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林權流轉調查報告

林權流轉調查報告

河北省林權流轉調查報告

為貫徹落實中央10號文件精神和《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進壹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冀發[2009]20號),深入開展林權流轉調查研究,進壹步規範林權流轉行為,維護林業經營者合法權益,我們組織開展了全省林權流轉專項調查,現將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壹、我省林權流轉的發展歷程

上世紀80年代,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和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我省大部分山區被劃分為丘陵地帶和丘陵地帶,農民在承包的丘陵地帶和丘陵地帶植樹造林,壹些地方出現了林業承包大戶。在平原地區,壹些農民在承包土地上種植經濟林和速生豐產林,壹些地方將集體所有的果園承包給農民經營,以承包制為主要經營形式的林權流轉迅速發展。從1986開始,隨著林業建設向工程造林的轉移和對農產品需求的增加,壹些有經濟實力的農民開始購買或承包集體所有的“四荒”土地,特別是在1990前後,因為水果價格高,政府出臺了壹系列拍賣和承包的優惠政策,大力發展經濟林成為當時林業生產的主流。2006年,以“產權明晰”為核心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我省全面啟動,林權通過“分山”、“分利”、“股份”等形式落實到農戶或村民小組,以家庭承包、大戶承包、股份合作制為主要經營形式的林權流轉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據統計,截至目前,林改後全省共發生林權流轉12250宗,面積1972萬畝,涉案金額7.6億元。

二、我省林權流轉的主要形式和特點

(1)承包

承包是我省治理“四荒”土地和經濟林建設過程中應用最廣泛的方式,也是目前我省林權流轉的主要形式。主要是指承包方承包集體荒山、荒地或個人自留山和責任山進行造林和治理。合同期限壹般為30-50年,部分延長至70年。除了每年交承包費,所有收益歸個人所有。按承包方性質可分為家庭承包、大戶承包、聯戶承包、單位承包和單位加農戶聯戶承包。有些承包人是自然人,有些是農民、法人或合夥組織。這種循環模式壹般出現在大面積宜林荒地和長段運河、堤防、道路的承包中。沙河市花木村李廣田承包了3000畝沙地和荒山,先後投入200多萬元種植蘋果、板栗、套種藥材、辦養殖場。目前年凈收入達到65438+萬元。內丘縣公路管理站與內丘縣南塞村簽訂了50年的合同,承包了5000畝荒山。7年來,* * *投資700萬元,種植板栗、日本甜柿、核桃、中國桃、杏等經濟林30萬株,嫁接冬棗25萬株。承包山上有3000只散養雞,40000條魚。現在生產的“鵲山”牌笨雞蛋有註冊商標,很受歡迎。

(2)拍賣

拍賣是指將集體所有的林地、林木,按其面積或長短,在壹定期限內,以公開競價競爭的方式,壹次性價格出售給購買者,並簽訂買賣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收購方依照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經營開發,自主經營管理,享有林木所有權、產品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在收購期內允許轉讓、轉租和繼承。拍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頗受群眾歡迎。而這種轉讓形式,交易價格壹般高於底價,有利於集體森林資源資產價值的最大化。臨城縣有6個省級單位、8個市級單位、26個縣級單位、廠礦企業,建立綠化實體30余個,拍賣購買荒山,實現高標準造林654.38+0.5萬畝。晴隆縣小營子鎮下大湖店村在林改過程中,將村集體所有的901畝荒山拍賣給36戶。使用權70年,村裏集體收取承包款654.38+0.6萬元,全部用於生態文明村建設。村裏每個人減少200元的公益項目集資。

(三)抵押

抵押是指林權所有者在不轉移所有權或使用權的情況下,以所有權或使用權作為債權的擔保。當他不能履行到期債務時,抵押權人可以依法處分所有權或使用權,以所得價款優先受償,使所有權或使用權的主體發生變化。林權抵押貸款把林權所有者手中的“死資本”變成了活資本,可以幫助解決農民的生產需求問題。從目前全省的實際來看,抵押貸款是農民最廣泛、最活躍、最受歡迎的流轉方式。各方面也很支持林權抵押貸款。我省先後出臺了《河北省農村信用社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試行)》和《關於推進林權抵押貸款的指導意見》,廊坊市也出臺了《關於加強林權抵押貸款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共抵押林地22.2萬畝,貸款金額31萬元。僅張家口涿鹿、赤城兩縣林權抵押貸款金額就接近7000萬元,全省13縣抵押貸款金額超過10萬元。

