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溪谷運動的損傷與預防

溪谷運動的損傷與預防

溪谷運動的損傷與預防

引言:下面我為大家介紹溪谷運動的損傷與預防。

摔倒或滑倒

摔倒或滑倒的原因多種多樣,下面介紹幾種比較容易發生的類型。

(1) 在海岸線攀爬或行走時滑倒

原因:大部分巖石又濕又滑,沒有好的抓手或落腳點。

處理方法:

(1) 選擇穩固的抓手和落腳點。

(2) 使用確保通用的設備。

(3)避開濕滑和困難的路線,繞小路走。

(2) 在高處繞行時摔倒

原因:高繞大多遇到難點,如瀑布、大深潭等,而大多數瀑布、深潭的周圍往往是陡壁,高繞時很容易因攀爬而摔倒,所以瀑布高繞是背包活動中壹個非常危險的因素。

應對方法:(1)繞瀑時盡量返回下遊,待瀑布兩側坡度較小時再繞瀑。

(2)註意扶手和落腳點是否牢固。枯枝和松動的巖石都很危險。

(3) 繩降時,壹定要小心因失去平衡而墜落,尤其是負重繩降時。

(4) 如有必要,最好確保繩索組的安全。

(3) 攀巖和墜落

原因:山谷中的巖壁大多潮濕濕滑,不容易找到好的抓手和落腳點,而且由於穿著背包鞋並不適合攀巖,這就增加了攀巖的難度。攀巖可分為向上攀巖、向下攀巖和交叉攀巖,背包攀巖最常用的是向上攀巖和交叉攀巖,其中交叉攀巖最為常見。

應對措施:(1) 攻擊者應去除不必要的裝備,以方便攀爬。

(2) 觀察並制定最安全可行的攀登路線,必要時使用望遠鏡觀察把手點。

(3)使用設備和繩索確保通過,必要時使用巖釘、巖夾、蹬板或鉆孔脹錨來確保通過。

(4) 固定點間距不宜過大。

(5)順流而下,拾級而上,高處繞行。

二、溺水救人

溺水是溪流活動中最可怕的傷害因素,當壹個人溺水時,其他人必須趕緊出手相救,而沒有太多的時間討論如何救人,因此,溺水救人要在平時練就壹套模式,真正做到救人時能立即出手,不手忙腳亂或用錯方法。

溺水救人是壹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救人者要做到 "三心二意":壹心壹意救人;二心壹意救人;三心二意救人;四心二意救人。

溺水者被救起後,如發現溺水者已無心跳,應立即進行C.P.R.心肺復蘇術急救,並盡快送往醫院觀察,在送往醫院的途中應註意保暖,避免患者二次溺水。如果溺水者還有意識,應讓其休息,觀察有無異常情況,再決定是否繼續前行。如果患者咳嗽,應先送往醫院檢查,以免肺部受到感染。

(1) 跌倒、滑倒溺水

原因:請參考第壹部分的原因。

應對措施:

(1)給落水者壹根繩子,把他拉上來。

(2) 用魚竿或樹枝把他拉上來。

(3) 施救者在下水救人前用繩子固定。

(4) 可以通過練習遊泳技能離開水面。

(5)不會遊泳的人可以穿上救生衣。

(6) 距離錨點的距離不宜過長,以免落水溺亡。

(7)盡量使用裝備救人,不要空手下水。

(2)卡繩溺水

原因:遇襲者遊到對岸時,為保證繩索太松,被水流卷入石縫中,使遇襲者動彈不得而溺水。

處理方法:

(1)確保繩子不會太松的人。

(2)安全員可將繩子盡量拉出水面,避免被卡住,同時減少繩子因水流沖擊而產生的阻力,使攻擊者更容易遊過去。

(3)另壹名同伴做好自我保證,然後順著第壹根繩子向溺水者遊去,確定第壹名攻擊者後,再解開原來的保證鉤環拉回岸邊。

(4)攻擊者解開自己的安全帶,順著固定好的繩子遊回岸邊。

(3)穿越急流,溺水身亡

原因:壹般情況下,水到大腿時不易通過急流,容易被沖到下遊深潭溺水,所以選擇過急流的點,確保安全是相當重要的。

對策:(1)在水位不是很高的時候,可以兩三個人壹組,面對河對岸,雙手互相環抱,抓緊背包帶或背帶慢慢走。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水的阻力並沒有增加多少,但是抗水的力量卻從兩英尺增加到了四英尺或六英尺。

