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但熱不寒簡介

但熱不寒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英文參考 3 概述 4 但熱不寒的分類 4.1 按癥狀 4.1.1 壯熱 4.1.2 潮熱 4.1.3 微熱 4.2 按病機 4.2.1 實熱 4.2.2 虛熱 4.2.3 濕郁熱伏 4.2.4 氣郁化火 5 參考資料 附: 1 治療但熱不寒的方劑 2 治療但熱不寒的穴位 3 治療但熱不寒的中成藥 4 但熱不寒相關藥物 5 古籍中的但熱不寒 1 拼音

dàn rè bù hán

2 英文參考

fever without chill

3 概述

但熱不寒為癥狀名[1]?。指體溫升高,自感身熱不適,而不感覺怕冷的表現[2]?。外感病中由惡寒發熱而變成但熱不寒,常是病邪化熱入裏的標誌[1]。

4 但熱不寒的分類 4.1 按癥狀

按癥狀有壯熱、潮熱和微熱之分[1]。

4.1.1 壯熱

壯熱指感覺躁熱難受,體溫升高明顯,身熱灼手,或伴有惡熱煩渴的表現[2]?。發熱熱勢壯盛,屬於高熱的範圍[3]。《諸病源候論·傷寒挾實壯熱候》:“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 有熱實、冷實二種。熱實者,糞黃而臭;冷實者,食不消,糞白而酸氣。內雖有冷熱之殊,外皮膚皆見壯熱。多見於外感病邪熱盛實者。

4.1.2 潮熱

潮熱指發熱盛衰起伏有定時,猶如潮汛的表現[2]?。包括午後潮熱、日晡潮熱等[2]。見《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張氏醫通》卷三:“潮熱有作有止,若潮水之來,不失其時,壹日壹發。若日三五發者,即是發熱,非潮熱也。有虛有實,惟傷寒日晡發熱,乃胃實,別無虛證。其余有潮熱者,當審其虛實。若大便堅澀,喜冷畏熱,心下幅然,睡臥不著,此皆氣盛,所謂實而潮熱也,涼膈散、大柴胡輩下之;若胃氣消乏,精神憔悴,飲食減少,日漸尪羸,病雖暫去,而五心常有余熱,此屬虛證,宜逍遙散、小柴胡等加減。有每遇夜身發微熱,病人不覺,早起動作無事,飲食如常,既無別證可疑,只是血虛陰不濟陽,朝用加味逍遙散,暮用六味丸,不應,用當歸補血湯,加減八味丸;有潮熱似瘧,胸膈痞塞,背心疼痛,氣弱脈弦,服補藥不效者,此屬飲證,隨氣而潮,故熱亦隨飲而潮,於痰飲門求之;氣口脈滑,內有宿食,常暮發熱,明日復止者,於傷食門求之。”

《壽世保元·發熱》:“論男子血虛,有汗潮熱者,以人參養榮湯;男子氣虛,有汗潮熱者,以補中益氣湯;血虛,無汗潮熱者,以茯苓補心湯;氣虛,無汗潮熱者,以人參清肌散;女子血虛,有汗潮熱者,以茯苓補心湯;氣血兩虛,無汗潮熱者,以逍遙散。”

4.1.3 微熱

微熱又稱低熱[2]?。指自覺身體發熱,熱勢不高,體溫不超過38℃的表現[2]。可見於多種病證[4]:

1.陽明裏實證的壹種熱型[4]。《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2.指陰虛血虛的發熱[4]。《證治準繩·雜病》:“有每遇夜身發微熱……飲食如常,既無別證可疑,只是血虛陰不濟陽,宜潤補之。”

3.指陰證發熱[4]。《類證活人書》卷四:“身微熱,煩躁面赤,脈沈而微,此名陰證似陽也。”

4.指五臟微熱[4]。《景嶽全書·雜證謨》:“治五臟之熱,當察微甚,如心經之微熱者,宜二陰煎、安神丸、天王補心丹、導赤散之類,皆可隨證酌用。”

4.2 按病機

按病機有實熱、虛熱、濕郁熱伏、氣郁化火等不同[1]。

4.2.1 實熱

實熱是指外感病邪化熱入裏,邪氣盛正氣足時所表現的證候[5]。主要表現為壯熱喜冷、口渴冷飲、面紅目赤、煩躁或神昏譫語、腹脹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而幹、脈洪滑數實[6]。治以清瀉實熱為大法[5]。

4.2.2 虛熱

1.指陰陽氣血虛虧引起的發熱[7]。分別稱為陰虛發熱、氣虛發熱、血虛發熱、陽虛發熱[8]。《醫學入門》卷五:“凡虛熱皆因精神外馳,嗜欲無厭,陰氣耗散,陽無所附,遂致浮散肌表而發熱,實非有熱也。”《證治準繩·雜病》卷壹:“若夫飲食勞倦,為內傷元氣,此則真陽下陷,內生虛熱,故東垣發補中益氣之論,用人參、黃芪等甘溫之藥,大補其氣而提其下陷,此用氣藥以補氣之不足也;又若勞心好色,內傷真陰,陰血既傷,則陽氣偏勝而變為火矣,是謂陰虛火旺勞瘵之癥,故丹溪發陽有余陰不足之論,用四物加黃柏、知母補其陰而火自降,此用血藥以補血之不足者也。”又“骨痿、肉燥、筋緩、血枯、皮聚、毛落,陰不足而有熱疾,是為虛熱。”“不能食而熱,自汗,氣短者,虛熱也,以甘寒之劑瀉熱補氣。”《雜病源流犀燭·火病源流》:“《醫學入門》曰,氣虛熱,升陽以散之,宜補中益氣湯、益胃升陽湯;血虛熱,滋陰以降之,宜滋陰降火湯、坎離丸;氣血俱虛熱,升陽滋陰兼用之,宜十全大補湯、人參養營湯加知母、黃柏。”

2.指熱病見昏迷者[7]。《石室秘錄·熱癥門》:“發狂如見鬼狀者,實熱也;熱病不知人者,虛熱也。實熱宜瀉火,虛熱宜清火。”

4.2.3 濕郁熱伏

濕郁熱伏即濕遏熱伏[9]。?指因濕邪阻遏而致熱不能宣散透發的病機[10]。表現為身熱不揚,午後熱高,汗出而熱不退,神疲,頭重,胸悶腹脹,厭食,小便黃赤,舌苔白膩或黃膩,脈濡數等[10]。

4.2.4 氣郁化火

氣郁化火指氣郁日久而化生火熱的病理變化[11]?。氣本屬陽,久郁則從火化[11]。《醫旨緒余·氣郁脅痛論》:“是以七情壹有不遂則生郁,郁久則生火,壅遏經隧,充塞清道而痛作矣。” 臨床常在氣郁基礎上,兼有面紅目赤、心胸煩熱、小便赤澀灼痛等火熱見癥[11]。

5

  • 上一篇:堵奶吃什麽藥可以疏通
  • 下一篇:?水蛭的養殖技術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