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傷寒論》中厚樸的劑量分析

?《傷寒論》中厚樸的劑量分析

厚樸八兩或壹尺,主要用於消除中焦、脘腹脹滿;五二厚樸以消胸痞、化痰降氣為主;四涼厚樸主要用於消除胸中上焦氣結的痞滿;厚樸主降氣化痰;二厚樸可降肺氣平喘或降氣助通便。

?就算古代是壹兩,今天是壹塊錢,那麽厚樸的量也應該是24克,遠遠大於中醫教科書上規定的3~9克。可見,如果按照中醫的規定使用厚樸的劑量,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

《神農本草經》記載,厚樸負責“中風、傷寒、頭痛、寒熱、心悸、氣滯血瘀、筋死”。中醫教材裏把厚樸放在祛濕藥裏,祛濕藥性苦溫,歸脾、胃、肺、大腸經,有燥濕、行氣、平喘的功效。臨床上主要用於濕濁、胃腸氣滯、肺氣不暢之證,用量為3-9g。

《傷寒論》中,厚樸入六次;《金匱要略》中,輸入11次;整部《傷寒論》中,厚樸方藥12個,用量為半斤(八兩)、五兩、四兩、三兩、二兩、壹尺。可見,不同劑量的厚樸藥效不同。簡單如下。

八糧厚樸方的劑量分析

在整個《傷寒論》中,厚樸的用量為半斤(八兩),包括厚樸姜半夏甘草參雞湯、大承氣湯、厚樸三物湯、厚樸吳起湯四個方劑。

《傷寒論》第六十六條:“汗出後腹脹者,以參湯治之。”厚樸姜半夏甘草人參湯:厚樸半斤,半夏半斤,甘草二兩,人參壹兩,生姜半斤,用壹桶水,煮三升,去我處,取壹升溫服,每日三次。本方是治療脾虛腹脹的有效方劑。北京中醫藥大學郝萬山教授在講《傷寒論》時,舉了壹個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使用無效的案例。失敗的原因有二:壹是厚樸貨源緊張,二是老藥師不信任年輕醫生。後來他請我院老中醫任應秋治療,調整了厚樸的劑量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任應秋先生說:半斤厚樸半斤姜,壹根人參兩種草藥要分。半夏半斤好除痞,脾虛腹脹為真。可見,藥物的劑量在處方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也是臨床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

大承氣湯出自《傷寒論》第二百零八條:“陽明病,脈緩,雖汗出不惡寒,必體沈,氣短,滿腹氣喘,潮熱,若欲緩解,可攻內,若手足汗出,此大便已摜。”大承氣湯:大黃四兩,厚樸半斤,枳實五枚,芒硝合在壹起。取壹桶水,先煮兩個東西,取五升,去掉我的大黃,反煮後取兩升,去掉我的芒硝,小火煮沸,然後分溫服用,其余不要服用。從原文來看,使用大承氣湯的主要癥狀是脈遲、汗出不惡寒、體重重、氣短、腹脹、氣喘、潮熱、手足出汗等。

《金匱要略》第八條,脘腹痞冷疝,睡病脈證並治:“脘腹痞滿,發熱十日,脈浮數,飲食如常,厚樸吳起湯為主治。「厚樸吳起湯」由厚樸半斤、甘草三兩、大黃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姜五兩組成。取壹桶水,煮四升,每日八次。嘔吐者,五合加半夏;李霞,去大黃;寒性較重者,加生姜半斤。

厚樸三烏湯出自同壹篇文章第10條:“若痛閉,則以厚樸三烏湯為主。”由厚樸82片、大黃42片、枳實5片組成。取兩升水,先煮二味,取五升,煮三升大黃,取壹升溫服,有益。

以上四方均用厚樸八良,用厚樸除脘腹脹痛,但因發病機理不同,藥物配伍也有所不同。其中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的病機為脾虛腹脹;大承湯病機為陽明腑實證,以脈遲、汗出不惡寒、脘腹脹滿、潮熱便秘為主要癥狀;厚樸吳起湯是太陽陽明的證候。桂枝湯以去芍藥解表,厚樸、大黃、枳實理氣通便。厚樸三物湯以脘腹脹滿、腹痛為主要癥狀,用厚樸、枳實理氣,助大黃通便止瀉。可見仲景大量使用厚樸主要是為了緩解脘腹脹滿,藥理作用主要在中焦腹部。

單味厚樸方的劑量分析

在《傷寒論》中,有兩個壹尺劑量的方劑:麻子仁丸和厚樸大黃湯。

《傷寒論》第二百四十七條:“陽脈浮澀,陽脈胃氣強,陽脈澀澀,導致小便不利,大便脈鞭,約脾,麻子仁丸治之。馬孜萬仞方:馬孜仁二升,白芍半斤,枳實半斤,大黃壹斤,厚樸壹尺,杏仁壹升,六味蜜,丸如梧桐樹大小,共服十丸,每日三次,漸服,視知識程度而定。這個方子重在通便。從藥方中其他藥物的用量來看,厚樸壹尺不會少於白芍、枳實、大黃的用量,應該在半斤至四兩之間。

