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山西省有哪些名勝古跡?

山西省有哪些名勝古跡?

瓜山

瓜山是三晉著名的旅遊景點,自然風光與千年古剎融為壹體。早在唐代就以山形卦爻辭、參天松柏、雄偉廟宇、華嚴道場聞名於世。宋代著名畫家米芾將其列為三山五嶽之壹,稱之為“第壹山”。

清代,有人把“黃山之松、瓜山之柏、雲起之竹”列為中國樹木奇觀。瓜山古柏紮根於絕壁,姿態各異,如龍抓柏、牛頭柏、李連柏、武文柏等。,生動有趣,古往今來流傳著許多神秘而精彩的神話傳說。

天寧寺始建於唐代貞觀元年(627年)。它是瓜山最早也是最大的佛教寺廟。相傳中國華嚴宗始祖法順(又名杜順)曾在此山建寺,因太原時李夫婦捐資擴建,成為唐代華嚴宗大寺。明清時期,有聖母院、瓜山書院、朱功廟等。建有無數的大廳和亭臺樓閣,成為壹個宏偉的古建築群。瓜山天寧寺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西省德育基地。

白塔

白塔位於山西省太谷縣西南角的普慈寺。廟址原為白塔村,北齊時遷至縣城遺址。該寺始建於金泰八年(公元272年),原名五邊寺。北宋治平年間重修,改名“普慈寺”。北宋元佑五年(1090),寺內建有壹座寶塔,巍峨高聳,頂部為石質建築,粉筆久白,俗稱白塔。元、明、清三代屢修。現在,除了白塔是宋代的遺物外,其他建築,如音樂樓,正殿,廂房,附殿,藏經閣等。,都是清朝的建築。這座塔平面呈八角形,共七層,高50米。每層有檐,有平座,檐下有鬥拱。每層拱門與屋檐相連,雕有假門窗。塔的底層是壹個方形的小房間,有坡道可以上去,二層是中空的,有地板和木梯供人登上。這種體系是從唐塔的空心到宋塔的實心的過渡形式。塔身潔白,外形如亭,氣勢雄偉,瑰麗玲瓏,數十裏外可見。

廣化寺

廣化寺位於太谷縣西南7公裏的白城鎮。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大興佛建龍興寺,位於宋真宗趙恒。偶然於鹹平十年(999)重修龍像,改名“光華聖寺”。元代,該寺倒塌,泰定三年(1326)重建。明清幾經修繕,壹直保存至今。大雄寶殿結構壯觀,雄偉整潔,五間寬,四間深,八個香櫞,單檐九脊。檐前有廊,廳中只用後槽兩根金柱。大梁與如達的金柱相交,兩座山巨大無比。房檐簡潔寬敞,駝峰、角背、蜀柱、梁枋規整。至今仍保存著宋金技法,是研究宋金至元代建築發展變化的重要資料。

穆斯林古寺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南路東側。建於唐貞年間,是明朝的遺跡。門前有牌坊,有“穆斯林古寺”橫匾。正殿為磚木混合結構,檐柱內置於墻內。大廳以阿拉伯風格裝飾,柱挖疊疊,彩繪撲粉,金碧輝煌。四周的木墻上刻著阿拉伯《古蘭經》第二十九、三十卷的幾段文字,雕刻精細,工整。院內有阿明王朝建築,無憂楓樓,歇息於山頂,重檐飛檐,色彩斑斕。亭內石碑相對,以黃婷草書題寫,清初元趙孟頫和傅青主題字,字體優美,筆法挺拔。還有方明小儒和劉青世安的書裏有八個字“忠孝節義仁德”,都是書法好的。

勉山

又名面上,後因春秋時期晉的推動,與母親隱居焚燒,又稱界山。它位於汾河的陰影中,距介休市區20公裏,橫跨介休、靈石、沁源三縣。最高海拔2566.6米,相對高度超過1000米。它是太嶽山(霍山)向北延伸的壹個分支。山景、文物、佛寺、革命遺址融為壹體,是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山。

