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如何飼養蚯蚓]

如何飼養蚯蚓]

技術全稱:蚯蚓養殖

關鍵詞:其他養殖技術蚯蚓赤子愛勝蚓

技術介紹

介紹文件

介紹文件

蚯蚓養殖

蚯蚓養殖

蚯蚓是無尾目和寡毛綱的陸生無脊椎動物。全世界有2500多種蚯蚓,我國已發現並命名的蚯蚓約有150種,但可供繁殖的種類不多。主要養殖品種為赤子愛勝蚓屬的赤子愛勝蚓。

蚯蚓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在自然條件下,除嚴冬或幹旱外,壹般能在溫暖季節繁殖。在人工繁殖的條件下,壹年四季都可以繁殖。蚯蚓從生繭到成熟是壹個生長周期,開始產卵,其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密切相關。

筆者於1980開始選育大平2號,當地俗稱太湖紅蚯蚓,原稱美國紅蚯蚓與日本花蚯蚓的雜交種。這條蚯蚓壹般長50 ~ 70毫米,體腔直徑3 ~ 6毫米,個體體長可達90 ~ 150毫米,成年蚯蚓重0.45 ~ 1.12克..體表只是毛細血管和致密,體色為紫色,但體色也隨著飼料、水分等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太湖紅蚯蚓具有體腔壁厚、肉多、壽命長、繁殖率高等特點,非常適合人工養殖。現在關註以下內容:

第壹,太湖紅蚯蚓的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的關系

1.進食習慣

紅蚯蚓是壹種腐生動物。它喜歡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機質的土壤中,壹般耕地很難見到。因此,可以利用動植物的有機廢物進行大量的人工養殖。它的食性很廣,畜禽的糞便,以及稭稈、各種鮮幹草、樹葉、瓜果、菜皮甚至腳經過發酵後都可以食用。蚯蚓每天的攝入量與自身體重大致相當,有壹半以蚯蚓糞的形式排出。生產壹噸鮮蚯蚓,大約需要70 ~ 80噸有機廢物。

2.溫度

蚯蚓是喜溫的動物,在久旱、嚴冬、高溫季節,野生蚯蚓會鉆入生土中睡覺。人工飼養蚯蚓,需要調節溫度,使蚯蚓壹年四季都能生長繁殖。紅蚯蚓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體的動物,但它們必須雜交。性成熟的蚯蚓(即有生殖環的蚯蚓)交配1周後產卵。但是產卵的頻率和溫度有很大的關系。溫度低於10℃時,產壹枚卵需要35天左右;溫度18 ~ 25℃,濕度30% ~ 50%,空氣通風良好時,壹般1.5 ~ 4.5天產壹枚卵。當溫度高達35℃時,產卵量減少。卵繭孵化也與溫度密切相關。當溫度低於8℃時,蠶繭停止孵化;在65438±05℃的溫度下,幼蚯蚓在33天左右孵化,孵化率為97%,平均每繭孵出幼蚯蚓6.8條。平均溫度為20℃時,幼蚯蚓孵化時間為65438±09天。在32℃下,10天即可孵化,但孵化率僅為33%,平均每繭孵化2 ~ 3只幼蟲。在孵化過程中,當繭的積溫達到220 ~ 260℃時,幼蚯蚓即可孵化(繭的積溫是指每天扣除低於8℃的繭的無效溫度後,能使卵胚發育的有效溫度之和)。因此,溫度控制在18 ~ 25℃最有利於蚯蚓產卵和孵化。幼蚯蚓生長約38天達到性成熟,整個生長期約60天。壹條蚯蚓壹個月產下的壹個卵繭,可以逐漸孵化出50 ~ 80條小蚯蚓。

3.濕度

濕度與蚯蚓生長、產卵和蠶繭孵化密切相關。蚯蚓含有大約80%的水分。如果長時間不澆水,會導致蚯蚓身體萎縮,影響產卵,甚至自溶死亡。蚯蚓床含水量在30%左右時,蚯蚓食量多,生長快,產卵多,孵化率高。

4.空氣

根據錢錦康在上海金山區的實驗,蚯蚓在空氣流通和不流通兩種不同條件下飼養30天,產卵數分別為7.8個和1.4個,差異較大。空氣中壹般含有20%的氧氣和0.03% ~ 0.06%的二氧化碳。如果二氧化碳含量超過1%,會影響蚯蚓產卵。