股份合作

股份合作制是在林業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借鑒企業管理體制的成功經驗,探索發展起來的壹種新的經營形式。壹般以企業形式存在,林權權利人以其所有權或使用權作為資本入股。股份合作林業大多是在實踐中自發形成的,具體操作辦法由有關各方制定。做法千差萬別,主要包括國有企事業單位和集體、大型林業承包企業、公司和公司或公司與外國投資者等股份合作形式。臨城縣“綠嶺果業有限公司”由原縣電信局職工投資48股,集資400多萬元,承包荒山4000畝,種植核桃,種植牧草,養雞,立體發展,建設生態高科技增值高效林果園區。近幾年每年凈收入1萬元以上。同時,公司建立了董事會和監事會,完全按照現代企業的要求進行。

(5)租賃

租賃是指投資者向擁有林權的單位或個人支付林地使用費或森林資源使用費,壹年或若幹年支付壹次。租金不壹,租期壹般30-50年。在租賃期內,樹木和林地的所有權不變。承租人享有壹定期限的林地使用權或林木所有權,在林業部門統壹規劃的基礎上自主經營,收益全部歸承租人所有。張家口陳蓉經貿實業公司租賃懷來縣小南新堡鄉小七營村荒地1.800畝,投資開發葡萄基地,與村集體簽訂租賃合同並進行公證。現已投資2000萬元種植60萬顆葡萄,建成年產400萬噸的酒廠,形成了集葡萄種植、釀酒、營銷、觀光為壹體的現代化生態莊園。

(六)其他形式

據調查,林權流轉有多種形式,如村投家庭經營、企業+農戶、轉包個人經營、國家補貼等。特別是企業+農戶的經營形式,即“商品訂單林業”或“合同訂單林業”,是平原地區建設商品林和經濟林的壹種發展趨勢,也是以合同形式保護雙方利益,促進林業集約化經營和科學管理的有效形式。曲周縣河北賽博板有限公司與農戶簽訂了速生豐產林建設合同,明確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公司提供壹定比例的苗木(1/2-1/3),並以不低於市場保護價的價格收購合格木材。農民負責種植和管理,苗木由企業在產品銷售時扣除。

三、林權流轉的意義

(壹)增加林業融資渠道

通過林權流轉,落實了森林經營主體,調動了社會投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農民不僅可以自己發展林業,還可以通過轉讓、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流轉自己的林地,讓其他更有經濟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力量來管理林業生產。林權流轉後,投資者包括農民、城鎮居民、企事業單位職工、私營業主,甚至還有企事業單位和外資。大量社會資金流向林業發展,形成了國家、集體、個人共同努力的局面,為林業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2007-2009年,涉縣非公有制造林面積8.3萬畝,還發展了李三、三珍、黃金龍等非公有制龍頭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直接參與育苗、造林、林地經濟、林產品加工、森林經營等多個領域,為歙縣林業產業經濟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

(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通過林地使用權流轉,農民真正做到了對林地的大量投入,精心管理,合理采伐,增加了收入。2009年,赤城縣農民林業總收入2.5億元,是過去的6.6倍。此外,林權流轉還可以盤活林地和“四荒”土地資源,實現林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村集體將村裏的林地、“四荒”土地等資源進行流轉。壹方面,農民可以分享租金收益,還可以繼續在林下種植或參與造林獲得勞務費,可謂壹舉兩得。易縣西陵鎮太平峪村民趙秋生以6萬元承包了100畝荒山30年,種植磨盤柿和刺槐,林下種植藥材。每年藥材收入幾千元,磨盤柿五年後即可采收出售。收回投資,獲得收益不是問題。

