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李幼玉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總結論文

李幼玉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總結論文

李幼玉,男,江西中醫學院1965畢業,中醫科主任,第二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導師。從醫近5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中醫內科及雜病的辨證論治,療效顯著。本人有幸跟隨李老師臨床實踐,收獲頗豐。現將李學術思想簡要梳理如下:

1.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是提高中醫療效的根本方法。

李力認為,中醫的生命在於療效,提高中醫療效的根本途徑在於堅持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的原則。

辨證與辨病,中醫應用“四診”“八綱”辨證治療疾病,是中醫認識疾病本質的方法和手段。“證”是臨床辨證治療的基礎,在“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不斷變化。辯證法是指在對疾病的部位、性質、病因進行分析和認識後,總結成比癥狀更接近疾病本質的證候。中醫對各種疾病進行分析總結,註重全局和整體,突出特點是統壹的整體觀。以整體綜合觀察的方法將人體視為壹個有機整體,以“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李幼玉老師在辨證治療中非常重視整體觀念,強調從節氣節氣、地域、自然環境、人性等綜合因素來分析疾病。

李幼玉老師指出,既要註意辨證,又要註意辨病。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臨床療效。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是正確診斷、療效評價和中醫現代化的需要。因此,可以說,辯證法是中醫臨床指導的核心,否則就會失去中醫的特色;辨病是中醫臨床的現代發展,沒有辨病就會停滯不前。

2.氣血的病理變化是臨床辨證和治療的基礎。

李強調治療疾病必須以陰陽為基礎,但實際上氣血病是臨床辨證的基礎,調理氣血是治療的基礎。人體分陰陽,其基本物質是氣血。人體的氣血是臟腑經絡等器官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是人類壹切活動的動力和源泉。它源於水谷,源於臟腑,臟腑既是臟腑經絡功能的動力,又是臟腑功能的產物。氣血暢通,氣血平衡,是臟腑經絡功能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

“氣為百病之長,血為百病之始。”氣血也是各種疾病的病理基礎。氣血失調的病機如同邪氣盛衰、陰陽失調壹樣,既是臟腑經絡等各種病理機制的基礎,也是分析和研究臨床各種疾病病機的基礎。臟腑經絡的病變都影響氣血,國內外婦女兒童的臨床疾病都涉及氣血。氣血辨證法始終貫穿八綱,衛氣養血,臟腑六經。

3.李東垣大師的脾胃學術思想創立了“氣虛氣滯”學說。

李在臨床辨證治療中重視脾胃,深受張仲景《傷寒論》中"顧胃氣"學術思想的影響。提出“留壹點胃氣,就有壹點生機”。學習和理解李東垣關於脾胃的學術思想,特別強調“人以胃氣為本”。脾胃位於中焦,是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能灌註其他四臟五腑,是氣血生化之源,臟腑四肢之根。故稱“脾胃為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脾胃有病,脾胃先虛為主。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是氣機的樞紐。人體氣的盛衰是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重要表現。氣高貴,血高貴,氣血和諧,百病無生;氣不順,血不好,氣血不和,百病叢生,百病上升。脾胃虛弱,氣血失源,升降混亂,氣機不暢。氣虛會導致氣滯,氣滯會導致血瘀,有可能引起陰虛、血虛、出血、濕、積食、生水、生痰、肝肺不通、絡傷心腎,這些都會發作,成為壹種慢性病。這是在李幼玉老師的脾胃學說指導下獨創的“氣虛氣滯”理論。在這壹理論的指導下,加味香砂六君子湯的方劑由* * *藥組成:廣香9g,砂仁7g,燉豆蔻6g,厚樸9g,黨參30g,白術10g,茯苓15g,甘草3g。本方的特點是平衡補藥,把握升降。用四君子湯健脾益氣,補氣虛,選用沈香、砂仁、燉豆蔻、厚樸及少量黑醜、生大黃,去郁化滯,推陳出新,清胃氣,融合此方促補、助補、合補,達到益氣不滯的目的。虛實的壹切變化都要以氣虛和脾胃郁結為基礎,以平衡為補充,這是施立治療脾胃病的中心思想。

4.血瘀理論與活血化瘀的臨床應用。

摘要:李對瘀血理論及活血化瘀法的臨床應用有所研究,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痹證、痛證、心腦血管疾病、頑固性皮膚病及內科雜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瘀血理論和活血化瘀原則實際上是李幼玉老師氣血學說在臨床上的具體應用。李的瘀血理論有三個觀點:①“氣為帥,血為行”的觀點。氣血都是用氣來促進“血液循環”。蘇文說:“百病生於氣”,強調氣在病機中的重要性。無論氣虛還是氣虛,都可能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臨床上常出現氣滯血虛或氣虛血行不暢等不同情況。②對血虛和血實的看法。過去有人誤解“凡血瘀必是血固”,其實不然。臨床上有兩種情況,壹種是偏血虛,壹種是偏血虛。③淤血分寒熱。就臨床上氣滯血瘀引起的血瘀證而言,分為寒熱兩種。寒主澀,血因寒而凝。熱迫血沖,經血不全所致的供血不足。

活血化瘀的治療目的是“溶解”和“消除”淤血。從而使“瘀血”引起的疾病得以治愈。李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血瘀”主要有四種方法:①理氣活血:如清代所制補陽還五湯,李常用於治療氣虛血阻,其中益氣活血的黃芪用量為60-120 g, 而其他活血化瘀藥僅為10-30g②補血活血法:桃紅四物湯常用於血虛患者,多用於血瘀腰痛。 歸脾湯主要用於心脾兩虛所致的血瘀證,常見於婦科痛經、閉經。③行氣活血法:此法將溫度分為活血、行氣、清熱、活血。血瘀為寒,所以經絡收縮凝滯。主要臨床癥狀為冷痛、苔白或舌青、脈遲。常用的藥物有桂枝、幹姜、細辛、當歸、川芎、雞血藤,而血瘀為熱,可見頭痛、胸痛、內熱、煩躁、憤怒。以舌紅、脈數為主要癥狀,銀屑病、玫瑰糠疹、面部痤瘡、過敏性皮炎等疾病都是血瘀熱。生地黃、牡丹皮、紫草、地榆、白鮮皮、蒺藜、地膚子常用於涼血化瘀,取得良好效果。④驅血祛風法:“先治風,血自出”。中醫“風”的概念比較寬泛,包括內風和外風。內風是指病理產物,如中風、頑固性皮膚病、過敏性疾病等。在這些疾病的治療中,也使用活血化瘀的方劑。認為治療這些“風證”,僅僅靠驅風是不夠的。摘要:只有結合或突出活血藥物的應用,才能消除"風證",即"血",在治療痹證及過敏性皮膚病時,李常選用四物湯為主方,取得了較好的療效。這壹觀點對臨床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在近50年的臨床實踐中,李立足中醫基礎理論,不斷進行理論創新,以解除患者痛苦為己任,努力工作,得到了廣大患者的高度贊揚,筆者終身受益。故將李的學術思想進行總結,以供廣大同仁參考。

  • 上一篇:獨活的作用與功效
  • 下一篇: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