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小福山在那裏。

小福山在那裏。

河南省商城縣浮山鄉,在河南省南部,屬於河南信陽,與湖北接壤。有以下景點:菊花點(文峰疊翠)

位於縣城南16公裏,浮山鄉大木場、浮山、石崇村交界處。東連大夫山。清嘉慶八年《上城縣誌》載:“小浮山為漳山,俗名菊點,周至亦稱滕吉嶺,郡治文峰南。”長2.5km,寬1.3km。這座山位於西南-東北方向。支撐的山峰是嶺窩和唐恬。主峰菊花尖海拔822米,形似筆桿,由侏羅紀安山巖和凝灰巖組成。森林覆蓋率為80%。馬尾松與雜灌。生產山漆、茶葉等。藥材有菊花、山楂、桔梗、天麻等。過去是商城八景之壹,史稱“文峰疊翠”。相傳附近山上曾經有兩位開悟的道士在散步或下棋。

大木場

它是浮山鄉西南部的壹個小集鎮,距離浮山鄉政府5公裏,在菊花尖的西北部。據說以前有個木材商,收購附近的木材堆了壹個大院子,等有合適的買家再分批賣出。壹次,壹個木材商去菊尖看樹。當他看到兩個道士在下棋時,他看了看棋譜。過了壹會兒,下棋的道士說:“守山人,妳在家喊吃飯,快回家吧!”木材商下山回家了。到了家,發現已經幾十年了,孩子都成了大人,院子裏的木頭都爛了。因此,這個地方被稱為“朽木廠”。因為“爛”和“大”諧音,後來演變為“大木廠”大木廠是浮山鄉三大集鎮之壹,也是浮山鄉西南八個村的經濟文化中心。

浮山臥佛

屬於丘陵類型,位於浮山鄉浮山村。由三座山峰組成,分別是海拔1219.8米的女人村,海拔1020米的小石坳,海拔902米的道仁列。三峰交錯,水平疊放,形似臥佛睡於深山,其頭、胸、腿栩栩如生。臥佛長約4公裏,寬1公裏,東西走向。東頭倚河南省主峰大別山,西腳達商場“八景”之壹的文峰玉菊花峰。可謂中國最大的天然臥佛,山川溝壑相連,相映成趣。森林覆蓋率為85%,有馬尾松、柞樹和雜灌,出產板栗、茶葉和茯苓。此景區距離浮山鄉政府10公裏,有簡易公路通往景區。

道士臥倒

菊尖東南方有壹座海拔902米的山峰,山峰壹側有壹個肉多的山坡。據說菊尖上有兩個道士曾臥於此而眠,故稱“臥道士”。

渣子河

在縣城以南23公裏處,與安徽省金寨縣銀沙畈鄉接壤。相傳牛郎織女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因為牛郎和織女相愛,王母娘娘阻攔他們,用簪子畫了壹條河,取名“簪子河”,後來就叫紮子河。渣子河不僅是壹條河的名字,也是浮山鄉壹個行政村的名字,這裏有牛郎織女石、照鏡巖、臥牛嶺等景點。

牛郎織女石

位於浮山鄉柵子河村,柵子河街西北200米,柵子河兩岸。石頭屬於侏羅紀安山巖,是原始巖漿凝結,雨水風化形成的。中間壹條河穿山而過,叫渣子河。相傳牛郎和織女相愛,但王母娘娘阻止了他們,用簪子畫了壹條河,取名“簪子河”,後來就叫紮子河。東岸有塊牛郎石,形似牛郎。西岸有織女石,如織女坐;十多尺高的“梳妝臺”,四周是陡峭的懸崖;梳妝臺對面有壹塊奇石,高約兩尺,寬十尺,厚五尺。它像壹面鏡子壹樣矗立著,被稱為“鏡中奇巖”。巖石旁矗立著壹棵雄偉的松樹,距離浮山鄉政府12公裏,省際公路“尹福路”穿境而過。

趙京燕

在縣城以南23公裏,浮山鄉渣子河村。渣子河以東。世界上有形狀像鏡子的巖石,因此得名。相傳唐朝的武帝曾經在這裏照過鏡子。它長2公裏,寬0.8公裏。這座山林呈東北-西南走向。它海拔545米。森林覆蓋率為75%。有馬尾松、黃山松和雜灌。