(2) 避免在離落差點太近的地方逆流而上,因為如果被沖下落差點,就不容易把自己拉上來了。

(3) 如果橫渡點不能遠離落差點,則應繃緊固定繩,並用牽引繩做成雙繩,以確保采用流星法。

(4)攻方在過河時可以利用雙繩,壹條固定在上遊,其長度以能過到對岸而不被沖到落差點為宜,另壹條與第壹條形成較大的夾角,這樣攻方就可以利用第壹條固定繩進行擺渡,而第二條活動繩可以在攻方失敗時由保證人將其拉回岸邊。

(5)如果攻方被沖到落點溺水,不易拉回,可根據下遊溪流情況適當自放,確保遊到下遊岸邊。

(6)水流不是很急時,可以用拐杖幫助順流而下,也可以手拉手幫助通過。

(4)漩渦和回流導致的溺水

原因:溪谷中的漩渦可能發生在落差點以上,因為溪床巨石下有大裂縫,水就從大裂縫中流出,人如果在中途倒流,就可能被卷進水下的裂縫中,無法脫身,十分危險。倒流多發生在水滑的瀑布或急流下的深潭中,因為有石塊阻擋下遊,使水流不暢,產生倒流現象。

處理方法:

(1)如果看到水流不是從水面流向下遊,而是從石縫中流出,應避開此段,以免被卷入漩渦。

(2)如果跟在壹個比較細心、經驗豐富的老手後面,就能及早發現漩渦和回流,避免不必要的危險。

(3)誤入逆流可借助設備或確保人員入水的情況下進行營救,很容易將人拉出。如果誤入漩渦,救援工作將更加困難和危險。

(4)某些漩渦和回水可以從水面的落葉或水流中觀察判斷,背包客應多觀察,積累經驗。

三、摔倒和滑倒

摔倒和滑倒是越野流中最常見的傷害。雖然摔倒和滑倒造成的傷害不大,但可能會影響動作的協調性,導致再次摔倒。個人的技術、平衡感、落腳點的選擇以及背包鞋的質量。而背包鞋的好壞是重要的關鍵因素,背包時有時可能因隊友的疏忽,造成碰撞而使身體失去平衡摔倒。

(壹)跳石導致的滑倒

原因:在背包途中,往往由於落腳點距離較遠,需要跳過石塊才能方便通過,而在跳過石塊時由於地面光滑造成重心不穩,進而滑倒摔傷。

處理方法:(1)需要大跳時,盡量四肢著地,增加身體的平衡感。

(2)選擇幹燥、濕滑的巖石作為落腳點。

(3) 避免不必要的跳巖,而應利用其他落腳點或涉水。

(2) 在普通道路上逆行導致滑倒

原因:在許多平整、簡單的路段,仍有不少人滑倒或摔傷,這主要是由於粗心大意、落腳點選擇不當造成的。

應對措施:(1) 選擇不易打滑的落腳點,如巖石縫隙、巖石邊緣、粗糙的巖石表面、幹燥的巖石、水花下的巖石、細小的水下石塊和沙質表面。

(2) 避免在被水淹沒和暴露在陽光下的巖石上行走,因為這些地方最容易打滑。

(3) 許多倒下的樹木非常光滑,因此在上面行走時要小心。

(4) 在光滑不平的地形上,尤其是下坡時,盡量降低重心。

(5) 在下坡時盡量互相幫助,用大腿、肩膀、手、背部甚至頭部幫助隊友上下。

(6) 在平坦的地形上,用繩圈或手扶來幫助較弱的隊員。

(7) 用樹枝作為手杖幫助保持平衡。

(8) 即使是在平緩的山谷中行進,也不能掉以輕心。

四、誤入支流

原因:長途溯溪或初次在山谷中溯溪,常因對路線不熟悉,在大高繞中誤入支流,偏離溯溪路線。雖然沒有造成任何傷害,卻浪費了大量的體力和時間。

處理方法:

(1)繞行時不要偏離主流太遠。

(2)觀察主流所在山谷的方向。

(3) 繞行前要仔細研究地圖和高路路線,如果地圖上有支流,要特別註意支流。

(4)壹定要檢查當前位置是否吻合。

(5)壹旦發現誤入支流,應盡量返回主流,以免偏離預定路線。

5.迷失在密林中

原因:在大高圈內行進或上岸走密林返回山頂時,往往由於沒有任何蹤跡,視線不清,導致迷失方向,從而可能導致體力不支、食物缺乏、心理恐懼等。

應對方法:(1)繞山時,要經常對照地圖、高度針、指南針、角度尺等,以當前所處位置為依據,可將匯合點、尾棱、大拐點、峽谷、大落差、崩落地、山體、鞍部,甚至高壓電塔等作為判斷依據。

