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健康術語-手陽明大腸經穴位

健康術語-手陽明大腸經穴位

手陽明大腸經穴位是指手陽明大腸經的所有穴位,即所有穴位。分布於食指橈側、上肢背橈側及頸面部。它始於商鞅,止於項英。左右各有20個穴位,分別是商鞅、二建、三建、合谷、陽西、偏裏、劉文、夏蓮、上聯、手三裏、曲池、肘、手五裏、臂、手間、巨骨、天頂、浮圖、口河。

穴位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灌註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應點和針灸等治療的刺激點。

所有屬於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的穴位,即屬於十四經脈的穴位,統稱為“經穴”。經絡穴位有特定的穴位名稱和固定的位置,沿十四經的路線分布,有明確的針刺適應癥。經絡學說就是以這些穴位為基礎,總結其適應癥和疾病癥狀,從而將零散的穴位系統化,從早期的基本穴位逐漸發展到全部穴位。

在診斷方面,穴位可以反映癥狀,輔助診斷。在治療方面,穴位具有接受刺激和防治疾病的作用。其中,穴位的治療作用有三個特點:鄰近效應、遠隔效應和整體效應。

(1)手陽明大腸經穴位應用總結。

此經絡穴位主要治療頭面部、五官、咽喉疾病、精神疾病、發熱等沿經絡部位的疾病。常用商鞅、合谷、曲池治療發熱;合谷常用於治療頭面部及五官疾病;合谷、曲池常用於治療胃腸疾病;商鞅、合谷可用於治療咽喉疾病;合谷、曲池、手三裏、腋下、手肩等常用於治療肩臂疼痛。鼻病的治療往往以合谷和項英為基礎。應註意針刺天頂、浮圖的角度和深度。

(2)各點的簡要說明

1,香陽(李1)井。

定位:食指末節橈側,距甲角0.1寸。

解剖:皮下組織甲根。指掌側固有神經的指背支與正中神經和食指橈側動靜脈與第壹掌指背動靜脈的分支形成的動靜脈網。

主治:①咽喉腫痛、牙痛、耳聾。2發熱,昏迷。③手指麻木。

操作:淺刺0.1.2寸,或刺絡放血。

2.二建點ā n(李二)興。

定位:微握拳,在此段食指(第二掌指關節)前方,橈側凹陷處。

解剖學:皮膚的皮下組織是食指近節指骨根部的第壹個蚓狀腱。淺神經由橈神經指背神經和正中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分布。血管有第壹掌背動、靜脈的分支和食指橈動、靜脈的分支。深層有正中神經的肌支。

主治:①咽痛、牙痛、眼痛、鼻出血。②發熱。

操作:直刺0.2±0.3英寸。

3.三個Sān jiān(LI 3)穴位。

定位:微握拳,位於食指後橈側凹陷處(第二掌指關節)。

解剖:皮膚的皮下組織在第壹骨間肌的背側肌、腰肌和第二掌骨之間,在食指的指淺屈肌腱和指深屈肌腱和第壹骨間肌的掌側肌之間。淺神經由橈神經指背神經和正中神經指掌側固有神經分布。血管包括手背靜脈網、第壹掌背動靜脈的分支和食指橈動靜脈。深層有尺神經深支和正中神經肌支。

主治:①眼痛、牙痛、咽喉痛。2體熱。3手背腫痛。

操作:直刺0.5±0.8英寸。

4.合谷化身的原點(李4)

定位:手背上,第壹掌骨與第二掌骨之間,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

解剖學:拇內收肌,皮膚下第壹個骨間組織的背肌。淺層有橈神經淺支、手背靜脈網橈側部、第壹掌背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深層有尺神經深支。

適應癥:①頭痛、牙痛、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鼻衄、耳聾、腮腺炎、閉牙、口?。②發熱、無汗、多汗。③產後、閉經、腹痛、便秘。④上肢疼痛和癱瘓。

操作:直刺0.5 1.0寸。

5.陽西陽脘(裏5)經穴

定位:在腕背橫紋的橈側,當手拇指向上傾斜時,在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橈側腕長伸肌腱前方,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間,皮下。淺層有頭靜脈和橈神經淺支。橈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分布較深。

主治:①頭痛、目赤腫痛、牙痛、咽喉腫痛。②手腕疼痛。

操作:直刺0.5±0.8英寸。

6.偏離Pi ā n Li (Li 6)絡穴

定位:屈肘,前臂背橈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部紋3寸。

解剖:拇短伸肌腱橈側腕長伸肌腱拇長展肌腱皮下組織。淺層有頭靜脈的分支、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深層有骨間後神經的分支。

主治:①目赤、耳聾、鼻衄、咽痛。②水腫。3手臂疼。

操作:直刺或斜刺0.5±0.8英寸。

7、溫滑Wēn liū(LI 7)穴位。

定位:屈肘,在前臂背橈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部紋5寸。

解剖:橈側腕長伸肌腱和橈側腕短伸肌腱的皮下組織。淺層有頭靜脈、前臂外側皮神經和前臂後皮神經。深層在橈側腕長伸肌腱和橈側腕短伸肌腱前方有橈神經淺支。

主治:①頭痛、面部腫脹、咽喉腫痛。②腸鳴音和腹痛。3肩背痛。

操作:直刺0.5 1.0寸。

8.夏蓮·夏蓮(李8)

定位:前臂背橈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手肘在橫紋下4寸。

解剖:肱橈肌、橈側腕短伸肌和旋後肌的皮下組織。淺層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前臂後皮神經。深層有橈神經深支。

