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慢性腦血腫(曾經有過腦出血)是腦血管疾病嗎?

慢性腦血腫(曾經有過腦出血)是腦血管疾病嗎?

血管瘤出血是最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多由高血壓引起。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頭痛。頭痛的程度與血壓的高低有關。血壓突然升高時,頭痛劇烈;當血壓正常時,頭痛會自然緩解。因此,頭痛可以作為血壓的“晴雨表”。如果高血壓患者頭痛程度突然加重,並伴有血壓突然升高,往往是腦出血的前兆。據報道,80% ~ 90%的腦出血患者以劇烈頭痛為首發癥狀。頭痛的原因是血液直接刺激腦膜和大腦的疼痛結構引起的。同時,腦出血常導致顱內壓升高,顱內血管和神經受到壓迫和牽拉,也會加重頭痛。

頭痛也是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突出癥狀。由於顱內動脈血管突然破裂,大量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直接刺激腦膜,引起劇烈頭痛。頭痛主要位於枕部,低頭時加重。頭痛劇烈時,伴有嘔吐。頭痛減輕,提示癥狀好轉。如果頭痛突然加重,往往是再出血的信號,應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搶救治療。

不僅出血性腦血管病可引起頭痛,缺血性腦血管病如腦動脈硬化、腦血栓、腦栓塞等也可引起局部疼痛,較為少見且較輕,壹般不伴有嘔吐。

可見,頭痛是腦血管疾病的常見癥狀,高血壓、腦動脈硬化患者壹旦出現劇烈頭痛,應高度警惕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正常的意識狀態取決於腦組織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完整性。另壹方面,昏迷是嚴重和廣泛腦損傷的結果,是危重病的壹種表現。腦血管病引起的昏迷常見於腦出血和大面積腦梗死,多因腦水腫嚴重,顱內壓增高,大腦皮層和腦幹網狀結構受到壓迫和損傷所致。

昏迷通常根據其程度分為淺昏迷和深昏迷。

(1)淺昏迷在行為上沒有反應,只有在強烈的刺激下才會被喚醒,患者會回到無反應狀態。但瞳孔沒有變化,各種反射都存在,生命體征平穩。

(2)深度昏迷是病理性意識不清,對任何外界刺激無反應。瞳孔反射、角膜反射等各種反射消失。四肢肌肉松弛,呼吸不規律,血壓下降,大小便失禁,只有呼吸和心跳。這種情況往往會危及生命,醫生和家屬應該盡全力搶救。

昏迷的病人能醒過來嗎,能搶救過來嗎?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

(1)取決於疾病的性質。壹般來說,腦梗塞引起的昏迷時間更短,而腦出血引起的昏迷時間更長,往往會危及生命。

(2)要看出血的量、速度、部位。如果出血量大且快,血液流入側腦室、中腦、腦橋,則昏迷嚴重,預後差;相反,如果出血量少而慢,且位於大腦半球白質,則昏迷較輕,預後較好。

(3)取決於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同樣的病,同樣的治療,年輕的人醒得更快;年老體弱者恢復緩慢。所以,後者要積極治療。

昏迷是病情嚴重的標誌,但並不意味著所有昏迷的病人都必須死亡。實踐證明,很多昏迷病人經過正確及時的搶救,仍然可以清醒過來,所以要全力搶救。

腦血管疾病是指支配大腦的腦動脈或頸動脈發生病變,從而引起顱內血液循環障礙和腦組織損傷的壹組疾病。臨床上常表現為突然昏厥、意識不清,或伴有口眼偏斜、言語障礙和偏癱。

腦血管病按其病程可分為急性腦血管病(中風)和慢性腦血管病。急性腦血管疾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腦栓塞、高血壓腦病、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慢性腦血管疾病包括腦動脈硬化、腦血管性癡呆、腦動脈盜血綜合征、帕金森病等。我們通常所說的腦血管病壹般是指急性腦血管病,發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所以很容易引起人們的註意。但慢性腦血管病病程長,容易被忽視。