臥牛嶺

閘子河街以南,有壹條與安徽接壤的分水嶺。據說這裏以前是牛郎放牛的地方,所以叫臥牛嶺。

面石

在石洞村和石洞寺之間的公路北側,幾塊巨石自然形成,酷似壹個人的臉、鼻子、眼睛和嘴巴。面對馬路,總是高高的。它是由夏忠福首先發現並拍攝的。

石洞石佛

位於縣城以南19.5公裏,浮山鄉石洞村。壹塊巨大的石頭像大象壹樣涼爽,在裏面形成了壹個天然的洞穴。洞頂呈弧形,高、寬、深均為2米。三面石壁上排列兩排石佛,上排如來、觀音菩薩,下排齊天大聖、十八羅漢,共36尊大小佛像。佛像雕塑表情各異,栩栩如生。巨石上,壹棵百年紫檀木樹,枝葉茂密,猶如天然華蓋。放在樹蔭下的山洞裏,景色宜人。所有路人都舍不得離開。1966尊石佛部分被毀,洞內僅剩19尊碎石佛。1979洞穴略有修繕,可觀光。

貓兒石

屬於凸峰型,位於金剛臺西側的山峰。山峰由侏羅紀安山巖、粗巖和凝灰巖組成,海拔1351米,凈高50多米。它高高聳立,雜草叢生,類似貓毛,又像貓的頭和耳朵。人們稱之為“貓耳石”。該石背靠金剛臺自然保護區,四周懸崖峭壁,千樹萬壑,卻別具壹格,似聽老鼠鳥鳴。妳不僅可以欣賞貓耳石,還可以欣賞金剛臺的景色,這是壹處獨特的自然景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此景位於金剛臺主峰西側,有道路通往山下,也有人走小路攀登景點。

金剛古寨

在縣城東南15公裏處。古時建在金剛臺,故名。據《讀史論紀要》和《清嘉慶上城縣誌》記載,紹興初年,義師首領張昂在此建寨,抵禦金兵進城。邵熙首先建造了壹座石頭城。嘉熙元年(1237),農民起義軍攻陷光州(潢川),州遷於此。鹹春四年(1268),起義軍攻打金剛臺,燒州府。元初設都督,驅逐“大儒華池”。在月口北側的東部山坡上,也就是在三個懸崖上,建造了幾層正殿,被稱為皇家大廳。故宮北、東、西三面都有懸崖,尤以東面為甚,被稱為“萬人崖”。據說是余思明處決犯人的地方。凡是處決犯人的,都不需要刀斧去砍,只需要把他們推下懸崖就死了。據說修建皇帝殿的磚瓦都是於思明的爪牙從山下呈長蛇陣遞上來的。故宮西南是大月口。沿著月口有壹條可行的石板路。元末,余思明占據金剛臺,率萬余人在山上建寨,築羅麗城,鑿千堰,以防禦元軍。明初,這裏設置了巡檢司。目前只有壹段圍村、西寨門和幾十間民房,雜草叢生,還有可供攀爬的狹窄小路。

插旗尖

在浮山鄉羅城村東南4公裏,金剛臺大嶽口西南,距離皇宮不足百米。其頂峰海拔1.278米,凈高80余米。元朝末年,農民軍首領於思明在金剛臺駐軍,在山頂上插了壹面軍旗,旗的石眼還在。

羅麗市

金剛臺西麓的山腳下,有壹座淺山。淺山之間有上千畝良田,高山環抱數百農戶。從前,余思明在山上建了壹個村子,並在這裏駐軍,取名“羅麗城”。裏羅城現在是浮山鄉的壹個行政村。有當年四明修建的千堰,有鋪滿群山的方形石鐘擺。這些石鐘擺估計是當年於思明守備營房的房屋地基或者耕種的田地。

前宮巖

位於縣城東南18公裏,浮山鄉羅城村。清嘉慶《商城縣誌》載:“元末,於思明築水庫守兵,遺址猶存。”幾個月造了幾千個工人,故名“千工巖”。它長2000多米,寬20米,深10米。原來的堰已經被破壞了,現在是農田和河流。剩下的基石依然可見。

