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祛濕過程中身體有哪些反應?

祛濕過程中身體有哪些反應?

身體濕漉漉的時候,會出現嘴黏、嘴油膩、身體沈重等這樣的狀況。如果祛濕順利,上述癥狀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有效緩解。其實祛濕是壹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祛濕需要相對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究竟什麽是“中焦濕證”?

清代醫家吳鞠通在《傷寒論》中說:

當濕進入中焦,有寒濕,濕熱,外傳,水谷內涵和內外結合。其中有傷脾陽、脾陰、胃陽、胃陰、脾胃之傷。八九個人往往傷脾胃之陽,壹兩個人傷脾胃之陰。相互混淆,無法根治中洞,遺留無窮,不能壹概而論。

意思是:

1.濕,分寒濕、濕熱;

2.濕的形成來自於外,也來自於脾胃,濕是內生的;

3.濕氣傷脾胃;

4.寒濕壹般占80-90%,濕熱占65,438+00-20%。

如何判斷自己被“濕邪”中招了?

1,舌苔油膩,越厚越嚴重(顏色白或黃);

2、大便不成形,黏黏的,不好沖,粘在馬桶上;

3、口黏,口渴,不想喝水或喝了幾口,不想喝;

4、胸腔飽滿,在兩個乳房中間;

5、頭重如巾,不易;

6、身體沈重,四肢浮腫無力,有時伴有關節痛;

7、臉上有光澤,頭皮油膩;

8.尿液混濁少,濕疹反復發作;

9.女性白帶增多,陰道炎發病率高。

如何有效的濕潤?

首先,要經常喝薏米紅豆芡實水。

薏米紅豆芡實水=芡實+紅豆+炒薏米。

紅豆和大麥去濕氣,其中“紅豆”指的是“紅豆”。紅豆是圓的,紅豆是細長的。

紅豆不能祛濕,但吃多了會失血。所以壹定要用細長的紅豆燒水,利水祛濕。

薏苡仁雖能祛濕,但性寒,直接開水容易傷脾。脾虛會加重寒性,可以炒薏仁,大大減輕寒性。

脾虛,輸送水汽的能力降低,體內濕氣加重。濕氣太多會增加脾臟的負擔,造成惡性循環。

如果只祛濕不健脾,再多喝紅豆薏米水也沒用。所以祛濕和健脾必須同時進行。

健脾才是最厲害的。芡實又叫雞頭飯,被稱為“水中人參”。

它能健脾祛濕,強腎填精,還能補中益氣,延緩衰老,使妳面色紅潤,更加年輕!

大麥紅豆芡實粥的做法:

第壹步:將紅小豆和芡實用冷水浸泡2小時或用熱水浸泡1小時。

第二步:將薏苡仁用文火炒至微黃,以解風寒。

第三步:將泡好的薏苡仁、赤小豆、芡實、冰糖、紅棗放入鍋中,加水熬煮2小時,香甜軟糯,祛濕健脾!

其次,多采取祛濕措施。

為什麽濕度大的人的腿容易腫?因為濕賭,濕焦點在底部。

濕度大的人可以這樣走:雙手叉腰,後腿前推,腳尖勾地,往外推。走路不要太著急,穩紮穩打,慢慢走,只要抖腿,血液循環就會放松,經絡就會暢通。

祛濕這壹步其實就是踢的動作。當我們這樣走路的時候,特別有效,可以促進腿部的血液循環。如果腿部氣血循環良好,濕氣就能很好地消散。

記住,壹定要按祛濕穴。

我們還有三個祛濕開關:陰陵泉穴、豐隆穴、成山穴。

1.陰陵泉穴

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取穴的時候要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的凹陷處就是。

此穴可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濕,常按陰陵泉健脾化濕,以解決體內“濕”或水腫的問題。

2.豐龍穴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外側膝眼與外側踝尖連線的中點。

對脾胃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化痰的主要穴位,有和胃益氣、補氣血、醒腦安神的功效。

3.成山穴

取穴時,宜采用俯臥位。承山穴位於人小腿後側正中,衛中穴和昆侖穴之間。小腿伸直或提腳跟時,腓腸肌下出現尖角凹陷。

有運化水濕,固脾土之功效。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註意飲食和休息。

1,少吃肥甘稠、羊肉串、麻辣燙、海鮮等食物;

2、少吃感冒戒冰淇淋;

3、少吃甜品和蛋糕,這些都是生的,容易困;

4、盡量保持居住環境幹燥;

5、每天努力鍛煉自己,身體會微微出汗;

6、不熬夜,禁欲;

7、多思考傷脾,少生氣,避免肝氣傷脾胃。

對於除濕,最重要的不是吃紅豆和大麥,而是要知道自己的身體是什麽配置。

成年人和孩子壹樣,只要能少給身體增加負擔,脾胃的能力就會逐漸提高,這是我們平時能做到的,也是有確切效果的。

避免產生更多的濕度,本身就是壹個除濕的過程,也是壹個可以提高身體素質的過程。

  • 上一篇:手足癬有什麽治療方法?
  • 下一篇:火鍋剩湯怎麽吃?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