《金匱要略·痰咳證》第17條說:“厚樸大黃湯是飲滿乳者之主方。厚樸大黃煎劑:厚樸壹尺,大黃六兩,枳殼四片,三味,水五升,開水兩升,然後分溫服。從用量來看,本方厚樸、大黃、枳實用量大於小承氣湯。所以在這個方中,除了“胸滿飲”之外,有便秘時,大劑量的厚樸要與大黃、枳實同用,有通便作用。所以漢代厚樸壹尺的量應該是不超過八兩才能體現方藥的治療效果,但絕不會少於小承氣湯。

二至五味厚樸方的劑量分析

《傷寒論》中厚樸有* * * 22、32、42、52六個方子。其中,兩種厚樸分別為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小承氣湯;半夏厚樸湯三副用;梔子厚樸湯與枳實、薤白、桂枝湯四對使用。是厚樸麻黃湯用了五兩。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出自《傷寒論》第18條:“以川甲加厚樸杏子為桂枝湯為佳。”《傷寒論》第四十三條:“太陽病,下半身微喘,未解,桂枝加厚樸杏子湯為主因。從原文看,厚樸用二兩,主要作用是降肺氣,幫助杏仁平喘。

小承氣湯由大黃四兩、厚樸兩、枳實三片組成。《傷寒論》第二百零八條:“腹部過飽,可用小承氣湯略調,以防胃漏重。《金匱要略》第18條,嘔吐,降邪脈證及其治:“惑人之言,伴有大便幹結,以小承氣湯為主。可見小承氣湯重在通便,厚樸二兩並用,與枳實配伍降氣助大黃通便。

半夏厚樸湯出自《金匱要略·女子雜病脈治》第五條:“半夏厚樸湯主女子咽喉。藥方是:半夏1升,厚樸3兩,茯苓4兩,生姜5兩,紫蘇葉2兩。可見三對中厚樸的作用是降氣化痰。

梔子厚樸湯出自《傷寒論》第七十九條:“梔子厚樸湯是傷寒後心煩滿胃臥者的主方。『用四涼厚樸、枳實除痞滿,用梔子除煩。《金匱要略》第五條,胸痹心痛氣短證:“胸痹腫於心,氣困於胸,胸滿,脅下劫心。枳實和大蒜水煎液是主要的。用四兩厚樸治療胸中氣結脹滿。可見仲景的4厚樸主要作用於胸上焦,以消腹脹滿。

厚樸麻黃湯出自《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喘上氣脈證治》第10條:“厚樸麻黃湯主要用於咳喘浮脈者。處方為:厚樸、麻黃、石膏雞、杏仁、半夏、幹姜、細辛、小麥、五味子。本病以咳喘為特征,風寒飲水,肺胃熱,視為重癥哮喘。此外,根據《千金方》卷十“咳逆之氣,胸滿咽喉,不利於水雞之聲”壹句,可見使用厚樸的主要作用是除胸滿,化痰降氣。

謹記處方藥的比例

療效是中醫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古人雲:“中醫不傳播的秘訣在於量。在辨證論治、選方正確的前提下,制約療效的最主要因素是劑量。對中藥劑量的控制能力是衡量壹個醫生臨床水平的重要指標。

中醫的治療有很多環節,比如辨證、選方、用藥。辨證準確,選方正確。如果藥物的劑量配比不對,也會影響療效。因此,需要遵循各方藥物配伍的比例關系來實現能效。

根據《傷寒論》對厚樸用量的分析,厚樸主要作用於上中焦和二焦,主要用於脾胃氣滯證和肺氣滯所致的氣喘咳嗽證,以降濁為主。特別是小承氣湯、厚樸三物湯、厚樸大黃湯成分相同,但由於藥物劑量不同,所治療的疾病和證候也有所不同,應引起臨床工作者的註意。

在研究《傷寒論》的辨證論治方法、方藥配伍規律的同時,要牢記方藥的比例和劑量,追根溯源,繼承先哲的經驗,以便在臨床上運用自如,提高療效。

另外,關於漢代藥物的劑量、數量、平衡,國家權威部門研究證實,有人提出其中壹兩為今天的15.625克,也有人提出為13.8克。兩者差別不大,但臨床上很少使用。就算古代是壹兩,今天是壹塊錢,那麽厚樸的量也應該是24克,遠遠大於中醫教科書上規定的3~9克。可見,如果按照中醫的規定使用厚樸的劑量,是達不到預期效果的。

  • 上一篇:婦科凝膠有什麽作用呢? 它真的能治療陰道炎嗎?
  • 下一篇:福建特產在哪裏買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