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鼻塞肺脾虛證概述

鼻塞肺脾虛證概述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定義4肺脾兩虛癥狀證候分析;6治療肺脾兩虛;6.1處方治療6.1治療6.1處方6.1 .1.3中成藥6.2草藥治療6.3外治6.4針灸治療6.4.1針灸6.4.2艾灸6.5食療6.6穴位* * * 6.7其他療法6.7.1註射下鼻甲6.7.2燒灼法7有關鼻窒的參考資料8附件:1治療鼻窒和肺脾氣虛證的穴位2治療鼻窒和肺脾氣虛證的方劑3治療鼻窒和肺脾氣虛證的中成藥4與鼻窒、肺脾氣虛證有關的藥物5古籍中的鼻窒、肺脾氣虛證1拼音bí zhif è i p

2參考英文鼻塞病脾肺氣虛證型[中醫術語審定委員會]。中藥術語(2013)]

3.定義鼻塞疾病為脾肺氣虛證,指肺脾氣虛,鼻塞有輕有重,或交替出現,鼻塞白而黏,遇冷癥狀加重,鼻粘膜和鼻甲紅腫,伴有乏力、氣短、惡風自汗、咳嗽痰稀、易感冒、厭食、便溏等。

4鼻塞兼肺脾氣虛證的癥狀鼻塞兼肺脾氣虛證的患者,鼻塞程度或輕或重,或呈交替白粘狀。感冒時癥狀加重,鼻粘膜和鼻甲紅腫,對滴鼻液、麻黃堿等滴鼻劑敏感[1][2]。

全身癥狀可見輕度頭脹不適、乏力、氣短懶動、惡風自汗、咳嗽痰稀、易感冒、厭食、便溏、頭暈、舌淡苔白、脈弱或緩[1]。

對於肺氣虛患者,壹般癥狀可見咳嗽、痰稀氣短、面色無華。白,舌紅,苔白薄,脈緩或浮弱[2]。

脾氣虛,壹般癥狀可見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或略厚,脈緩而弱[2]。

也有沒有明顯全身癥狀的[2]。

5證候分析:肺脾兩虛,衛氣不固,邪氣郁結於鼻,故鼻塞[2]。

陰陽相反,陽強則癥狀輕,陰強則癥狀重,所以鼻塞有輕有重,上口堵在側[2]。

證屬虛寒,故鼻內肌膜腫脹蒼白,流涕稀[2]。

因為肺脾兩虛,衛陽不同,抵禦不了外寒,所以遇寒癥狀加重[2]。

肺氣虛則氣短[2]。

肺不盈液,聚而生痰;肺氣上,則咳嗽[2]。

氣虛導致面色蒼白[2]。

舌淡紅、苔薄白、脈緩或浮弱,都是氣虛的證候[2]。

脾虛,運化異常,食欲不振,大便不通[2]。

脾弱,故體倦乏力,舌質淡,苔白或略厚,脈緩無力[2]。

6肺脾氣虛型鼻窒的治療6.1方劑治療6.1.1補肺健脾、疏通鼻竅的治療方法[2]。

6.1.2方劑補中益氣湯(高力脾胃學說(李東垣十種醫書)(李東垣十種醫書)(李東垣十種醫書));黨參15g、茯苓15g、黃芪15g、白術10g、柴胡10g、升麻12g、辛夷10g、白芷10g、五味子10g。用水煎服。咳嗽痰多者,可加杏仁12g、紫蘇梗10g、法夏10g。鼻涕過多者,加藿香10g,佩蘭10g。鼻塞嚴重者,加蒼耳子10g,路路通10g。

肺氣虛患者,宜補肺益氣,祛風治寒。可以選擇溫肺止流丹(選藥齊全):人參、荊芥、細辛、訶子、甘草、桔梗、魚腦骨加五味子、白術、黃芪等。:溫肺止流丹用細辛、荊芥散寒,而人參、甘草、訶子等。