綿山馳名中外,千百年來遊人絡繹不絕,因為它有壹步壹景,有壹幕經典。數百個天然洞穴,如李延輝、李古巖、蜂巢泉、天橋、賈珠坳、包布巖、蜂巢泉和尹公洞,都是奇觀。寶腹巖的“肚子”很大,“肚子”裏裝著200多座寺廟、民居和壹兩萬名遊客,裏面容納了2000年的歷史文明,堪稱天下第壹巖。兔子、路橋、立交橋、古天梯、鐵鎖嶺、神神崖等險路,令人心驚肉跳,嘆為觀止。北魏李道元《水經註》中描述的“綿山石通水”,千回百轉,飛流激蕩,形成五龍瀑布、水簾洞等不同的瀑布群。大大小小的蜂窩泉上掛著上百顆天然石乳,“乳”甘甜清澈,如珍珠破碎,滴滴答答有聲。這山這水,即使在著名的三山五嶽也很難找到。中國柏樹之冠——秦代古柏,以及古柏、虎柏、兔柏、鹿柏、原始柏林,構成了壹個仙境般的“柏王國”。舉世聞名的古跡——“大唐汾州富寶寺碑”和宋金元碑刻,以及雲峰寺石佛殿、A?vagho?a菩薩殿、王銘殿和天橋須彌寺、五龍峰五龍殿等處的大量宋、宋、元、明以前的雕塑,色彩斑斕,頗具文物價值。東漢古剎鐵瓦寺,三國曹魏的富寶寺,北魏的欒公巖寺,唐代的回鑾寺等眾多寺廟,還有建築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的天下第壹觀羅達宮,其古老、眾多、宏偉,是其他名山無法比擬的。上述怪石、險路、秀水、古柏、唐碑、宋雕、名剎、巨宮和真神、真佛、空王的推,以及流傳千年的寒食、清明習俗,構成了綿山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令人目不暇接、思緒萬千,流連忘返。

喬家大院

喬家堡村位於美麗富饒的山西省晉中盆地,祁縣東北12km,距省會太原50km,與祁縣著名的中國周易宮、延壽寺、九溝景區、瞿家大院、明清街、長玉川等景點形成壹日遊格局。

喬家大院是祁縣中堂喬家的宅院,“中堂”是喬家第三代喬致庸的堂名,是海內外著名的商業資本家。

喬家大院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後在清朝同治、光緒、民國初年多次重修。雖然時間跨越了兩個世紀,卻保持了建築風格的完整。喬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個院落,19個小院,313間房屋組成。從高處看,整體布局是雙喜臨門,建築是城堡式的。周圍10多米高的全封閉水密磚墻內,院與院相鄰,屋與屋相連。成排的懸山、歇山、硬山頂、滾棚頂、平頂都有與城樓相連的通道。整個醫院被壹條筆直的地道隔開了六個院落,院子裏有壹個院子,院子裏有壹個花園。四合院、穿心院、古怪院、交道院、套房院,其門窗、橡木屋檐、臺階石、欄桿等,都是造型精美,各具特色。院子裏的磚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脊雕、壁雕、屏雕和柱雕...以人物典故、花鳥動物、琴棋書畫為題材,各有風格。

65438至0986將祁縣壹處院落打造成祁縣民俗博物館,以季節、衣食住行、婚喪禮儀、農商活動等為主題,42個展室,2000余件展品,系統反映明清時期山西晉中的民俗。

喬家大院已被申報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山西省十大旅遊景點之壹。接待國內外遊客500萬人次,50多部電影電視劇來大院拍攝選景。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主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喬家大院拍攝。

平遙古城

地理位置: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距離省會太原100公裏。

平遙古城1986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縣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0處。其文物之多、價值之高、內容之豐富,在全國縣級市中實屬罕見。這座古城的珍貴文物中,有北漢天惠七年(963年)修建的振國寺萬佛殿。有雙林寺,建於北齊武平二年(571)。有清虛館,創建於唐憲慶二年(657);有大成殿,是北漢七年(963年)修建的文廟;還有惠濟橋,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

平遙被稱為古陶之地,是堯帝的封地。平遙古城原為夯土城墻,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出於軍事防禦的需要,也在原西周老城脊的基礎上擴建成今天的磚石城墻。

平遙古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現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是中國中原漢族古縣城的典型代表。由於縣城的設立,清道光三年(1823),平遙古城誕生了第壹家票號“日升昌”。“日升昌”的建立在中國古今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標誌著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出現了壹種新型的金融業。

