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耳朵旁邊小洞周圍發紅是怎麽回事?

耳朵旁邊小洞周圍發紅是怎麽回事?

先天性耳前瘺管

先天性耳前瘺管是壹種常見的耳部疾病。它是由胚胎時期形成耳廓的第壹和第二鰓弓的小丘狀結節融合不良或第壹鰓溝封閉不完全引起的。瘺管是壹種可以分支彎曲的盲管,其外口常位於耳輪腳的前方。管腔被多層鱗狀上皮覆蓋,管腔內有鱗屑,擠壓在瘺口周圍,偶爾有少許粘稠的皮脂腺樣物質從瘺口溢出。壹旦感染,則紅、腫、痛、化膿,可復發。該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外顯率不完全。

胚胎期不完全融合造成的第壹鰓溝遺跡。瘺管:常位於耳輪腳的前方。瘺管:可分支,管壁襯有鱗狀上皮,管內有脫落的上皮和角蛋白。感染時形成有臭味的分泌物,反復出現。

染色會形成囊腫或膿腫。

臨床表現

(1)

無癥狀,或者擠出壹點粘液和皮脂。

(2)

感染時,局部紅腫疼痛,化膿;反復感染可形成化膿性瘺管或疤痕。

疾病分類

耳鼻喉科

疾病描述

先天性耳前瘺管是胚胎時第壹鰓裂溝不完全融合造成的痕跡。這是壹種常見的耳疾。據國內統計,單邊多於雙邊。大概4: 1。而且女性比男性多。瘺管通常位於耳輪腳的前方。瘺管可有分支,瘺管壁襯有復層鱗狀上皮。管腔內有脫落的上皮和角蛋白。由於感染和腐敗,可排出有臭味的分泌物。反復感染可形成囊腫或膿腫。瘺管的分支壹般較短,只有少數深入鼓溝或向後至乳腺竇表面。

癥狀和體征

通常無癥狀。方便擠壓時,可能會有少許粘液或皮脂從瘺管溢出。感染時可出現局部腫痛或化膿,化膿反復幹燥,可形成局部化膿瘺或裂隙。

疾病的病因

由於胚胎期第壹鰓溝未完全融合,可因感染腐敗排出有臭味的分泌物。

病理生理學

瘺管通常位於耳輪腳的前方。瘺管可有分支,瘺管壁襯有復層鱗狀上皮。管腔內有脫落的上皮和角蛋白。由於感染和腐敗,可排出有臭味的分泌物。反復感染可形成囊腫或膿腫。

診斷檢查

根據臨床表現和體征。

診斷基礎

1.耳輪腳前有瘺管,常無癥狀。

2.擠壓瘺周圍可流出少許白色堆積物。

3.感染期間局部發紅、腫脹、發熱和疼痛或形成膿腫。反復感染可形成化膿性瘺管或皮膚瘢痕。

治療方案

無癥狀患者不需要治療。如有感染、化膿,應給予抗生素等抗感染治療,或膿腫切開引流、局部換藥等。感染得到控制,局部恢復後,應進行瘺管切除術,術前向瘺管內註入壹點亞甲藍,並使用探針作為引導。然後瘺黑或其分支壹次性全部切除。如果部分瘺管感染復發,再次手術非常困難。

中醫治療

清熱解毒,消腫排膿

青天葵10

蒲公英20

野菊花20

金銀花15

柴胡6號

白芷6

牡丹皮10車前草15

川連8號

皂莢12

【加減法】:

(1)傷口沒有化膿,給賈加10。

(2)傷口已潰爛,加桔梗10。

當歸6

薏苡仁24

用藥原則

1.對於合並感染的患者,應使用抗生素等輔助藥物。

2.對反復感染形成膿瘺者,應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包括新的和特殊的藥物)。

健康貼士

參觀指南:

1,如果沒有感染史,就不要處理了。

2、在急性感染時,全身應用抗生素控制炎癥,膿腫已形成,應先切開引流。

3.有感染史的患者可以在感染控制後進行瘺管切除術。

4、飲食宜清淡,以瘦肉或鮮蛋為主,忌海鮮魚蝦。

專家提示

這種疾病是遺傳的。沒有癥狀時不需要治療。繼發感染時,可使用全身抗生素。對已形成膿腫者,應先切開引流。這種疾病有復發的趨勢。所以感染得到控制後,要在條件好的醫院徹底切除瘺管,避免復發。

  • 上一篇:[三七傷藥片說明書] 三七傷藥片壹次吃幾粒
  • 下一篇:外陰地衣可以用冰醋酸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