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藥中的石膏有何用處?

中藥中的石膏有何用處?

藥物功效

解肌清熱,除煩止渴。

主治

治熱病壯熱不退,心煩神昏,譫語發狂,口渴咽幹,肺熱喘急,中暑自汗,胃火頭痛、牙痛,熱毒壅盛,發斑發疹,口舌生瘡。煆敷生肌斂瘡。外治癰疽瘡瘍,潰不收口,湯火燙傷。

性味歸經

辛甘,寒。①《本經》:“味辛,微寒。”②《別錄》:“甘,大寒,無毒。”③《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性寒,味淡。” 入肺、胃經。①《湯液本草》:“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經。”②《本草衍義補遺》:“入陽明、手太陰、手少陽。”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大劑可用6~8兩);或入丸、散。外用:煆研撒或調敷。

用藥忌宜

脾胃虛寒及血虛、陰虛發熱者忌服。《醫學啟源》:“《主治秘訣》雲,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極熱者,不可輕用。”

藥物配伍

①《本草經集註》:“雞子為之使。惡莽草、馬目毒公。”②《藥性論》:“惡巴豆,畏鐵。” 配桑葉,清宣肺熱;配桂枝,表裏雙解;配白芷,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配知母,清熱除煩;配半夏,肺胃雙清、降逆化痰;配甘草,清肺止咳;配竹葉,清熱除煩。

別 名

細石、細理石(《別錄》)、軟石膏(《本草衍義補遺》)、寒水石(《綱目》)、白虎(《藥品化義》) 處方名 生石膏、石膏、石羔、煆石膏、熟石膏 處方中寫石羔、石膏均指生石膏,為原藥去雜石和泥土,研細生用入藥者。煆石膏又稱熟石膏。將石膏置瓦罐內,放入無煙爐火中煆至酥松,取出放涼,碾碎入藥者。 商品名 石膏。以色白、塊大、半透明、縱斷面如絲者為佳。

拉丁名

藥材Gypsum Fibrosuum原礦物Cypsum

資源分布

產湖北、安徽、河南、山東、四川、湖南、廣西、廣東、雲南、新疆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壹般於冬季采挖,挖出後,去凈泥土及雜石。

炮制方法

生石膏:去凈雜石,洗凈泥土,打碎成小塊。煆石膏:取凈石膏塊,置坩堝內,在無煙爐火中煆至酥松狀,取出,放涼,碾碎。①《雷公炮炙論》:“凡使石膏,須石臼中搗成粉,籮過,生甘草水飛過,澄、曬、研用。”②《綱目》:“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絹包入湯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煆過用,或糖拌炒過,則不妨脾胃。”③《藥品化義》:“石膏,略煆帶生用,多煆則體膩性斂。”

考 證

出自《神農本草經》;《綱目》:“其文理細密,故名細理石,其性大寒如水,故名寒水石,與凝水石同名異物。”“石膏有軟硬二種:軟石膏大塊,生於石中作層,如壓扁米糕形,每層厚數寸,有紅白二色,紅者不可服,白者潔凈,細文短密如束針,正如凝成白蠟狀,松軟易碎,燒之即白爛如粉,其中明潔,色微帶青。而文長細如白絲者,名理石也。與軟石膏乃壹物二種,碎之則形色如壹,不可辨矣。硬石膏作塊而生直理,起棱如馬齒,堅白,擊之則段段橫解,光亮如雲母。白石英,有墻壁,燒之亦易散,仍硬不作粉。其似硬石膏成塊,擊之塊塊方解,墻壁光明者,名方解石也。燒之則詫散亦不爛,與硬石膏乃壹類二種,碎之則形色如壹,不可辨矣。自陶弘景、蘇恭、大明、雷?、閻孝忠皆以硬者為石膏,軟者為寒水石,至朱震亨始斷然以軟者為石膏,而後人遵用有驗,千古之惑始明矣。蓋昔人所謂寒水石者,即軟石膏也;所謂硬石膏者,乃長石也。石膏、理石、長石、方解石四種,住氣皆寒,俱能去大熱結氣,但石膏又能解肌發汗為異爾。理石即石膏之類,長石即方解之類,俱可代用,各從其類也。今人以石膏收豆腐,乃昔人所不知。”“按古方所用寒水石,是凝水石。唐、宋以來諸方所用寒水石,即今之石膏也。近人又以長石、方解石為寒水石,不可不辨之。”