(三)提高林業管理水平

林業生產周期比較長。過去很多地方由於林地產權主體不清,責權利分離,缺乏有效的利益驅動機制,導致林業管理粗放,效率低下,資源浪費。林權流轉後,由於產權清晰,責權利統壹,經營者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經濟效益顯著提高。贊皇縣的許多人經常去林業部門咨詢林果技術、發展林下產業的政策和信息等。全縣果農的經營水平和市場化意識明顯提高。2009年,全縣43萬畝果園實現綠色無公害生產,優質果率達到85%以上。林農對發展林業產業由“不敢投資”轉變為“願意投資”,大力發展林下產業、木材加工、水果、藥材、森林旅遊等項目,既增加了自身收入,又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2007年以來,歙縣發展經濟林面積654.38+0.5萬畝,種植核桃、花椒654.38+0.28萬株,種植零散果樹500多萬株,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面積2.6萬畝,散養土雞20萬只,發展東山村“農家樂”、井店鎮三街村“采摘園”、遼寧省城鄉“西溝村”

四、當前林權流轉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壹)林權流轉制度不完善。在林權流轉中,雖然各地探索了“固定價格承包”、“買賣森林”等做法,通過招拍掛等方式流轉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但缺乏可操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導致林權流轉仍處於自發階段。雖然《土地承包法》、《森林法》、《中共中央關於做好農民承包土地使用權流轉工作的通知》、《國家林業局關於加強集體林權流轉管理的實施意見》等法律法規和政策對林權流轉作出了原則性規定,但沒有配套的實施細則。在具體操作上,各地仍是“摸著石頭過河”,流通規模小,發行量小。

(2)林權流轉服務平臺建設不完善。目前,我省已有23個縣(市)建立了林權流轉服務中心,為林權流轉和林權抵押貸款提供服務,但遠不能滿足林權流轉的需要。壹些林業重點縣和林權流轉需求大的地區尚未建立林權流轉服務中心,制約了林權流轉。省內尚未建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體系,缺乏合格的專業評估機構和評估人員。同時,國家現行關於評估機構和人員資質的規定與實際工作需要脫節。林權流轉中進行的資產評估多為各方代表參加的合議評估。雖然具有壹定的開放性和合理性,但缺乏合法性、準確性和科學性。

(3)林權流轉操作不規範。壹些地方林權流轉不遵循法律規定的程序,操作不規範。集體林地承包合同未在集體經濟組織內事先公示,未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由村民委員會決定的;流轉林地沒有經過專業資產評估,往往是買賣雙方協商成交,導致部分流轉林地價格偏低,損害林農利益。部分林權未在林業部門登記變更,存在糾紛隱患;壹些地方流轉合同不規範,合同條款內容不明確、不全面,存在嚴重漏洞。

動詞 (verb的縮寫)對策和建議

(1)建立健全林權流轉制度。要堅持合法、自願、有償的原則,在不改變林地集體所有性質、不改變林地用途、不損害農民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鼓勵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入股、抵押或作為出資合作條件,科學管理林地,提高森林質量和綜合效益。加快出臺《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規範集體林權流轉管理的意見》,引導林權流轉健康有序發展。加快建立和完善森林資源流轉有形市場,各區市要建設林權流轉管理服務中心,承擔林地、林木流轉的指導和管理工作;林業重點縣要建設縣級林權流轉服務中心,村要配備專門的流轉信息員。規範交易規則,保障公平交易,為交易提供優質服務。

(二)加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管理。建議國家林業局首先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爭取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的認定和管理授權,從具有森林資源調查資質的單位中認定壹批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專家,解決相關資質規定與實際工作要求脫節的問題,加強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和隊伍建設, 規範林權流轉中的資產評估行為,維護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

(3)強化流通監管機制。建立林權流轉長效監管機制,切實加強對林權流轉程序、流轉合同、流轉方式等的監督檢查。,並加大對欺詐、惡意串通、強買強賣等行為的懲處力度,維護林農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4)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國土、司法部門的專家學者,深入基層進行培訓和講座,加強經營者對林業法律法規、政策、管理和技術的學習,引導其依法進行林業生產,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先進實用技術,不斷增加科技含量,實行集約化經營,提高經濟效益。

政策法規司(林業改革辦公室)

2010 12 10

  • 上一篇:什麽是銀屑病?
  • 下一篇:火麻仁有什麽作用?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