朝陽山

在縣城東南20公裏,金剛臺南麓,海拔1145米。洞口朝西南,寬闊,陽光充足,故名。高9米,寬8米,深9米,可容納100人。朝陽洞地勢險要,前方險峻,高不可攀。它周圍有壹條小路。如果太近,葛藤可以蕩到洞口。1932年9月,中* * *商城縣委進駐此處,立足金剛臺,利用朝陽洞有利地形,領導遊擊戰爭。從浮山鄉魚子店,經七裏山、上石板,經三棚樓,到馬鞍橋,向北300米到朝陽洞,向東2公裏到最高峰金剛臺。

平定鋪

金剛臺東陵的最南端,是金剛臺的最高點,頂部比較平坦,所以被稱為“平頂店”。站在這裏,可以看到東邊的梅山水庫和西邊的鮎魚山水庫,感覺就像“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顯得矮子。”。文革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442部隊曾在此駐紮兩年多。

童子團哨兵紀念亭

位於浮山鄉羅城村花石寺前的古銀杏樹旁,原是紅軍保衛革命根據地的第壹個崗亭。童子軍成立後,被童子軍取代。陳成為童子軍隊長後,在這裏做出了很多貢獻,多次受到領導的表揚。

黃泥嶺紅軍標誌

在浮山鄉羅城村東50米處。金剛臺貓兒石以東,1932,紅四方面軍82師政治部在該村花石寺東山墻上寫有“堅決消滅國民黨75師”的標語,字跡猶存,為縣級保護文物。

慈朗寺

在陳將軍經常放牛的山上,有壹塊陳經常坐的巨石。群眾稱之為“石將軍”。

荷花池

紅四軍總醫院位於浮山鄉羅城村東北1.4 km,1932就在這裏,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平崗

浮山鄉羅城村往東700米,是壹個小山頭。因於思明與元軍在此交戰,雙方傷亡過半,勝負均衡,故名平崗。

包子灣

在浮山鄉羅城村西北800米處。1932年,紅四方面軍撤出大別山北上抗日後,新組建的紅二十五軍在商城迅速壯大,蘇區恢復到方圓百余裏。1933年,從紅25軍抽調壹支部隊組建紅28軍。1934年4月,根據省委指示,紅二十八軍到商城堡子灣,與紅二十五軍會師,改編為新的紅十五軍。經過整編,新紅25軍在豹子灣誕生,從豹子灣踏上長征路。

魚子店

在浮山鄉楓香樹村東北5公裏處。即裏羅城以西,可能是於思明的外羅城。於思明保衛金剛臺,抗擊元朝。元軍攻克金剛臺時,混亂中,於父子分散,後在此相遇,並肩作戰,得以脫身。它的命名是為了紀念反叛父子的相遇。之所以叫“玉字店”,是因為於思明姓於,“於”和“玉”是諧音,所以演變成了“玉字店”。魚子店是從西面到達金剛臺的必經之路,也是到達金剛臺古村宮、月亮口、插旗尖、馬鞍橋、平定鋪、朝陽洞、西溝等重要景點的最短路徑。抗戰前夕,張學良的東北第十師進駐於字店。文革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442部隊在金剛臺修建平頂店時,也修建了從魚子店經裏羅城、七裏山的道路。魚子店是金剛臺西麓山腳下的第壹個集鎮,現在是浮山鄉魚子店村。

德勝港

位於浮山鄉漁子店村北800米。傳說余思明父子會師後又與元軍打了壹仗,仗是在這裏打贏的。群眾給它命名是為了紀念這場戰役,也是為了打勝仗。山上有壹座寺廟叫“碧雲寺”,是壹座四邊形的寺廟。