至今,城墻、街道、房屋、店鋪、寺廟等建築仍基本完好,原有的建築格局和風貌基本保持不變。城市及其郊區的古建築中的大多數珍寶都保存完好。它們屬於平遙古城現存歷史文物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是研究中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建築、藝術等歷史發展的活標本。

平遙縣城墻。建於明洪武三年(1370),周長6.4公裏,是山西最古老、最大的城墻。明清兩代都有修繕,但基本都是明初的形制和結構。城呈方形,城墻高約12米,外墻全為磚砌,垛口建在城墻上,墻外有護城河,深4米,寬4米。城周圍有六個門,兩個在東,兩個在西,壹個在北,壹個在南。東西方詐造骨灰盒方便防守。城墻上的原塔在西90座,原塔建在城門上,四角有角樓,多有破損,但城墻依舊。城市裏的街道、建築和商店仍然保持著它們原來的形狀。是研究我國明代縣城建設的實物資料。平遙縣位於太原市西南部,是中國僅存的四座完整古城之壹。景區完好,墻內建築渾然壹體,具有旅遊和欣賞價值。古城南與介休市接壤,北與淇縣接壤。是大運會公路唯壹經過的地方。交通十分便利。古城內各種服務應有盡有,各種名吃名店各具特色,城外的賓館飯店商場壹應俱全。平遙牛肉以其純凈、真實和美味而聞名。

1997 65438+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報告對平遙古城的評價如下:

“平遙古城是中國明清時期漢族城市的傑出範例。平遙古城保存了它的所有特征,展示了中國歷史發展中文化、社會、經濟和宗教發展的壹幅非凡的完整畫卷。”

雙林寺

地點:平遙古城西南6公裏橋頭村。

雙林寺是壹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寺廟。寺內的、宋碑、、彩塑、古建築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其中彩塑藝術舉世聞名。

雙林寺原名中都寺。現在還很難確定中都寺是什麽時候建的。據現存北宋四年(1011)大媽碑,中都寺重修於北齊武平二年(571)。以此推算,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宋代,中都寺更名為雙林寺,根據佛經“林爽入滅”。

雙林寺坐北朝南,唐氏集團占地約1.5萬平方米。佛寺在東,寺廟在西。10寺廟組成三進院落。中軸線前端的天王廟,重建於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前院有釋迦牟尼殿、羅漢殿、閻羅殿、武廟、土地殿。中院為大雄寶殿、千佛殿、菩薩殿,其中大雄寶殿是明初在壹座七層樓閣的基礎上重建的。後院是武則天廟和壹真廟,重建於明朝鄭德年間(1506 ~ 1521)。雙林寺彩塑2056尊,最大的壹尺多,最小的壹尺多。它們形神兼備,藝術價值極高。它們是中國民族和明代彩塑的精華。

雙林寺於5月24日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5。1987年8月7日雙林寺彩繪塑藝術館正式成立;1988 65438+10月13雙林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 65438+2月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1屆大會通過決議,將平遙古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雙林寺是其中之壹。

新華村;杏花村

地址:山西省汾陽縣城北15公裏。

有壹口古井,俗稱深井。古井上有壹亭名為沈明亭。據古代碑刻記載,井水“甘、甜、清”,濃郁芳香,是汾酒、竹葉青酒的源頭。杏花村釀酒始於北魏,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歷代文人墨客題詩刻碑,贊美美酒。傳說中的“醉仙居”酒店最過癮。

祁縣九溝風景旅遊區

九溝風景區位於祁縣東關鎮西南10公裏處,緊靠208國道西側,北距太原市區50多公裏。景區占地1000多畝,水域500畝,位於平遙古城、祁縣古城、喬家大院、曲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等旅遊景點的中心。

九溝風景區歷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觀豐富。壹公裏外的梁村古人類遺址,是省級文物保護區。唐代詩人王維、文和明代小說家羅貫中都出生在景區周圍的村莊。也是紫虹口的戰略要地。據史書記載,宋代名將楊的軍營位於九溝以南壹公裏處的洛陽村。明末,傅山、顧等名人都曾題詩贊美這裏的美景。

