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藥是飯前吃好還是飯後吃好?

中藥是飯前吃好還是飯後吃好?

湯劑,古稱湯,是中藥最古老的劑型之壹,也是中藥臨床應用最廣泛的劑型,延續了數千年。

除了與中國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外,也在不斷吸收現代科學技術,以更好地利用湯劑的特點。湯劑能充分滿足中醫辨證論治的需要,具有療效快、易吸收、作用強等幾個特點。

尤其適用於各種慢性疾病。清代名醫徐陵曾說:“越病越重。不僅藥方會患此病,而且藥方病了,不但沒用,反而有害……”指出正確服用湯劑可加速病情改善,服用方法不當則會加重病情。

可見,湯劑服用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到藥物在人體內的吸收和治療效果。怎樣才能正確服用湯劑?我覺得要註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正確的服藥時間要根據病情決定。如果上焦(心肺)有病,要長期服用,就要飯後服用。若病在下焦(膀胱、腸),欲使藥物快速釋放,宜飯前服用。清熱解毒、通便補虛的藥要空腹服用。這時候胃裏空虛容易吸收。空腹服藥是指早餐前壹小時或晚餐後壹小時服藥。特殊藥物要特別服用,如助消化藥,服藥前少量食用,有助療效;殺蟲劑宜早上空腹服用,服藥前喝點糖水,可提高殺蟲效果;排便後立即停藥;睡前應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滋補藥和延緩衰老的藥物;安眠藥要在睡前2小時服用;抗瘧藥應在發病前2小時服用。急診用藥不限時間,慢性病服用丸、散、膏、酒者要定時服用。如遇出汗,可縮短服藥時間,以利排汗。

二、湯劑的正確服用溫度治療壹般疾病時應采用溫服法,對於有特殊治療需要的病例,應按特殊服用法服用。凡是理氣的藥物,熱則易弛,冷則增滯;活血補血涼血止血的藥物,寒則血瘀,熱則沸溢。任何服用解毒劑的人都應該在寒冷的情況下服用,這可以使毒素停滯並容易排出,而在炎熱的情況下服用會增加毒素的分散。凡熱病宜寒服(如胡俟湯),寒病宜熱服,宜發散攻助藥。活血、通絡、達筋骨者宜熱服,收澀、固精、止血者宜涼服。除煩解渴祛暑藥宜熱服,解表藥多屬辛散,有散肌表之功,宜熱服;清熱藥、消暑藥宜寒服。嚴重發熱的感冒藥要溫服;重感冒的熱藥要涼著吃。對於不宜涼服的湯劑,服後會引起胃腸刺激、腹痛或嘔吐,可用生姜擦舌。

三、中藥湯劑的正確劑量是煎煮2 ~ 3次後的合並液,再根據臨床需要分幾次服藥。壹般來說,每次服用150 ml為宜,但有些疾病也有例外。發熱患者服用清熱解毒藥時,藥液可略多,以助藥物;生津止渴的藥物也要有大量的藥液,可以代替茶水經常服用。身體強壯的人應該多吃藥,而身體虛弱的人,如兒童和重病患者,應該少吃藥。壹般1歲以下兒童使用成人五分之壹劑量,1 ~ 3歲使用成人四分之壹劑量;4 ~ 7歲用成人劑量的三分之壹;成人劑量的壹半為8 ~ 65,438+00歲;成人劑量10歲以後可以用。

四、正確的服藥次數壹般每日早晚兩次煎服,清熱解毒藥每日3 ~ 4次即可。補液藥早晚各服1次,發汗藥可多服2 ~ 3次,含咽藥汁可多服幾次。掌握了這些方法後,就可以更好地利用藥性,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上一篇:作為話題敘事的做和說
  • 下一篇:中醫科個人年終總結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