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國農作物種植有哪些歷史?

中國農作物種植有哪些歷史?

我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發源地之壹,作物生產歷史非常悠久,從最先開始馴化野生植物發展到現代作物生產已近萬年。在新石器時代,人們根據漫長的植物采集活動中積累的經驗,開始把壹些可供食用的植物馴化成栽培植物。例如,在至少8000年前,谷子就已經在黃河流域得到廣泛種植,黍稷也同時被北方居民所馴化。以關中、晉南和豫西為中心的仰韶文化和以山東為中心的北辛—大汶口文化均以種植粟黍為特征,北部遼燕地區的紅山文化也屬粟作農業區。在南方,水稻最早被馴化,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發現了距今近7000年的稻作遺存,而在湖南彭頭山也發現了距今9000年的稻作遺存。刀耕火種農業和遷徙式農業是這個時期農業的典型特征。壹直到新石器時代晚期,隨著犁耕工具的出現,以牛耕和鐵耕為標誌的古代傳統農業才開始逐漸成形。從典籍中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在新石器時代之後我國古代作物生產發展演變的脈絡。例如,在《詩經》(公元前11—前5世紀)中頻繁地出現黍的詩,說明當時黍已經成為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其他糧食作物如谷子、水稻、大豆、大麥等也被提及。同時,《詩經》還提到了韭菜、冬葵、菜瓜、蔓菁、蘿蔔、葫蘆、蒓菜、竹筍等蔬菜作物,榛、栗、桃、李、梅、杏、棗等果樹作物,桑、花椒、大麻等纖維、染料、藥材、林木等作物。此外,在《詩經》中還對黍稷和大麥有品種分類的記載。《詩經》和另壹本同時期著作《夏小正》還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如開花結實等的生理生態特點有比較詳細的記錄,並且這些知識被廣泛用於指導當時的農事活動。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由於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人們對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認識逐漸加深,對適宜特定地區栽培的作物和適宜特定作物生長的地區有了更多了解。因此,在這個時期,不少作物的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

  • 上一篇:有什麽中藥治療男人尿頻?
  • 下一篇:企業公司疫情防控通告簡要公告(6篇文章摘要)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