澤田廟

澤天寺,又名澤天聖母院,位於文水縣城以北5公裏,南徐村以北。西臨呂梁山,東臨溫榆河。這是壹個山川秀美的風景區。307國道從山下穿過,從澤天寺往東數十裏,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從山西省會太原乘車南行60公裏即可到達。

澤天殿是唐代武則天的廟宇,占地26000平方米。從中軸線看,有山門、雕像、戲臺、大殿;兩翼殿內有鐘鼓樓、碑廊、附屬殿和偏殿;雕像兩側是壹座紀念碑,不朽王子紀念碑和壹座八角形回聲亭。院子裏柳樹成蔭,花草遍地。

澤天殿以武則天皇後的特定身份和自身的文物價值而聞名中外。它是中國唯壹的皇後主廟。1996 65438+2月,被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澤天殿的正殿是殿內建築的中心。始建於唐代,現存結構於晉朝五年(1145)重修,但廳內及頂部仍保留有壹對唐金柱及部分唐瓦唐磚。在殿內梁架的建造中,利用三角形組合和杠桿原理來分散頂部橫梁的壓力,所以橫梁跨度很大。經過800多年的壓力,它沒有彎曲,整個建築被專家評為唐宋傑作。

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位於陜西省呂梁地區方山縣,古稱王龍,又名真武山。明代田璇寺修復後,因地處北方,改名為武當山。這裏既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自然景觀,也有源遠流長的人文景觀,是中國北方著名的道教聖地。1990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批準為道教活動場所,10月國務院公布1994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北武當山曾是“五裏土路五裏沙,五裏石階登高”。高速公路已經開通,坐公交車就可以到達萬神殿。上山的石階是1455,陡峭的地方都裝了鐵扶手。這座山四面環山,自然景觀奇幻美麗。素有“春粉夏綠秋紅冬白”之稱。加上陡峭的石階和古老宏偉的寺廟,可謂“雄、奇、險、美”。

令人驚嘆的是,形態各異的古松和大自然雕刻的奇形怪狀的巖石,如:仙人指路松、巨海松、鴛鴦松、龜蛇首智、猿猴望日、石豬受難等,都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山頂上有壹座真武廟。據古碑記載,始建於唐代,重建於明代。我在山上的寺廟裏有道教活動。高峰期在明清時期。農歷三月初壹至初三的每壹天,都是壹個古老的廟會時期。那時,香煙繚繞,遊客雲集。

北武當山道觀現有道士10余人,道觀內有泥塑、壁畫、石碑等文物,具有珍貴的歷史研究價值。當代文人學者登上這座山,都是題字作畫;朝聖者和遊客參觀這座山,他們都流連忘返。

娘子關

娘子關位於陽泉城東約40公裏處,地勢險要,是三晉門戶和交通咽喉,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相傳李淵的第三個女兒平陽公主在初唐駐紮,於是攻打衛澤關,成為娘子關。娘子關,山戰、水溢、瀑濺,是集自然與人文風光於壹體的旅遊勝地。娘子關景區交通很方便。東面有陽泉市到景區的旅遊班車,西面有河北井陘縣(距景區30多公裏)的大巴經過景區。娘子關附近的餐飲、住宿等設施已經達到壹定規模,各種服務周到。條件優越,環境舒適,是遊客的理想去處。該景區的主要景點有:白靜古城、唐代瓷窯、瀑布等。

娘子關

娘子關原名衛澤關。位於山西省平定縣城北45公裏處,是著名的長城關隘,出入山西省咽喉。隋煬帝建立時,韋澤縣被廢棄。相傳唐太宗的妹妹平陽公主在此指揮女兵守備,故名。現存的關城建於明朝嘉靖二十壹年(1542),有兩個城門,中間是居民區。外城門是磚砌大門,上面有壹個平臺,好像是用來檢閱士兵,看舊情的。城門下面是磚門,上面是門樓,非常堅固。關城兩翼長城依山蜿蜒,成為山西和河北之間的天然屏障。管城北面的洮河水流湍急,南面與群山相連。石太線沿著峽谷蜿蜒。無論妳什麽時候開車到這裏,妳都能看到朝北的窗戶。不遠處,關隘高聳,瀑布奔流而下,如珍珠般散落,蔚為壯觀。這個山谷叫水簾洞。明代王世貞以“玉沫自西極,絕壁自人精”壹句贊美此景。

