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如何把脈中醫

如何把脈中醫

早期的切脈法比較復雜,需要在頭頸、手腳等多個部位切脈。以後將逐漸簡化為只按腕部脈搏,稱為“寸口”診法。古代醫生對這個短脈部分做了很多文章。他們把這個長約壹寸的脈搏,從手腕上的橫條分成寸、關、尺三個部分。

左右手的寸、關、尺屬於不同的臟腑,可以反映相應臟腑的病理變化。其中,右寸映肺,右關映脾胃,右腳映腎(命門);左寸反映心,左關反映肝,左尺反映腎和膀胱。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遠寸對應的是人體最上面的心肺(上焦、呼吸、循環系統);中間部分對應肝和脾胃(中焦,消化系統);近端尺骨對應腎和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統)。就這樣,小小的“寸口”變成了人體內臟的全息窗口。

這還不夠。切脈時,要用三種不同的指力按脈,輕輕用力按在皮膚上進行“浮動”;適度用力按壓,直到肌肉“中”;用力按壓,直到筋骨“下沈”為止。寸、關、尺三部,各有浮、中、沈三個階段,合稱“三階九階”。不同手法獲得的脈象有不同的臨床意義。通常脈象浮於外,則病位淺,沈於內,則病位深。

切脈的時候還是有很多要註意的。首先需要安靜,包括外部環境的安靜和醫患雙方的安靜。病人要休息壹會兒再切脈,等安靜了才能切脈。診脈前,醫生必須冥想,調整呼吸,將註意力完全集中在手指上,仔細按壓壹分鐘以上。把脈時,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手臂與心臟保持在同壹水平,手腕和手掌向上伸展。

其次,醫生要適時使用三個指定位,即先指定中間的關部,再根據患者的身高調整三指的密度。如果病人個子高,手指要稀疏;個子矮的人,手指要密,小孩用壹指(拇指)切脈,不考慮三個部位。

學習脈診,首先要了解正常的脈象。正常脈稱為“平脈”和“正常脈”。脈率每分鐘70-80次左右,節奏規律,脈型不粗不細,不浮不沈,不僵不弱。然而,正常的脈象往往隨季節、年齡、性別和體質而變化。如春夏秋,脈多浮,脈強;冬天脈象大多淹沒在水中。年齡越小,脈搏越快,中青年人脈搏越強越強,老年人脈搏越弱;高網多長,矮網短,瘦網浮,肥網重;飽腹感和情緒激動後的脈搏有多快多有力,饑餓時的脈搏有多弱。如果發現相反的脈象,如冬脈浮、胖網浮、細網沈等。,說明脈象異常。

  • 上一篇:有沒有叫於海的中藥?
  • 下一篇:肚子脹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