對於肺氣虛患者,也可使用參蘇飲(備註):人參、紫蘇葉、葛根、前胡、半夏、茯苓、陳皮、甘草、桔梗、枳殼、木香、生姜、大棗[2]。

脾氣虛者,宜健脾滲濕,祛風通竅。可以選擇參苓白術散【備註】參苓白術散(太竈惠民和劑方):炒扁豆、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山藥、蓮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炙甘草和石菖蒲、蒼耳子、藿香等治:人參。

6.1.3補中益氣丸,中成藥,口服。大蜜丸每次服1粒,水蜜丸每次服5-10g,水盤丸每次服6g,每日2-3次。

陳霞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1丸,小蜜丸9g,水蜜丸6g,每日2-3次。

6.2藥療用棉花根20克,絲瓜藤65,438+00克,辛夷65,438+00克,水煎或研磨洗凈,每次65,438+00克,每日2次,以益氣通絡,透竅。也可水煎服,如五爪龍、千斤拔、赤芍、白芷、豆豉姜等,以溫補散寒[2]。

6.3外治法可配合辛溫利竅散寒藥使用[2]:

1)鼻曲散或玉腦石三每天擤鼻涕3-4次[2]。

2)鵝不會吃草(95%)和樟腦(5%),研磨均勻,裝瓶密封。使用時用細絲綢包裹並塞住鼻子,每天換藥壹次[2]。

3)將螞蚱、天南星碾成粉末,包好煸炒,溫熨[2]。

6.4針灸治療6.4.1穴位項英、合谷、上興。頭痛用風池穴、太陽、、中* * *,留針時間為65438±05min,每天或隔日65438±0次[2]。

6.4.2艾灸取穴為民,迎香、風府、百會,肺氣虛者配舒菲、太元,脾虛者配脾俞、舒威、足三裏[2]。艾灸至局部發熱,隔日1次[2]。

6.5食療:每次可用辛夷10 ~ 20g,雞蛋2個,加適量水煮熟即可。雞蛋煮熟後,去殼煮壹會兒,喝湯吃雞蛋。

川草百花丸魚頭:川草3-9克,白芷6-9克,大魚頭1個,燉。

6.6穴位* * *用雙手中指或食指按雙側項英穴、上迎香穴、承氣穴、四白穴、風池穴1 ~ 2分鐘。每天2 ~ 3次,每次30 ~ 60分鐘。

6.7其他療法6.7.1下鼻甲註射法毛冬青註射下鼻甲,常規表面麻醉後,取毛冬青溶液2 ml進行下鼻甲註射,1次,每兩天壹次,3次為壹療程[2]。註射方法見下鼻甲註射法。

6.7.2用烙鐵或高頻電刀燒灼下鼻甲,每7-10天燒灼1次,三次為壹療程。此法主要適用於鼻甲肥大,凹凸不平,長期用其他方法治愈者。

7關於鼻塞疾病;;慢性鼻炎)為病名[3]。是指以反復鼻塞為主要表現的鼻部疾病[1]。該病男女老少均可發病,無季節性和地方性,受涼受潮後癥狀更明顯。是壹種常見的慢性鼻病[2]。

鼻塞的人最早見於《黃帝內經:論武昌政治大學》。他說:“夏天去吧,咳咳咳,憋死鼻子。”《六書·劉和堅醫學·蘇文玄寂原病型》卷壹曰:“鼻窒,塞也。”他補充道:“但側臥時,上竅有益,下竅閉塞。”指出了鼻窒的主要癥狀和特點[2]。但在歷代文獻中,鼻窒是與感冒鼻塞相提並論的,二者難分伯仲[2]。此條目僅針對慢性鼻塞[2]。

鼻塞相當於西醫的慢性鼻炎[2]。

詳情見鼻窒條。

  • 上一篇:給氣虛的人推薦中藥
  • 下一篇:大便粘稠是什麽原因?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