5.pH值

蚯蚓床的pH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蚯蚓的生長造成危害,適宜的pH值為6 ~ 8。

二、太湖紅蚯蚓高效養殖技術

1.場地和庫存

蚯蚓可以在室內和室外培養。南方夏秋氣溫高,室內文化較好。但室外可以進行大規模栽培,低溫時可以利用太陽能取暖。但場地壹定要選在水源附近,交通便利的地方。農村地區可以利用村莊或森林之間的空隙。養殖面積較大時應安裝水管或自動灑水裝置。

蟲床壹般5米寬,中間過道70 ~ 80厘米,但如果是車餵的話寬度要加大。走道的高度在30厘米以上,兩側兩個蟲床的寬度為2米,在兩個蟲床的外側挖有溝渠,便於排水。

制作好蟲床後,將發酵好的飼料水平放置在蟲床上,形成寬度為20-30 cm、間距為10-15 cm的條帶。在投放蚯蚓種子之前,先將蚯蚓床弄濕,然後將蚯蚓種子放在沒有飼料的地方,放養密度為0.5 kg/m2(約1000),再加壹些水,有利於蚯蚓活動。禁止在填裝動物糞便後的蚯蚓床上投放蚯蚓物種,以免蚯蚓物種流失。

2.適時添加材料

太湖紅蚯蚓的食性很廣,幾乎什麽都吃,但關鍵是飼料必須完全分解。堆肥需要30天,或者挖到池塘裏,最好把水生植物、草、瓜果、菜皮、腳放在禽畜糞水裏發酵。因為蚯蚓壹天吃的食物大致等於自己的體重,所以要“適時”補充材料。“適時”是指在蚯蚓床內還有20%飼料的情況下,在收集蚯蚓後添加物料。填充物必須呈梅花狀,樁與樁之間留有5 ~ 8厘米的空隙。家禽糞便太稀,不能倒成條狀。留出1/3 ~ 1/4的空隙面積,加水後再加料。雷雨往往會把剛加了壹兩天的牛糞壓平,形成壹層板結,不透氣。蚯蚓無聊,地溫高。蟲床上的蚯蚓會爬進溝裏,有的會逃到蟲床表面。如果仍然有未發酵的牲畜糞便產生沼氣,蠕蟲就會立即死亡。所以,雷雨前後要經常觀察。如果加料後不蓋草,雷雨前後要把新加的畜糞在蟲床上開20厘米寬。冬天的時候,所有的蚯蚓床上都覆蓋了壹層薄薄的物質,也會造成蚯蚓死亡。如果長時間不加物質和水,會導致蚯蚓萎縮,蚯蚓活不下去就死了,但是會留下壹批卵繭。

如果可能的話可以用EM生物技術,這是江蘇省1991從日本引進的高新技術。是壹個有效的微生物群落,如固氮菌、乳酸菌等18個屬,80多個菌株。這種微生物群落具有加速各種有機肥的熟化、提高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凈化環境、促進農作物、牲畜和動物生長的作用。將稀釋後的EM溶液噴灑在禽畜糞便和蚯蚓糞餌料上,可以去除臭味,抑制有害細菌的繁殖,減少虱子和蒼蠅的入侵。蚯蚓吞食EM發酵的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有益菌落在其體內繁殖並被吸收為營養物質,增強了抗病能力,蚯蚓生長快,繁殖率高。1995年我在室內試養蚯蚓85天,增殖65.9倍,比對照組(噴清水)分別多51.6倍和14.3倍。而且噴了EM的蚯蚓體略粗,顏色略紅有力。