壺口瀑布

壺口瀑布在山西省薊縣西南25公裏的黃河中。這個地方兩邊都是山,河底的巖石上沖刷出壹條巨大的溝渠,寬30米,深約50米。滾滾黃水流到這裏,倒灌而下。如果馬直沖入河溝,海浪翻滾咆哮,震憾數裏可聞。其形狀像壹個沸騰的巨鍋,故名。春秋兩季,水清陽光直射,彩虹隨浪起舞,景色奇妙。明代陳的《湖口秋風》詩中有“秋風卷起千層浪,是傍晚的真實寫照”這句話。

廣勝寺

廣勝寺位於霍泉發源地山西省洪洞縣東北17公裏的霍山南麓。寺區古柏蒼翠,源流清澈,山川秀美。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47年),原名巨鹿社寺,唐代改名今。大歷四年(769年)重修。元大德七年(1303),毀於地震,後重建。清除,清除和修復,現狀。它分為兩個寺廟和壹個水寺。上思在霍山山頂,翠柏環繞,寶塔高聳,琉璃構件金碧輝煌。司夏位於山腳,依地勢起伏而建,高低錯落,層層疊疊。這是壹組各式各樣的寺廟建築。水神廟位於司夏的西邊,被壹堵墻隔開。寺內主殿為王明英,其中元代戲劇壁畫聞名中外。寺廟前的源頭,碧波蕩漾,風景秀麗。

廣勝上寺

廣勝上思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東北17公裏的霍山山頂。它由山門、洪飛寶塔、托米殿、大雄殿、毗盧殿、觀音殿、地藏殿、廂房和走廊組成。始建於漢代,歷經多次興廢重建。它是明代重建的遺跡,其形狀和結構仍有元代的風格。山門內是塔院,塔內矗立著洪飛塔,背後是五座阿彌陀佛殿,殿內建有六道大斜梁,減少了兩道狹縫梁架,結構獨特。寺內供奉阿彌陀佛、觀音、西方三賢,手藝非常好。東墻和扇墻上貼滿壁畫,內容為佛三世和諸菩薩。金代大藏經平水版原藏於此,後移至北京圖書館。大雄有五殿,呈懸山式。殿內木雕神龕、佛像精致,豐滿圓潤,工藝精良。有五個毗盧殿,是寺廟的形式。廳內兩座山布滿大爬梁,結構奇特。是元代建築藝術的成功典範。這個大廳的裝飾是明代小木作的傑作。寺內有毗盧、阿山、阿彌陀佛三尊佛,以及菩薩、金剛等受到他人威脅的佛像,沿墻雕有35尊鐵鑄佛像。周邊壁畫,後墻的十二圓感最好。

廣勝峽寺

廣勝峽寺位於山西省洪洞縣東北17公裏的霍山腳下。由山門、前堂、後堂、棧堂等建築組成。山門高聳,三間方室,單檐歇息山頂,前後檐加雨,似重檐亭。這是壹座非常獨特的元代建築。前廳有五個開間,為懸山式。廳內只有兩根柱子,梁架為大爬梁承重,形似人字架,結構奇特,設計精巧。後殿建於高二(1309),七個單檐,懸山框架。三世佛、文殊、普賢都是元代的。寺廟的上墻布滿壁畫,1928銷往國外,藏於美國堪薩斯城的納爾納美術館。山墻上部的圖是16平米。內容為五十三參,好孩子,畫工精細,色彩豐富。這是寺廟建成時的作品。良多寺建於五年(1345),前檐有廊。兩山山色甚大,掛魚草美。

洪飛鐵塔

廣勝寺在洪洞縣城東北17km處,大山,洪飛塔。塔身鑲嵌玻璃,俗稱玻璃塔。建於漢代,曾多次重建。明嘉靖六年(1527)重修,天啟二年(1622)底層加八角平面,十三層,高47.38+0米。這座塔由青磚砌成,每層都有屋檐。全身用黃、綠、藍三色玻璃裝飾。壹、二、三層最精致。屋檐下有鬥拱、倚柱、佛像、菩薩、金剛、花卉、龍、鳥獸等各種構件和圖案,揉捏精美,彩繪鮮艷,色彩如新。塔身中空,有踏板式翻轉,可以爬上去,設計非常巧妙,是中國玻璃塔的代表作。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臨汾盆地遭遇8級地震,此塔安然無恙。