根據其性質,腦血管疾病可分為兩類。壹種是缺血性腦血管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約占所有腦血管病人的70% ~ 80%。它是由腦動脈硬化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壹系列癥狀,如腦動脈管腔狹窄、血流減少或完全阻斷、腦血液循環障礙、腦組織損傷等。另壹種是出血性腦血管病,多由長期高血壓、先天性腦血管畸形等因素引起。由於血管破裂、血液溢出、腦組織受壓、血液循環受阻,患者常表現為腦壓增高、意識不清等癥狀。這些患者約占腦血管疾病的20% ~ 30%。

此外,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CT和MRI的廣泛應用,臨床上發現了壹些腦血管疾病,即混合性腦卒中,據報道占同期各種腦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2.67%。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數人認為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是重要原因,並與其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根據國內外流行病學調查,腦血管疾病是壹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壽命的常見病。根據北京1994的統計數據,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居首位。腦血管疾病是世界上導致人類死亡的三大疾病之壹。根據我國1991的統計數據,每年腦卒中發病人數達到1.5萬人,在很多地區是第壹死因。

腦血管疾病不僅死亡率高,而且致殘率高。部分患者病情危重,搶救後遺留偏癱、吞咽困難、失語或癡呆,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沈重負擔。

(2)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1)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2)糖尿病;(3)冠心病;(4)家庭傾向,等等。

腦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發展快、家庭發病率高等特點,是家庭急救的重點。

腦血管疾病通常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和出血性腦血管疾病。

缺血性腦血管病包括:(1)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簡稱TIA),其病因與腦動脈硬化有關,是腦組織短暫性、缺血性、局竈性損傷引起的功能障礙。(2)腦血栓多由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炎、外傷等物理因素和血液病引起,是由於局部腦血管病變形成的血凝塊所致。(3)腦栓塞,可由各種疾病產生的栓子進入血液,堵塞腦內血管而誘發。臨床上,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者外傷後脂肪進入血液;蟲卵或細菌感染;氣胸等空氣進入血液,靜脈炎等因素形成栓子,引起腦血管栓塞。

出血性腦血管疾病包括:(1)腦出血,指腦實質血管破裂,不包括外傷性腦出血。多由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腫瘤等引起。(2)蛛網膜下腔出血,是大腦表面和底部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所致。常見原因有動脈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壓、動脈硬化、血液病等。

據國外統計,缺血性腦血管病是最常見的疾病,腦梗死占59.2% ~ 85%,腦出血除日本外壹般在20%以下。65438-0984年中國農村地區完全性卒中新發病例280例。蛛網膜下腔出血占3.9%,腦出血占44.6%,腦血栓形成占46.4%,腦栓塞占2.5%,難以分型者占2.9%。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情況和國外是不壹樣的。雖然腦梗死的發病率較常見,但腦出血的比例為44.6%,明顯高於國外,其原因有待進壹步探討。

腦血管疾病可由多種因素引起,最常見的是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和氣候異常。目前壹些藥物如降壓藥、鎮靜劑、利尿劑等也是誘發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1)降壓藥腦組織血流量主要靠血壓維持。如果使用強降壓藥或降壓藥用量過大,血壓會突然急劇下降,影響腦部供血,使腦部血流變慢,從而促進腦血栓形成。妳應該避免睡前服用大劑量的降壓藥。人入睡後,身體大部分處於休息狀態,新陳代謝減慢,血壓相對較低。如果再大量服用降壓藥,必然會降低血壓,使心、腦、腎等重要器官供血減少,血流減慢,血液黏稠度增加,淤血在腦血管內積聚形成血栓,導致腦血管疾病。

(2)鎮靜劑壹些作用較強的鎮靜劑,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硫酸鎂等。,還可使血壓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使腦組織缺血缺氧,導致腦血栓形成。

