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藥大全:地膚子

中藥大全:地膚子

藥品名稱:地膚子

拼寫:difuzi

英文名:belveder fruit

來源:雙子葉植物藥地膚子的果實。

功效:除濕利尿,清熱解毒,益精強陰。

主治:小便不利、淋病、白帶過多、疝氣、風疹、瘡毒、疥瘡、陰部瘙癢。

性味歸經:甘、苦、寒。①經典:“味苦,寒。”2“不錄”:“無毒。”③綱要:“甘,寒。”

歸腎、膀胱經。1魯夫:“入膀胱。”(2)基本藥物處方:“入腎、膀胱。”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2 ~ 5元;還是進了藥丸,散了。外用:煎服,洗凈。

忌用藥:《本草綱目》:“邪蟋蟀。”

藥物配伍:與陽起石,壹個滋陰,壹個壯陽,各相用,陰陽雙補;配以白鮮皮,可用於治療濕熱瘡、黃瘡、濕皮、癢皮。用黃芩,清熱止痢;配合生地治療紅眼病,療效大大增加;配牡蠣、山藥、五味子,清則清,補則補,滑則順,澀則澀,滋補之條無偏見。

其他名稱:地葵(本經)、麥迪(別錄、益銘(藥性理論)、羅帚(日化子本草)、朱帚(滇南本草)、錢頭子(百病回春)、帚油菜籽(新疆藥材)。原植物地膚子(本經)又名:陸、王惠(二雅)、王帚(郭璞《二雅註》)、金雀花(陶弘景)、海蓬子(唐本草)、白花蛇舌草、單帚(本草圖經)、白草(綱要)。

方名:地膚子、地膚子、金雀花、炒地膚子。

方中地膚子、地膚子、金雀花均指生地膚子,作為除去原藥中雜質的原料藥。

炒地膚子是幹凈的地膚子,用文火炒至微黃有香味。

商品名:地膚,飽滿,灰綠色,幹燥,無雜質。

藥用部分:這種植物的嫩莖葉(地膚苗)也入藥,另文詳述。

動植物資源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陜西、河南、安徽、江蘇、甘肅等地。它在許多地方被栽培。主產於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地。此外,遼寧、青海、陜西、甘肅、四川、江蘇、安徽等地也有出產。

藥材的收集與貯藏:秋季果實成熟時,切全草,曬幹,鋪果,去凈枝葉等雜質。

拉丁名稱:地膚子(kochia scoparia (l. )schrad),地膚子的原植物。

考證:出自《神農本草經》。

生藥材鑒別:幹果扁圓形,五角星形,直徑1 ~ 3mm,厚約1mm。外面是宿存的花被,膜質,在先端5裂,三角形裂片,灰綠色或淺棕色;有些有5個三角形小翼,像五角星壹樣排列。頂面中央有柱頭殘跡,基部有圓點狀果梗痕,約10放射狀棱線。花被容易剝落。裏面有1個小堅果,橫生,果皮半透明,膜狀,易剝落。種子呈褐色,扁平狀,像芝麻。在放大鏡下可以看到表面有壹點花紋,中間略凹,邊緣略凸起,裏面有馬蹄形的胚,呈淡黃色,油狀,胚乳白色。氣微,味苦。最好是灰綠色,飽滿,無枝葉。除上述品種外,還有地膚。木黴。(東北)也屬於同壹屬。地膚的果實。)C.A.mey .(東北,陜西)也入藥。其藥材外觀差別不大。在華東、湖南、湖北、貴州、山東等地,將同科植物藜的果實,俗稱“白菜籽”,作為地膚使用。藜果鈍三角形,略扁,直徑約65438±0mm;草綠色至深綠色,花被緊緊扣住果實,周圍無膜質小翼,基部有短果柄,有5條長線。種子扁而圓,有光澤,上面有放射狀的線狀花紋。氣味和地膚子壹樣。見文章“藜專輯”。本品飽滿,灰綠色,無雜質。

中藥化學成分:種子含三萜皂甙和油15%。綠色部分含有生物堿。果實中含有齊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 3)β-d-葡萄糖醛酸]-齊墩果酸、3-o-[β-d-吡喃木糖(1→3)β-d-。它仍然含有揮發油。

中藥化學鑒別:(1)將本品粉末置於試管中,加入蒸餾水10ml,浸泡40min,過濾,取濾液在試管中劇烈搖動,產生持久泡沫,靜置10min,泡沫無明顯消失。(查皂苷)(2)取本品甲醇浸出液2ml,加濃鹽酸4 ~ 5滴,鎂粉少許,水浴加熱2min,呈淺紅色。(黃酮類化合物的檢查)(3)取本品10g,用酸性水浸泡30min,取2ml濾液於四個試管中,分別加入碘化鉍鉀試劑、碘-碘化鉀試劑、矽鎢酸試劑、碘化汞鉀試劑,產生沈澱。(檢查生物堿)(4)薄層色譜法:取本品粉末65438±00g,置圓底燒瓶中,加入65438±05%硫酸30ml和65438±000ml氯甲烷,回流水解2小時,過濾,分出氯仿層,回收氯仿至65438±00ml,取樣。此外,齊墩果酸的氯仿溶液用作對照。取上述溶液10μl,點於同壹薄矽G板上,以氯仿:丙酮:環己烷(2: 1: 7)為展開劑,用5%磷鉬酸乙醇試劑加熱,試劑齊墩果酸顯藍色斑點。

  • 上一篇:鴿子湯怎麽做才好吃?
  • 下一篇:誰知道快速祛痘的方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