夜為“冬至夜”,家家燒赤豆糯米飯,吃“蛋酒頭”。富裕人家延中藥鋪熬制膏滋藥,冬令進補。另外,貧苦人家無力築墓,浮厝在郊野的棺材,只覆以稻草編制的草苫。是日,或加蓋草苫,或由家人趁冬至日下午,將剩下屍骨,納入陶甏內,挖土掩埋。同善堂把無主遺骨撿拾入甏,人稱善舉。

進入臘月,更夫在黃錯時刻手提燈籠,邊打更邊叫喊“寒冬臘月,氣候幹燥,家家註意,火燭小心”。提醒人們防火,俗稱“叫火燭”,此俗今已廢。

[送竈日]

十二月廿四,白天撣檐塵打掃衛生。戶主買來小紙轎和花炮,傍晚搓糧粉圓子祀竈神。祀畢,將竈神馬幛,請入紙花轎內,送至庭中焚化,並燃放花炮,謂之送竈。也有廿三送竈的。有的人家人口太平,財源茂盛,在廿四夜對竈神只祀勿送,謂之留竈。送竈後幾天,各戶先後祀土地。供雞、肉(豬頭)、魚三牲,還在祭桌右邊用盤裝活魚壹條,寓意“吉慶有余(魚)”。今送竈、祀土地之俗已廢。

[除夕]

年三十(月小為廿九)下午祀祖先,供豐盛酒菜。是夜燃年燭,種年火,把火炭納入銅爐內,保持到次日不媳,謂“財源不斷,富(火)到明年”。全家聚餐,菜肴豐盛,俗稱 “吃年夜飯”,有肉圓(合家團圓)、魚(歲歲有余)、線粉(長壽百歲)、菠菜(生活甜蜜)等,東北鄉壹帶年夜飯必吃兩碗(象征性的),曰 “成雙飯”,寓意吉祥。食畢,貼春聯隊、年畫,物品上粘紅色剪紙圖案,長輩給兒孫輩“壓歲鈿”。是夜,各戶剩米飯若幹盛入淘籮,上插萬年青、吉祥草。壹切安排定當,全家圍爐,達旦不寢,名曰“守歲”。解放前,有的貧困戶無力還債,外出躲避,直至年初壹才回家。諺雲:“有錢過年,無錢過關。”今種年火,躲債等已消失。

  • 上一篇:槐米幹燥方法詳解及配方
  • 下一篇:報考執業中藥師需要多少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