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傳統文化裏的成長況味 ——評李壹的兒童文學作品《麥冬》

傳統文化裏的成長況味 ——評李壹的兒童文學作品《麥冬》

李壹,陜西兒童文學實力派作家,本名李燕,之前已經出版了多部兒童文學作品。從去年起,她開始用筆名“李壹”發表和出版作品。最近,二十壹世紀出版社集團推出了李壹的兒童文學作品《麥冬》,這是壹部別具壹格的作品,它雖以主人公“麥冬”的名字為題,卻書寫了兩位少年——麥冬和杜衡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耳濡目染中,獲得了前行的力量。

兩位少年在親情友情之愛的包裹下,在榜樣力量的引導下,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於人生的迷霧中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他們和多數少年壹樣都不是學習中的天賦型選手,但他們又和多數少年不同,有著自己心中明白的渴求:杜衡喜歡搟面、做鴿哨等傳統手藝,有著出眾的動手能力;麥冬對中醫藥有濃厚的興趣。他們也比多數孩子來得幸運,有寬容開明的父母保護著他們脆弱的夢想,更有老壹輩伯樂白爺爺和何爺爺傾情無私的導引,正是在雙重的培養下,他們不斷求索並最終找到心中所向。整個故事以四季為時間線索進行鋪陳,在四季的更替變化中,隱藏著孩子心智變遷的春夏秋冬,在每個季節的成長裏,他們迎來了柳暗花明的人生之春,季節裏看到的景、發生的事、感受到的情都為麥冬和杜衡的轉變提供了自然和人為的兩重動力,終成他們後來迎接未來而生出的豁然開朗。

壹, 四季流變,尋成長之春

整部小說由“半夏”“剪秋”“忍冬”“迎春”四部分構成,壹改以往熟悉的輪回四季,作者如此安排,實則影射了麥冬和杜衡兩位少年主角生理、心理的成長變化,萬物復蘇的春天,其實也是他們心靈覺醒的寫照。

以成長為主線展開的整本小說並不局限於壹人壹事的變遷,最初的麥冬是孤獨的,他常常和無言的影子遊戲,總是“獨自站在爺爺的店鋪前”,在斑駁白粉墻上投出自娛自樂的手影,頗有顧影自憐的味道;但在遇到了性格開朗的杜衡後,他變得活潑起來,重拾了作為群體人類,無憂兒童本真的活力。麥冬雖出生在充滿濃濃中藥味的家庭,但如他本人所說“我對中藥可沒什麽興趣”。至於學習,總是不及格的他也似乎從未找到成功學習的方法,即便再壹次考砸,也只是草草訂正了卷子拿出漫畫讀起來,但出於緣之妙,麥冬在未生之前就得到了白芥子醫生的幫助,而在剪秋季節上山采茱萸遊玩時再壹次碰見了這位救命恩人,可以說,麥冬的轉變就在這場邂逅中展開了,在之後為同學石決明模擬診斷的情節裏可以清晰地發覺,醫者仁心的理想種子已在麥冬心中紮下。爾後白醫生搬家至麥冬家旁,以身作則並將整理書籍的任務交給麥冬時,實際已促成了麥冬的最終轉變。受白芥子醫術和品德兩方影響的麥冬從原初稚嫩、迷茫的孩子蛻變成了“含苞待放的花朵”,而隨四季更替漸漸清晰的不只是麥冬自身理想的定位,更是其心中悄悄凝鑄的“仁愛”之情。善良,是每位孩子茁壯成長的腳手架。

