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荔灣區行政區劃

荔灣區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6月5日+2月,荔灣區轄22個街道:沙面街、嶺南街、華林街、多寶街、昌化街、逢源街、金龍街、金華街、彩虹街、南苑街、西村街、站前街、橋中街、白鶴東街、沖口街、花地街、石圍塘街。

荔灣區是廣州的中心城市,也是國家重要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區。東接越秀區,西北接白雲區,西接佛山市南海區。陸地面積59.1平方公裏,陸地面積62.4平方公裏。常住人口891.50萬,下轄22個行政街道,1.86個社區居委會。

荔灣區的歷史沿革;

歷史上,荔灣區位於廣州市府城西門外,俗稱西關。因“壹灣碧溪,兩岸荔枝紅”的美景而得名。荔灣區對外與海洋相連,內河航運遍布全國,水陸交通順暢,商貿、漁農業有利,人民富裕,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歷代人民的智慧使西關名揚四海,留下了許多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跡,人文延續世代。

公元前196年,漢代大夫盧建安來到泥城住所附近的河邊種植蓮藕和荔枝。東漢時期,這裏的荔枝成為上貢皇帝的佳品,也是朝廷送給外國使節的禮物,所以這塊風水寶地被稱為“荔枝灣”。

在明代,它已經是中國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當時廣州海外貿易的管理機構“懷遠驛”,就設在今天的十八府附近,是專門為海外使節留在中國而設,成為中外商人從事貿易的場所。

1685年,清政府設立廣東海關。1757年,清政府閉關鎖國,但特許十三家廣州商號經營對外貿易。從1757到1842,十三行成為清政府唯壹合法的外貿口岸長達85年。

65438-0859年,由於第二次鴉片戰爭,沙面被迫租借給英法作為租界,外商進入沙面直接在中國開展貿易。

民國10年(1922)設立廣州市政廳,西關區隸屬廣州市。

34年(1946),收回沙面租界。

新中國成立後,1952設立西區,1960年8月更名為荔灣區。2002年,廣州市政府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將大灘沙島劃入荔灣區。2005年,經國務院批準,芳村區行政區域劃歸荔灣區管轄。

擴展數據:

荔灣區的地域特色:

荔灣自古以來就是對外貿易和中外文化活躍的地方。被譽為“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嶺南文化的中心、近代中國革命的策源地、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的縮影和窗口。

文化:擁有禪宗達摩院的“西來”、千年道觀“任偉祠堂”、明代海外貿易管理機構“懷遠驛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嶺南建築藝術寶庫“陳家祠”、清代唯壹外貿口岸“十三行”、“中國歷史文化街”和歐式歷史建築群“沙面”嶺南第壹代名園“海山仙堂”。

八和諧會館,粵劇藝術的聖地,中國最早的絲綢行業協會,中國最早的柴油機廠,中國最早最大的百貨商場,新中國第壹家五星級酒店,廣州第壹條商業步行街,嶺南建築的重要標誌——騎樓街。

名人:荔灣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在政界,著名的革命活動家何香凝,廣州起義領導人之壹的周文雍,清朝年輕的太子鄧華西,政治改革家康有為。經濟圈裏的商文博是清代五大富豪之壹的潘石城。有鐵路之父詹天佑,有清代學者書法家李文田。李小龍,藝壇粵劇大師,武打巨星。

在醫學界享有“南梁北林”美譽的婦產科醫生梁,以及“獨立中國樹軍”革命女醫生張等。體育方面的世界乒乓球冠軍梁麗珍、世界舉重冠軍陳偉強、世界羽毛球冠軍於耀東等。他們都出生在荔灣,或在荔灣長大,或主要在荔灣生活。

名吃:“食在廣州,味在西關,出自潘塘”。漢代荔枝向皇帝進貢,南漢皇後在長花園舉行“紅宴”。明代,潘塘的“五秀”(蓮藕、馬蹄、菱角、慈菇、竹筍)香氣四溢。清代荔灣分店的小花船上盛著牛腩粉、雲吞面、船粥、炒面、炒螺螄、芝麻醬等各種美食。

煌上煌臘肉、趣味甜糕特色糕點、南新雙皮奶、吳狀元和粥、腸粉、順記冰室椰子冰淇淋等民俗食品深入人心。茶館和餐館遍布大街小巷。盤溪酒家、陶陶居酒家、蓮香樓酒家、廣州酒家,天下聞名。

商貿:全區有233個專業市場,涵蓋18商品大類。茶葉、鞋類、服裝、中藥材、玉石、珠寶、花卉、飾品、文具、塑料等在全國占據領先地位。

交通:荔灣區位於廣州市區西部,是連接佛山的主要出入口。交通網絡縱橫交錯:連接周邊城區的快速幹道,如內環路西半環路、繞城高速西半環路,珠江兩岸的橋梁隧道,如珠江大橋、人民橋大橋、河東大橋、東沙大橋、珠江隧道、洲頭嘴隧道;

從北到西南與機場高速、廣清高速、廣佛輻射、龍溪大道、廣珠西線、東新高速等主要交通出口相連。現有和規劃地鐵線路1、5、6、8、11、10、13、19和廣佛線9條城市地鐵,以及廣佛肇成線、廣佛朱江、廣珠城際北。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荔灣概況

百度百科-荔灣區

  • 上一篇:中藥菱草
  • 下一篇:重慶有什麽特產?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