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2022-7-18黃芪人參湯——補益脾肺,祛濕和中

2022-7-18黃芪人參湯——補益脾肺,祛濕和中

壹是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又感受濕熱。

二是陰血不足。

治療上李東垣主張“當先助元氣,理治庚辛(大腸、肺)之不足”。

故用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補氣健脾,當歸補血和陽,麥冬、五味子生津,蒼術燥濕,橘皮、神曲消食和中,黃柏清熱燥濕,升麻升陽 。

驗案精選

來源《脾胃論》卷中。本方又名黃芪人參五味子麥門冬湯。

組成黃芪壹錢,如自汗過多,更加壹錢升麻六分人參去蘆白麥門冬去心蒼術無汗更加五分白術以上各五分黃柏酒洗,以救水之源炒曲以上三分當歸身酒洗炙甘草以上各二分五味子九個

用法上咬咀,都和壹服,水二盞,煎至壹盞,去渣,稍熱服,食遠或空心服之。忌酒、濕面、大料物之類,及過食冷物。

功效補益脾肺,祛濕和中。

主治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精神不足,兩腳痿軟,遇早晚寒厥,日高之後,陽氣將旺,復熱如火,因勞役氣虛,傷大腸也或熱厥而陰虛,或寒厥而氣虛。自汗。口不知味,目中溜火,而視物疏睛無所見。食不下,或食人即飽,全不思食。小便頻數,大便難而結秘。臥而多驚,小便淋溲,大便後有白膿,或只便白膿。胃脘當心而痛,兩脅痛或急縮。臍下周遭,如繩束之急,甚則如刀刺,腹難舒伸。胸中閉塞,時顯嘔噦,或有痰嗽,口沃白沫,舌強。腰、背、胛眼皆痛,頭痛時作。

方解本方主治證頗多,其病機大致有二:

壹是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又感受濕熱。

二是陰血不足。

治療上李東垣主張“當先助元氣,理治庚辛(大腸、肺)之不足”。

故用黃芪、人參、白術、炙甘草補氣健脾,當歸補血和陽,麥冬、五味子生津,蒼術燥濕,橘皮、神曲消食和中,黃柏清熱燥濕,升麻升陽。

驗案精選

1.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女.47歲,1996年10月4日初診。

胃脘部疼痛反復發作近5年,加重月余,自服胃蘇沖劑、胃復春片、養胃沖劑等,未見效果來診。

癥見:面色欠華、倦怠乏力、胃脘部隱痛作脹,有時噯氣,納谷不馨,舌質淡,苔薄黃膩,脈濡細。胃鏡病理檢查顯示:慢性萎縮性胃炎(中度)伴不典型增生。

中醫診斷:胃脘痛。治宜健脾益氣為主,佐以通絡清熱之品。

方投黃芪人參湯,黃芪15g,升麻6g,黨參15g,陳皮6g,麥門冬10g,蒼術10g,白術12g,黃柏12g,焦六曲10g,酒當歸10g,炙甘草6g,五味子6g。日1劑,水煎分2次服。服藥1周後復診,自覺胃脘痛、噯氣明顯改善,再服2周,胃脘痛、噯氣基本消失,胃納亦增,面色始轉紅潤。又連服2個月。復查胃鏡病理檢查示:慢性萎縮性胃炎(輕度),不典型增生已消失。

2.小兒夏季熱宋某,男,9歲,1996年5月25日初診。每年春末夏初即出現發熱,體溫多波動在37.5℃~38℃之間,伴納差、身倦乏力,消瘦,立秋後自然好轉,反復發作3年,曾多次前往兒科診治,均診斷為夏季熱,予能量合劑、抗生素等治療無效,乃轉中醫科治療。舌質淡紅,苔薄黃,脈虛數。

證屬中醫“疰夏”,病由素體陰虛脾弱,兼挾濕邪,人夏陽氣外泄,中氣不足,脾失運化,暑濕困脾所致。

黃芪人參湯加減:太子參30g,黃芪、麥冬、佩蘭、青蒿、白術、炒神曲各9g,蒼術、陳皮、當歸各6g,升麻、黃柏、炙甘草、五味子各3g。水煎服,每日1劑,每日3次,每次100ml。上方服6劑,體溫基本恢復正常,精神轉佳,食欲轉佳。效不更方,再服8劑,諸癥悉除,體重見增,隨2年未見復發。

3.痿證石某,女,52歲,1996年10月2日初診。患者自同年3月始神疲乏力,經多間醫院中西藥治療效果不顯。夏收時勉強參加,爾後癥加重。雙足軟乏行走困難,短氣懶言,巔頂及眉骨疼痛較劇。

