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靈芝的栽培技術是什麽(描述靈芝的栽培方法)

靈芝的栽培技術是什麽(描述靈芝的栽培方法)

長期以來,靈芝壹直是曹憲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代表,尤其是在《新白蛇傳》中。在白蛇用靈芝曹憲讓徐賢起死回生之後,靈芝的地位變得越來越根深蒂固。隨著科技對靈芝的深度挖掘,靈芝將逐漸走下神壇,成為廣泛種植的藥材。

靈芝怎麽種?

第壹,營養物質的制備

1,鋸末75%左右,麥麩25%左右,硫酸銨0.2%左右,混合物含水量70%;

2,鋸末75%左右,麥麩25%左右,混合物含水量60%;

3,木屑50%左右,麥麩50%左右,尿素0.1%,混合物含水量60%;

4.棉籽殼79%,麥麩20%左右,蔗糖1%,混合物含水量60%-65%;

5.玉米桿渣50%,鋸末30%,麥麩20%,混合物含水量60%-65%;

6.楊樹葉75%,米糠(或麥麩)25%,混合物的含水量60%;

7.稻草粉45%,鋸末30%,麥麩(或米糠)25%,混合物含水量60%-65%。

第二,裝載和滅菌

將培養料混合後,燉半小時,然後充電。常規塑料袋可裝0.25-0.3公斤幹物質。裝袋時要用手壓實,料面要平整。然後用錐形木棒從材料表面中央紮壹個直徑為2.5厘米的透氣孔,袋口用棉塞塞住,再包壹層牛皮紙。裝瓶可采用容積為500-1000 ml,直徑為3.3-4.6 cm的廣口瓶或蘑菇瓶,灌裝方法與裝袋方法基本相同。充電後,將袋(或瓶)分層放入鍋中,在1.5 kg/cm2壓力下滅菌1-2小時,或在常壓下滅菌8-10小時。要求同壹天裝載、滅菌和接種。

三。接種和培養

培養接種最好在接種箱中進行。如果沒有接種箱,也可以在酒精燈的火焰上方或蒸汽上方。接種室和接種工具也要嚴格消毒,工作人員要戴口罩,用肥皂洗手三次。用接種耙或鑷子從瓶中取出棗子大小的菌種,迅速裝入培養料瓶(袋)中,然後用棉塞塞住瓶口(或袋口)並包好牛皮紙,移至已滅菌的培養室進行培養和滅菌。室溫保持在24℃-28℃,接種後25天左右菌絲長滿瓶(袋)。出菌階段要加強管理,防止雜菌汙染,被雜菌汙染的要及時淘汰。

當瓶(袋)滿菌絲時,培養料表面逐漸出現白色手指大小的菌芽,即子實體的原基。長到接近棉塞時,可將棉塞拔出,室溫控制在26℃-28℃,相對濕度提高到80%-90%,給予散射光,每天通風。20天左右,莖會長成瓶(袋)口,莖端分化成帽。當菇蓋邊緣的淡白色或淡黃色消失時,菇蓋邊緣停止生長變硬,顏色由艷麗變為深粉棕色時即可采收。

靈芝高產栽培要點

1.選擇適宜的栽培期:在江蘇省泰州市,靈芝最適宜的栽培期是4月10-5月10,5月20日後陸續開袋。每年6-7月是雨季,必須保證6月10前全部開袋,使靈芝子實體生長處於高溫高濕的環境中,達到高產穩產。

2、培養料要新鮮幹燥:栽培靈芝的培養料要特別新鮮幹燥。新鮮培養基營養豐富,雜菌少,有利於菌絲萌發,抑制雜菌生長。

3、真菌生長期通風換氣:靈芝是壹種好氧真菌。靈芝栽培期間,壹定要註意通風。制作靈芝棒時,最好用塑料和棉塞密封。對於有塑料繩的袋子,菌絲蓋好後,必須在袋子兩端紮微孔透氣。

4.出菇期合理噴水:靈芝子實體生長期間,要求靈芝室內空氣濕度在85%-95%。在環境溫度適宜的條件下,過低的濕度會使靈芝子實體變薄,甚至僵硬。子實體形成前期的水分管理主要以墻面、床架、地面、空間噴水為主。靈芝菌蓋直徑大於3cm時,噴水次數應隨通風量的增加而增加,每天3-4次,可直接噴靈芝。

5.應采用仿野生栽培的方法:在同等栽培條件下,壁式仿野生栽培比袋栽產量可提高20%-30%。由於仿野生栽培,土壤中含有靈芝生長所需的養分,土壤持水性好,能為靈芝生長提供適宜、持續、穩定的水分條件。而且菌絲在土壤中延伸生長可以整合,可以充分發揮其整體優勢。

靈芝的起源

靈芝原產於亞洲東部,中國以江西分布最廣。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栽培,南方的廬山最為著名。

靈芝產於歐洲、美洲、非洲和東亞。在我國分布廣泛,但多集中在長江以南地區,地處長江以南炎熱多雨地帶。具體省份有: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

世界上靈芝的種類主要分布於亞洲、澳大利亞、非洲和美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少數分布在溫帶。北半球溫帶的靈芝在歐洲只有4種,而在北美大約有5種。我國橫跨熱帶到寒溫帶,靈芝種類多,分布廣。

靈芝生長在哪裏?

靈芝是國內外著名的藥材。它生長在森林中,質量最好,功效最高。主要生長在潮濕的地方,生長在許多闊葉樹的腐木基部及其周圍的地面上。梗種在地下爛根爛木上,也種在人工大棚裏。靈芝目前有100多種,其中分布最廣的是赤芝,其次是靈芝,靈芝、松杉靈芝、靈芝都是入藥的。

雖然野生靈芝吸取了大自然的精華,生長在最適宜的區域,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在挖掘靈芝孢子粉,創造靈芝適宜的生存環境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為靈芝在未來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

  • 上一篇:中藥材肉桂的食療養生方法
  • 下一篇:黃芩如何高產種植?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