(3)止血藥壹般伴有動脈硬化、血脂偏高、血液粘度增高。如果使用大劑量的止血藥,如安絡血、止血芳酸等。,它能增加血液的凝固,使血液變慢,促進腦血栓的形成。

(4)利尿劑中老年人使用利尿劑時,如呋塞米、雙氫克尿噻嗪等,因利尿過度、失水過多、血液濃縮、黏稠度增高,易發生腦血栓形成;同樣,發燒時過量使用阿司匹林、復方氨基比林等止汗藥,或過量使用麻黃、桂枝等止汗藥,可引起大量出汗,甚至過度脫水,導致腦血管疾病。

(5)避孕藥據報道,壹些避孕藥可以增加血液的凝固。口服避孕藥的腦血管疾病發病率比對照組高5 ~ 8倍,從服藥到發病最短幾天,長者5年。因此,在服用避孕藥的過程中,應經常檢查血壓和血液流變學,發現異常者應停止服藥,有腦血栓傾向者應停止使用避孕藥。

(6)抗心律失常藥物劑量過大或靜脈滴註過快,可使血壓降低,傳導阻滯,心動過緩,促進腦血栓形成。

可見,藥物引起的腦血管疾病不容忽視,老年人使用上述藥物更應謹慎。壹般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加大劑量,並避免突然降壓、強鎮靜、過度利尿、多汗和過度使用止血劑,預防藥物引起的腦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診斷急性腦血管病與頭顱CT相比有哪些優勢?

(1)核磁共振* * *主要依靠氫核的成像,氫核對梗死區水腫的變化比較敏感,因此可以較早地顯示梗死竈。壹般發病後1 ~ 2小時,磁共振振動檢查可顯示信號較強的病理特征。但CT往往需要24小時才能顯影,過早檢查往往是陰性。

(2) MRI在顯示腔隙性腦梗死方面優於CT。CT只能掃描橫斷面,MRI不僅能從橫斷面顯示病變,還能從矢狀面和冠狀面顯示病變。所以CT對於10 mm以下的腔隙性腦梗死往往無能為力,而MRI則可以顯示直徑2 mm以下的病變。

(3)CT很難顯示後顱窩,尤其是腦幹病變,磁共振振動對檢查後顱窩腦梗死有重要意義,正好填補了CT的不足。

(4)對於伴有梗死的腦出血病竈,MRI比CT更敏感。

(5)腦出血亞急性期,CT表現為等密度或低密度影,診斷困難;MRI能顯示血腫的特征性形態。

(6)對於腦動脈瘤和血管畸形,MRI的診斷率高於CT。CT只需註射碘酒即可顯示,而MRI不僅能清晰顯示病變的位置和範圍,而且不需要註射藥物,給對顯影劑過敏的人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7) CT采用X射線成像,對人體有害,核磁振動采用電磁場成像,對人體無不良反應。

總之,可以認為MRI對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是敏感的,不僅能早期發現病竈,還能診斷小梗死竈,尤其是腦幹和小梗死竈,是CT無法替代的。而CT對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更為敏感,且省時省錢,尤其對意識障礙者。

腦血管疾病患者常因唾液分泌減少、唾液黏稠或面癱殘留物滯留在患側面頰部而出現口腔潰瘍、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並發癥。因此,應註意口腔衛生,加強口腔護理。

護理方法: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用冷開水、1%雙氧水、0.2%呋喃西林溶液或3%硼酸溶液擦洗口腔。同時註意面癱壹側頰黏膜的清潔,避免食物殘渣滯留和口腔感染。

如有口腔黏膜糜爛,可用1%龍膽紫外敷,或用冰硼散、錫類散外敷。幹燥的嘴唇可以塗上甘油或防裂油。如果口腔粘膜和舌面有片狀或點狀白膜,提示有黴菌感染,可以輕輕擦去泡沫,露出濕潤潮紅的爛面,再塗制黴菌素甘油或制黴菌素香油。這種藥可以將制黴菌素片壓成粉末,與甘油或芝麻油混合制成。