保濕和通風

蚯蚓床是養蚯蚓的地方,要非常註意溫度、濕度、通風。要經常澆水,保持濕潤。夏季每天澆水1次,低溫期5 ~ 10天澆水1次,降溫期3 ~ 5天澆水1次,使濕度保持在30%。而且壹年四季都要認真蓋草,保持濕潤通風。這樣可以促進蚯蚓吃的多,長的快,產的卵多,卵和繭的孵化率高,幼蚯蚓成活率高。我們在1994做了蓋草對比實驗。結果表明,草簾覆蓋蚯蚓床蚯蚓產量提高了80%。另外,如果覆草後遇到大雷雨,可以防止蚯蚓床表層板結,避免蚯蚓遇到沼氣死亡。少數養殖戶在低溫期管理不善,導致蚯蚓體萎縮,產卵量減少等。原因很多,比如長時間不澆水,不及時添加飼料等。,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做好通風工作。蚯蚓呈深褐色,缺氧無光澤,身體虛弱,活動緩慢,許多後代死亡。特別是沒有發酵徹底的畜禽糞便,在膜內繼續發酵,產生沼氣,危害蚯蚓。缺氧,魚浮頭,容易發現,蚯蚓床上蓋著薄膜缺氧不容易發現。只有做好通風,增加氧氣,排出有害氣體。有兩種方法:

(1)用壹個弓形的低棚做了壹個類似培育紅薯苗的棚子。

(2)草籠透氣。將稻草或玉米稈的兩端綁成周長40 ~ 50厘米的圓柱體,放在蚯蚓床的中央,蚯蚓床上面覆蓋兩層薄膜,中間夾壹層稻草簾。中午左右揭開兩層膜,通風2 ~ 3小時(雨雪天除外),讓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排出。

4.季節性變暖和產量增加

冬季室外根據規模采取各種增溫方式,蚯蚓床最低溫度在10 ~ 15℃以上,以提高蚯蚓的生長繁殖速度。

壹些農民在蚯蚓床上鋪了壹層薄膜。雖然蚯蚓床的溫度比最高溫度高8 ~ 10℃,但清晨氣溫降到0℃以下時,蚯蚓床上的溫度只比室外溫度高1 ~ 2℃。因此,平坦的覆蓋膜不能達到所需的溫度。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采用以下兩種方法,在無錫可以起到取暖和保暖的作用。

(1)兩層膜加壹個草簾:這種方法簡單,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取暖保溫效果好。根據我們的測試,它比覆蓋薄膜的溫度高6℃。反而在夏季能起到降溫調節的作用,蟲床上的溫度比平蓋帶膜的低6℃。

(2)竹架塑料大棚:我利用太陽能冬季養蚯蚓已經五年了,投資少,效果好。日平均增溫10℃,按低溫期150天計算,累計增溫1500℃,等於平均氣溫20℃的75天積溫,比普通農戶多兩個月。塑料棚東、西、北三面掛草簾,上下固定,防風保暖。棚內的蟲床表面仍覆蓋稻草、幹雜草或草簾,蟲床中間必須放壹個草籠通風,再蓋壹層薄膜即可。在氣溫較低的地區,可以用草簾覆蓋兩層薄膜。

5.夏季降溫增產

無錫6-9月氣溫高,非常適合蚯蚓生長繁殖。但7、8月份氣溫較高,應采取降溫措施,將蚯蚓床溫控制在30℃以內,這是提高夏季蚯蚓產量的關鍵。

(1)搭棚子遮陽:經過多年的觀察,棚子上用稻草和稭稈編織的窗簾的遮陽效果比其他方法(如種植攀援植物、擺放油菜簸箕)要好。可以使用冬季腳手架材料。棚面應南低北高,草簾從棚頂中心掛至距蚯蚓床約1米處。南方的草簾要在早上放下,傍晚前收好,這樣可以四面通風,下雨的時候可以漏雨。

(2)用草覆蓋蟲床:氣溫較高時,如果在遮蔭棚內的蟲床上需要草簾,最好用水葫蘆、花生、草覆蓋。試驗表明,氣溫為34℃時,棚內覆蓋草簾的蟲床溫度為30℃,距蟲床表面6 cm以下,覆蓋40 ~ 50 cm厚的花生溫度為28℃,無棚覆蓋舊席子溫度為35℃。棚子建好後,蚯蚓床上鋪上草簾,特別是水葫蘆和花生降溫後,不僅蚯蚓生長快,而且產卵量也大大增加。

(3)水冷:高溫期每天下午需澆水1次,以便蚯蚓夜間爬到蚯蚓床表面覓食,有條件的話早晚各澆水兩次為好。千萬不要用很燙的稻田水或者汙染嚴重的工業廢水。高溫期應綜合采用上述降溫措施,結合周年綠化將蚯蚓床溫降至30℃以下,避免高溫休眠對蚯蚓產量的影響。

