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有誰知道<黃山秋行>這篇文章?

有誰知道<黃山秋行>這篇文章?

黃山秋行

黃秋耘

我雖然不是壹個“壹全好作名山遊”的旅行家,但幾十年來走南闖北,也到過不少名山大川。這次趁參加“漢語詞典會議”的機會,到“昂霄逼漢、松石奇詭、巖崖崢嶸、氣象萬千”的黃山壹遊,而且壹鼓作氣,從前山壹直攀登到海拔壹八六O米的絕頂,飽覽了“人字瀑”、百丈泉“、石筍峰”、“百步雲梯”、“天都峰”、“始信峰”……等奇觀美景,可謂生平壹大快事。我覺得,黃山兼有泰山的瑰偉、武夷的秀逸、華山的峭峻、匡廬的飛瀑騰空、衡嶽的層煙疊翠、雁蕩的叢石嶙峋……真可謂集全國名山之大成。要不是它僻外在皖南地區的崇山峻嶺之中,舊時交通不便,遊人罕至,它的名氣很可能早就遠駕上述諸名山之上了。

著名的《徐霞客遊記》也曾寫到他兩次遊覽黃山的經過。可惜他第壹次遊黃山的季節正值嚴冬,山上壹片冰山雪地,石磴層層結冰,峻滑不堪著足。加以濃霧迷,漫山遍谷,障礙視線,所見不多。第二次登山的遊記(即《遊黃山日記(後)》)又比較簡略,只記下了遊覽的過程,對山中景物很少加以描繪。可以說,徐霞客只記下了黃山之“險”,但沒有記下了黃山之“奇”和黃山之“美”,未免使人感到美中不足。

在古人所寫的黃山遊記中,我覺得還是以清代散文家劉大槐的《黃山記》比較生動、詳盡和翔實。劉大槐在黃山上住了六天,也許由於天氣的關系,他只三度看到雲海,還未能在清涼臺上看到旭日初升的奇觀,山中好些著名的勝景,他也沒有機會看到。正如他自己所說:“余所記者蓋登山之大略如此。若其峰之峻不可登,幽泉異石之翳於深壑而不可見……與夫雲煙之開斂,朝夕晦明之異候,雨寒暑春花冬雪之殊觀……莫得而言也。”這倒是老實話。至於潘之恒的《蓮花峰記》、汪道昆的《欲中記》等,所記的都只不過壹鱗半爪,當然,其中頗有些繪聲(瀑聲、泉聲、風聲)繪色(山色、樹色、雲色)、盡態極妍的筆墨,也還是值得壹讀的。

我們現在遊黃山,條件當然比古人優越得多。首先,解放後新修建的盤山公路直達海拔六百多米的黃山賓館,給我們節省了三分之壹的旅程。其次,從黃山賓館(溫泉)起達頂峰,路程約三十華裏,登山的石磴經過修繕,寬度壹般都在壹市尺以上,石面也相當平整,再沒有象前人所描寫的“石砌隘甚,不能受全足,後趾俟前踐發乃可發”,必須“膝知蛇伏,始能通過”那樣的險境 。並且在“小心坡”、“鰲魚洞”、“閻王殿”那些特別險峻的地方,還設置有欄桿、鐵鏈等安全設置,供扶手用,只要遊人提高警惕,小心謹慎,壹般是不至於發生什麽意外的。再說,現在沿山各處每隔約十五華就設有住宿處,供應膳食和棉大衣(山上山下氣溫相差達二十度左右),登山者無需裹糧攜水,背負寒衣,減輕了不少負擔。

當然,要說“險”,黃山的山徑確實相當險峻的。特別是“鯽魚背”那壹段,雖路程不很長,但壹邊是懸巖懸崖峭壁,壹邊是萬丈深淵,經過這壹段山路的時候,必須步步為營,緊扶石壁,千萬不要往萬丈淵那壹邊俯瞰,否則不但行者毛骨悚然,旁觀者也要捏壹把汗。又比如“壹線天”,要通過壹道狹窄的隘道,道中兩壁夾立,高達數十丈,真是“天不容數尺光,道不並兩人趾”,擡頭壹望,頗有點陰森逼側、頭暈目眩之感,要是有心臟病或者神經衰弱的人,恐怕會吃不消。因此,黃山賓館對要求從前山爬上頂峰的老年遊人,壹般都要事先作過“體檢”,假如“體檢”不及格,發現妳有高血壓或冠心病等毛病,就勸妳不如從後山攀登。後山開頭的十五裏是板平路,十分平坦;後十五裏雖然也是石磴,但坡度不象前山那陡急,比較好走壹些。當然,黃山的勝景大部分都集中在前山,假如從後山登山,除了頂峰附近的那壹部分外,就無法看到散布在各處的奇觀美景了。

我們壹行二十多人中,有好幾位已逾半百,有少數人甚至已年逾六旬,要壹鼓作作氣爬上壹千二百多米的陡坡,在某些人看來,未免有點不自量力。特別是過了半山的玉屏樓後,坡度越來越陡,山徑越來越崎嶇,有幾段路簡直要手腳並用才能勉強爬得上去。但不管怎樣,我們終於勝利地達到頂峰了,而且全體人員都安然無恙,精神煥發。可見毛主席“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這兩句詞,確實是真理名言,發人深省。

這壹次,我以兩天半時間,從前山登山,從後山下山,除第壹天有微雨外,後兩天都是晴天,總算看到了黃山大部分主要景色,比徐霞客、劉大魁都幸運得多了。我覺得,黃山之奇,壹奇在石,二奇在松,三奇在雲海。

