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脾陽虛吃麽藥調陽,得調養多久?

脾陽虛吃麽藥調陽,得調養多久?

小建中湯加減:本方能甘溫補中,益氣散寒。

白芍15克、桂枝10克、幹姜10克、黃芪12克、白術10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

茯苓10克、飴糖30克(兌服)、甘草10克。

以上方藥,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溫服。

苓桂術甘湯加減:本方能健腫益氣,溫陽化飲。

茯苓20克、桂枝12克、白術15克、法半夏10克、幹姜6克、黃芪12克、甘草10克。

以上方藥,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溫服。

實脾飲加減:本方能溫運脾陽,以利水濕。

茯苓15克、白術12克、大腹皮10克、幹姜10克、草果10克、附片6克、厚樸10克、

豬苓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10克、牛膝l0克。

以上方藥,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溫服。

加減: 脘腹冷痛,手足不溫者:小建中湯加減 + 蜀椒6克、廣木香10克 (溫中散寒 行氣化濕)

周身浮腫,腰以下尤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小便短少,伴氣短乏力者:

實脾飲加減 + 黃芪15克、黨參10克(益氣溫中)

若嘔吐清水痰涎,伴脘腹脹滿者:苓桂術甘湯加減 + 厚樸10克、砂仁8克、大腹皮10克(理氣溫胃)

施治要點:

1。脾陽虛衰多由脾氣虛弱發展而來。脾陽虛必並脾氣不足,因此,脾陽虛與脾氣虛常相互參見。故臨床治療用溫中運脾之治時,常與健脾補氣藥如人參、飴糖、白術、炙甘草等配合使用。

2。脾陽虛引起的水腫病,原則上忌用峻下逐水之法。因為此法運用峻烈的瀉下藥物,使水濕從大便出,水腫雖壹時消減,但亦傷正,且水腫常可復起,故忌用。只有經過較長時間的使用補脾益胃的藥物,方可使得脾氣康復,水濕得以運化,中焦斡旋得力,水律濕濁各歸其道,加之中陽日旺,雖不去瀉水,而水濕自消。

針灸:

針刺:用補法或平補平瀉法,每日或隔日壹次,取脾俞、胃俞、內關、中脘、足三裏等穴。

久病體虛加關元。

灸法:取中脘、足三裏、胃俞、脾俞,用艾條或隔姜灸,每日壹次。

心脾兩虛證的治療以補益心脾為大法,可選用歸脾湯。但若以氣虛為主,則病變多偏於脾虛,治宜補益脾氣,方選參苓白術散等;若以血虛為主,病變部位多偏於心虛,治宜補養心血,方選養心湯、補心丹等。

治法:補益心脾

方藥:歸脾湯化裁

黃芪,黨參、白術,當歸,茯神,遠誌,酸棗仁,元肉,甘草等。

脾陽虛中醫治療

 1、脾虛泄瀉

治法:溫運健脾,滲濕止瀉。

方劑:理中湯、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散、四君子湯、分水神丹加味等。

2、小兒脾虛瀉

治法:健脾溫中止瀉。

方劑:七味白術散加扁豆、炮姜。

3、脾腎陽虛所致的五更泄

治法:中藥浴足

配方:胡椒、透骨草各9克,艾葉150克。

用法:將上藥煮水,洗雙足。1次30~60分鐘,1日3次,連用數日。

來源:《腧穴敷藥療法

脾疳應該如何治療

治宜調理脾胃,用保和丸加味。如病久不愈,日見羸瘦,面色萎黃,胸膈壅悶,肝腹脹大,乳食不多,經常腹瀉,大便酸臭,神倦體乏,懶言少動,疳積已成。應以消疳健脾為治,可用肥兒丸、參苓白術散加減。

  • 上一篇:經期豐胸的藥膳有哪些?
  • 下一篇:後期選股的方法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