王家樓

蘇區和區委舊址,位於浮山鄉七裏山村,是紅軍時期最早的蘇區之壹,是陳加入中國* * *青年團並宣誓的地方。這裏發生的事情影響了陳的壹生。

七裏山瀑布

又名“響水潭”,位於浮山鄉七裏山村西南,七裏山腳下,有壹條鄉村公路直達。離政府7公裏。瀑布寬約20米,落差10米。每到雨季,水沖進池中,聲音震天數裏。

雙桶印章雕刻

位於浮山鄉巖灣村小拐灣山上。山上有壹個火巖,巖下有兩個逃生口。傳說這裏每天流出兩桶米給窮人吃。後來壹個貪心的人抓住了飯口,這塊石頭就不再掉米了。石上刻有“兩鬥封倉”四個大字,字跡至今清晰。

莊頂山

又名布頂山,位於浮山鄉楓香樹、徐焰、寶沖、魚子店、巖灣等五個村之間。目前魚子店到嶺頭獅子峰寺有小路(可以通行三輪車),距離魚子店街3公裏。壹出城門,向南望去,可以看到壹座平頂山峰,距離城門18公裏。這是莊頂山。據說這座山曾經比金剛臺還高,在即將超越金剛臺的時候,這裏來了壹位修仙、口若懸河、法力無邊的“羅衣先生”。他壹腳就把它的山頂撞倒了,山頂落在了魚子店西邊的田地中間,取名“敦堂堡”。因為敦塘堡的方圓大小與莊頂山的山頂基本壹致,所以說敦塘堡就是莊頂山的山頂,所以這座山就叫“布頂頂山”。因為“撞”和“莊”諧音,就演變成了“莊頂山”。“莊頂山”是壹座南北走向的平頂山峰,壹條東西或東西走向的六裏長的山脊。古代山頂上有寺廟遺址。抗戰前,張學良的東北軍進駐魚子店時,在莊頂山頂上建了壹座炮塔,炮塔裏安排了壹個排的兵力負責觀察。在莊頂山山頂附近,還有莊頂山石雕、石峰寺、西宮寺、鴉鵲石、棺材石蛙、老毛洞等景點。

莊頂山石雕

在莊山山頂的南側,有壹個近兩尺高的懸崖。在懸崖上,有“修身”的空心字和“圓明中朱明道術”的小字。石刻都是楷書。

獅子峰

在莊山南壹公裏的嶺頭上,浮山鄉楓香樹村山組和巖灣村萬磊組的交界處,有壹座形似“石獅”的山峰。“獅子峰”是壹個圓形的石袋,長20米,寬10米。石袋上有“媳婦廟(小廟)”、“升天石”、“神水泉”、“油鹽鍋”,石袋下有“獅子峰廟”、“大兒窩”。

西宮寺

是建在“獅子峰”頂上的壹座四平米左右的小廟。據說有壹個媳婦對年邁多病的公公非常孝順,於是感動人間,成了神仙,媳婦和老公都升天了。這座寺廟是為了紀念他們而建造的。

聖賢石

媳婦廟前是壹塊長約2米,寬1米,高約100米的長方體巨石。據說媳婦和公公就是從這塊石頭上升天的。現存的“登山石”石刻,字大。

神水泉

是“媳婦廟”前的壹個小石洞。石洞內常有泉水,故稱“神水泉”。

油鹽罐

是壹個圓柱形的石坑,深約15 cm,直徑約8 cm。相傳過去的油鹽罐比它小,但罐裏的油鹽是寺裏的人都能吃的,不管平時寺裏人少還是每次開會寺裏人多,都是夠吃的,而且不鹹不淡,剛好夠吃,沒有多余的。因為廟裏的和尚貪得無厭,想把剩下的拿去賣,就讓石匠把油鹽缸做大。然而,這並不緊,但油鹽罐再也沒有來過,只有空的。

石峰廟

以前叫“西宮寺”或“西鳳寺”。在獅子峰右(西)側的山溝裏,有前、後、左、右三座四合院寺廟。寺廟裏有許多雕像,如觀音、華佗、財神和火神。寺外有戲臺、香亭、燒錢器、孤墳池等配套設施。解放前夕,這裏曾是、、等革命老戰士的遊擊根據地。近年來,人們還在東側建造了四間專門唱皮影戲的房間。每年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都會有廟會、齋戒、皮影戲唱和蘭戲,香客絡繹不絕。

