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太子參是什麽?

太子參是什麽?

(沈棟俠)

太子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別名孩兒參、童參、四葉菜、異葉假繁縷。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主產江蘇,據傳人工栽培至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山東次之,安徽、浙江、上海等地有栽培。以塊根藥用,含皂甙類、澱粉及果糖等成分。味甘、苦,性平。有益氣,健脾生津功能;用於脾虛體倦、食欲不振、肺虛咳嗽、心悸口幹、自汗等癥。

壹、形態特征

株高10—20cm。塊根多數、肉質、紡錘形,外皮淡黃色,疏生須根。莖直立,近方形,節略膨大,節間有兩行短柔毛。葉對生,近無柄,下部葉匙形或倒披針形,上部葉卵狀披針形至長卵形,長約7cm,寬約1cm;莖頂有4片大形葉狀總苞。花腋生,有二型:莖下部接近地面的花小形,紫色,萼片4,閉合,無花瓣,雄蕊通常2。著生莖端總苞內的花1—3朵,形大,白色,萼片5,花瓣5,倒卵形,雄蕊10,花柱3。蒴果卵形,熟時下垂,開裂。種子7—8粒,扁球形,褐色,表面具疣點(圖14—41)。

圖14—41 太子參形態圖

二、生物學特性

(壹)生態習性

太子參在自然條件下,多半野生於陰濕山坡的巖石隙縫和枯枝落葉層中,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它適宜溫和濕潤的氣候,在旬平均10—20℃氣溫下生長旺盛,怕炎夏高溫和強光曝曬。氣溫超過30℃時,植株生長停滯。6月下旬(夏至)植株開始枯萎,進入休眠越夏。太子參耐寒,塊根在北京-17℃氣溫下安全越冬。怕幹旱又怕澇,積水容易感染病害而爛根。

(二)生長發育及其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種子萌發和塊根形成的特性

太子參野生散落或人工栽培而采收的種子,都需滿足壹定低溫條件才能萌發。陳瑛研究指出:-5—5℃的溫度下150天後種子發芽率為65.8%。因此,自然界裏春季才能見到籽苗。種子發芽後長成幼苗,其根頭上芽基部與地下莖的莖節處產生不定根,形成小塊根;種子根(胚根)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除了吸收土壤養分、水分,稍有膨大外,自身隨著植株當年生育周期的結束而消長解體,直至腐爛為止。由此可知,太子參塊根都由無性系不定根發育長大形成。

太子參具有“莖節生根”而膨大形成塊根的特性。從籽苗或種參長出的地下莖節上產生不定根形成子參;在子參根頭的新芽基部又能長成孫參,相繼延續長出多級新參(圖14—42)。

圖14—42 太子參發根模式圖

1.壹級子參2.二級子參3.三級子參

2.塊根發芽出苗特性

太子參具有低溫條件下發芽生長的特性。太子參栽種後34天,旬平均氣溫14.5℃、土溫10℃時,頂芽即有緩慢發芽,種參自體發出須狀細根(支根)。隨著氣溫和土溫的漸次下降,發芽生長力有顯著增加,細根數量增多,根系吸收面積增加,為越冬和早春出苗奠定了基礎,保證了植株生長。

3.塊根的發育膨大

太子參發根早,在幼苗未出土即開始。植株生育早期,主要增加根數和根的長度,根徑增長不大,絕大部分根呈纖維狀。生育中期塊根不僅增加長度,相應增加根徑和根數。4月中旬塊根已出現紡錘形,5月中旬後植株進入生育後期,新生塊根主要增加根徑,直至植株枯萎為止。

4.塊根和地上部生長發育關系

太子參塊根的增長和地上部植株繁茂程度的關系密切。塊根增長的大小與快慢,伴隨著植株生長發育進行。當地上部幹重增加時,地下塊根的膨大發育與幹重,也相應地增多。另外,太子參生長發育過程中,地上部與塊根又保持著壹定的物質分配關系:即在生育早、中期,氣候溫暖,旬平均溫度在10—20℃、空氣相對濕度較高時,地上植株生長繁茂、光合同化效能高,幹重逐步增長,此時塊根形成雖快,但塊根膨大極微;到後期,氣溫上升,植株緩慢生長,甚至停滯,同化物質迅速轉入塊根,促進塊根肥大。因此,塊根增重生長的高峰比地上部高峰出現稍遲(圖14—43)。

