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中藥材 - 古代醫書多少克現在等於壹克?

古代醫書多少克現在等於壹克?

總的來說,根據測量的發展,歷代略有不同。漢代約1等於13.82g,宋元時期約等於31.32g,清代約等於商朝的計量器具——牙尺。中國的計量體系歷史悠久。其起源和標準記載不壹。據史書記載,黃帝設度、量、衡、厘、畝五量。舜召見四君,協調各部落的季節、節律、度量衡;於霞用尺子作為測量工具,以自己的長度和重量作為長度和重量的標準。這些傳說,壹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度量衡的萌芽。真正的信物,可以用西周金文來證明,上面寫著“金十莖”、“絲三莖”、“金十莖”等字樣。金是銅,“均”和“均”是計量的單位名稱。說明在金屬貨幣出現之前或者同時,已經有了測量重量的手段。目錄介紹古代計量命名(1)度(2)量(3)中醫特殊計量(1)方寸畢(2)錢畢(3) fesr (4)字(5)烏雞brisson大(6)件(7)柄(8)捆。古代計量命名簡介(1)度(2)量(3)中藥專用計量(1)方寸畢(2)錢畢(3) fesr (4)字(5)烏雞brisson Big (6)件(7)握柄(7)《禮記》和《禮記》中記載,早在周朝,就實行了嚴格的度量衡管理制度,並設置了監工的職位。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中國,頒布統壹計量的聖旨,由政府監管,發放到全國各地。秦朝統壹的度量衡制度被封建社會沿用了兩千多年,形成了中國獨特的計量科學體系。歷代度量衡都經歷了壹個不斷演變的過程,即逐漸由粗到細,由簡單到復雜,尤其是數量上由少到多。這個特點可以從唐身上學到?李的《?這在律歷中有很強的解釋。隋書?《法制史》列舉了從周朝到隋朝的十五種統治者。與晉代以前的尺子比較後發現,十五種尺子雖然長短不壹,但都趨向於長短。從周朝到東魏,統治者* * *長度增加了五寸八分。鄰居王國維在《論歷代現存秤》中也指出:“秤之制,有短有長,幾乎是成文法。“其實這個結論適用於所有的度量衡單位,即尺度的演變是由短到長,容量的演變是由小到大,天平(重量)的演變是由輕到重。反映在中醫方劑中,由於歷代度量衡不斷變化,實際重量與所用度量衡名稱非常不符,尤其是與現代。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古代度量衡的壹些基本知識,了解其變異情況,避免混淆古今計量的概念。編輯把這段古代度量衡命名為《度量衡》這個名字來源於《書?順電,同法同量,韓曙?法歷表明確了它的意思,然後歷代都用這個名字。如果把度量衡這個術語分開,就有三個量:度、量、衡。這些分離出來的單量的名稱,都是漢代劉欣的筆記所確定的,如“評”、“好量”、“均勢”等。其中“賈良”出自“李周?考試記錄?表之“賈量已成,見四國。”“考”就是“定”,所謂考,就是用“度”來定壹個物體的長度。“嘉”的本義是“善”,所謂嘉量,是指用量具測量壹個物體的量時,必須像水平儀壹樣以它為標準。“力”就是“重”,“衡”的作用就是用“力”來平衡物體的重量,也就是說力和物形成壹種平衡。下面分別描述度、量、平衡的單位命名。編輯這段的名字(1)度長度單位很早就有了。在古代是以人體的某壹部位或動作為依據,如寸、指、尺、張、荀、暢、節等。在這些名稱中,尺是長度的基本單位。壹只腳的長度和壹只手的長度差不多,很容易識別。所以古代就有“統治者知道統治者”“統治者知道”之類的說法。此外,它還是測量深度的實用單位,單獨構成壹個系統。割草和腳的比例從來沒有壹個明確的固定數字。有四尺、五尺、六寸、七尺、八尺,壹般認為是八尺。長度單位的名稱在周朝之前,在《漢書》之後?在《律年譜》的編排中,保留了寸、尺、尺三個維度,在寸位下方加了壹個“分”位,在尺位上方加了壹個“領”位,都是十進制,也就是所謂的五度。算術家通常使用小的長度單位。所謂“度的長度不輸壹毫米”,只是指測量要有微小數字的精度。《孫子兵法》裏有壹句話“蠶突然吐絲,壹秒就壹分,十秒就壹分,十分就壹分,十分就壹分”。這十個被放棄的分、厘米、十分之壹秒,突然變成了算術上專用的十進制名稱和小單位名稱。到了宋代,秒變絹。清末將長度的小單位定為十位。編輯本段(2)計量器具是封建社會計量農產品數量的主要器具,所以計量容積最早,其單位名稱也最復雜。《左傳》、《李周》、《李逸》、《爾雅》等經典著作中都有關於容量單位的記載,其專用名稱為盛、鬥、胡、鬥、區、壺、鐘、溢、桶。和長度壹樣,周朝以前的容量單位也是用人體來衡量的。壹只手能拿的東西叫溢出,兩只手合在壹起的東西叫“夠”,是最初的容量基本單位。”小二丫?廣卷》說“四指豆”,《左傳?