在黃山,石的奇如松的奇幾乎是分不開的。例如“蓬萊三島”是矗立在天都腳下的三座參差不齊的石峰,峰上容不下壹尺深的泥土,卻生長出好幾棵生意盎然的松樹來,隨風搖曳,婀娜多姿,枝葉掩映在浮雲濃霧中間,真好象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上仙山。又如“夢筆生花”,位在千峰環抱、白雲繚繞的北海賓館附近,它的形狀好象壹支粗大的畫筆,峰頂尖銳,象筆峰,壹棵松樹從尖端的石罅中盤旋而出,茂密的松針好象筆鋒的穎毛架上,真是天生巧合的奇景。

其實松石之奇,在別的名山也並不罕見。最為瑰奇偉麗的還是黃山中的雲海。我登山的季節正值九月初秋,宿雨初晴,碧空如洗,巨壑深谷,煙雲彌漫,浩瀚無涯,宛如波濤起伏的大海。遠近峰巒,象島嶼壹樣,隱現在虛無飄緲的雲海之中。白雲來去時起時伏,賽似波濤洶湧澎湃,山風起處,松濤轟鳴,又有點象拍岸的潮汐聲。我很佩服創造出“雲海”這個名稱的人,他的想象力真是十分豐富,我們很難想出什麽詞比“雲海”這個名稱更能形象地描繪出黃山的實況了。平時的雲海已經是忽聚散,變化莫測,氣象萬千,但最可觀的還是旭日初升的時候看雲海。九月十二日淩晨四時,我起床後就披上棉大衣,直奔海拔壹千七百多米的清涼臺,這座臺突出在三面臨空的危巖上,靠在石欄桿上就可以俯瞰和遠眺黃山西海壹帶的全部景色。我們在黎明的曙色中等待了大約半個鐘頭,才看到旭日露出小小的壹角,輝映著朝霞,賽似剛從高爐裏傾瀉出來的鋼水,光芒四射,令人不敢張開眼睛直視,過了壹會兒,紅日冉冉上升,光照雲海,五彩紛披,燦若錦繡。那時恰好有壹股強勁的山風吹來,雲煙四散,峰壑松石,在彩色的雲海中時隱時現,瞬息萬變,猶如織錦上面的裝飾圖案,每幅都換壹個樣式。這樣的影色霞光,我們就是在彩色圖片和彩色電影中也很難看得到的。比之在泰山玉皇頂上看日出,似乎更為多姿多彩壹些,至少是別有壹番風味。

俯瞰著這冉冉上升的旭日在雲海中浮動,真是叫人心曠神怡,意氣風發,更聯想到我們偉大的祖國,自從打倒了“四人幫”、撥亂反正之後,也越來越繁榮昌盛,賽似五六點鐘的朝陽,在地平線上噴薄而出,我們不但再也不會被“開除球籍”,而且在這個地球上占了壹席舉足輕重的位置了。這樣壹個偉大的國家,偉大的民族,真是無愧於這天翻地覆的時代,無愧於這浩瀚無涯的宇宙。正當浮想聯翩之際,在朝暈的映照下,我感到全身都發熱起來,仿佛每壹個細胞都燃燒起革命熱情。

黃山地廣約壹千二百平方公裏,山中有名可指的奇景***有七十二峰之多(大峰三十六,小峰三十六)。此外還有溫泉、瀑布、寺院、亭臺樓閣之類的名勝古跡,不可勝數。我這篇短短的遊記所提到的,只不過是壹小部分,掛壹漏萬在所難免。據說黃山後海壹帶還有不少絕佳的風景,但壹來限於時間,二來那壹帶只有荊棘叢生的山徑可通,人跡罕至,毒蛇猛獸出沒,我們就不敢冒險問津了。

最後值得壹提的,黃山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松杉成林,茶竹密布,自不待說。光是我們認得出來的中草藥,就不下百數十種之多。至於野生動物,有書上所記載的熊、豹、麋鹿、山羊等在前山壹帶已經絕跡,但松鼠和猴子則到處都有,在樹上跳躍嬉戲,並不畏人。由於黃山是禁獵區和禁采伐區,加以山徑崎嶇,來往不易,山上並沒有村落和人家。除茶葉外,對其他物產似乎還沒有加以采集,任其自生自滅,在叢草密林中腐朽,未免有點可惜。其實只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采集,並不會有損於山容。

作者簡介:黃秋耘,現代作家,文藝評論家。1918年生於香港。中學時代曾在受爾蘭人辦的學校裏讀書,1935年考入北平清華大學中文系,積極參加“壹二·九”運動。1936年加入中國***產黨。1937年到廣東,先後在八路軍辦事處和其他部門做軍事工作和地下工作。1941年以後,編輯過幾種雜誌。解放戰爭期間,做軍事工作。解放後,曾先後任廣州軍管會文藝處創作出版組組長、《南方日報》編委、《羊城晚報》編委、新華通訊社福建分社代社長。1954年秋,調中國作家協會,任《文藝學習》編委。1959年後,任《文藝報》編輯部副主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理事,廣東省出版局副局長,負責中外語文詞典的編寫出版工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文集《浮沈》,報告文學集《控訴》,兒童文學作品《高士其伯伯的故事》,文學評論集《苔花集》、《古今集》。此處,還與人合譯過羅曼·羅蘭的長篇小說《搏鬥》。

  • 上一篇:?對中醫藥教育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 下一篇:吃核桃能提高男性性功能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