總之,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采取適當的措施提高或降低蚯蚓床的溫度,使蚯蚓床的全年溫度控制在蚯蚓的最佳生長繁殖範圍內。

1995年,我按照上述綜合飼養管理技術,合理收集蚯蚓,養殖面積32平方米,生產鮮蚯蚓225公斤,銷售凈收入2300元。

3.太湖紅蚯蚓的日常管理、采集和加工

蚯蚓的日常管理要高度重視,因為這跟它最後能不能達到高產有很大關系。應註意以下幾點:

1.蚯蚓糞清除

適宜的溫度清除蚯蚓糞有利於蚯蚓繁殖,晴天溫度約為15 ~ 25℃。部分養殖戶在高溫寒冷季節未能采取控溫措施,使部分蚯蚓潛伏休眠,甚至鉆入生土層。早春或高溫清除蚯蚓糞會造成蚯蚓流失,適宜的溫度可使所有休眠蚯蚓在蚯蚓床上進食。在無錫地區,蚯蚓糞壹般在10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上旬和中旬以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和中旬清除,10年清除兩次。在工廠化養殖中,清除次數根據蚯蚓糞便的厚度而增加。

具體做法是將蚯蚓床上方約1.5 ~ 20 cm厚的餌料和蚯蚓糞(包括大小蚯蚓和卵繭)鏟出,放在附近的蚯蚓床或藻膜上,深度以鏟下基本沒有蚯蚓和蚯蚓卵為準,然後將下面的蚯蚓糞鏟出運走,再將表層搬回蚯蚓床。

防止逃跑

雨後有少量蚯蚓爬出來是正常的。我們可以在蚯蚓養殖場周圍放幾個動物糞便,引誘蚯蚓來吃。在大雨的情況下,蚯蚓的床會被水淹沒。為了防止蚯蚓隨水而走,可以用繩子把稻草捆起來,固定在蚯蚓床的周圍,方便蚯蚓鉆進去。如果水不能快速排出,為了保護蚯蚓繭,可以組合蚯蚓床,使其高於水面,使部分繭能快速脫離水淹,正常孵化。

3.預防和控制疾病和敵人的傷害

除了上面提到的蚯蚓死亡的原因和預防方法,蚯蚓還有壹些疾病和敵人。

(1)蚯蚓出現痙攣性結節,變粗變短,環節紅腫,全身粘液分泌增多,蚯蚓變白死亡。原因是蚯蚓吃了有毒的飼料,比如在牲畜糞堆附近噴灑農藥,在蚯蚓床上倒汙染水,在蚯蚓的臨時繁殖地堆放化肥農藥,在運輸蚯蚓的容器裏接觸有毒物質,把臨時蚯蚓放在薄膜上不漏水,飼料太潮濕,蚯蚓的生存環境太潮濕,溫度高的時候死了幾個人。如果因中毒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多次噴水用水沖走有害物質,並經常添加濃縮飼料米糠和麩皮;如果在室內臨時飼養蚯蚓,應該把它們搬走。若蚯蚓體因濕度過大而變白,可加入發酵的動物幹糞或濃縮飼料,與原濕料和蚯蚓糞混合,取出薄膜。如果發現有幾個人死了,就把他們搬進蚯蚓床餵養,讓還能活動的蚯蚓恢復健康。

有些農藥對蚯蚓有毒,但蚯蚓對大多數農藥不敏感。當壹些殺蟲劑殘留在土壤中時,蚯蚓可以存活。當蚯蚓吸入土壤中殘留的農藥時,它們將在其組織中富集。此外,蚯蚓還可以富集公路附近土壤中的壹些重金屬,如鎘、鎳、鉛、鋅等。

如果將這些蚯蚓餵給動物,會引起動物的病變或死亡。所以在選擇養殖場的時候,不要選擇已經噴過大量農藥的地方,或者壹些工廠、礦山附近,或者高速公路沿線。由於灰塵、廢水、廢氣或爐渣的影響,這些地方經常用重金屬汙染土壤。另外,不要餵噴過農藥的飼料,比如農田或果園裏噴過農藥的草和落葉。