達爾沃

“獅子峰”正前方(南),獅口下有壹塊長約6米、寬3米、高2米的長方體巨石。石頭中間凹進去,露出壹個窩,叫“大爾窩”。在廟會上,年輕的育齡婦女經常站在“獅子峰”上,向鳥巢裏扔石頭。據說石頭扔進窩裏會生孩子,扔出石窩外會生孩子也不會,所以叫“打窩”。

鴉鵲石

在莊山山頂和石峰寺之間的路邊山脊上,有壹只烏鴉的喜鵲那麽高。以前石頭旁邊的樹林不高的時候,幾千米外都能看到。現在石頭旁邊的松樹很高,擋住了視線,遠處看不見。

老茅洞

莊山山頂北側,漁子店村茶花場下,這裏的外觀是壹個自下而上的長條形毛石倉。石倉下有壹條長長的石洞,有高有低,高處的人可以直立,低處的人可以坐著;它有寬有窄,寬的部分有七八個人,窄的部分只有壹個人。整個洞穴長約30米,* * *可容納30人左右。解放前,這裏有躲避戰爭災難的人。

關石窪

在漁子店村茶花場,在主人廖住處以西200米處,有壹個地窪。地窪中有兩個長4米、寬1.5米的棺材形巨石,形似兩個壹前壹後的大棺材,所以這個窪地被稱為“棺材石蛙”。據地窪的主婦說,十幾年前,他家準備敲掉那兩個石棺。因為穿莽袍帶玉帶的官的警告,不敢再戰,壹直保存至今。現在這塊窪地已被用作茶園。

陳將軍故居

魚子店街南行1km,有壹個叫土門的小自然村(現浮山鄉七裏山村新塘灣住宅組),陳將軍就是在這裏長大的。

民族英雄趙崇德故居

從魚子店街往南2公裏。在路的左邊(路的東邊),有壹個山川秀美的小村莊。它三面環山,只有西面的入口,入口處有壹個池塘,池塘邊有壹個竹園,裏面住著幾戶趙姓人家的村落。這個地方叫“新塘灣”。抗日戰爭時期,轟炸日軍陽明堡機場的陳錫聯部三營營長趙崇德就在這裏長大。趙崇德原名趙開奎,又名德宗。1914出生,15歲入區少先隊任班長,16歲入紅軍,1937歲入中國* * *生產黨,1937歲任八路軍129師385旅。與陳故居相距不到1km,屬於同壹個居民小組——七裏山村新塘灣居民小組。

石板巖

在魚子店街以南200米的河灣中間,壹塊巨石擋住河水形成天然堰,高約2米,寬10米,河水上漲時形成天然瀑布。

小龜山龍王廟

在魚子店街南的河灣邊上,有壹個巨大的石堆,遠遠望去,像壹只頭朝東、尾朝西的大烏龜。龜背上有龍王廟、牛王廟等兩座小廟。廟的北面是壹個河灣,河灣中間有壹個水池。水清澈見底。

齊飛山和神仙賣豆腐

齊飛山位於金剛臺的西南部,這是壹個十英裏長的山脊,從金剛臺的南端向東向西延伸。長嶺的東端叫七裏山(隸屬七裏山村),西端叫殿樹嶺(隸屬石崇村),中間叫齊飛山(隸屬巖灣村)。嶺北屬於河南省,嶺南屬於安徽省,是豫皖兩省的分水嶺。相傳余思明抗元時的帥旗被旗尖的大風吹到這裏,故名“齊飛”。在齊飛山的中部,有壹座大廟,在大廟附近的山上有壹個很大的石頭堆。它的石頭像剛切好塊的豆腐,所以被稱為“賣豆腐的仙女”。因為其中壹塊石頭很像壹個大桃子,百米之外就能看到,所以有人稱之為“賣桃子的仙女”。

飲馬池

浮山鄉楓香樹村北2.7公裏,也就是現在浮山鄉徐焰村的村部,村部前有壹個水塘,就是飲馬池。相傳明末女演員鮑三娘在此建馬廄,挖池飲馬,故名。

程國仁墓

位於萬華縣城東南11公裏,浮山鄉楊橋村。該墓東西長12米,南北長9米。墓主人程國仁(1759—1819)名叫何橋。清嘉慶四年(1799)進士,被翰林院授予編修。曾任都察院副禦史、浙江巡撫、山東巡撫、陜西巡撫、貴州巡撫。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死於回貴州途中,葬於此。這座墳墓現在保存得很好。