有假牙的患者,每次吃飯都要把假牙摘下來,用牙刷刷壹刷,清潔口腔後再帶走,以免夾到食物。

吞咽困難、留置鼻飼管者,也壹定要註意口腔衛生。壹般壹天要清潔兩次口腔。

昏迷是意識障礙的嚴重階段,是病情嚴重的信號。說明它對各種刺激失去了正常反應。大多數患者伴有尿失禁,最容易出現各種並發癥,所以積極治療和精心護理是使患者轉危為安的重要壹環。腦血管病患者護理應做到以下幾點:

(1)絕對臥床休息,少動,尤其是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嘔吐時頭部微擡,頭部側臥,可預防吸入性肺炎。

(2)昏迷患者應使用床檔,防止從床上掉下來,剪短指甲,取下發夾,以免損傷皮膚,取下假牙,防止進入氣管或吞入胃中。

(3)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特別是意識、瞳孔、呼吸、脈搏、血壓的變化。比如患者血壓急劇上升,脈搏緩慢,呼吸加深,這多是腦疝的早期癥狀;兩個瞳孔都放大了,光反應消失說明病情很嚴重。護士應及時向醫生報告病情,以便采取搶救措施。

(4)昏迷患者應註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吸痰,且由於腦血管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腦缺氧,應給予吸氧,並註意鼻導管通暢。

(5)做好口腔護理。昏迷的病人經常張開嘴呼吸。他們可以經常用生理鹽水棉球清潔口腔,每天2 ~ 3次,在口鼻處敷兩層濕紗布,濕潤吸入的空氣。嘴唇幹裂的人可以嗎?F8ED?石蠟油

(6)昏迷患者眼瞼常不全,角膜可能因幹燥而潰爛。眼藥水可以定期洗還是?F8·艾德?眼膏也可以用生理鹽水浸泡過的無菌紗布覆蓋在眼睛上。

(7)為保證昏迷患者的營養和水分攝入,可給予鼻飼,即將鼻導管插入胃內。腦出血患者可在2 ~ 3天後鼻飼,並記錄每天的液體進出量,以便了解液體是否平衡。最初幾天的進液量要控制在2000 ml左右,以免加重腦水腫。

(8)保持大便通暢。尿瀦留或尿失禁患者應留置導尿管,同時避免尿液浸泡皮膚。便秘者應定時排便,但顱內壓增高的急性腦出血患者不宜灌腸。

(9)註意皮膚護理,經常保持皮膚清潔,定期翻身換體位,使用50%酒精和爽身粉?F8ED?摩擦皮膚,按摩受壓部位,防止褥瘡。

(10)如遇高熱昏迷,應使用冰帽或冰袋或冷毛巾冷卻頭部。降溫可以降低大腦的基礎代謝,減少大腦的耗氧量,降低顱內壓。

腦血管疾病發生後,除了及時請醫生診治外,家庭護理也是治療的重要壹環,不容忽視。

那麽,家庭護理應該怎麽做呢?

(1)家屬要多方面耐心照顧患者,積極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中風患者常表現為易怒或悲觀失望,因此家人應經常開導患者,使其心情開朗,消除顧慮,保持樂觀,以幫助病情好轉。

(2)註意飲食,保證充足的熱量供應。中風患者應該吃清淡、易消化、有營養的食物,可以讓他們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和豆制品。忌食鹹、甜、辣、油膩等食物,經常保持大便通暢。

(3)經常變換體位,防止褥瘡、肺炎等並發癥。家屬應鼓勵或幫助患者勤換體位,避免患肢受壓時間過長而產生褥瘡。壹般2 ~ 3小時就可以翻身了。還要註意保持皮膚和被褥的幹燥清潔。皮膚輕微破皮時,可用爽身粉或龍膽紫液處理。若潰爛嚴重或局部發黑,可在患處放置氣囊,避免局部壓迫,並註意上藥,使其盡快康復。

