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古人怎麽養雞:“長鳴雞”最受歡迎 唐朝鬥雞盛行

古人怎麽養雞:“長鳴雞”最受歡迎 唐朝鬥雞盛行

春節前後,各種各樣寫“雞”的文章可謂鋪天蓋地,但大多都是圍繞“雞文化”做文章,比如它為什麽被稱為“五德之禽”?為何叫“報時鳥”?為什麽說它寓意吉祥、能鎮宅、驅兇、辟邪?而具體到古人到底是怎麽養雞及其養雞的風俗等等,卻鮮有記述……

古人為什麽將“雞腿系繩”?

《越絕書》:“婁門外雞陂墟,故吳王所畜雞處。”

雞是由野生雞種進化成家禽的,考古發現證實,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中期,中國人已養雞。古人是怎麽養雞的?學術界從“雞”字的結構上,找到了蛛絲馬跡。

現在大陸地區使用的“雞”字是簡體,而繁體雞字則有“雞”和“雞”兩種寫法,右邊可以寫成“鳥”或“隹”。為什麽會這樣?可能是古人早期馴養的雞尾巴有長短之分的緣故。“鳥”與“隹”都是鳥,兩字同源,不同之處就是尾巴上的區別。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稱,隹是“鳥之短尾之總名也。”這種短尾雞,更像母雞。

繁體雞字的左邊是“奚”旁。“奚”字由“爪”和“”上下相疊構成。從甲骨文來看,“爪”是手的形狀,“”則是繩索系著的女奴。從這壹原始字形結構分析,早期古人是用繩子將雞腿或雞脖系上,扣著來養的。這樣,雞就飛不了了,久而久之,本可以飛走的野雞(雉)就成了家雞,這種“雞腿系繩”的方法是古人養雞最常見的方法之壹。

甲骨文發現的各種“雞”字,右邊有變化,但左邊壹直是“手牽著繩子”。

到了春秋戰國時,古人養雞已很普遍。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中稱:“鄰邦相望,雞犬之聲相聞。”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專門的養雞場,《越絕書》記載:“婁門外雞陂墟,故吳王所畜雞處,使李保養之,去縣二十裏。”這裏的“雞陂墟”就是吳王家的特供養雞場。

後來,散養和圈養成為古人養雞的主要方法,晉葛洪在《西京雜記》中記載,劉邦當皇帝後,將父親從徐州豐縣老家接到都城長安,但其父不習慣,於是建了壹座新豐城,和老家壹模壹樣,還把老家養的雞帶來,即所謂“放犬羊雞鴨於通塗,亦競識其家”。由此可見,西漢初期雞已開始散養。

漢代曾積極倡導農戶養家畜家禽,據《漢書·龔遂傳》,漢宣帝時的官員龔遂來到今山東的齊地時,看到當地不重視農牧業,便下令農家每戶要栽桑種韭,養豬養雞,其中要養母豬2頭,雞5只。漢朝時還出現了養雞專業戶,據劉向《列仙傳》,住在屍鄉北山腳下的洛陽人祝雞翁,“養雞壹百多年,雞有壹千多只。”有學者因此認為,祝雞翁是中國最早的壹位養雞專業戶。

唐朝詩人杜甫《催宗文樹雞柵》詩曾寫過他家圈養的雞:“課奴殺青竹,塞蹊使之隔。墻東有隙地,可以樹高柵。”由於圈養比散養更有利於環境衛生,杜甫為了讓家裏的雞不亂飛,遂叫長子修雞柵圈養:“織籠曹其內,令入不得擲。稀間苦突過,觜距還汙席。”

古人燙雞拔毛圖(甘肅嘉峪關魏晉墓磚畫像局部,摹繪)

河南南陽漢畫像石中的《鬥雞圖》,圖中兩雞昂首瞪目,蹬腿張嘴,尾羽翹起,相視欲鬥。

古人最喜歡養什麽雞?

《嶺外代答》:長鳴雞“壹雞直銀壹兩”

先秦時,中國各地養雞情況已有記載。據《周禮·夏官》“職方氏”條,東邊的青州,包括今魯南、蘇北在內,“其畜宜雞狗,其谷宜稻麥”。

古人養的雞品種很多。《齊民要術》引《廣誌》稱:“雞有胡髯、五指、金骹、反翅之種。”從受歡迎的程度上說,古人愛養的雞有這麽幾種——

壹種是鶤雞。據《中國養禽史》,這種雞出產於山東,體型大,善鬥,是古代有名的鬥雞品種。《爾雅》稱,“雞,大者蜀”、“雞三尺為鶤”。晉郭璞就此註稱:“陽溝巨鶤,古之良雞。”這裏說的蜀地在山東境內,而不是四川,壹個叫陽(羊)溝的地方,所產鶤雞最出名。

另壹種是“長鳴雞”。此雞因擅長打鳴而得名,報時特別準,且啼聲長。《齊民要術·養雞》引漢《廣誌》稱:“吳中送長鳴雞,雞鳴長,倍於常雞。” 古人養它,就是將它當報時鳥。中國很多地方有長鳴雞。《舊漢儀》稱:“汝南(今河南境內)出長鳴雞。”又據宋範成大《桂海虞衡誌》:“長鳴雞,高大過常雞,鳴聲甚長,終日啼號不絕,生邕州溪(今南寧市)峒中。”而長鳴雞,以今越南境內所產最出名。

