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中醫隨筆|鼠曲草當藥食

中醫隨筆|鼠曲草當藥食

清明前後,田間地頭冒出星星點點的鼠曲草,嫩嫩的,壹副探頭探腦的樣子。毛茸茸油嫩嫩的草兒,綠色的反面長著絨毛的葉片上,頂著亮晶晶的露珠兒,在春風裏,它們舒展著身子,向我們頻頻招手。

《名醫別錄》記載:“鼠耳言其葉形如鼠耳,又有白毛蒙絨似之。”正因如此,鼠曲草葉形較小,為倒卵形或倒披針向裏卷的匙形,正反面均被白色棉毛,柔軟肉感,似鼠耳。其頂枝為密集傘房花序,開黃色花,因此又有形容其“葉如鼠耳,花開如曲”,命其名曰鼠曲草。李時珍述其“原野間甚多,二月生苗,莖葉柔軟”。中醫認為,鼠曲草味甘、性平,能止咳祛痰、平喘、祛風濕,可用於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高血壓、蠶豆病、風濕腰腿痛、痰喘、風濕痹痛等的治療。鼠曲草外用還可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等。

鼠曲草可供入饌,是壹味藥食兩用的美味野菜。作為食俗,最早的記載見於南朝梁人宗懍所編《荊楚歲時記》中:“是日(三月初三),取鼠曲菜汁作羹,以蜜和粉,謂之龍舌柈,以厭時氣。”鼠曲草有種獨特的香味,唐代詩人皮日休有詩句“深挑乍見牛唇液,細掐徐聞鼠耳香”,作了很生動的描述。《本草綱目》裏記載它的別稱,有“米曲”“鼠耳草”“茸母”諸種,“茸母”與它身上的白色茸毛有關。“米曲”壹名,據李時珍說,則是因它開花黃色如米曲,又可以和著米粉做東西吃的緣故。《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三月三日,取鼠曲草汁加蜂蜜,和粉制成米餅,食之可壓時氣。”

幼嫩的鼠曲草,能做粑,但氣味要濃得多。兒時每年清明前,田野裏、溪水邊、山頂,似乎有土地的地方都有鼠曲草的身影。母親喜歡提著籃子去田野裏摘鼠曲草。彎下腰,貼近地面,能看到鼠曲草在春風中沈醉,也能聽到它們歡快的吟唱。伸手壹掐,握在手裏的是鼠曲草綿軟的“肌體”。

母親將鼠曲草的嫩葉采回來,鼠曲草只摘下花芯和少許青葉,洗凈熬煮後再碾碎,搗成汁,和玉米面混合做成粑粑,將準備好的酥麻餡包入其中,放在甑子裏蒸熟,故稱“鼠曲粑”。它所含的微量生物堿,也是呈現天然黃綠色,很標新立異,青如碧綠寶石般。我們帶著“鼠曲粑”去上學,滿滿地咬上壹口,香糯可口,軟面勁道,就像吃進了整個春天。

春天是品嘗野菜的季節,除了鼠曲草,還有香椿、薺菜等野菜。總之,沒有野菜的春天,是不完整的。青青鼠曲,款款深情,它是春風奔跑的足跡,也是陽光抒情的小曲。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官方號

  • 上一篇:只有電磁爐,想熬中藥要怎麽熬呢?砂鍋可以在電磁爐上用嗎?急呀!
  • 下一篇:柳樹的用途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