主治:①頭痛、頭暈、眼痛。②腹脹腹痛。③肘部和手臂疼痛。

操作:直刺0.5 1.0寸。

9.上聯上聯(裏九)

定位:前臂背橈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手肘在橫紋下3寸處。

解剖:皮膚的皮下組織是橈側腕短伸肌腱後面的橈側腕短伸肌旋後肌和拇長展肌。淺層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前臂後皮神經和淺靜脈。深層有橈神經深支穿旋後肌。

主治:①手臂麻木、肩痛、偏癱。②腹痛、腸鳴音。

操作:直刺0.5 1.0寸。

10,手三裏sh ǒ u s ā n l ǒ(李10)

定位:前臂背橈側,陽溪與曲池連線上,手肘在橫紋下2寸處。

解剖學:橈側腕短伸肌和橈側趾伸肌的旋後前肌是皮膚的皮下組織。淺層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前臂後皮神經。深層有橈側返動脈、靜脈的分支或分支和橈神經的深支。

適應癥:①肩臂麻木,上肢癱瘓。②腹痛腹瀉。③牙痛,臉頰腫。

操作:直刺0.8 1.2寸。

11,曲池Qū chí(李11)合分。

定位: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作為尺側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

解剖學:皮膚的皮下組織由橈側腕長伸肌和橈側腕短伸肌組成。淺層有頭靜脈和前臂背側皮神經的分支。深層有橈神經、橈返動脈、橈靜脈和橈副動靜脈之間的吻合支。

主治:①發熱、咽痛、牙痛、目赤、頭痛、頭暈、癲狂。②上肢癱瘓,手臂腫痛,淋巴結核。3成癮皮疹。④腹痛、上吐下瀉、月經不調。

操作:直刺1.0 1.5寸。

12,肘Zhǒu liáo(李12)

定位:1寸屈肘曲池上方,肱骨邊緣。

解剖學:皮膚的皮下組織是橈臂肌。淺層有前臂後皮神經等結構。深層有橈側副動、靜脈的分支或分支。

適應癥:肘和臂的疼痛、麻木和痙攣。

操作:直刺0.5 1.0寸。

13,首烏李

定位:手臂外側,曲池與肩峰相連時,曲池上方3寸。

解剖學:皮膚下的肱肌。淺層布有臂外側下皮神經和前臂後皮神經。深層有橈側副動脈、靜脈和橈神經。

主治:肘臂攣縮疼痛,淋巴結核。

操作:避開動脈,刺0.5 1.0寸。

14,臂距√ nà o (li14)

定位:曲池與肩胛骨相連時,曲池在上方7寸。自然垂臂時,在手臂外側,三角肌停止的地方。

解剖學:皮膚下的三角肌。淺層有臂外側的上、下皮神經。深層有肱動脈的肌支。

主治:①肩臂疼痛、淋巴結核。2眼疾。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0.8 1.5寸。

15,守劍Jiān yú(李15)手陽明與陽(喬)交點

位置:在肩膀上,三角肌,手臂外展,或向前伸展,當肩峰在下前方凹陷。

解剖學:皮膚皮下組織中三角肌的被膜下岡上肌腱。淺層有鎖骨上外側神經和臂外側上皮神經。深層有旋肱後動、靜脈和腋神經的分支。

適應癥:①上肢癱瘓、肩痛、淋巴結核。2成癮皮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 1.5寸。

16,jù16)手陽明與陽(竅)交點

定位:上肩,鎖骨肩峰端與肩胛骨脊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肩鎖韌帶岡上肌的皮下組織。淺層有鎖骨上側神經。深層有肩胛上神經的分支和肩胛上動、靜脈的分支或分支。

適應癥:①不完全肩臂攣縮。2瘰癧,令人窒息。

操作:直刺,略向外下斜,進針0.5 1.0寸。

17,天鼎Tiān dǐng(李17)

定位:在頸部外側,胸鎖乳突肌後緣,喉旁,浮圖穴與無盆連線中點。

解剖學:皮膚的皮下組織是胸鎖乳突肌後面的斜角肌間隙。淺層有頸橫神經、頸外靜脈和頸闊肌。深層有升頸動、靜脈分支,斜角肌間隙內分布有臂叢神經等結構。

主治:①咽喉腫痛,突發痢疾。2瘰癧,令人窒息。

操作:直刺0.5±0.8英寸。

18,符圖符T ū(李18)

位置:頸側部,喉旁,胸鎖乳突肌前後緣之間。

解剖:胸鎖乳突肌胸骨頭與鎖骨之間的頸部血管鞘後緣。淺層有頸橫神經和頸闊肌。有壹個很深的頸部血管鞘。

主治:①疔瘡、突癤、咽喉腫痛。②咳喘。

操作:直刺0.5±0.8英寸。

19,口河轉küu héLIáo(李19)

定位:上唇上,鼻孔外緣直下,水溝穴平。

解剖:口輪匝肌的皮下組織。淺層有上頜神經和眶下神經的分支。深層有上唇的動、靜脈和面神經的頰支。

適應癥:①鼻塞、鼻出血。2口?,嘴。

操作:平刺或斜刺0.3 1.0英寸。

20.陰ā ng(李20)手足陽明交點

定位: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內。

解剖學:皮膚的皮下組織提拉上唇肌肉。淺層有眶下神經與上頜神經的分支。深層有面動、靜脈的分支或屬,面神經的頰支。

適應癥:①鼻塞、痰、口?我的臉發癢。②膽道蛔蟲病。

操作:斜刺或平刺,0.3±0.5英寸。

高兮妍1。中國針灸大辭典: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沈·。經絡腧穴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

  • 上一篇:藥物流產後多久止血?
  • 下一篇:豬心燉什麽料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