生藥材鑒定

為長塊狀或不規則形纖維狀的結晶集合體,大小不壹。全體白色至灰白色。大塊者上下二面平坦,無光澤及紋理。體重質松,易分成小塊,縱斷面具纖維狀紋理,並有絹絲樣光澤。無臭,味淡。以塊大色白、質松、纖維狀、無雜石者為佳。燒之,染火焰為淡紅黃色,能熔成白色磁狀的堿性小球。燒至120℃時失去部分結晶水即成白色粉末狀或塊狀的嫩石膏。顯微鑒定:本品在偏光鏡下:薄片中無色透明;晶形柱狀或纖維狀;低負突起,糙面不顯著。壹組解理明顯。幹涉色為壹級灰白色至黃白色。於解理清晰的切面上平行消光,在平行解理的切面上為斜消光。二軸晶,正光性,光軸角2V=58°,折射率Np= 1.521,Nm= 1.523,Ng=1.530;雙折射率Ng-Np=0.009。

中藥化學成分

主要成分為含水硫酸鈣(CaSO4·2H2O)。其中CaO 32.5%、SO3 46.6%、H2020.9 %,此外常有粘上、砂粒、有機物、硫化物等雜質混入。據北京醫學院分析,除硫酸鈣外,尚夾雜微量的Fe++及Mg++。煆石膏為無水硫酸鈣 (CaSO4)。 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常含少量鋁、矽、鎂、鐵及微量鍶、鋇等元素。有些產品中還混有粘土、有機物、砂粒等雜質。

中藥化學鑒定

(1)取本品壹小塊(約2g),置具有小孔軟木塞的試管內,灼燒,管壁有水生成,小塊變為不透明體。(2)取本品粉末(0.2g),加稀鹽酸10ml ,加熱使溶解,溶液顯鈣鹽與硫酸鹽的鑒別反應。硫酸鹽鑒別試驗見芒硝項下。鈣鹽鑒別反應:取供試液`(1→20),加甲基紅指示液2滴,用氨試液中和,再滴加稀鹽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銨試液,即生成白色沈澱(CaC2O4),濾過。沈澱不溶於醋酸,可溶於鹽酸。也可用紅外光譜法或X射線衍射法進行鑒定。

各家論述

1.《脾胃論》: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石膏能去脈數,疾病退,脈數不退者,不可治也。

2.《本草衍義補遺》:石膏,本陽明經藥,陽明主肌肉,其甘也,能緩脾益氣,止渴去火,其辛也,能解肌出汗,上行至頭,又入手太陰、少陽,而可為三經之主者。研為末,醋研丸如綠豆大,以瀉胃火、痰火、食積。

3.《綱目》:東垣李氏雲,立夏前多服白虎湯者,令人小便不禁,此乃降令太過也,陽明津液不能上輸於肺,肺之清氣亦復下降故爾。初虞世《古今錄驗方》治諸蒸病有五蒸湯,亦是白虎加人參、茯苓、地黃、葛根,因病加減。王燾《外臺秘要》治骨蒸勞熱久嗽,用石膏文如束針者壹斤,粉甘草壹兩,細研如面,日以水調三四服,言其無毒有大益,乃養命上藥,不可忽其賤而疑其寒。《名醫錄》言睦州楊士丞女,病骨蒸內熱外寒,眾醫不瘥,處州吳醫用此方,而體遂涼。愚謂此皆少壯肺胃火盛,能食而病者言也。若衰暮及氣虛血虛胃弱者,恐非所宜。廣濟林訓導年五十,病痰嗽發熱,或令單服石膏藥至壹斤許,遂不能食,而咳益頻,病益甚,遂至不起,此蓋用藥者之瞀瞀也,石膏何與焉。

4.《本草經疏》:石膏,辛能解肌,甘能緩熱,大寒而兼辛甘,則能除大熱,故《本經》主中風寒熱,熱則生風故也。邪火上沖,則心下有逆氣及驚喘;陽明之邪熱甚,則口幹舌焦不能息,邪熱結於腹中,則腹中堅痛;邪熱不散,則神昏譫語;肌解熱散汗出,則諸證自退矣。惟產乳、金瘡,非其用也。《別錄》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者,以諸病皆由足陽明胃經邪熱熾盛所致,惟喘息咽熱,略兼手太陰病,此藥能散陽明之邪熱,降手太陰之痰熱,故悉主之也。甄權亦用以治傷寒頭痛如裂,壯熱如火。《日華子》用以治天行熱狂,頭風旋,揩齒。東垣用以除胃熱肺熱,散陽邪,緩脾益氣者,邪熱去則脾得緩而元氣回也。潔古又謂止陽明經頭痛發熱惡寒,日哺潮熱,大渴引飲,中暑及牙痛者,無非邪在陽明經所生病也,理陽明則蔑不濟矣。足陽明主肌肉,手太陰主皮毛,故又為發斑發疹之要品。若用之渺少,則難責其功,世醫罔解,茲特表而著之。石膏本解實熱,祛暑氣,散邪熱,止渴除煩之要藥。溫熱二病,多兼陽明,若頭痛、遍身骨痛而不渴不引飲者,邪在太陽也,未傳陽明不當用。七、八日來,邪已結裏,有燥糞,往來寒熱,宜下者勿用。暑氣兼濕作泄,脾胃弱甚者勿用。瘧邪不在陽明則不渴,亦不宜用。產後寒熱由於血虛或惡露未盡;骨蒸勞熱由於陰精不足,而不由於外感;金瘡、下乳,更非其職;宜詳察之,並勿誤用。