圖14—43 太子參在不同生育過程中地上部與塊根幹物重(%)變化

太子參主要用塊根進行營養繁殖,全生育期為4個月左右。

三、栽培技術

(壹)選地整地

太子參忌重茬。在選擇生產用地時,應選丘陵坡地與地勢較高的平地,或新墾過兩年的“二道荒”種植。排水不良的低窪積水地、鹽堿地、砂土、重粘土都不宜選用。如在堅實、貧瘠的土壤上生長,則參根細小,分杈多而畸形,產量低。最好選用土質疏松、肥沃的土地。前作物以甘薯、蔬菜等為好,不宜重茬。因重茬能使植株早衰,提前倒苗,嚴重影響產量。坡地以選向北、向東最適宜。

壹般在早秋作物收獲後,將土地耕翻,按肥源情況,施足基肥。然後再行耕耙,耙細耙勻,作成1.3m寬、17—23cm高的畦,畦長按地形定。畦溝為33cm,畦面保持弓背形。

(二)種植

1.栽種時期

壹般在10月上旬(寒露)至地面封凍之前均可栽種。但以10月下旬前為宜,過遲則種參因氣溫逐漸下降而開始萌芽,栽種時易碰傷芽頭,影響出苗;另外因氣溫過低而土地封凍,操作不便。

2.種參選擇

壹般在留種地內邊起收、邊選種參,將芽頭完整、參體肥大、整齊無傷、無病蟲為害的塊根作種用。凡斷缺芽頭的塊根,壹律不作種。選後需要理齊存放,以利栽種。

3.栽種方法

太子參地下莖節數的多少不受栽種深度的影響,但節間長短卻因深、淺不同而差異較大。淺栽的地下莖部短而莖節密集,並近於地面,新參的生長都集中在表土層內,塊根體形小而相互交織,不符合產品要求。過於深栽的,節間距離太大,塊根雖大,但發根少,產量較低。因此,掌握適宜的深度是栽種中的重要壹環。

(1)平栽(睡栽)

在畦面上開設直行條溝(在畦面上操作),溝深7—10cm。開溝後將腐熟的基肥撒入溝內,稍加些土覆蓋。然後將種參平放擺入條溝中,株距5—7cm,種參與種參頭尾相接。繼續按行距(溝距)13—17cm,再開壹條溝,將開溝的泥土覆蓋前壹溝,再行擺種。依此類推,最後將畦面整理成弓背形。每畝用種量30—40kg。

(2)豎栽(斜栽)

在畦面上開設直行條溝,溝深13cm。開後將種參斜排於溝的外側邊,株距5—7cm,種參芽頭朝上,離畦面7cm,要求芽頭位置壹律,習稱“上齊下不齊”。然後按行距(溝距)13—17cm再開第二溝,將後壹溝的土覆蓋前壹溝,再行擺種,依此類推。栽後將畦面整成弓背形。每畝用種量40—50kg。

(三)施肥

太子參生長期短,枝葉柔嫩,不耐濃肥,須施足基肥,以滿足植株生育需要,這是生產上增產的重要措施。壹般以遲效肥為主,如豬廄肥、垃圾堆肥、人糞尿、草木灰、禽糞等,但壹定要發酵腐熟後才能使用。

施肥方法

在耕翻前施入基肥,或將基肥直接施於條栽的溝內,使肥料集中,以提高肥效。但應註意肥料與種參不能直接接觸,需在施肥後將溝內松土稍加覆蓋或拌合,使肥料壓在土下或拌勻,否則易使種參黴爛。在土地比較肥沃、基肥充足,植株生長良好時,壹般都不追肥;而在缺肥情況下,植株莖葉現黃瘦時應追肥。通常在植株生長早期,可澆施兌水的稀薄人糞尿(1∶5)或硫酸銨,每畝10kg,以促進生長。

