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有誰知道丹參高產詳細的種植方法

有誰知道丹參高產詳細的種植方法

丹參高產栽培技術

壹、選地整地

根據丹參的生活習性,應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澆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塊,土壤要求土層深厚,質地疏松,pH值6~8的沙質壤土。土質粘重、低窪積水、有物遮光的地塊不宜種植。丹參為深根多年生植物,種前需施足以磷肥為主的遲效長效廄肥、餅肥或化肥作基肥。壹般畝施腐熟的農家肥5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或磷酸二銨20公斤,深翻30~40厘米,壹定要打破犁底層,以利根系生長發育。耙細整平,北方作寬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厘米的高畦。地塊周圍挖排水溝,使其旱能澆、澇能排。

二、選用優種

同等栽培條件下,不同品種的產量和質量差異很大。選用良種是效益高、見效快農業措施。丹參61-2-22四倍體新品系不僅田間農藝性好,生長勢旺,而且根部藥材的丹參酮含量也大大高於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體株系,產量高的同時,化學成分含量也高,達到了理想的要求,應在生產上大力推廣。

三、移栽

春播後,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於5月中旬,秋栽於10月下旬進行。宜早不宜遲,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種時,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厘米挖穴,穴深視根長而定,穴底施入適量糞肥作基肥,與穴土拌均勻後,每穴栽入種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種苗原自然生長深度為準,微露心芽即可。栽後澆透定根水。扡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樣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內。

四、繁殖方式

以分根、蘆頭繁殖為主,亦可種子播種和扡插繁殖。

(壹)分根繁殖秋季收獲時,選擇直徑0.7~1厘米粗、顏色紫紅、無病蟲害、發育充實的當年生丹參根作種根,濕沙藏至翌春。早春3~4月,將種根切成4~6厘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厘米×25厘米×6厘米的規格,將切好的種根豎著放入穴中,壹穴壹段,大頭朝上,切勿顛倒,覆土2厘米左右,不宜過厚,否則影響出苗。每畝用種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種植,開花晚,當年難收到種子,但根部生長較快,藥材產量高。?

(二)蘆頭繁殖在丹參收獲時,選取健壯、無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藥用,而將細根連蘆頭帶心葉用作種苗進行種植。大棵的苗,可按芽與根的自然生長狀況分割成2~4株,然後再種植。還可以挖取野生丹參,粗根剪下入藥,細根連同蘆頭壹起栽種,株、行距與分根繁殖方法相同,時間應在晚秋或早春。用蘆頭繁殖,栽種後次年即可收獲,生產周期短,經濟效益好。(三)扡插繁殖北方6~7月,南方4~5月,選取生長健壯、無病的丹參枝條齊地剪下,切成13~16厘米長的小段,下部切口要靠近莖節部位,呈馬蹄形。剪除下部葉片,按行株距20×10厘米,將插條斜插於苗床,深為插條的1/2~2/3,覆土壓緊,地上留1~2個葉片。家種丹參邊剪邊插,不能久放,否則影響插條成活率。插後保護土壤濕潤,適當遮蔭,15~20天即可從最下部的莖節處長出新根。待根長3厘米時,定置於大田。

(四)種子繁殖丹參種子細小,發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齊,故多選用育苗移栽法。種子宜選用6月份以後成熟的種子,隨采隨播或9月份播種。北京地區壹般於3月在苗床播種,條播和撒播均可。條播行株距30×20厘米,溝深1~1.3厘米,種子與河沙混合,均勻撒於溝內,覆土0.5~0.7厘米。撒播可將種子均勻地撒於地面,用腳踩壹遍,使種子與土貼緊,不必覆土。畝播種量0.5公斤左右。播後蓋地膜,保溫保濕。當地溫達到20℃左右時,15~20天出苗。幼苗?3~5?片真葉時,如發現過密應進行間苗,間出的苗可外行栽植、培育。播種後經2個月生長,即可移栽。

以上4種繁殖方法,以采用蘆頭作繁殖材料,產量最高。其次是分根繁殖。

五、田間管理

(壹)中耕、除草、追肥

4月上句齊苗後,進行1次中耕除草,宜淺松土,隨即迫施1次稀薄人畜糞水,每畝1500kg;第2次於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中除後追施1次腐熟人糞尿,每畝2000kg,加餅肥50kg;第3次於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結合中耕除草,重施1次腐熟、稍濃的糞肥,每畝3000kg,加過磷酸鈣25kg、餅肥50kg,以促參根生長發育。施肥方法可采用溝施或開穴施入,施後覆土蓋肥。

1、丹參根的生長習性

丹參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發達,深度可達60~80厘米,所以在土層深厚、質地疏松的砂質壤土上,最有利於根系生長。土壤過粘,通氣和徘水不良時,常引起爛根,以致全株枯萎,根的萌芽力較強,可采用分根法繁殖。根條上、中段要比下段發芽生根快。研究表明;丹參根是隨著地上部的生長而生長的,後期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地上部生長逐漸緩慢,養分向下部轉移,根部的生長更加迅速。