曾去市某醫院診治,經檢驗、X線攝片等多項檢查,未見器質性病變,診斷為“神經官能癥”,予以谷維素等西藥治療罔效。人日趨消瘦,睡眠不安,由其女陪同應診。

刻見神疲乏力,短氣懶言,足軟行走困難,四肢不溫,面色白無華,形體消瘦,睡眠差,不欲食,稍多食則脘中脹滿,時嘈雜似饑,噯氣,脅下痛,口苦不幹,小便時黃,大便正常,舌淡、舌體瘦小有齒印、苔薄白,脈細弱。

癥乃中氣虛弱,黃芪人參湯加減。

處方:黃芪50g,白人參、升麻、陳皮、蒼術

白術、當歸、秦本、黃柏、白芷各10g,五味子、甘草各6g,神曲、麥冬。15g,服上方5劑後,納增,精神亦好轉,巔頂及眉骨疼痛亦明顯減輕,各均好轉,二便調,舌淡紅、苔薄白,脈轉和緩。效不更方,守方以黨參10。

易白參,去黃柏,再服5劑,諸癥皆失。

臨床應用

創傷術後胃腸功能紊亂組成為:黃芪20g,人參、蒼術、神曲各10g五味子5g,升麻6g,陳皮、白術、當歸各10g,麥冬15g,黃柏8g,炙甘草郁金各10g,三七、丹參15g。治療10天後判定療效,總有效率98.4%。大便秘結加大黃,大便溏泄、苔白厚加厚樸、法半夏;腹痛加元胡、白芍;頭痛加葛根、杭白菊;失眠加合歡花、炒憙仁。

臨證提要黃芪人參湯具有補脾肺氣陰、清熱燥濕和胃之功,主要用於脾胃病、痿證等治療,也可用於脾胃虛弱,夏傷於暑,暑濕困脾之疰夏。

其病機為氣陰兩虛、兼夾濕熱。暑熱甚加佩蘭、青蒿芳香化濕解暑,頭痛白芷、槁本祛風止痛。兼血瘀者郁金、丹參、三七活血化瘀。

黃芪人參湯見癥較多,臨證需要依照李東垣提出的加減法靈活應用,具體如下。

頭痛,目中溜火,加黃連二分或三分、川芎三分;頭痛,目不清利,上壅上熱,加蔓荊子、川芎以上各三分,槁本、生地黃以上各二分,細辛壹分。

氣短,精神如夢寐之間,困乏無力,加五味子九個。

胸中氣滯,加青皮壹分或二分,橘皮倍之,去其邪氣。此病本元氣不足惟當補元氣,不當瀉之。如氣滯大甚,或補藥大過,或病患心下有憂滯郁結之事,更加木香、縮砂仁以上各二分或三分,白豆蔻仁二分,與正藥同煎。

心下痞悶,加黃連二分或三分。

胃脘當心痛,減大寒藥,加草豆蔻仁五分。脅下痛或縮急,加柴胡二分或三分。

腹痛不惡寒者,加白芍藥五分,黃芩二分,減五味子。

大便澀滯,隔壹二日不見者,致食少,食不下,血少,血中伏火而不得潤也,加當歸身、生地黃、麻子仁泥以上各五分,桃仁三枚(湯泡去皮尖另研),如大便通行,所加之藥勿再服。如大便又不快利,勿用別藥,如不利者,非血結血秘而不通也,是熱則生風,其病患必顯風證,單血藥不可復加之,止常服黃芪人參湯藥,只用羌活、防風以上各五錢,二味,哎咀,以水四盞,煎至二盞,去渣,空心服之,其大便必大走也,壹服便止。

小便快利,不黃澀者,只加澤瀉二分,與二術上下分消其濕。

痿者,四肢痿軟而無力也,其心煩冤不止。厥者,氣逆也,甚則大逆,故曰厥逆。

其厥痿多相須也,加白茯苓二分、澤瀉四分,豬苓、白術以上各壹分。

行步不正,腳膝痿弱,兩足欹側者,已中痿邪,加酒洗黃柏、知母三分或五分,令二足湧出氣力矣。

夫痿者,濕熱乘腎肝也,當急去之。不然,則下焦元氣竭盡而成軟癱,必腰下不能動,心煩冤而不止也。

若身重減,氣不短,小便如常,及濕熱之令退時,或所增之病氣退者,不用五味子、澤瀉茯苓、豬苓、黃柏、知母、蒼術、白術之藥,只根據本病中證候加減。

常服藥亦須用酒黃柏二分或三分,如更時令,清燥之氣大行,卻加辛溫瀉之。

汗大泄者,津脫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六枚,炒黃柏五分,炒知母三分。

  • 上一篇:是不是越久泡酒越好?泡酒的藥材多久換壹次?
  • 下一篇:最快的清火方法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