(四)田間管理

1.適時除草

幼苗出土時,生長緩慢,越冬雜草繁生,可用小鋤淺鋤1次,其余時間都宜手拔。5月上旬後,植株早已封行,除了拔除大草外,可停止除草,以免影響生長。

2.適時培土

早春出苗後,邊整理畦溝,邊將畦邊倒塌的土撒至畦面。或用客土培土。培土厚度1.7cm以下,有利發根和根的生長。

3.適時排灌

太子參怕澇,壹旦積水,易發生腐爛死亡,雨後畦溝必須排水暢通。在幹旱少雨季節,應註意灌溉,保持畦面濕潤,利於發根和植株生長。

4.防止牲畜踩踏

畦面經踩踏後易造成局部短期積水,使參根腐爛死亡,降低產量。留種田越夏期間也是如此,應防止踩踏。

(五)病蟲害及其防治

1.葉斑病

(Septoria sp.)

在春夏季多雨期間易發生,嚴重時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壹般在發病前期用1∶1∶100的波爾多液,每隔10天噴射1次或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噴霧防治。

2.根腐病(Fusarium sp.)

在炎夏高溫高濕天氣,特別是低窪地容易引起根腐病。防治方法:雨後註意排水,防止積水;發病期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澆灌病株;輪作。

3.太子參花葉病毒

(TaizishenMosaicVirus)

受害植株葉片皺縮和花葉,植株萎縮。防治方法:註意防治傳播病毒的蚜蟲等害蟲;選無病株留種。

此外還有銹病(Melampsorella caryophyllacearum Schr?t.)及蠐螬、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壹般在塊根膨大、地上部即將枯萎時為害最烈。防治方法參見人參。

四、采收與加工

(壹)留種越夏

留種地不能選用排水不良的地或包漿地。產地留種經驗是原地保種,套種春黃豆。在5月上旬(立夏),參地內套種早熟黃豆。株、行距33×40cm。待植株枯黃倒苗時,黃豆已萌芽生長,利用它的枝葉茂盛作蔭蔽,利於越夏。

太子參種子有繁殖能力,但因果實成熟後易開裂,種子不易收獲,且種子繁殖緩慢,產地利用自然散落的種子進行原地育苗。當收獲參根後即進行施肥、耕翻、整地作畦,栽上蘿蔔、青菜之類的蔬菜。次年早春種子發芽出苗,除了清理收獲地面作物外,進行間苗、除草等管理。5月上旬套種黃豆保苗。秋天種植時期即可收獲作種參用。在種參來源缺乏時,常用此法繁殖種參。

(二)采收

6月下旬(夏至)前後,植株已枯萎倒苗,即應收獲。除留種地外,均需起收。如若延遲收獲,常因雨水過多而造成腐爛。收獲時宜選晴天,細心挖收,深度壹般13cm,不宜過深,要揀凈。畝產幹貨50—75kg,高產可達幹貨150kg。

(三)加工

太子參折幹率30%左右。加工宜晴天進行。

1.燙制曬幹

將收挖的鮮參,放在透風室內攤晾1—2天,使根部稍失水發軟,再用清水洗凈,裝入淘米籮內,稍經瀝水後即放入100℃開水鍋中,浸燙1—3分鐘後提出水面,立即攤放在水泥曬場或蘆席上曝曬,曬至幹脆為止。但應註意浸燙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發黃變質。浸燙的檢驗是以指甲順利掐入參身為標準。幹燥後的參根裝入蘿筐,輕輕振搖,撞去參須即成商品。此法加工的參,習稱燙參。燙參面光色澤好,呈淡黃色,質地較柔軟。

2.生曬

將鮮參用水洗凈,薄攤於曬場或蘆席上,在日光下曝曬至幹足為止,這稱生曬參。成品光澤較燙參差,質稍硬,惟味較燙參濃厚。

本品以身幹、無細根、大小均勻、色微黃者為佳。短期貯存需放在幹燥處,防止潮濕、黴爛、蟲蛀。

  • 上一篇:小孩可以吃止咳丸嗎?
  • 下一篇:常用藥物別名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