2、丹參的需肥特性

丹參植株的吸肥力很強,依靠其強大的根系,可從土壤的表層與深層吸收養料。在壹般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它就可以生長發育良好,在多施基肥、配合追施氮肥的情況下效果更佳。在氮、磷、鉀嚴重虧缺時,丹參植株會表現出壹定的生理病態。在嚴重缺氮的情況下,初期植株葉片顏色逐漸由深綠變為淺綠,植株生長緩慢;嚴重時生長點不發育甚至壞死,不再生長新葉,老葉逐漸枯黃,根細小,藥材產量很低。在缺磷時,葉為綠色,有時為紅褐色,初期葉上有明顯褐色斑點,後期斑點擴大並幹焦,葉有時扭卷,心葉生長緩慢。缺鉀時,植株葉綠色至深綠色,葉片寬大,葉柄細長嫩弱,表現徒長,有時老葉邊緣有較大褐斑,葉脈深綠色,其他部分淡綠色,出現明顯花斑。

3、丹參的施肥技術

因丹參屬於喜肥藥用植物,在播種時首先必須要施足基肥;基肥以農家土雜肥料為主,如腐熟的豬、羊欄肥或焦泥灰等,施用量為每667平方米(1畝)1000~1200kg,與土壤混勻後,將土地整細摟平。除施用基肥外,在植株生長過程中,還應追肥至少2~3次。在生長初期追肥,以施用氮肥或人畜糞尿為主;生長中期要看苗施肥;秋後要重施長根肥,以過磷酸鈣等磷鉀混合肥為好。

(二)除花薹

丹參自4月下旬至5月將陸續抽薹開花,為使養分集中於根部生長,除留種地外,壹律剪除花薹,時間宜早不宜遲。

(三)排灌水

丹參最忌積水,在雨季要及時清溝排水;遇幹旱天氣,要及時進行溝灌或澆水,多余的積水應及時排除,避免受澇。

第四節 丹參的病蟲害防治

壹、病害

(壹)葉枯病

葉枯病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漸向上蔓延。發病初期葉面產生褐色、圓形小斑,病斑不斷擴大,中心部呈灰褐色,最後葉片焦枯,植株死亡。5月初發生,壹直延續到秋末,6~7月份最嚴重。?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健壯的種栽,下種前用波爾多液(1∶1∶100)浸種10分鐘消毒處理。

2、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及時開溝排水,降低濕度,增強抗病力。

3、發病初期,噴灑60%代森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

(二)菌核病

菌核病病原菌先侵害植株莖基部、芽頭及根莖部,浸染部位變成褐色並逐漸腐爛,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及莖桿基部內生有灰黑色的鼠類狀菌核和白色的菌絲體。病莖上部及葉片漸趨發黃,最後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1、保持土壤幹燥,及時排除積水。

2、發病地可進行水田栽種,淹死種核,再作為丹參栽培田。

3、發病期用50%氯硝銨0.5kg加石灰10kg拌成滅菌藥,撒在病株莖的基部及附近土壤,以防止病害蔓延。

4、用50%速克靈1000倍液澆灌。

(三)根腐病

根腐病受害植株,細根首先發生褐色幹腐,並逐漸蔓延至粗根。根部橫切,可見橫斷面有明顯褐色,即維管束病變。後期根部腐爛,植株地上部萎蔫枯死,最後整個植株死亡。多在5~11月份發生。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選擇地勢高燥的山坡地種植。

2、加強管理,增施磷、鉀肥,疏松土壤,促進植株生長,提高抗病力。

3、發病初期,噴50%托布津800~1000倍液。

(四)根結線蟲病

是壹種寄生蟲病。根結線蟲侵入根部後,刺激寄主細胞加快分裂,使根系受害部形成瘤狀腫塊。細根和粗根各個部位的腫塊大小不壹,形狀各異,這是線蟲病的顯著特征。瘤狀體初為黃白色,外表光滑,以後變成褐色,最後破碎腐爛。剖開蟲癭,呈透明狀,內含無色透明小粒。線蟲寄生後,植株根系功能受到破壞,影響養分吸收,致使植株地上部枯死。

防治方法:

1、水旱輪作,有利淹死線蟲,減輕危害。,

2、選擇肥沃的土壤,避免沙性過重的地塊種植,減輕線蟲病發生。

3、用80%二溴氯苯烷2~3kg加水100kg,栽種前15天開溝施入土壤中,並覆上土,防止藥液揮發,提高防治效果?

二、蟲害

粉紋夜蛾

粉紋夜蛾壹般在夏、秋季發生,幼蟲咬食葉片,嚴重時將葉片全部吃光。粉紋夜蛾每年發生5代,以第二代幼蟲於6~7月份開始危害丹參葉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最為嚴重。

防治方法:

1、收獲後將病株集中燒毀,以殺滅越冬蟲卵。

2、可於地中懸掛黑光燈,誘殺成蛾。

3、幼蟲出現時,用10%殺滅菊酯2000~3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倍液噴殺。每周1次,連續噴2~3次。

第五節 丹參的采收、加工與貯藏(略)

  • 上一篇:請問誰能解釋壹下中醫的十九怕?
  • 下一篇:嚴厲的判決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