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藥賣脈動

中藥賣脈動

寸口又稱脈口、氣口,位於腕屈動脈的脈位。單獨取寸口進行脈診的理論依據是,寸口是太陰手肺經的動脈,氣血匯聚於此,五臟十二經脈的氣血都起於肺,止於肺,所以臟腑氣血的病理變化都可以在寸口得到反映。另外,手太陰的肺經起於中焦,與脾經同屬太陰經,與脾胃之氣相通,而脾胃是後天的基礎,是氣血生化的源頭,所以臟腑氣血的盛衰可以在寸口反映出來,所以單獨取寸口就可以診斷全身的病變。

寸口測量,間隙,尺三部分,以高骨(橈骨莖突)為符號,稍內側部分為間隙,間隙前寸(腕端),間隙後尺(肘端)。手測,測,測三分,脈六分* * *。寸、隙、尺分為浮、中、沈三個階段,是寸動診斷的三個階段。

歷代醫家對臟腑按寸量尺分類的觀點不壹。目前,以下是標準:

左寸可以等:心臟和胃中部,右寸可以等:肺和胸。

左手證:肝膽;右手證:膈、脾胃

左腳可以等:腎和小腹可以等:腎和小腹可以等。

以上信息為"中醫診斷學"

新概念:

1.傳統脈學概述

通過歷史的演變,脈診的方法從全時診法發展到取寸口診法,也稱氣口或脈口。它是指在橈骨莖突內單獨切壓壹段橈動脈的脈搏,根據其脈搏圖像推斷人體生理病理狀況的壹種診斷方法。寸口脈分為寸口脈、關口脈、尺脈三部分。通常以腕後高骨(橈骨莖突)為標誌,其內部為關口前寸口脈(關口前脈)和關口後尺脈(肘脈)。每只手有3寸,* * *是6脈。寸口脈診原理,1,寸口脈象可待全身。2、寸口脈氣明顯,脈象有代表性。3.能反映出宗族精神的興衰,與宗族精神壹致。4、零件表面固定,方便容易。

切脈指法:醫生切脈時應選擇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指尖平齊,手指微弓,與受脈者成45度角傾斜,有利於拇指手指緊貼脈搏。手指眼,即手指的邊緣與手指腹部之間的部分,以及與指甲兩角的連線,是手指的敏感部位,它們靈活,容易找到最敏感的手指。如果脈沖很小,手指可以聚焦在電流端;脈粗時,重點在手指後端。切脈時不宜橫按三指或豎指。指布:醫生向下點穴時,先將中指按在掌骨後高骨內側動脈上,稱為中指定穴,再將食指按在穴位前側(橈側),無名指按在穴位後側(肘側)。切脈時手指的密度要合適,要與患者手臂的長度和醫生手指的粗細相適應。孩子寸口很短,壹般用“壹指定法”,不用分寸。指法:1,升降法:浮動;2.按照方法:下沈;3.找方法:從中間取;4、總按:即三分九等,左右對比法;5、單診:即壹指診壹脈,調整指力,把握脈象的方法。正常脈象:寸規三部均有脈搏,不浮不沈,不急不緩,壹口氣4-5次,相當於72-80次/分鐘(成人),不太大也不太小,平靜溫和,節奏壹致,隨生理活動、氣候、季節、環境而變化。脈象位置變異:有的人看不到寸口,而是從足到手背偏,命名為斜飛脈;若脈出現在寸口背面,稱為反關脈;手腕上還有其他位置,都是生理上特定的脈位,也就是橈動脈解剖位置的變異,不屬於病脈。

二、現代解剖學的相關理論

解剖學描述:橈動脈起源於肱動脈,平行於橈骨下行,被前臂上部的肱橈肌覆蓋,在前臂下部的肱橈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走行。它是淺表的,能切脈,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脈診點。橈動脈在橈腕關節處繞橈骨莖突至手背,再經第壹掌骨間隙進入手掌深面,其末端與尺動脈掌深支吻合形成掌深弓。橈動脈在行進過程中不僅分支滋養前臂橈肌和橈骨,還發出以下主要分支:1、掌淺支,在橈腕關節發出,沿其表面穿入大魚際肌或到達手掌,與尺動脈的最後壹個分支吻合形成掌淺弓。2.拇指主動脈發源於第壹掌骨間隙的橈動脈,隨即分為三支,分別滋養拇指兩側和食指橈側。

