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瓦肯學派實踐理論之我見

?瓦肯學派實踐理論之我見

對於“火神教”的醫術,很多醫生佩服其大劑量使用附子的勇氣,驚嘆其神奇的療效;所以在臨床上用火神教的方法治療壹些疑難病癥,取得了壹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雖然我們在理論上不能得出和火神學者壹樣的結論,但也不能輕易否定它的實踐。《內經》認為,陰陽都是生命之本,互為根源,故單說“崇陽”有失偏頗;但其臨床療效不能僅從理論上否定;因此,必須從其用藥特點入手,通過實踐探索其療效的本質。

火神學派在理論上推崇楊琪,在臨床上善用附子。近百年來,以“吳夫子”、“朱夫子”之名享譽醫林的後人有吳、朱維舉等。所以必須從附子入手,探究其奧秘。《神農本草經》說:“附子味辛,有毒,主治風寒咳嗽、寒濕痹阻、膝痛拘攣、不能行走、破癥積硬、血癰。沒有“命門之火”、“真氣”之類的類似說法。鄭欽安認為:“人體是壹團血肉,它依靠體內大量的氣來維持生命。”“人之所以生而不死,只因為有這種先天之氣。真氣在壹天,人就活壹天,真氣馬上就死,所以人馬上就死。所以說他們活壹口氣,氣就陽了,火就有了。還說人不是生來就沒有這個火的!”“不知道為什麽人都是活在壹個氣息裏,氣為陽,陽去壹寸,陰去壹寸,陽停壹會,陰停壹會。可見陽為陰之主,陽循環,陰無滯。自然,所有的疾病都不起作用。陽虛,微滯,多病。」

四川盧崇漢家更進壹步,提出了“人生目的在於用火立極,治法在於用火消陰”的純陽學說;因此,臨床上常采用“溫而不涼”的原則。看似火神派,其實是在宣揚附子為輔的“真氣”的同時,混淆了“氣”與“火”、“火”與“陽”的概念,得出了“人若活壹息,氣亦陽,火亦有”,“人離不開此火”的結論。這樣就用修改後的陽和火的概念來貶低,兩者都是正氣但功能表述不同,因為這個在他的論述中已經被死亡的概念所取代。事實上,這種“陰陽生死”的理論與《內經》中陰陽是“萬物之規”的理論並不完全壹致。

《內經》中,火為陽,水為陰,陽為氣,陰為血。雖然氣和火屬於陽,血和水屬於陰,但與人體有機體——精神的生命運動狀態更直接相關的是氣血。所以說“人體除了氣血什麽都沒有”。因為“精產生於氣”,“精成於氣”,氣是火與神的中介。壹般來說,所謂的火神派和補水派,都應該以氣血精神為主。“火神宗”的貢獻是在實踐中把附子的強火收斂變成少火,“少火則怒”(可指“收斂火化氣”)。如果沒有“聚火葬氣,氣生精”這樣的動態過程,而僅僅著眼於火,火神派的很多案例都很難解釋。雖然火神學者自己理論上不壹定承認這壹點。

火與氣的相互轉化是“化氣之會”,在《內經》中有理論依據。《蘇文陰陽應相象》說“強火弱,少火強,強火吞氣,氣吞少火,強火散氣,少火上火”。歷代對“大火”和“小火”有幾種解釋。壹個是指天地自然之火,壹個是指藥物的藥性,壹個是指人的病理生理。事實上,在中醫中,人與自然是壹體的,藥與人也是壹體的。無論是“大火”指的是醫學的純陽熱,還是人體內外各種邪氣由火轉旺,或者是氣機過盛被火化,都是可以削弱正氣的因素,醫生必須加以克制。對於純陽來說,必須轉化為能補益少火的藥。少火是“溫補之氣”的藥性,與正常生理的溫熱之氣相合,所以能“上火”“生精”。

根據歷代藥典,生附子的毒性絕對不可小覷。不管是不是陽虛,壹次用量超過100克,就致命了。而火神教往往使用附子100克以上,關鍵在於“龍煎”二字。而且不是壹般的“時間長”,而是需要煮兩個小時以上。只有這樣,附子的大火才能收斂,轉化為少火少氣。更重要的是,附子的補氣功能快速、有力、集中,壹定有腎俞所沒有的。只是現在還缺乏實驗驗證。

所以,我們不必害怕附子,誤以為“劑量越大,效果越好;但是劑量越大,危險性越大。“其實少量煎劑毒性也很大是事實,大量煎劑長期使用也沒什麽大礙。

筆者認為,僅僅從理論上批判或肯定火神教是不夠的。今後有條件的單位要通過實驗進壹步總結四逆湯的適應癥,特別是附子炮制前後成分和藥性的變化,哪些患者用附子真的有效,哪些患者無效甚至有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對患者負責,才能升華火神學校的經驗,造福世界。

  • 上一篇:孕期感冒可以吃藥嗎?孕期感冒影響懷孕嗎?
  • 下一篇:羅浮山國藥咳特靈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效果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