經常變換體位也有利於排痰,改善肺部血液循環,因此可以有效預防肺炎。

(4)加強語言訓練和患肢被動活動,促進功能恢復。當病情穩定後,家屬應盡快幫助患者進行語言訓練和被動活動。還可以利用健肢幫助患肢活動,防止癱瘓肢體肌肉萎縮或關節僵硬,促進語言和運動功能的早日恢復。

(5)仔細觀察病情變化,當患者意識、語言或肢體功能越來越重時,及時請醫生治療。

如何控制血壓預防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大多進展緩慢,對心、腦、腎、血管的損害是“壹步壹步”的,其危險程度與高血壓的級別成正比增加。根據上海高血壓研究所對原發性高血壓自然史的觀察,從發現高血壓到腦血管病的平均病程約為65438±05年,但也發現許多高血壓患者雖然病程已達20 ~ 30年或更長,但仍死於高血壓合並腦血管病。這是長期防治的結果,所以對於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壹定要堅持長期治療和控制高血壓,偶爾治療,會使血壓反復波動,加重對腦血管的損害。有些人因為癥狀少,沒有認真治療。對於這些患者來說,病情變化會悄悄發展,逐漸升級,並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國外有人選擇舒張壓大於105mmHg的高失血患者。他們分為兩組,壹組進行降壓治療,另壹組不進行藥物治療。三年隨訪,治療組只有壹人有腦血管疾病,未治療組為65438。還發現未治療組患腦血管疾病的幾率比治療組高4倍。因此,對於已經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應該認識到治療將是長期的,甚至是終身的。那麽,如何進行長期治療呢?治療包括藥物和非藥物方法。藥物主要指各種降壓藥。非藥物治療包括:低鹽飲食、控制肥胖、減肥、戒煙、減少飲酒、避免興奮等。理療(如氣功、太極拳等。)和中西醫結合治療等。,是理想的方法。

降壓藥在什麽情況下需要治療?壹般情況下,當舒張壓在12 0kPa(90mmHg)以上時,就會開始藥物治療。應該明白,高血壓的治療只是為了達到控制,而不是治愈。認為血壓測量降到正常就治好了病的想法是錯誤的。長期治療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藥,小劑量多種藥物聯合使用更好。如果壹種藥物無效,應更換另壹種藥物,治療方法可逐步升級,直至血壓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常用藥物作用溫和,副作用小,如噻嗪類利尿劑或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升級為利尿劑和β-腎上腺素能受體阻滯劑,或血管擴張劑如硝苯地平和肼屈嗪。壹些復方降壓藥,如復方降壓氣、珍菊降壓片、復方羅布麻片等。,降壓作用溫和,副作用小,比較適合I期或II期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後血壓已基本控制時,應用維持劑量鞏固療效,並根據血壓水平適當調整用藥劑量和次數。如果用兩種藥,就減為壹種。1天3次改為1天2次。但不要停藥,吃了就停,反而使血壓波動甚至反彈現象影響腦血流。當血壓升高,或氣候轉涼,血管收縮時,可適當增加藥物劑量。血壓正常或天氣轉熱,血管擴張時,可適當減少藥物用量,有的人隔天服藥,鞏固療效。對於老年高血壓患者,由於常合並血管硬化,且對藥物敏感,使用降壓藥時應更加謹慎,劑量不宜過大,否則血壓快速下降可能引起體位性低血壓,影響腦血流,有缺血性卒中的風險。

為了降低高血壓引起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長期控制高血壓會給患者帶來很多好處,也是預防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但長期堅持用藥並不容易。據粗略統計,只有25%左右的高血壓患者能堅持長期治療藥物,只有經過治療,但控制不徹底,治療不理想,約占25%。所以,除了患者的堅持,醫生有效控制高血壓也很重要。總之要改變不正確的觀點,雖然血壓高,但是不知道癥狀就放棄治療沒有錯,而是要面對科學的長期治療。

  • 上一篇:穿心蓮內酯滴丸說明書
  • 下一篇:治療男性不育的常用中成藥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