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七情簡介

七情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七種情誌活動·七情 4.1 七情 4.1.1 喜 4.1.2 怒 4.1.3 憂 4.1.4 思 4.1.5 悲 4.1.6 恐 4.1.7 驚 4.2 七情與臟腑氣血的關系 4.3 七情的致病特點 4.3.1 七情皆從心而發 4.3.2 直接傷及內臟 4.3.3 影響臟腑氣機 4.3.4 多發為情誌病 4.3.5 病勢變化與情誌關系密切 5 藥物配伍的七種不同作用·七情 5.1 單行 5.2 相須 5.3 相使 5.4 相畏 5.5 相惡 5.6 相殺 5.7 相反 6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七情 1 拼音

qī qíng

2 英文參考

seven relation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even modes of emotion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ven emotions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七情:1.七種情誌活動;2.藥物配伍的七種不同作用。

4 七種情誌活動·七情

七情是人的情誌活動的統稱,具體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這是人類精神意識對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應[1][2]。

若將七情分屬於五臟,則可以喜、怒、思、悲、恐為代表,分屬於心、肝、脾、肺、腎,稱為五誌[3]。在正常的情況下,七情是人體對客觀外界事物和現象所作出的七種不同的情誌反映,壹般不會使人發病[3]。只有突然強烈或長期持久的情感 *** ,超過了人體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動範圍,使人體氣機紊亂,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才會導致疾病的發生,由於它是造成內傷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壹,故又稱“內傷七情”[4]。例如不理想的生活、工作環境、天災人禍以及社會動蕩、經濟狀況變遷等等,均可引發七情而導致疾病[3]。《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七情又包括某些內臟病變而繼發的病態情誌活動,如《黃帝內經靈樞·本神》:“肝氣虛則恐,實則怒。”[5]

七情能否導致發病除七情強度外,還與機體本身的耐受、調節能力有關。七情致病與六淫不同,六淫自肌表、口鼻由外而入,侵犯人體,故稱為外感六淫;七情則直接影響有關的內臟而發病,病由內生,因而又稱為“內傷七情”。

4.1 七情 4.1.1 喜

喜屬正常的情誌活動,但暴喜無度,則可成為致病因素[6]。《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心在誌為喜。”《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喜則氣緩。”《黃帝內經靈樞·本神》:“喜怒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狂者意不存。”《黃帝內經素問·陰 陽應象大論》:“暴喜傷陽,暴怒傷陰。”

4.1.2 怒

惱怒過度可引起臟腑氣血病變,臟腑氣血病變可出現情緒急躁易怒[7]。《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暴怒傷陰”,“怒傷肝”。《素間·四時刺逆從論》:“血氣上逆,令人善。怒。”《素問,舉痛論》:“怒則氣上。”《靈樞,本神》:“肝氣虛則恐,實則怒。”

4.1.3 憂

憂慮過度可引起內臟病變[8]。《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憂傷肺。”《素問,宣明五氣篇》:“(精氣)並於肝則憂。”《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愁憂恐懼則傷心。”

4.1.4 思

思即思慮。《黃帝內經靈樞·本神》:“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誌;因誌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思慮過度可致氣機郁結,甚而傷及脾的運化功能[9]。《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思則氣結。”《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思傷脾。”

4.1.5 悲

悲哀過度可傷臟氣,而內臟病變亦可致易悲之癥[10]。?《黃帝內經靈樞·口問》:“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靈樞.本神》:“心氣虛則悲。”?《素問,宣明五氣》,“(精氣)並於肺則悲。”

4.1.6 恐

因恐懼過度引致臟氣病變,內臟病變可出現氣怯驚恐[11]。《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恐傷腎。”《黃帝內經靈樞·口問》:“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散,經絡厥絕,脈道不通。”《素問,舉痛論》:“恐則氣下。”《黃帝內經靈樞·本神》:“肝肝氣虛則恐。”

4.1.7 驚

驚為生理名詞。七情之壹[12]。

4.2 七情與臟腑氣血的關系

人體的情誌活動與臟腑氣血有著密切的關系。《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可見情誌活動的物質基礎是五臟的精氣血。因此,情誌活動,與五臟有相對應的規律。即心在誌為喜,肝在誌為怒,脾在誌為思,肺在誌為憂,腎在誌為恐。毫無疑問,內在臟腑氣血的變化也會影響到情誌的變化,如《黃帝內經靈樞·本神》說:“肝氣虛則恐,實則怒;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反之,七情太過也會損傷相應的內臟,引起七情致病。[3]

4.3 七情的致病特點

七情直接影響內臟,使臟腑氣血失調,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概括起來,七情致病具有下列五個特點[13]:

4.3.1 七情皆從心而發

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既主宰人體的生理活動,也主宰心理活動,包括情誌活動。人的七情都是外界 *** 通過人的感官內傳於心,由心所作出的反映,所以說七情皆從心而發。七情從心而發之後,不同的情誌,會影響到與之相應的內臟,如張介賓在《類經》中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而總統魂魄,兼該意誌,故憂動於心則肺應,思動予心則脾應,怒動於心則肝應,恐動於心則腎應,此所以五誌唯心所使也。”又說:“情誌之傷,雖五臟各有所屬,然求其所由,則無不從心而發”。