(2)攜帶通訊設備,以便與外界聯系。

(3)如果在草叢中,可以通過爬到樹上的高處觀察遠處的地形來確認自己的位置,但要註意爬樹的安全,或者用繩子固定。

(4)避免在黑暗中行進。

(5)只要人員安全裝備齊全,迷路並不可怕,因為人還站在大地上,只是換了壹個點而已。不要慌不擇路地突圍,以免受傷和不必要的體力消耗。

六、失溫

當隊伍中有人身體發抖時,這是失溫的前兆,此時應立即給予保溫和補充熱量。

長期浸泡在冰冷的水中(高海拔山谷,水溫往往降到十度以下),很容易出現體溫過低或四肢末端凍傷,再加上濕冷的影響,山谷中吹來的風很容易帶走大量的體溫,造成體溫過低或體力消耗增大。

應對方法:

(1)選擇既保暖又不易進水的衣服,比如登山時穿的運動衫就是不錯的選擇,褲子可以混穿運動褲,既舒適又不易進水。

(2)近來,有不少幡友將潛水用的防寒服拿來做背包服裝,確實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不僅保暖而且不掛水又有浮力,對於溯溪時的小顛簸也有保護作用;但它也有不足之處,壹般在大高周圍即不能穿熱潛水服,就必須把它放進背包裏,但潛水防寒服的體積既大又重確實有點不便打包,因此,潛水服並不是壹個好主意。

(2)雙配置潛水防寒服:雙配置潛水防寒服可以放在背包裏,也可以放在背包裏,但是雙配置潛水防寒服的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大,放在背包裏實在是有點不方便,因此,雙配置潛水防寒服就成了壹個不錯的選擇。

(3)如果覺得冷或風大,可以穿上風衣或雨衣,減緩熱量流失。

(4)帶上保溫壺或糖果,隨時補充熱量。

(5) 長時間休息後,用毛巾擦幹衣服和身體。

(6) 煮壹杯熱飲或姜湯驅寒。

(7) 利用做飯的時間生火取暖。

(8)遠行盡量在岸邊走,避免淋雨。

VII.其他外傷

由於個人經驗、技術、警惕性和環境因素的不同,在徒步過程中可能會造成不同的外傷,包括:擦傷、碰傷、割傷、刺傷等,因此急救包的內容可能會與徒步時有所不同,具體視實際需要而定。

(壹)擦傷、碰傷

原因:可能是登山時滑倒或摔傷,以及滑倒時倒退造成的。擦傷壹般較輕,可能只是皮外傷,但也可能引起傷口感染,不可忽視。撞擊傷則大不相同,輕則紅腫,重則骨折、臟器損傷。

應對措施:

(1) 應對措施與本章第 3 節大致相同。如果有人員受傷,除了給予適當的治療外,小組還應考慮是繼續還是返回。如果傷勢嚴重,應盡快將他們送往醫生或救援中心,並註意保暖。

(2) 佩戴防滑手套、護膝、護肘和小腿護墊可以幫助減少摩擦造成的傷害。除了在戶外休息或在特殊情況下,頭盔不應輕易摘下。

(2) 割傷和刺傷

原因:鋒利的石頭、草、樹枝、箭頭和帶刺的植物都可能造成割傷和刺傷。

處理方法:

(1) 避免穿短袖和短褲。

(2) 戴手套,避免割傷和刺傷。

(3) 在森林或溪谷高處時,可佩戴防護眼鏡或護目鏡保護眼睛。

(4) 攜帶安全頭盔,以保護頭面部免受割傷和刺傷,並便於穿越森林。

(5) 避免將樹枝和箭彈回給下壹位隊友。

八、溪水上漲

當妳看到峽谷巖壁上的水線時,妳會覺得不可思議,水能上漲壹到兩米高。

原因:大多是由於河流集水區降雨量大,又由於集水區面積大,河谷狹窄,導致水量急劇增大造成的。

處理方法:

