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關於廣東地方風俗習慣的問題

關於廣東地方風俗習慣的問題

粵菜的起源,可遠溯至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漢初。古代,中原的移民到來之前,嶺南越族先民就有獨特的飲食風格;如嗜好蟲蛇魚蛤與生食。西漢時劉安曾有“越人得蟒蛇以為上肴”的記述。宋代周去非的《嶺外代答》也記載廣州人“不問鳥獸蟲蛇無不食之“。其實這與廣州所處的地理環境分不開。廣州屬於亞熱帶水網地帶,蟲蛇魚蛤特別豐富,唾手可得,烹而食之,由此養成喜好鮮活、生猛的飲食習慣。自秦漢開始,中原漢人不斷南遷進入廣東。他們不但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同時也帶來了”燴不厭細,食不厭精“的中原飲食風格。到了唐宋時期,中原各地大量商人進入廣州,廣州的烹調技藝迅速得到提高,到了明清,廣州的飲食文化進入高峰。據清道光二年(1822年)的有關文獻資料記載:“廣州西關肉林酒海,無寒暑,無晝夜。”進入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廣州食俗南北兼容,中西並蓄,極富特色的美食小吃大批大批湧現出來。漫長的歲月,使廣州人繼承了中原飲食文化的傳統,又博采外來及各地的烹飪精華,再根據本地的口味、嗜好、習慣,不斷吸收、積累、改良、創新,從而形成了近百年來國內最具代表性的菜系之壹,在國內首屈壹指,在國外也享有盛名。目前,全市的飲食店檔近2萬家,席位已達90萬個之多。

宵夜

宵夜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壹般是晚間十時以後,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異:有的晚上自己動手煮食;有的單獨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邊大排檔或茶樓食肆的夜市中進食,因而市裏漸漸地形成了多條“夜食街”,以及各個茶樓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樓中的夜市往往開設有音樂茶座,以招徠食客。

飲“功夫茶”

廣州人在閑暇時以飲“功夫茶”為樂趣。飲“功夫茶”原來在潮汕地區盛行,現已在廣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般大,薄胎瓷,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則選用烏龍茶。放茶葉要把壺裏塞滿。並用手指壓得實實的。據說壓得越實茶的香味越濃,越醇。水最好是經過沈澱的,或是礦泉水。沏茶時要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裏,開頭壹兩次要倒掉。斟茶時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茶之時,壹面品茗壹面談天說地,這叫做“功夫”。

飲早茶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妳喝茶了嗎”)作為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著“清晨壹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早茶,還要吃點心(作為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壹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為什麽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壹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壹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為兩類:壹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壹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壹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另壹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壹盅兩件”,而是品嘗多款點心,從容“嘆茶”。

廣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為興旺,從清晨至中午十壹時許,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是盛夏,壹邊飲茶壹邊聽戲曲演唱,還壹邊享受空調冷氣。廣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淩晨1-2時才收市。

飲涼茶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壹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幹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修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古瓜幹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蔔竹蔗水等,也成為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為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後,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為許多家庭夏季裏的壹種時尚飲料。

飲糖水

廣州人四季喜愛飲糖水。認為經煲制某些藥材、豆類、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潤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種名目繁多:豆類的有紅豆沙、綠豆沙、眉豆沙;糊類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鳳凰奶糊;藥材類的有百合糖水、蓮子糖水、清補涼糖水;還有燉蛋、燉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湯丸、蛋奶、姜汁撞奶、糖西米、豆漿、豆腐花等。糖水煮沸後飲用的為熱飲;冷凍後飲用的為冷飲,冷飲又常常與冰室(供應雪糕冰淇淋、汽水、啤酒等的冷飲專門店,廣州最有名的是北京路的太平館冰室)連在壹起。

打邊爐吃出格調

四川火鍋,眾人喜愛,這與吃火鍋的樂趣有關。的確,親戚相聚,朋友小酌,圍著火鍋邊吃邊聊,無拘無束,濃香熱氣與和睦的氣氛交融,其樂無窮!