(2)蚯蚓是線蟲、絳蟲等壹些寄生蟲的中間宿主,如青岡屬,最終宿主是雞;刺狀管圓線蟲,最終宿主是豬。如果蚯蚓吃了有環甲卵的雞糞,雞吃了活蚯蚓,蚯蚓腸內的環甲卵會進入雞腸內繁殖,對雞是有害的。

防治方法:①畜禽糞便高溫發酵,殺滅各種寄生蟲和蟲卵;

(2)將活蚯蚓用開水燙2分鐘,然後摻入飼料或用豬糞代替豬餵蚯蚓,阻斷傳播;

(3)蚯蚓繁殖幾年後,蚯蚓床內會產生白色的線蟲,看起來像剛孵化出來的幼蟲,很難分辨是哪種線蟲。可采用引誘法,將舊馬糞紙在足水中浸泡幾分鐘,然後壹塊壹塊鋪在蚯蚓床上。壹到二條觸角蟲爬上來吃的時候,會把馬糞紙拿出來燒掉埋起來,溫度15 ~ 20℃。

像其他動物壹樣,蚯蚓也有敵人。有田鼠、家鼠、鳥、蛇、蟾蜍、青蛙、蟋蟀、螞蟻等等。應采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1)網圍:買壹個壹米多寬的密目網。網的兩邊都用粗塑料線加固。網下每隔壹段距離綁上小樹枝或竹枝,埋在養殖場周圍的土裏6-8厘米深,綁在樁上。這個網可以防止蟋蟀進去,雞鴨進去啄食。螻蛄對蚯蚓危害很大。它們先吃卵繭,再吃小蚯蚓。有時蚯蚓床下每平方米有多達幾十條蠐螬。它春天在自己的窩裏產卵,窩裏會有幾十個卵,上面有深褐色的斑點,不容易破。所以,如果看到雞蛋大小的蚯蚓飼料塊,要仔細檢查,發現有蠐螬,壹定要徹底消滅。

(2)藥:螞蟻主要吃蚯蚓卵繭和小蚯蚓。雨季蟻巢被淹時,它們會爬到更高的蟲床上生活繁殖,所以看到蟻巢就會被消滅。預處理方法是買螞蟻藥(就是養蠶室內用的),拌勻後壹勺三袋。三個面包用廢膜就好了,壹邊隨意鋪開讓藥味慢慢散開。放在培養物周圍稍高的地方,用磚瓦壓平,每隔70厘米左右放1袋,每隔1年使用2 ~ 3次,防止螞蟻進入蚯蚓床。至於蟾蜍和老鼠,主要是抓,離村子遠的地方可以用殺鼠劑。

4.蚯蚓的采集、飼養和加工

合理的收集蚯蚓可以大大提高蚯蚓的年產量。原則是抓大的留小的,也就是把大部分成熟的蚯蚓收集起來,收獲後合理的密度可以提高養殖基礎。采集方法:

(1)用手抓(可以戴塑料手套)或者用定制的鐵平刺小釘耙。將成熟蚯蚓床表層鏟出,放在薄膜上。堆到50多厘米高後,用耙子翻幾遍。當蚯蚓受到刺激時,它會壹路向下移動到膜上,逐漸取出表面的蚯蚓糞和飼料(用卵繭)並鋪在蚯蚓床上。最後,大部分被收集的大蚯蚓會被稱重,用於臨時養殖。

(2)雨後采收:夏秋季氣溫高。雨後的早晨,將蚯蚓床表面密密麻麻的蚯蚓,連同蚯蚓糞和飼料,收集在室內或棚內暫養;

(3)暫養強化:1年內為正規作品,可短期暫養。1平方米可臨時飼養蚯蚓5-6公斤。根據氣溫情況,應控制暫養密度。蚯蚓床上的飼料和蚯蚓糞要撒5-8 cm厚,每天要餵65,438+0次混合水的濃縮飼料。餵多了會變酸發黴,要勤加。