這裏需要強調的是;1,橈動脈繞橈骨莖突至手背,但不穿過寸脈;2.寸脈區皮膚表面觸到的是掌淺動脈,而不是橈動脈。

三、現代脈診實踐

據臨床觀察,脈象多為關池強脈,寸脈無脈,這與橈動脈的解剖走向密切相關。因為橈動脈在到達合脈部位(即橈骨莖突)時分支,壹個分支開始向尺側和屈肌腱方向斜向延伸,在舟骨最為明顯,另壹個分支則向拇指背側斜向延伸,使寸脈部位形成壹個沒有動脈通過的三角形,所以傳統寸脈部位壹般沒有脈搏,所以根本沒有寸脈。

那麽如何才能摸準脈搏呢?即食指向尺側移動約0.5厘米,在腕屈肌腱與腕橫紋的交點處,可以感覺到寸脈。其實此時的寸脈並不在橈動脈上,而是在橈動脈的壹個分支——掌淺動脈上。寸脈為掌淺支動脈,關脈和尺脈為橈動脈。因為橈骨莖突在脈下,脈振蕩有力,所以脈脈沖最有力。尺脈位於橈動脈上遊,血管壓力最高,所以尺脈也比較強。因為寸脈是橈動脈的微小分支——掌淺動脈的壹部分,在這裏血流量和血壓明顯降低,寸脈的動力最弱。寸、關、尺脈力從小到大的順序是:寸、尺、關。這和傳統的脈診理論有很大的不同,我的知識主要是基於解剖學知識和臨床實踐的結果。

據臨床觀察,右寸脈強於左寸脈,可能與右手活動較多有關。凡是脈搏有力的人,多數情況下都患有高血壓和眩暈,尤其是老年人。其脈象特征為:1,多數患者在傳統寸脈處感覺不到脈搏;2.多數患者右寸脈向尺側前移約0.5cm;3、寸脈越淺表有力,越容易出現頭暈和血壓異常。

脈學的現代研究,有的是超生研究,有的是動態儀器記錄的,與臨床相差甚遠,不能滿意地解釋臨床現象,所以都不了了之。

真正意義上的脈診,可以把橈動脈上的三脈都切掉的藏醫脈診法,更科學合理。中醫脈診的結果是寸脈在掌淺支動脈上,關池脈在橈動脈上,而不是三寸關池脈都在橈動脈上。

第四,傳統寸口脈理論與現代解剖學理論的碰撞。

1.傳統脈象理論認為寸口脈位於橈動脈上,而現代解剖學理論認為寸口脈位於橈動脈掌淺支上。2.按照傳統的脈象理論,食指、中指、無名指對齊,先用中指指定關。但根據現代解剖學理論,中指指定間隙後,食指不能觸及寸脈,因為橈動脈在橈腕關節處潛深,而橈動脈掌淺支延伸至橈側腕屈肌鍵,寸脈部分形成無動脈通過區;3.傳統的脈象理論要求食指、中指、無名指在切脈時處於同壹位置,但根據現代解剖學理論,要想摸到寸脈,必須將食指向尺側前移0.5厘米左右,才能摸到脈搏,摸到的是掌淺動脈,而不是橈動脈。

動詞 (verb的縮寫)寸口脈理論的新認識

傳統的寸口脈診有很多優點,但根據現代解剖學理論,也有不足之處,需要補充和修正。第三只手指定住後,將食指向尺側向前移動約0.5厘米,就可以準確地切下寸規的三脈。因為橈動脈在橈骨莖突分支,橈動脈穿過橈腕關節,延伸至手掌深部,其分支——掌淺動脈斜向延伸至腕尺側掌皮下,較淺,易觸及。但是藏醫的切脈法值得學習。藏醫認為寸脈位於手腕徑向1寸,即橈幹突內側,分為寸、幹、易三部。中醫叫寸規,藏醫叫寸糖。也就是說,中醫的關脈就是藏醫的寸脈,尺脈就是藏醫的肝脈,肝脈旁邊的向心脈就是易脈。這三個脈象都位於橈動脈上,便於脈診的實施。

六:結論:

中醫寸口脈理論有極好的指導作用,壹直沿用至今。然而,現代脈學的新理論並未能令人滿意地解釋脈學的真正含義。根據現代解剖理論的比較,傳統脈診理論也存在壹些不足,尤其是寸脈的定位和相應三指脈診的指法。寸脈的準確位置要從傳統寸脈位置向尺側前移0.5厘米左右,以便於觸摸寸脈的脈搏。傳統的三指對齊指法也要改為食指向尺側前方約0.5厘米的位置,以利於摸寸脈的脈搏。建議用藏醫寸口脈診斷脈象更合理、更實用。

來源引自《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羅華雲。

僅供參考。樓上的零件圖已經給妳了。我就不重復了。

  • 上一篇:壹種保護腦血管的中藥
  • 下一篇:藥理學實驗的目錄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