宋人林洪說吃火鍋有“團圓熱暖之”,清詩人嚴辰詠火鍋詩句“圍爐聚飲歡呼處,百味消融小釜中”,正是這種樂趣的寫照。

但是,四川火鍋最妙的是四季皆宜,越熱越“燙”。壹般人通常只是冬天吃火鍋,而四川人總是四季吃火鍋。重慶是中國的三大“火爐”之壹,夏天山城的氣溫高達38度,但火鍋店裏仍然食客盈門,手搖扇子,邊吃西瓜,照燙火鍋。

而現在的廣州人也不顧三伏天的暑熱,壹群群地擠進火鍋店中,後背吹著空調,前胸烤火鍋,吃得很過癮。其實,吃過夏日火鍋的人才明白,燙食火鍋,大汗壹出,幾杯啤酒、飲料下肚,渾身通泰,神清氣爽,令人有飄飄然之感。 究其原因,不少人解釋為:壹是夏季氣候潮濕,吃火鍋以驅濕氣;二是以熱抗熱,以熱驅熱,求得壹身爽快。壹位作家講夏天吃火鍋有如詞家中之“豪放派”,或“如武松打虎式”,“頗有粱夫人擊鼓戰金山之概”。

而壹般最為常見的火鍋,大概可分為:

壹、涮羊肉:顧名思義就是以羊肉為主,壹般來說使用傳統的炭火銅鍋最具風味,涮羊肉的蘸料配方較為特殊,更講究切肉的功夫,這類火鍋北方人食用較多。

二、酸菜白肉鍋:通常以豬的五花肉和自漬的酸白菜為主,蘸料和涮羊肉壹樣。真正東北的酸菜白肉鍋還應加上血腸,在東北的冬天,是沒有人能缺了它的。

三、牛肉丸子鍋:是以傳統的炭火銅鍋為主,紅繞牛、羊肉與牛肉丸子為主要內容,且不使用豬肉。由於清真回民信教的關系,所以牛肉丸子鍋裏絕對沒有豬肉,而且無任何蘸料,北方回民食用的多。

四、麻辣鍋、鴛鴦鍋:四川人發明的麻辣鍋,原為毛肚火鍋,以涮毛肚為主,極辣與極麻,後來傳到別的地區,並不以毛肚為主,各式材料皆可入鍋,稱之為麻辣鍋。而“鴛鴦鍋”的出現則是給許多不吃辣的人的多重選擇。在四川,傳統用的鍋子是生鐵鍋,在桌子中間,無論多少人吃過,湯都不換(這已是“曾經”),只加湯,蘸料是簡單的麻油,因為鍋底的口味實在是太重了。涼水漱口,帕子擦汗!麻辣鍋的特點就是:辣到您嘴麻,辣到您汗流浹背,讓您直呼過癮。

五、粵式打邊爐:廣東人重湯頭,因此粵式的打邊爐自然也以好的高湯為底,加上各式海鮮、山珍入味,蘸料則以沙茶醬為主。各式砂鍋、煲仔,則以豆腐乳與生抽?廣東說法:醬油?為蘸料。在潮州汕頭壹帶,以各式丸子為火鍋,尤其是牛肉丸子,極有咬勁、風味特殊。

六、岡山羊肉爐:以帶皮的羊肉為主,配上中藥材,蘸料以辣豆瓣醬或豆腐乳為主,道地的臺灣風味,香肉爐也可用同樣的做法。

七、臺式海鮮爐、姜母鴨、燒酒雞:道地臺灣風味,以海鮮、鴨、雞加上各式調味方式,主題表現明顯且各具風味。

八、砂鍋類:砂鍋魚頭最具代表性,還有什錦砂鍋、砂鍋豆腐等都有不錯的風味。

九、藥膳火鍋:以中藥材為補,可用排骨、雞肉為主體,蘸料簡單,較強調中藥材的滋補效果。

十、臭豆腐鍋:以臭豆腐為主題,是逐臭壹族最喜歡的。

十壹、素食鍋:以各式蔬菜、蕈類、豆制品為主,通常以黃豆芽與筍為高湯底,是吃素的專屬。

除中式的火鍋風行外,來自異國的火鍋風味又以韓式、日式及歐式的火鍋最為人所知道,其中最為風行的異國風味的火鍋有:

壹、韓國式:以火烤兩吃、火烤三吃及石頭火鍋、泡菜火鍋等為主,邊烤邊吃火鍋,蘸料多為沙茶醬,很受歡迎。

二、日式火鍋:精致美觀,用料與盤式特別講究,蘸料都是特制的,不用成品,現在很風行的涮涮鍋也是日本風味,味噌火鍋以味噌為底湯,是日式火鍋最為特殊之口味,非常可口。

三、越南東家羊肉與越式火鍋:以海鮮為主料,蘸料使用魚露,非常特殊。

四、瑞士火鍋:有布根第、起士、巧克力火鍋,各有不同之風味,國內少見,口味亦難接受,通常多以外國人為對象,較不普及。

以上所列的火鍋種類,都是較為常見的火鍋類別。吃火鍋是最自在、最不受材料與技術限制的吃法,真可說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麽不可以?”吃火鍋就是如此輕松自在,通常只要註意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喜好,吃火鍋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 上一篇:段錦耀出版的作品
  • 下一篇:中藥麻黃附子細辛合溫經湯和陽合湯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