新鮮蚯蚓除了直接使用或出售外,還可以根據需要進行加工,如曬幹、曬幹或速凍等。要幹蚯蚓,先炒玉米面,再拌新鮮無雜質的蚯蚓,使蚯蚓汁(85%)能被玉米粉吸收,充分利用營養。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增加幹燥設備。如果作為商品出售,幹蚯蚓要酥脆無結塊無雜質,水分含量在10%左右,用手捏易斷。曬幹後篩掉玉米粉,當天將條狀純蚯蚓裝袋。內包裝用薄膜袋,外加編織袋或紙箱。為了長期生存,出口後不變質,需要完善驗收制度,定期復查。隨著蚯蚓養殖業向產業化、工廠化或企業集團化發展,幹燥粉碎蚯蚓或凍幹蚯蚓顆粒等先進技術將得到廣泛應用。

第四,蚯蚓的綜合利用

最早養殖蚯蚓的國家是新西蘭和美國,它們已經養殖蚯蚓七八十年了。日本在1974年正式開始飼養蚯蚓,但短短幾年,交易額就達到了20億日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蚯蚓消費國之壹。日本、加拿大、菲律賓、印度、新加坡等國家在研究蚯蚓和發展蚯蚓養殖生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就有超過5萬個飼養蚯蚓的專業戶。隨著蚯蚓商業化生產的發展,世界蚯蚓貿易也在增加。近年來,每年的世界貿易額達到20億美元左右,並且每年還在以20% ~ 25%的速度遞增(粵食,1994)。蚯蚓從70年代末開始在中國飼養,80年代在全國推廣,現在有了壹定的發展。

蚯蚓養殖業之所以在世界範圍內發展如此迅速,不僅是因為蚯蚓本身具有多種價值,還因為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蚯蚓在環保、變廢為寶、發展生態農業方面的重要作用。

蚯蚓是優質的動物蛋白飼料。

據測定,蚯蚓的蛋白質含量約為53.5% ~ 65.1%,脂肪含量為4.4% ~ 17.38%,碳水化合物為11% ~ 17.4%,灰分含量為7.8% ~ 23%。據日本專家對“大平二號”蚯蚓的分析,其鮮體含水分85.8%,粗蛋白8.5%,粗脂肪2.5%,碳水化合物2.2%。據錢錦康分析,大平2號幹體蛋白質含量為57.02%。蚯蚓蛋白含有18 ~ 20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氨基酸8種,家禽必需氨基酸12種,含量豐富,有效能量與魚粉相當。蚯蚓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約占鮮重的0.04% ~ 0.073%)和鈣、磷等礦質元素(約占鮮重的0.124% ~ 0.188%)(黃福珍,1982)。蚯蚓的生化組成分析表明,蚯蚓是壹種不可多得的優質動物蛋白飼料,可替代魚粉作為家禽、家畜、魚類、特種家禽和特種水產的飼料添加劑。

在豬的飼料中添加煮熟切碎的蚯蚓(不超過日糧總量的5% ~ 8%),豬增重更多,在30℃以上時繼續正常生長。

在魚飼料中添加鮮蚯蚓(壹般5%為好),其體液被配合飼料吸收,可提高適口性和飼料效率。1980用澱粉粘合劑固定的冷凍加工蚯蚓在日本銷售。它們的營養價值與新鮮蚯蚓相似,而且可以保存,不易變質。養鰻時,在白鰻期單獨使用,在黑鰻期添加10%,中期添加2% ~ 3%,效果顯著(上海科技信息研究所,18)用蚯蚓餵養黃鱔產卵率高,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總之,蚯蚓可以作為甲魚、對蝦、羅氏沼蝦、鱒魚、牛蛙和特種鳥類、火雞等多種特種水產品的飼料添加劑,也可以作為水貂等經濟動物的飼料添加劑。據報道,壹只1天吃20克鮮蚯蚓的水貂,比1天吃150克鮮魚長得快。

用蚯蚓代替魚粉不僅便宜,而且肉質好,味道鮮。這是因為蚯蚓的蛋白質中含有谷氨酸。據測定,大平二號的谷氨酸含量為8.21%,秘魯魚粉的腥味是眾所周知的。

2.蚯蚓糞是壹種優質的有機肥料。

根據日本食品分析中心對蚯蚓糞的分析,含水量為32.5%時,總氮為1.21%,含水量約為11%時,總氮約為3.6%。蚯蚓糞中氮、磷、鉀含量高於土壤,保水、保肥、通氣性較好。在農業上應用有明顯的增產效果。如錫山市東北塘鎮朱巷村農業綜合服務站王國慶在1994進行了蚯蚓糞對小麥增產效果的試驗,結果見表。