召公三年說“四升豆”,這兩種說法是相通的,也就是說,就是升。“上升”的本義是“上升”、“進入”的意思。雙手握著的是基礎能力數,然後從這個數開始,四個是豆子,區域和水壺,十個是水桶和迎賓。所以升(也就是升)是容量的基本單位。後來《漢書》?《律歷錄》系統整理了容量單位,命名為胡、和、生、鬥、胡五量,壹和等於二胡,以上均為小數(宋代以後壹胡為五鬥)。升是容量的基本單位,而桶和歡迎是實用單位。至於《說苑》?辨物》雲“十鳥為壹”,說法不壹,可資借鑒。順帶壹提,石頭原本是重量單位,是120斤,但自秦漢以來,石頭也被用作容量單位,等於歡迎。至於容量的小單位,《孫子算經》卷上說:“六粟為壹簋,十簋為壹份,十份為壹撮,十撮為壹勺,十勺為壹合。“這樣,六粟為壹圭(曾說,十粟為壹圭),其余圭、抄、捏、勺、合、升、鬥、迎八個單位都是小數。這種計算方法從漢代就開始使用了。編輯本段(3)稱重長期以來壹直被用作重量的單位。但是,在古代,對於重量的單位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孫子兵法》說:“始於粟,十粟為壹(古字“累”),十粟為壹銖,二十四銖為壹兩。”“碩元?辨物:“十粟重壹圭,十圭重壹銖。”“說文?金部:“嘿,六銖。“淮南子?”顏泉《高誘註》:“六、兩天。”“玉器?黃金部;“嘿,二十二。”“定韻?質韻:“二十四梁是矣。“等壹下。”“黍”、“黍”、“苗”、“桂”都是借用黍、桂碧的名稱,但早已不用了。”子、易、中、運都是錢幣的借名,早已不用了。因此,有各種各樣的意見。自《漢書》?銖、梁、金、君、史五個單位在《法華誌》中被命名為五權之後,名稱相對壹致,直到唐代。其進位法值得壹提:24銖為兩,16兩為斤,30斤為鈞,4鈞為石。關於錢、分、角、分、絲、突等小單位的使用,哪壹個小於兩個?陶弘景《名醫錄》曾說:“配藥之名,今不同,古無分。今天十粟為壹銖,六銖為壹分,四分為壹兩。“唐?蘇靜說:“六銖是壹分,也就是兩美元半。”可見,自唐代以來,原本作為貨幣的“錢”已被視為重量單位,“十錢為壹兩”,但當時的點進位尚未確定為錢的十分之壹。除此之外,還有李、李、毛、李、胡等。最初是十進制名稱,後來借用長度作為重量單位的名稱。自宋代以來,它們壹直被指定為貨幣的十進制單位。宋代棄用銖、粟、粟的名稱,其重量單位名稱由大到小依次為石、鈞、金、梁、錢、汾、李、毫、絲、驟,其攜帶方法如上所述。宋制度量衡壹直沿用到元明清,很少改變。但必須指出的是,在宋元明清的醫方中,凡是說“分”的都是“分”,而在晉唐時期,壹分是兩塊半,這是不壹樣的。這壹段中醫特殊計量的古代醫學著作中也使用了壹些特殊的或模糊的“量”的名稱。現在我選擇列舉如下:(1)方寸古藥容器,現在還在的藥勺。政證本草?序》:“方寸若作匕首,方寸必作匕首,抄散則量。”壹寸畢約為現代藥2.74毫升,金石藥2克粉,草木藥1克粉。(2)錢璧是古代測量藥物粉末的儀器。漢代的五銖硬幣是用來裝藥的,直到散了為止。用五個泰銖硬幣把藥從壹端捧到壹半的,是半錢;付五分錢的人是指藥末有五銖的“五”字,直到不散為止。壹美元大約是今天的五美分六美分,也就是2克重;半便士大約是今天的兩毛八分,1克強;吳倩幣約等於四分之壹錢幣,即壹分四美分,或0.6克。(3) fesr古代計量藥粉的儀器。《政證本草》引用陶弘景《名醫別錄》:“凡以壹片飛煙散藥者,大如梧桐。”明?董毅的《畢麗雜》?Fesr:“形狀就像今天的剃刀,它的上圓就像壹塊玉的形狀,中間的孔就是繩子運行的地方。蓋夫食者舉刀取藥,只充其桂冠,故稱fesr,其言甚少。”(4)“開元鮑彤”二字,古代用於抄藥粉,藥粉以錢四字中壹字之量,稱壹字,今約0.4克。(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大學這是對某些藥物采取類比作為劑量的方法。比如《傷寒論》大青龍湯裏的石膏就是“大如烏雞”。壹只烏雞大約相當於40棵梧桐樹,約9克。(6)水果的計數單位。不同的品種有自己的標準,比如十二個棗,可以選擇較大的壹個作為標準。(7)用於盛放和處理某些草藥的粗略計量單位。(8)捆中藤蔓類藥物的近似計量單位。盡可能用拳頭握住,把兩端多余的部分剪掉,這叫壹束。(9)平板也是壹種粗略的計量單位。如壹塊姜,約壹錢(3克)為準。(10)燈、杯、碗、杯是藥液(或水、酒)的近似計量單位。平時的容量大概是今天的150 ~ 300ml。此外,在古代的藥方中,或者在民間醫學中,還有壹些模糊的計量名稱,如壹撚、壹捏、壹指捏等。,無非就是幾個字,大概幾克。梧桐樹的高度是0.13g
  • 上一篇:濕疹會不會壹直持續下去
  • 下一篇:銀杏葉怎麽做枕頭?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