5.《藥征》:《名醫別錄》言石膏性大寒,自後醫者怖之,遂至於置而不用焉。仲景氏舉白虎湯之證曰,無大熱,越婢湯之證亦雲,而二方主用石膏,然則仲景氏之用藥,不以其性之寒熱也可以見己。余也篤信而好古,於是乎為渴家而無熱者,投以石膏之劑,病已而未見其害也;方炎暑之時,有患大渴引飲而渴不止者,則使其服石膏末,煩渴頓止,而不復見其害也;石膏之治渴而不足怖也,斯可以知已。

6.《重慶堂隨筆》:石膏,余師愚以為治疫主藥,而吳又可專用大黃,謂石膏不可用,何也?蓋師愚所謂者暑熱為病,暑為天氣,即仲聖所謂清邪中上之疫也。又可所論者濕溫為病,濕為地氣,即仲聖所雲濁邪中下文疫也。清邪乃無形之燥火,故宜清而不宜下;濁邪乃有形之濕穢,故宜下而不宜清。二公皆卓識,可為治疫兩大法門。

7.《醫學衷中參西錄》:石膏,涼而能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實熱者,放膽用之,直勝金丹。《神農本經》謂其微寒,則性非大寒可知。且謂其宜於產乳,其性尤純良可知。醫者多誤認為大寒而煆用之,則宣散之性變為收斂(點豆腐者必煆用,取其能收斂也),以治外感有實熱者,竟將其痰火斂住,凝結不散,用至壹兩即足傷人,是變金丹為鴆毒也。迨至誤用煆石膏僨事,流俗之見,不知其咎在煆不在石膏,轉謂石膏煆用之其猛烈猶足傷人,而不煆者更可知矣。於是壹倡百和,遂視用石膏為畏途,即有放膽用者,亦不過七、八錢而止。夫石膏之質最重,七、八錢不過壹大撮耳。以微寒之藥,欲用壹大撮撲滅寒溫燎原之熱,又何能有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治外感實熱,輕癥亦必至兩許;若實熱熾盛,又恒重用至四、五兩或七、八兩,或單用或與他藥同用,必煎湯三、四茶杯,分四、五次徐徐溫飲下,熱退不必盡劑。如此多煎徐服者,欲以免病家之疑懼,且欲其藥力常在上焦中焦,而寒涼不至下侵致滑瀉也。《本經》謂石膏治金瘡,是外用以止其血也。愚嘗用煆石膏細末,敷金瘡出血者甚效。蓋多年壁上石灰善止金瘡出血,石膏經煆與石灰相近,益見煆石膏之不可內服也。

8.《本經》: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幹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產乳,金瘡。

9.《別錄》:除時氣頭痛身熱,三焦大熱,皮膚熱,腸胃中膈熱,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喘息,咽熱。亦可作浴湯。

10.《藥性論》:治傷寒頭痛如裂,壯熱,皮如火燥,煩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結,煩悶,心下急,煩躁,治唇口幹焦。和蔥煎茶去頭痛。

11.《日華子本草》:治天行熱狂,下乳,頭風旋,心煩躁,揩齒益齒。

12.《珍珠囊》:止陽明頭痛)止消渴,中暑,潮熱。

13.《用藥心法》:胃經大寒藥,潤肺除熱,發散陰邪,緩脾益氣。

14.楊土瀛:煆過最能收瘡暈,不至爛肌。

15.《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16.《長沙藥解》:清心肺,治煩躁,泄郁熱,止燥渴,治熱狂,火嗽,收熱汗,消熱痰,住鼻衄,調口瘡,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癰,解火灼,療金瘡。

17.《本草再新》:治頭痛發熱,目昏長翳,牙痛,殺蟲,利小便。

  • 上一篇:陽城冬蟲夏草產自哪裏
  • 下一篇:什麽是飼料顆粒機?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