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藥的正確熬法是什麽

中藥的正確熬法是什麽

煎藥的方法1.煎藥前的浸泡:藥物在煎煮前壹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於浸出。壹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壹般為15分鐘。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藥物浸泡時間壹般為半小時。

2.煎煮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藥的溫度:壹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即強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狀態,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壹般對第壹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30分鐘,第二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分鐘。滋補類藥物煎煮時間可適當延長。

5.特殊藥的煎煮:先煎藥:壹些質地堅硬的藥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壹般要先煎3040分鐘,再與其它藥物混合後煎煮。

後下藥:壹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宜長時間煎煮的藥物,要在藥物煎好前510分鐘投入鍋內。包煎藥:壹般是種子和各種花粉藥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藥內***煎煮。另煎兌入:壹些貴重藥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藥液兌入壹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熬中藥的講究

中醫中藥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獨特的療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面對大包小包的中草藥,不知如何煎服為好。現就此談壹些煎服中藥的知識。

要選好煎熬中藥的容器。煎熬中藥最好是沙鍋,陶瓷瓦罐(鋁制

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鐵器。因為陶瓷化學性質穩定,在藥物水煎復雜的化學應中,不會“幹擾”藥物的合成與分解,導致影響藥效。而我們常用的鐵鍋容器在藥物煎煮過程中,極易同中藥內所含的鞣酸質、甙類等成份起反應,造成藥物的療效降低或失效,以至發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要掌握正確的煎煮法。藥物入鍋後,先用涼水浸泡半小時,使藥

的有效成份易煎出。放水量要註意,壹般放水要高出藥面少許,治水腫病的藥宜少放水;小孩藥要少放水,發汗藥可多放水。放水要壹次放足,不可中途加涼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藥,以免藥物表面蛋白質變性,而影響有效成份析出。煎中草藥時,為了使藥煎透,最好是加蓋煎。尤其是含有揮發性成份的中草藥,如薄荷、蘇葉、藿香、佩蘭等,更要蓋好蓋,並要在短時間內煎好,以減少有效成份的揮發;有些貴重藥物,如人參、鹿茸等也要蓋住,並要用文火細煎。煎藥要掌握好火候。壹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後用文火。如解表發汗的藥,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類補益藥則宜用文火煎,煮沸後再煎20分鐘左右。此外,絨毛類藥物及散劑煎煮時宜做成布包入鍋,以減少絨毛對喉的刺激。對於抓的特殊藥物,先煎、後煎、沖服、包煎等,都要遵醫囑。

要掌握服用方法。中草藥有“冷服”、“熱服”之說,服藥時間

也有講究。解表藥壹般宜溫服,為了達到發汗的目的;祛寒藥也宜熱服;解毒藥、止咳藥、清熱藥則應冷服;滋補藥宜空腹溫服,易於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藥在睡前半小時,以加強藥物作用;脾胃虛弱者宜飯後服藥,對胃腸有較強刺激的藥物更應飯後服;瀉下藥須空腹時服,而不宜於夜間服用,大便通暢後則應停藥;糖尿病人口渴時服,不拘時間;驅蟲藥早晚空腹時服,利於驅蟲;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藥,充分發揮藥物局部作用;嘔吐病宜少量多次飲藥,減輕胃的負擔,或先服姜汁少許,以降逆止嘔;小孩及體弱患者,藥量宜少;婦女孕期服藥更要謹慎。中藥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葉、乳汁易和某些藥物發生化學作用,降低藥效。

  • 上一篇:暗黑破壞神3——道具介紹(上)
  • 下一篇:孕婦感冒吃什麽食物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