沒心沒肺並不是杜衡的真情,假意的豁達反而更凸顯他對成績的在意,而對短板和長處的清晰認知也盡顯他異於普通少年兒童的睿智與成熟,相比於麥冬最初的迷惘,杜衡雖同樣苦於自己不好的學習成績,但自己喜歡做什麽,擅長做什麽,他壹直都有明確的把握,因此杜衡的成長著重體現於他慢慢不再受制於讀書差勁的痛苦,而大大方方地承認並去追求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自我探索的過程裏,他漸漸接受了學習平庸的現實,也接受了成功的標準並非只是“考上大學”的真理,功名塵土,現代意義的成功本無定數。在這樣的覺悟下,他逐漸將做面皮和做鴿哨作為打磨、進步的方向,何爺爺精心的指導和慈祥的寬慰也最終讓杜衡沖破了傳統意義上“成功”的牢籠,杜衡並不是“唯有讀書高”桎梏中的受害者,相對於壹味盲目的堅持學習,他更是壹位突破枷鎖的勇士,也是壹位找到真正所愛的幸運兒,他身上最難能可貴的改變之處就在於他愈來愈強大的打破傳統成功定義並進行自我定位的勇氣。

李壹用雙線螺旋穿插的結構安排著兩位主角的成長歷程,壹節為麥冬壹節為杜衡的組織讓整部小說中主人公的變化顯得更加鮮明可觸,清晰明朗。另壹方面,兩者的改變又是互相貫穿的,每壹次重新開始的季節都少不了兩個人之間有愛的互動,因妳而我的相輔相成才終促成兩人***同的成長,作者用既重疊又剝離的方式詮釋著人與人之間不可斷絕的人際關系,況對於少兒來說,夥伴間的友情對本身的茁壯成長更是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作家定是“沈潛於兒童的心靈世界,同兒童的精神息息相通”才做出了如此精心的布置。

二, 親情之愛,築成長之境

心理學認為“童年體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不可避免地變成我們成年後經常有的感受”,家庭環境塑造了兒童的自我狀態,而兒童自我狀態又分化為健康的自然型兒童和不健康的適應型兒童。李壹在小說中營構的家庭環境是分外和諧的,無論是麥冬還是杜衡,無論成績好壞,他們都受到了父母、爺爺奶奶、陌生人無微不至的關懷,這也最終形成了他們的自然型狀態,而這樣的狀態正是他們找尋到成長方向的原動力。

麥冬和杜衡常年不及格的分數已經讓他們對簽名這件事產生了“創傷後應激障礙”,現實中大多父母仍會持續高壓的政策,逼迫孩子繼續努力學習,而孩子也往往因精神的壓力對學習產生巨大的抵觸,但李壹卻壹反常態地讓文中麥冬的父母發生了驚人的、奇怪的、“變性”式的轉變,麥冬的父母沒有壹如既往地批評麥冬,而是雲淡風輕開玩笑地“忽略”了這件事,爸爸甚至拿出了中醫學的書籍,要努力學習報考中醫藥大學,同時他借助白芥子的榜樣力量,潛移默化地“糾正”了麥冬,相形之下,這樣的方式不僅溫柔,也更為有效,麥冬正是在這以柔克剛的教育下不斷鞭策著自己。李壹如此安排,似乎是在呼籲:強迫本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白板式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以身作則的熏陶與感化,而不是武力式的蠻橫相待。杜衡的奶奶知道自己的孫子學習不太好,但她並不揭短,轉而不斷肯定杜衡做面的手工能力,爺爺雖然會提及考試考砸的糗事,但當何爺爺誇獎杜衡乖巧的時候,爺爺也“顧不上弄清前因後果,只覺得壹股自豪感從肚子裏直往上冒”。

人是環境的產物,處於身心發展初期的少兒更易隨環境變化而變化,家庭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少兒的性格。作者李壹用溫暖的筆觸描繪了兩家子和諧溫馨的氛圍,在她的筆下,刻畫出了中國家庭裏每壹位典型的呵護著自己孩子的長輩,孩子的脾性、快樂、興趣在溫情的家中得到了最完整的尊重和保護,家長們摒棄了唯分數論的觀念,任孩子以自然的狀態發展著,放任卻不放縱,這樣的親情滋養哺育了麥冬和杜衡天真、童稚、健康的靈魂,為他們的茁壯成長築起了愛的高墻。