千金山瀑布

前金山,原名穿針山,因傳說觀音在此穿針而得名。千金山瀑布在浮山鄉千金山村西南500米處。浮山至大泉店還鄉公路可直達,距離浮山鄉政府約10公裏。千金山瀑布是季節性瀑布,平時流量不大。夏季暴雨過後,流量劇增至每秒10立方米,氣勢磅礴。瀑布從百米懸崖上飛流而下,濺起霧珠,在夕陽下形成彩虹。

黑龍潭瀑布

位於浮山鄉龍泉村,距離浮山鄉政府9公裏,有壹條水泥路可以直達瀑布。黑龍潭瀑布的水源來自金剛山,最大流量可達18m3/s..水壹年到頭都在流動。因山勢險峻,峽谷幽深,傳說常有烏龍出現,故稱黑龍潭。瀑布落差30米。汛期寬約10米。瀑布傾瀉入池,發出洪鐘般的轟鳴,濺起水滴,形成白霧。當妳看著它的時候,妳會感到害怕。每當農歷十五滿月,在臨潭賞月,猶如池中月,稱為“臥月龍潭”。

金剛臺-大溪溝上的小黃山

從魚子店經七裏山的葦子灣水庫到齊飛山與金剛臺交界處,可達甄氏坳,從甄氏坳經彭三樓可達馬鞍橋。馬鞍橋是連接金剛臺東西兩山的壹座小山。從馬鞍橋往東南看,是大大小小的溝壑。這裏是平頂店的西側,懸崖陡峭,宛如刀斧。奇形怪狀的山峰崎嶇不平。

任賢過橋

位於浮山鄉龍井河村,龍井河村東南1公裏處。它屬於龍井河的上遊。因為河的兩岸都是巖石,所以看起來像壹座“斷橋”。西岸有壹塊矗立的巨石,高近兩尺,直徑約2米,形似“仙女”過橋,故名“仙女過橋”。根據傳說,這裏曾經有壹座橋。橋邊有壹戶姓李的人家,收養了壹個外甥女。這個女孩從小放牛,經常路過這座橋。長大後,我決定出去謀生。走的時候,舅舅和媽媽互相告別,走到橋上。當時橋被閃電劈成了兩半,阻止了舅舅和媽媽的善良。女子還將繡花鞋留在碼頭,至今栩栩如生。此景區距離浮山鄉政府13公裏,有簡易公路通往景區。

浮山的“小三峽”和“平型關”——“黃河溝”

從浮山鄉政府往西南方向行駛1公裏,上藤子嶺,穿過藤子嶺,進入“黃河溝”。黃河溝是壹條十英裏長的溝,南面是菊花角的北坡腳,北面是楊山。兩邊山勢險峻,中間只有壹河壹路,與長江三峽和平型關的地形相似,所以人們稱之為浮山的“小三峽”和“平型關”。

向西看楊山

從浮山鄉政府乘車往茅坪河正西方向行駛1 km,即到達楓香樹村與茅坪河村交界處的大嶺-茅溝尖,再從茅溝尖往前走0.5 km,即到達茅坪河村的無常廟嶺頭,從無常廟嶺頭向西望,即楊山。從這裏向西看楊山,可以看到所有的山,這和電影《湘西打土匪》開頭的鏡頭畫面幾乎壹樣,有山、有瀑布、有溝壑點綴其中,是典型的山景,非常壯觀。

藤子嶺涵洞

浮山鄉政府南1公裏,入口是黃河和石崇河的交匯處,出口是楓香樹街南端的小水壩。此涵洞為1958浮山(黃河)水庫溢洪道開挖(浮山水庫1960洪水沖毀,未再修復)。涵洞高2m,寬1.5m,長100m。兩個人並肩站在壹起是可行的。深度黑暗沈悶,寒氣逼人。小水流常年流過,探洞時需要穿靴子。

  • 上一篇:實用耳針穴位掛圖的作者簡介
  • 下一篇:老中醫什麽時候播,在哪個頻道?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