掛甲山石

掛甲山石刻位於山西省吉縣南部。此地背靠金平山,面向清水河,四周柳樹環繞,懸崖峭壁,拱橋如虹,風景秀麗。據縣誌記載,唐尉遲敬德外出留宿於此,後改名為掛甲。又說唐太宗和秦瓊去長安,曾掛壹座山頂,故名。隋開帝三年(公元583年),在山腳的石崖上雕刻了五個區域的佛像,每個區域有兩三個佛龕。佛龕多為壹佛二菩薩,佛龕蓋蓮瓣束腰,菩薩兩側侍奉。其中有佛龕,佛祖臥於其中,右手托腮,左膝飾以音樂,造型生動,神態自由。與其他石窟中的圓雕相比,手雕結合線雕的方法是獨壹無二的。

千佛洞

千佛洞俗稱佛窟寺。它位於山西省鄉寧縣城東5公裏的英利村巖石上,呂梁山南端。山上,呂梁山的南端。山上有茂密的樹木和芳香的花朵。在叢林的花叢中,巨石的壹面鶴立雞群,長寬高20米,體積近800立方米。佛洞雕刻在巨石的腰部。洞穴高3.1米,寬4.5米,深4.5米。四面墻上都是雕刻的神龕和佛像。刀法簡潔莊重。有後人畫了佛教故事的壁畫,洞頂雕有藻井。根據其雕刻風格,應該是隋唐時期的作品。洞前兩個院落為明清建築,有山門、廂房、附屬廳堂、祭堂等。,巨石在最後,千佛洞成為寺廟後面的佛寺。該寺規模不大,布局嚴謹,結構簡單,造型典雅,與周圍的巖石、樹木相映成趣,頗為雅致。寺內石碑上記載著隆重的拜佛儀式和寺廟的重建。

明代監獄

明代監獄在山西洪洞縣。建於明代,相傳京劇《玉堂春》中的蘇三曾被囚禁於此,俗稱蘇三監獄。監獄有兩扇門,兩堵墻,墻高聳。有壹些洞穴式的監獄,以及囚犯的水井和水槽。後院門口掛著老虎牌,是關押犯人和被判死刑的犯人的牢房。蘇珊被關在這個院子的窯洞裏。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明代監獄,其布局和形制是研究封建社會官獄規制的重要資料。它於1984年在夏媛被摧毀和重建。

小西方天堂

小西天位於山西省隰縣西部的鳳凰山山頂。明朝崇禎二年(1629),東明禪師創立,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該寺原名千佛寺,因大雄寶殿中的千佛而得名。後因有“道教入西天”之稱,並為區別城南另壹年的明代寺廟“大西天”,故改名為小西天。

小西天由三組建築組成。墨雲閣建在鳳凰山頂上,中院建在鳳凰背上。大雄寶殿與延山合為鳳尾,兩帝山翼為鳳翼。從遠處看,它像壹只展翅的鳳凰。

小西天以其明代多彩的掛塑藝術而聞名,其精華保存在熊寶堂。這座寺廟布滿了彩色雕塑。除了祭壇上的五尊主佛之外,墻壁、檁條和椽子上還塑有成千上萬的彩色雕塑。這些五顏六色的雕塑造型生動,姿態各異,多而不亂,雜而不雜,從3米多高到只有拇指大小。全廳彩塑雕塑是我國罕見的彩塑藝術群體,具有不可估量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更為珍貴的是殿中橫梁上的畫——龍鳳和印章,類似於宮廷條例,用金粉制成。這種繪畫藝術屬於皇家繪畫,價格昂貴,在這種偏遠山區很少見。從1977到1993,黨和政府對寺廟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1996 65438+2月25日,小西天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上一篇:為什麽醋酸氯己定添加到中藥提取液中會產生絮狀物?
  • 下一篇:小兒積食發燒吃什麽小中藥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