(1)研究地圖,了解溪流的集水面積大小、森林覆蓋比例、林相、坡度等。

溪流的林相與河流的林相相同。

森林覆蓋率越高、坡度越小、匯水面積越小,雨水到達溪谷的時間就越長,有利於溪流徒步者逃生。而原始喬木林相因為樹冠有阻擋降雨的力量,地面又有壹層厚厚的腐殖質層,所以能大大減少雨水直接沖擊土壤的徑流量。

(2)廣泛收集該地區每季度和每月的降雨率和降雨量。

(3)上岸或休息。

(4) 掉頭。

(5) 考慮如果半夜下雨,營地是否會被淹沒,以及是否有撤離路線。

9.閃電

原因:夏季是野外徒步旅行的旺季,但也是天氣最不穩定的季節。典型的午後陣雨經常會帶來閃電,這對戶外活動是壹個重大威脅。雖然閃電是從最近的(高處)點直射地面,但其產生的威力卻相當驚人(地球上沒有任何發電廠的發電能力可以與之媲美),因此在水上進行野外活動之前應做好防雷措施。

如何應對:

(1)遇到雷電時,最好離開水面,到岸邊的密林中去。

(2)在岸上避雷時,應取下身上的鉤子和金屬器件,以免觸電。

(3)雷電過後可能會有雷雨,要考慮是否撤退。

(4)溯溪經過高山草甸時,如果被雷擊中,應迅速臥倒或隱蔽在地面的凹陷處,並讓金屬物品暫時遠離隊伍。

10.地震

原因:臺灣地處歐亞大陸板塊和太平洋菲律賓板塊的交界處,地震發生的頻率相當高,而且臺灣屬於幼年山谷,很多地方還不穩定,地震可能會帶來山體滑坡和落石,影響背包遊活動的安全。

如何應對:

(1)收集資料,了解當地的地質情況。

(2)避免在暴雨或地震後進入山谷和山區。

(3) 發生地震時,盡量避開可能發生山體滑坡和落石的地方。

(4)考慮撤退。

十壹、落石

原因:自然因素引起的落石,壹般是在地震和暴雨後土石松動引起的,規模壹般較大,造成的破壞也較嚴重。除自然因素外,人為落石範圍較小,但次數較多,多在高處繞行或下切時被石塊踢落而傷及同伴,這與個人的技術和警惕性有關。有的人走路像蜻蜓點水,不留痕跡。有的人走起路來像大象過河,留下毀滅的痕跡。

應對方法:

(1)不要在山體滑坡和可能有石塊掉落的裸露地面休息。

(2) 由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的人選擇不易落石的路線。

(3) 提醒隊友註意落石。

(4) 在高處路線或低處路線時,走在前面的隊員有責任把石頭搬離路線,最好把石頭放在樹幹的上坡壹側或地面的凹處,不要把石頭放下去。最好把石頭放在樹幹的上坡壹側或地面的凹處。

(4)在樹幹上,要把石塊放在樹幹的上坡處或地面的凹處,不要把石塊放在下坡處或地面的凹處。

(5)上坡時不要摘下頭盔。

(6)小隊上下山時,盡量縮短隊伍的長度,這樣即使石頭被上面的隊友踢飛,也會以較低的高度和較慢的速度滾落,從而造成較小的傷害。

(7)當大隊人馬在高處或低處行進時,應成群結隊,在下面的隊伍應避免等在上面隊伍的方向,以免被上面的落石擊中。

十二、毒蛇

臺灣有62種蛇,其中26種是毒蛇。它們大致可分為出血毒蛇、神經毒蛇和混合毒蛇。出血性毒蛇大多屬於響尾蛇科,有溫熱的血孔,能感受哺乳動物的體溫。山谷中最常見的毒蛇是紅尾青竹蛇,它是出血性毒蛇,是臺灣咬傷率最高的毒蛇,死亡率卻只有10%,是毒蛇中最低的。青竹蛇喜歡待在溪流旁岸邊的石頭、石縫和樹枝上,常常在同壹個地方待上好幾天,等待獵物的出現。

山谷裏另壹種常見的蛇是龜殼花,它經常躲在岸邊幹燥的巖石縫裏。此外,具有神經毒性的雨傘花也喜歡到潮濕的地方活動,被它們咬傷的死亡率是全臺灣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被咬傷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是被蛇咬傷,耽誤了急救時間。壹般來說,發現蛇不必驚慌,只要遠離蛇壹米以上,就不會被咬傷,因為人不是蛇的食物,不到萬不得已,蛇不會浪費寶貴的毒蛋白去咬人。

應對方法:

(1)驚蛇雖然有效,但不適用於地勢顛簸的山谷活動,只能機智應對,快速反應,避免在徒步過程中遇到毒蛇。

(2)長時間休息或紮營時,應檢查或清理休息區,以免被蛇咬傷。

(3)露營時,要帶壹堆柴火,以驅趕蛇蟲。

(4)蛇和蜜蜂是色盲,所以要穿淺色衣服,減少被咬的機會。

(5)隨身攜帶毒蛇急救器或拔火罐;拔火罐可用大、中、小號塑料註射器,正面用刀削平代替燒紙也可放入空負極盒內,拔火罐時再迅速按壓傷口。

(6)拔罐的最佳時間是被蛇咬傷後的五分鐘,但能吸出的毒液量相當少。試想壹下,當我們生病打針時,拔罐能吸出多少毒液?

(7)被動物或毒蛇咬傷後,應消毒或清洗傷口。被毒蛇咬傷時用繃帶做大面積逆流包紮,阻止淋巴組織快速流向心臟。

(8)過夜時應將鞋子和用具包好,以免躲避蟲蛇。

(9)在營地穿拖鞋要特別註意安全。

(10)如果被蛇咬傷,應盡快送醫。有經驗的醫生可以根據病人的癥狀判斷是神經中毒還是出血性毒液。

(11)被蛇咬傷最重要的是心理建設。

十三、毒蜂

背包旅行最怕的就是在密林中不小心碰到馬蜂窩。壹般來說,成群結隊的黃蜂遠比毒蛇等動物可怕,因為它們具有很強的組織性和防禦性,能夠不受地面形狀的限制,以飛行的方式攻擊目標,所以在動植物傷人事件中,防控毒蜂最為重要。

處理方法:

(1)在蜂巢50-100米範圍內,大部分巡蜂負責看守蜂巢,發現巡蜂,應迅速離開,不要停留休息。

(2)遇到巡蜂時,不要故意揮氣或拍打它,除非它停在妳身上準備蜇妳,因為毒蜂對氣流非常敏感,不正常的氣流會引起它的註意而發動攻擊,甚至連呼吸都要用手捂住口鼻壹點點,不要把呼出的熱氣直接吹向毒蜂。

(3)毒蜂有色盲,如果穿深色衣服,就會受到攻擊。因此,穿淺白色、光滑的衣服不會引起毒蜂的攻擊,特別是要戴上帽子,以免露出黑發,引起毒蜂攻擊頭部。

(4)受到蜂群襲擊時,應盡量保護頭部,並向下風側逃跑。

(5) 如果在溪流附近遇到蜂群,可以暫時跳入水中,用安全頭盔遮住臉部。利用頭盔內的空間呼吸或躲避飛濺的水花,以躲避蜂群的攻擊。

(6)被馬蜂蜇傷後,應盡快用清水沖洗馬蜂留下的信息素氣味,以免引來更多的馬蜂襲擊,然後用氨水或尿液中和毒性。

(7)毒蜂蜇傷的急救方法與毒蛇咬傷相似。除了解毒、消毒和包紮外,過敏患者還可以攜帶抗過敏藥物。

(8)紮營前,應查看營地附近是否有蜂巢,並堆放木柴驅蟲、驅蛇。

第十四、螞蝗

螞蝗俗稱水蛭,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地面上,它會用牙齒咬破人的皮膚吸血,它分泌的唾液中含有水蛭素,能阻止人的血液凝固,唾液中的組胺能使人的小血管擴張,便於吸血。

至於蝗蟲附著在人身上,它們可能和蚊子壹樣,可以探測人的體溫或攻擊會動的東西。在徒步旅行中,妳可能身處潮濕叢林的高處,因此被蝗蟲襲擊的幾率相對較高。

應對方法:

(1)佩戴潛水織物護腿,防止蝗蟲吸附在腿上吸血。

(2)在潮濕的山區休息時,要特別註意周圍環境。

(3)休息時感覺身上發癢,應仔細檢查是否有蝗蟲附著。

(4)發現蝗蟲吸血可用食鹽或煙絲撒在其身上,因為食鹽很容易被蝗蟲吸收,蝗蟲會把身上的水分滲透出來使蝗蟲死亡,同時可用手在患部周圍拍打使蝗蟲休克下來。

(5)螞蝗若吸入過深,應按上述方法處理,切忌用手拔出,以免蝗蟲被撕成兩半,給治療帶來麻煩。

十五、植物傷人

植物傷人可分為有毒植物傷人和帶刺植物傷人。有毒植物傷人常見於木本植物咬狗,草本植物咬貓,其中以咬貓最為常見。帶刺植物則包括刺藤、懸鈴木、高山玫瑰和玉山小藤等。雖然植物造成的破壞沒有動物造成的破壞嚴重,但仍然是長途徒步旅行的壹個困擾。