1994蚯蚓糞對小麥的增產效應

施用蚯蚓糞增加了株高、穗數、實粒數和千粒重。

數字編號

(畝) (公斤/畝)(厘米)(萬株)(每穗)(克)(公斤)

1 0.8 800 99 23 32 40.39 278

2 1.8 700 91 28 31 36.35 266

對比度0.9 70 23 28 35.63 180.5

從上表可以看出,施用蚯蚓糞作為小麥覆蓋肥,1田小麥增產97.5 kg,增產54%,2田增產85.5 kg,增產47.7%。實踐也證明,蚯蚓糞具有長期的增肥、改良土壤的作用,即當季增產效果好,後茬作物受益。

3.蚯蚓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地龍中醫稱為地龍,性寒,味微鹹。這是壹種中藥。《本草綱目》列舉的地龍方劑有40種。運用現代先進科學技術對地龍的藥用成分進行分析,發現地龍中含有印楝素、地龍解熱、地龍毒素、黃嘌呤、抗組胺、維生素B等多種藥用成分。我國醫學界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地龍具有解熱、鎮靜、平喘、降壓等藥理作用。

中醫用地龍制成地龍註射液,對治療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尤其是“熱哮”癥有效。後來復方地龍註射液(黃芩素復方)更有效。據悉,1996“Biolumbrokinase”技術獲得火炬計劃證書。從特種蚯蚓中分離純化的蛋白水解酶具有直接和間接溶解纖維蛋白的雙重功能。該酶可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小板聚集功能,可用於制造治療和預防血管栓塞性心臟病的藥物。

此外,蚯蚓是人類的健康食物。國外的蚯蚓食品大多以蒸、炒、煎、炸為主,紅燒蚯蚓味道鮮美,比海鮮好。日本食品工業用現代技術開發的蚯蚓保健食品,含蛋白質58.5%,脂肪6.3%,亞油酸110 mg,維生素B11.3 mg等。臨床應用表明,它能調節機體疲勞,清除血管中過多的膽固醇,特別適用於高血壓患者。無錫某生化廠曾小批量生產類似奶粉的“純蚯蚓粉”並出口創匯,效益良好。

4.蚯蚓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每個城市周圍都有垃圾填埋場或焚化爐。處理成千上萬噸的垃圾不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還會對土壤、水、大氣造成新的汙染。壹些畜禽養殖場的糞便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浪費了廢棄物中的營養物質,也嚴重汙染了環境。蚯蚓吃有機垃圾,產出優質蛋白質和優質有機肥。有鑒於此,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讓蚯蚓成為有機廢物的加工者,既把廢物當“資源”利用,又開辟了汙染防治的新途徑。

日本某造紙廠從美國進口125噸蚯蚓去除紙漿殘渣,100億蚯蚓每天吃掉50噸廢紙,產生25噸蚯蚓糞。在哥倫比亞,蚯蚓養殖始於20世紀70年代,先是大型農場,然後是中小型農場。農民意識到,讓蚯蚓處理這片土地上的有機廢物,循環利用物質,發展生態農業,無論從經濟上、社會上還是生態上都是有益的。南非有壹家蚯蚓公司,專門生產各種蚯蚓飼養設備,從家庭廚房到酒店工廠都有。主要目的是把有機廢物變成有機肥料,防止環境汙染。

中國的蚯蚓養殖歷史只有十幾年。雖然得到了壹定程度的發展,但規模化養殖較少,多為庭院式,值得在我國農村推廣。在城市新村,可以推廣有機廚余垃圾養蚯蚓,蚯蚓糞用於家庭種花、村莊綠化、蚯蚓集中出售。總之,要把特色養殖和環境保護結合起來,發展蚯蚓產業,進行綜合利用。把蚯蚓養殖發展成產業,使之成為大農業的壹部分,讓蚯蚓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c.gov.cn/datalib/2003/Agrotechnical/DL/DL-186928

  • 上一篇:求職信的六篇範文
  • 下一篇:腳上長痘痘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