三, 傳統文化,接傳承之缽

文化為壹個國家智慧的澱積,成熟的記號,傳統文化也壹直是諸多文學作品永恒不變的主題,這在《麥冬》中也有所體現。歲月變遷,曾經生生不息的某壹傳統手藝常常因殘酷的時代更叠而衰頹甚至消失,於是長幼間的代代相傳成為療愈瀕臨滅絕的古老傳統的唯壹藥方,許多作家都以文字為載體呼籲著對傳統手藝的拯救,李壹也是其中之壹。

文中指涉的傳統文化分成三類,壹為中醫,二為鴿哨,三為漢中面食。杜衡奶奶經營著漢中有名的梆梆面館,耳濡目染下,他自然練就了壹番做面的好本事。文中雖未交代杜衡父母的職業,但無論如何,梆梆面業已後繼有人:往小處看,杜衡接手了奶奶的高超手藝;著眼大處,陜西的面食文化有了壹位地道的傳承人。

讀完小學的何爺爺便輟學拜師開始制作鴿哨,數十年的積澱使他成為鴿哨手藝界的名人,他身體力行闡釋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杜衡也因此堅定了內心傳承做面手藝的想法。他們壹起在河邊尋找“離水近的,生長土壤肥沃的,在手裏捏不碎的”蘆葦。每壹次制作鴿哨,何爺爺都精益求精,他“左看右看,總覺得不夠好”,何爺爺用自己的謹慎、端嚴講述著中國人的工匠精神,杜衡也在這份專註與熱愛下受到感染,成為書中何爺爺沒有明說的弟子。作者借何爺爺的話“鴿哨的技藝不僅是我的,也是大家的,是國家的。我能做的不過是將這份技藝支撐、傳承”,表達了他本人對傳統手藝本身的愛惜與願其長存的希冀。

《紅樓夢》因其預言式的人物名字而更具魔幻現實的意味,《麥冬》壹書同樣在稱呼上別具匠心。“麥冬”“石決明”“杜衡”“白芥子”都來源於中醫,因此小說的取名頗具紅樓的味道。每壹種中藥都有其獨有的功效和屬性,麥冬味甘,杜衡性溫,中藥之名與人物性情便有了若隱若現的勾連,聯結的暗示兼顧了形象塑造和文化宣揚的兩層需要,作者如此稱名似為壹種變相的壹語雙關,精妙而清雋。中藥的麥冬也罷,孩子的麥冬也好,他們都得到了白爺爺精心的培養,冬娃在其救治蒼生的感染下不僅找到了未來的走向,也擔起了中醫文化傳承的重任。

傳統文化是為壹國之“胎記”,忘生,龍的傳人便難言為中華的兒女,相比於巧手的工匠,文人能做的往往只是號召與呼喊,好讓正在消逝的傳統文化不喑啞於現世。中醫、面食、鴿哨,這些埋藏著民族血脈和精神的文化在李壹的作品中得到再壹次昭示,在老與少承遞的敘述之下,李壹用文字寄托著她對壹個民族文化的愛惜與珍視,文字裏也隱含著壹股噴薄的力量,在喚醒每壹位同胞保護文化、傳承文化的潛意識。

四,結語

小說在兩位少年對視的會心壹笑中結尾,可謂完滿,又似乎順利得異常,人生的目標影影綽綽,常不能簡簡單單地就撥雲見日,在李壹的字裏行間和行文安排裏,讀者能真切地體會到找到自我的歡愉之感,也重拾回溫了童年時的樂趣。成長理性的頓開、親情的美滿、文化的傳承在整部小說中交織貫穿,李壹曾在訪談裏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經歷往往構成壹個作家的審美主張,以及邏輯原點。不壹樣的童年故事,構成了不同的作品元素。”誠然,很多人會因童年的創傷影響自身壹輩子,但李壹用其豐富的童年經歷敘寫了壹段令人欣然的故事,讓讀者被文中美好的童年所治愈。

作者簡介

譚旭東:上海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佳偉:上海大學文學院碩士生

編輯丨江萌

校對丨萬華鋒

審核丨方敏

核發丨王軍

  • 上一篇:尋找賽雨山
  • 下一篇:電腦輻射對人體有什麽樣的危害,如何避免;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