越南長鳴雞又名“潮雞”,“九真郡出長鳴雞”,“九真郡”為漢武帝於元鼎六年設置,位於今越南清化境內。南朝陳顧野王編的《輿地誌》也提到這種雞:“移風縣有雞,雄鳴,長且清,如吹角,每潮至則鳴,故呼為潮雞。”移風縣為唐朝安南都督府所轄,也在今越南清化境內。越南長鳴雞是西漢時進獻中原的,據《西京雜記》:“成帝時,交趾(越南)越雋獻長鳴雞。伺晨雞即下漏驗之,晷刻無差。長鳴雞則壹食頃不絕,長距善鬥。”

在擅長打鳴的雞中,金腳白雞也很有名。唐歐陽詢主編的《藝文類聚》引《廣誌》稱:“白雞金骹者,善奮,並州所獻。”並州為古九州之壹,今天山西太原即屬並州。

長鳴雞身價遠高於壹般雞。南宋周去非《嶺外代答·禽獸門》“長鳴雞”條稱:“長鳴雞,自南詔諸蠻來,壹雞直銀壹兩。形矮而大,羽毛甚澤,音聲圓長,壹嗚半刻。”長鳴雞不僅善啼,且好鬥,故古人也會把它當鬥雞養。

在古人所養的珍貴雞種中,還有壹種“長尾雞”,這是古代皇家喜歡養的觀賞珍禽。長尾雞原產於朝鮮境內壹個叫雞林的地方,漢朝時進貢中原。《後漢書·東夷傳》記載:“馬韓有長尾雞,尾長五尺。”在成都天回山東漢墓中曾出土過長尾雞石像和形如鬥雞的公雞陶俑。可惜,後來長尾雞絕種了。

另外,在現代也是珍貴品種的烏骨雞也是古人喜歡養的雞種。與鶤雞、長鳴雞、長尾雞均以公雞受寵不同,烏骨雞則以母雞為佳,尤其是壹種白毛烏骨雞最受歡迎。烏骨藥食價值俱高,為中醫所青睞。《本草綱目·禽部》稱:“有白毛烏骨者,黑毛烏骨者,斑毛烏骨者,但觀舌黑者,則骨肉俱烏,入藥更良。”中藥“烏雞白鳳丸”就是古人發明的。古人養烏骨雞相當普遍,唐朝詩人杜甫為了治自己的老年風濕病,家裏便圈養著烏骨雞:“愈風傳烏雞,秋卵方漫吃。”

古人為何更喜歡養公雞?

《鬥雞頌》:“長筵坐戲客,鬥雞聞觀房。”

宋朝農家養雞圖中所養的就是鬥雞(重慶大足石刻)

從史料所記來看,雞最典型的用途是報時與鬥雞,而這兩項都是母雞所不具備的。鬥雞又稱“打雞”,其歷史相當久遠。據《列子·黃帝》,“紀渻子為周宣王養鬥雞,十日而問:雞可鬥已乎?”經過紀渻子40天的訓練,這些雞“望之似木雞矣”,相鬥時別的雞均不敢上,成語“呆若木雞”即由此而來。

先秦時已出現鬥雞的各種招數。《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季氏、郈氏鬥雞,季氏給他的雞套上皮甲,郈氏則給雞安上金屬爪子。有的還使暗招作弊,如雞怕黃鼠狼(貍),有人就塗上黃鼠狼的油脂,令對手膽怯。《莊子·逸篇》即稱:“羊溝之雞……然而數以勝人者,以貍膏塗其頭。”

到秦漢時,鬥雞活動更為活躍。《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博戲馳逐,鬥雞走狗”。劉邦的父親就愛玩鬥雞,《西京雜記》稱他:“鬥雞蹴踘,以此為歡。”當時有錢人為了養出好鬥的公雞,花費很大。《西京雜記》還指出:漢初,魯恭王劉余就好鬥雞、鴨及鵝、雁,還養了其他珍異禽獸,“壹年費二千石”,相當於當時太守壹年的俸祿。

鬥雞之俗在古代長期流行,曹植為此寫過壹篇《鬥雞頌》,描寫當年鬥雞和觀鬥雞的情形:“長筵坐戲客,鬥雞聞觀房;群雄正翕赫,雙翅自飛揚……”

唐朝鬥雞更盛行,唐玄宗李隆基就酷愛鬥雞。據陳弘祖《東城老父傳》,“玄宗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鬥雞戲,及即位,立雞坊於兩宮間,索長安雄雞,金毫、金距、高冠、昂尾千數,養於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援教飼之。”由於皇帝喜歡,大家也都跟著學,“諸王、世家、外戚家、公主家、侯家,傾帑破產,市雞以償其值。”除了權貴,普通人也喜歡鬥雞:“都中男女以弄雞為事,貧者弄假雞。”唐朝還把鬥雞作為壹種軍訓手段,推廣到部隊,認為鬥雞可激發士兵的鬥誌。

因為鬥雞興盛,古代公雞的受寵程度自然比現代大多了,比母雞值錢。如在唐朝東都洛陽,老幼都喜歡鬥雞,家家都養三五十只公雞。公雞比母雞貴出許多,有的壹畝田才能換到壹只鬥雞。

最後要說的是,古代不分城市、鄉村,家家都會養只公雞,除了圖公雞能司晨打鳴、用於交配外,古人還認為公雞能驅兇辟邪。

  • 上一篇:?腸癰(闌尾炎)的方子中醫秘方有用嗎?
  • 下一篇:壹副中藥20多種藥,壹副中藥壹百多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