4.3.2 直接傷及內臟

由於五臟與情誌活動有相對應的關系,因此,七情太過可損傷相應的臟腑。例如心主喜,過喜則傷心;肝主怒,過怒則傷肝;脾主思,過思則傷脾;肺主憂,過憂則傷肺;腎主恐,過恐則傷腎。但臨床上並非絕對如此,因為人是壹個有機的整體。《黃帝內經靈樞·口問》曰:“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說明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七情發生之處,故七情太過首先傷及心神,然後影響到其他臟腑,而引起疾病,所以心在七情發病中起著主導作用。

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主疏泄,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從臨床上看,七情致病以心、肝、脾三臟為多見。如驚喜傷心,可致心神不寧,出現心悸、失眠、健忘,甚則精神失常等癥。郁怒傷肝,肝經氣郁則見兩脅脹痛,善太息,咽中如有物梗阻等癥;或氣滯血瘀則見脅痛,婦女痛經、閉經、癥瘕等癥;怒則氣上,血隨氣逆,可見嘔血,暈厥等癥。思慮傷脾,脾失健運則可見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等癥。

4.3.3 影響臟腑氣機

七情主要是通過影響臟腑氣機,導致氣血運行紊亂而發病的。

(1)怒則氣上:是指過度憤怒,影響肝的疏泄功能,導致肝氣上逆,血隨氣逆,並走於上。臨床上常見氣逆的癥狀有:頭脹頭痛,面紅目赤,嘔血,甚則昏厥卒倒。《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說:“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也說:“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

(2)喜則氣緩:正常情況下。喜能緩和精神緊張,使心情平靜、舒暢。作為致病因素的喜則是指暴喜過度可使心氣渙散不收,神不守舍,出現精神不能集中,甚則失神狂亂的癥狀。故《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說:“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

(3)悲則氣消:是指過度悲憂會損傷肺氣,從而出現氣短,精神萎靡不振,乏力等癥。故《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說:“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上焦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4)恐則氣下:是指恐懼過度,可使腎氣不固,氣泄於下。臨床上常見的氣泄於下的癥狀有兩便失禁,甚至昏厥、遺精等。《黃帝內經靈樞·本神篇》說:“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

(5)驚則氣亂:是指突然受驚,損傷心氣,導致心氣紊亂,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出現心悸、驚恐不安等癥狀。

(6)思則氣結:是指思慮過度,導致脾氣郁結,從而出現納呆、脘腹脹滿、便溏等脾失健運的癥狀。

七情也可以影響到人體血液,因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之間關系十分密切。因而,怒則氣上不僅可有頭脹頭痛,也可出現咯血、嘔血等癥。其次,七情造成氣逆、氣下等氣機失調的方式並不是絕對的,如驚可致氣亂,有時也引起氣下。此外,七情所致的證候在疾病過程中也可出現面赤口苦、心煩易怒、失眠以及吐血、衄血等癥稱為“五誌化火”。五誌化火多由於氣郁過久化熱所致,故《臨證指南醫案》華岫雲按曰:“郁則氣滯,氣滯久必化熱”。氣郁不僅可以化火,也可引起痰郁、濕郁、食郁、血郁等。

4.3.4 多發為情誌病

七情致病不僅可引起痿證、瘰癧等表現為軀體疾患的心身疾病,還常可導致癲狂、驚悸等表現為精神失常為主的精神病。從臨床實際看,雖然各種致病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情誌失常的病證,但以七情致病為多。這是因為七情雖能影響各有關臟腑,但主要影響到主宰人體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心,所以七情致病多可發為情誌病證。

4.3.5 病勢變化與情誌關系密切

七情所致的病證,其病勢變化與七情關系十分密切。例如,臨床上七情內傷導致肝氣失調出現的梅核氣、胃脘痛,以及腹瀉等病證,往往會因情誌 *** 而病勢明顯加重。這也可以說是七情致病的特點之壹。

5 藥物配伍的七種不同作用·七情

七情(seven relations[14])指藥物配伍的七種不同作用。見《神農本草經》。即單行、相使、相須、相畏、相殺、相惡、相反的合稱[14][2]。說明中藥配伍後藥效、毒性變化的關系[1]。

5.1 單行

單行為藥物配伍的七情之壹[15]。出《神農本草經》。指單用壹味藥,以起應有的效能[15]。如甘草湯、獨參湯等[15]。

5.2 相須

相須為藥物配伍的七情之壹[16]。出《神農本草經》。兩種性能相類的藥物同用,以互相增強作用[16]。如知母配黃柏[16]。

5.3 相使

相使為藥物配伍的七情之壹[16]。出《神農本草經》。兩種以上藥物同用。壹種藥為主,其余藥為輔,以提高其藥效[16]。如款冬花配杏仁[16]。

5.4 相畏

相畏為藥物配伍的七情之壹[16]。出《神農本草經》。利用藥物的互相抑制作用,以減少或抑制某壹藥物的有害成分,而發揮臨床效能[16]。如半夏畏生姜,因生姜能抑制半夏的毒性[16]。

5.5 相惡

相惡為藥物配伍的七情之壹[16]。出《神農本草經》。壹種藥物能減弱另壹種藥物的性能[16]。如生姜惡黃芩,因黃芩能減弱生姜的溫性[16]。

5.6 相殺

相殺為藥物配伍的七情之壹[16]。出《神農本草經》。壹種藥物能消除另壹種藥物的中毒反應,如綠豆殺巴豆毒[16]。

5.7 相反

  • 上一篇:中醫藥法所稱中醫藥包括多選題
  • 下一篇:90歲老人夏天白天喝枸杞水,晚上用剩下的枸杞水泡腳有什麽好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