應對方法:(1)戴手套、穿長袖衣服可以避免很多傷害。

(2)在灌木叢中走到高處時,要註意扶手樹枝上的刺。

(3)休息時,註意觀察周圍的植物是否咬貓。

(4) 攜帶藥品可以減少對有毒植物的過敏反應。

(5) 穿過荊棘叢時要保護好臉部和眼睛。

(6) 用瑞士刀的夾子拔除荊棘。

(8) 穿光滑的衣服,盡量減少衣服被卷入密林的風險。

16.踝關節扭傷

原因:踝關節是人體最脆弱的關節,尤其是在濕滑、凹凸不平的山谷中行走時,很容易踩空或翻腳,造成踝關節扭傷。

如何應對:

(1)選擇較厚、較好的背包鞋。

(2) 選擇良好的立足點,避免滑倒和扭傷。

(3) 避免跳躍。

(4) 多鍛煉,增強肌肉和肌腱的力量。

(5) 用繃帶或彈力繃帶保護踝關節,防止扭傷。

(6) 扭傷時,可以借用拐杖減輕患部的重量。

(7)如果短時間內不能離開山谷,可以適當服用壹些緩解腫痛的藥物。

(8)立即實施R、I、C、E療法,尤其是浸泡在溪水中的冷療法。冷療法有以下幾個優點:

A. 冷敷可增加膠原纖維的硬度,使其不易被拉斷。

B. 它能引起局部血管收縮,從而減輕急性炎癥的腫脹。

C. 它能有效放松肌肉,減緩肌肉收縮的速度和張力。

D. 可局部麻醉患處,達到止痛效果。

E. 可以降低局部代謝率,抵消炎癥引起的紅、腫、熱、痛。因此,冷敷是處理運動損傷最有效、最方便的方法,而且冷敷越早、時間越長,效果越好。

十七、肌肉拉傷

病因:肌肉拉傷是指肌肉或壹組肌肉由於過度用力或突然不適當的扭轉,使之過度伸展,造成肌肉或肌纖維斷裂和肌腱損傷。背包旅行中最常見的肌肉拉傷是手臂拉傷和閃腰。

處理方法:(1)協助拉人過落差時,不要用力過猛,造成對方手臂拉傷。

(2)在地面上要背大背包時,不要彎腰轉身把背包背起來,以免腰部受傷,可以兩人互相幫助背起對方的背包,或先把背包背到石頭上,再背起來。

(3)投擲冰錘或先鋒爪,應充分做好手臂的熱身運動,先空手試做?投擲動作。

(4)擲冰錘或先鋒爪。投擲冰錘或先鋒爪時,應手掌握住錘柄,並將系好細繩的另壹只手,向目標遠?拋出後再慢慢拉動繩子將其鉤住。不要用牛仔式的方式將手中的繩子轉動先鋒爪,因為這樣很容易打到隊友,而且投擲的方向往往不是向前而是向著目標。投擲的方向往往不是向前,而是向左、向右甚至向後打人。

(5)背包底部可事先鉚打幾個小孔,便於水流出背包,避免過池時背包浸泡在水中增加重量,使手臂和腰部因拉人而受傷。

十八、疲勞性骨折

原因:疲勞性骨折或壓縮性骨折,可能是由於長時間受壓,骨質不堪重負而出現裂紋的現象。疲勞性骨折好發於脛骨、腓骨和跖骨,其中以跖骨最為常見。

應對方法:

(1)使用鞋底較厚、鞋跟較高的鞋子。

(2) 定期鍛煉,增加骨骼的承受能力。

(3) 減少不必要的跳躍。

(4) 長距離遠足時要註意休息。

(5) 穿戴小腿支架,增加脛骨和腓骨的承受力。

(6) 長距離遠足時換壹雙更舒適的鞋。

(7) 此外,還可以穿分指襪子或鞋套,以避免腳底因摩擦而起水泡。

;
  • 上一篇:(2010?長寧區模型)壹根兩端開口、粗細均勻的長直玻璃管,橫截面積為S=2×10-3m2,垂直插入足夠寬的水面。
  • 下一篇:四川事業單位面試公告在哪裏看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