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草烏簡介

草烏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來源 7 產地 8 性味歸經 9 草烏的功效與主治 10 使用禁忌 11 配伍禁忌 12 草烏的化學成分 13 草烏的藥理作用 14 草烏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14.2 來源 14.3 性狀 14.4 鑒別 14.5 檢查 14.5.1 雜質 14.5.2 水分 14.5.3 總灰分 14.6 含量測定 14.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14.6.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14.6.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14.6.4 測定法 14.7 草烏飲片 14.7.1 炮制 14.7.2 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 14.7.3 性味與歸經 14.7.4 功能與主治 14.7.5 用法與用量 14.7.6 註意 14.7.7 貯藏 14.8 出處 15 參考資料 附: 1 用到中藥草烏的方劑 2 用到中藥草烏的中成藥 3 古籍中的草烏 1 拼音

cǎo wū

2 英文參考

radix aconiti agrestis [朗道漢英字典]

kusnezoff monkshood root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kusnezoff monkshood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拉)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kusnezoff monkshood root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草烏為中藥名,見《聖濟總錄》。為唐·侯寧極《藥譜》所載草烏頭之處方名[1]。

《中華人民***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kusnezoff monkshood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來源

草烏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幹燥塊根[2]。

草烏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Reichb.或烏頭A. Carmichaeli Dehx. (野生品)等的塊根[1]。

7 產地

草烏主產遼寧、江蘇、浙江等地[1]。

8 性味歸經

草烏味辛,性熱,有大毒;入肝、脾經[1]。

9 草烏的功效與主治

草烏具有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1]:

草烏治風寒濕痹,中風癱瘓,破傷風,偏正頭痛,脘腹冷痛,痃癖氣塊、寒疝疼痛:煎服,用制草烏1.5~6g,煎煮須1小時以上[1]。

草烏治陰疽腫毒,瘰癧初起。生品研末調敷,皮膚破損處不宜用[1]。

10 使用禁忌

草烏內服過量或煎煮不當,易致中毒,出現唇舌、手足發麻,運動失靈,心律不整,甚至心臟及呼吸麻痹而死亡[1]。

孕婦忌服[1]。

11 配伍禁忌

草烏反白及、貝母、白蘞、半夏、栝樓、天花粉;畏犀角[1]。

12 草烏的化學成分

北烏頭和華烏頭塊根均含烏頭堿、新烏頭堿等生物堿[1]。

13 草烏的藥理作用

烏頭尚含牛扁酸甲酯等。烏頭堿對小鼠有鎮痛作用[1]。

烏頭總生物堿對兔、小鼠具抗炎作用,可使狗心率減慢,心律紊亂,甚至室顫[1]。

草烏尚有局部麻醉作用[1]。

烏頭堿毒性頗大[1]。

14 草烏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草烏

Caowu

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

14.2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幹燥塊根。秋季莖葉枯萎時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幹燥。

14.3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長圓錐形,略彎陸,長2~7cm,直徑0.6~1.8cm。頂端常有殘莖和少數不定根殘基,有的頂端壹側有壹枯萎的芽,壹側有壹圓形或扁圓形不定根殘基。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皺縮,有縱皺紋、點狀須根痕及數個瘤狀側根。質硬,斷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形成層環紋多角形或類圓形,髓部較大或中空。氣微,味辛辣、麻舌。

14.4 鑒別

(1)本品橫切面:後生皮層為7~8列棕黃色栓化細胞;皮層有石細胞,單個散在或2~5個成群,類長方形、方形或長圓形,胞腔大;內皮層明顯。韌皮部寬廣,常有不規則裂隙,篩管群隨處可見。形成層環呈不規則多角形或類圓形。木質部導管1~4列或數個相聚,位於形成層角隅的內側,有的內含棕黃色物。髓部較大。薄壁細胞充滿澱粉粒。

粉末灰棕色。澱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2~23μm;復粒由2~16分粒組成。石細胞無色,與後生皮層細胞連結的顯棕色,呈類方形、類長方形、類圓形、梭形或長條形,直徑20~133(234)μm,長至465μm,壁厚薄不壹,壁厚者層紋明顯,紋孔細,有的含棕色物。後生皮層細胞棕色,表面觀呈類方形或長多角形,壁不均勻增厚,有的呈瘤狀突入細胞腔。

(2)取本品粉末2g,加氨試液2ml潤濕,加乙醚2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烏頭堿對照品、次烏頭堿對照品、新烏頭堿對照品,加異丙醇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6.4:3.6:1)為展開劑,置氨蒸氣飽和20分鐘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幹,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4.5 檢查 14.5.1 雜質

(殘莖)不得過5%(附錄ⅨA)。

14.5.2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H第壹法)。

14.5.3 總灰分

不得過6.0%(附錄ⅨK)。

14.6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

14.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 為填充劑;以乙腈四氫呋喃(25:15)為流動相A,以0.1mol/L醋酸銨溶液(每1000ml加冰醋酸0.5m1)為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35nm。理論板數按新烏頭堿峰計算應不低於2000。

時間(分鐘) 流動相A(%) 流動相B(%) 0~48 15→26 85→74 48~48.1 26→35 74→65 48.1~58 35 65 58~65 35→15 65→85 14.6.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烏頭堿對照品、次烏頭堿對照品、新烏頭堿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異丙醇壹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分別制成每1ml含烏頭堿0.3mg、次烏頭堿0.18mg、新烏頭堿1mg的混合溶液,即得。

14.6.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加氨試液3ml,精密加入異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40kHz;水溫在25℃以下)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異丙醇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5ml,40℃以下減壓回收溶劑至於,殘渣精密加入異丙醇壹三氯甲烷(1:1)混合溶液3ml溶解,密塞,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4.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幹燥品計算,烏頭堿(C34H47NO11)、次烏頭堿(C33H45NO10)和新烏頭堿(C33H45NO11)的總量應為0.10%~0.50%。

14.7 草烏飲片 14.7.1 炮制

生草烏? 除去雜質,洗凈,幹燥。

14.7.2 性狀、鑒別、檢查、含量測定

同藥材。

14.7.3 性味與歸經

辛、苦,熱;有大毒。歸心、肝、腎、脾經。

14.7.4 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用於風寒濕痹,關節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及麻醉止痛。

14.7.5 用法與用量

壹般炮制後用。

14.7.6 註意

生品內服宜慎;孕婦禁用;不宜與半夏、瓜蔞、瓜蔞子、瓜蔞皮、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14.7.7 貯藏

置通風幹燥處,防蛀。

14.8 出處

  • 上一篇:美文段子:100字,勵誌美的美文段子節選及賞析。
  • 下一篇:芹菜殺精,韭菜助性的說法是正確的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