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紡織娘是不是又叫蟋蟀?

紡織娘是不是又叫蟋蟀?

兩種不同的東西。

紡織娘

紡織娘科昆蟲在我國分布很廣,以東南部沿海各省如浙江、江蘇、山東、福建、廣東、廣西分布最多。

紡織娘為植食性昆蟲,喜食南瓜、絲瓜的花瓣,由於它也吃桑葉、柿樹葉、核桃樹葉、楊樹葉等,有壹定的危害性,因而它屬於害蟲之列。

此昆蟲白天靜靜的伏在瓜藤的莖、葉之間,晚攝食、鳴叫。雌蟲將卵產在植物的嫩枝上,常造成這些嫩枝新梢枯死,它壹年發生壹代,以卵越冬。

紡織娘不喜歡強烈的光線,喜歡棲息在涼爽陰暗的環境中。飼養紡織娘者懂得它有這種習性,所以江南壹帶的飼養者常用麥稈編織的小籠子作為飼養容器,這種籠子有避光遮陰的性能。不過,用這種容器也有壹個缺陷,那就是只能聽見其鳴叫聲,卻不能觀賞到它的形態。因而有人將其養在鐵絲制成的籠中,這樣既可聽到其鳴叫聲,又可觀賞到它的形態。但必須用布做個罩子,白天把鐵絲籠罩住,避免強光直曬。它善於跳躍,且能跳的很遠,有時在瓜藤間縱身壹躍,沒入草叢,即無蹤可尋。

這種蟲也不適應過分炎熱的環境,所以有的飼養者在天氣炎熱時要在籠子上灑些涼水,晚上則把籠子掛在通風處。

紡織娘科的品種較多,但在我國作為鳴蟲玩賞的壹般只有2種,即日本紡織娘和中華長翅紡織娘。

日本紡織娘的特點是復翅寬大,鳴聲抑揚頓挫,高低交錯循環,每次可連續反復鳴叫幾是分鐘,鳴聲高亢而洪亮。因其翅較寬,故被名為“寬翅紡織娘”;又因其在日本也有分布,且被日本人最先著錄,所以學名就叫“日本紡織娘”。這種紡織娘又有綠翅和褐翅2種,都喜歡生活在陰涼的灌木叢中和林蔭下的草叢中,拉拉藤中,喜陰暗,忌強光。它行動較遲緩,但壹旦受到驚動,就會立即向前或旁邊跳躍。

寬翅紡織娘因其體形比較肥大,壹般很少飛翔。人們捕捉以供玩賞以及市場上出售的大多是這種紡織娘。

長翅紡織娘,江、浙壹帶人們又稱其為“紡娟娘”。體型修長,它鳴聲較為短促,音量較低,其鳴叫聲先是“遮、遮、遮”接著又轉為“沙沙沙”,每次鳴叫5~6分鐘即停止。雖然鳴聲不夠響亮,但體色多變,具有美麗色斑。所以也有較高的玩賞價值。

紡織娘有多種體色,有紫紅、淡綠、深綠、枯黃等。紫紅的比較少見,屬珍貴品種,俗稱“紅娘”或“紅紗娘”;淡綠色的稱“翠紗娘”;深綠色的稱“綠紗娘”或“綠娘”;枯黃色的稱“黃紗婆”或“黃婆”。

在這4種體色的紡織娘中,以紫紅或淡紫綠色者最好,深綠者次之,枯黃者差些,但格調不同,各有情趣。

從體形上說,以體大者為好,因體大發育好,鳴聲也好。從身體結構上看,以頭小,翅寬、背部發音鏡寬者及復翅後半部極扁者為好,因其鳴聲洪亮有力,持續時間長。

當然應選前後6肢完整無傷殘、觸角等長無缺,各部分勻稱的個體。

捕捉日本紡織娘並不困難,這是因為其鳴聲響亮,可以循聲尋找,而且它在鳴叫時復翅抖動,露出裏面白色的內翅,有些紡織娘還會壹邊鳴叫壹邊緩緩地動,這就很容易被捕捉者發現。還有壹個容易被捉的原因是它的行動遲緩而笨拙,受到驚擾時不飛翔,往往只輕輕的跳壹下,如果驚動不大,它會繼續鳴叫。

不過抓捕紡織娘時要註意:它的2條細長的後退很脆弱,如果鹵莽的用手去撲,很容易把它的長腿碰斷。因此,比較可靠的方法是用紗網痘捕,或用大口的玻璃瓶,捕捉時將瓶口對準蟲的頭部前方,另壹手將其推送進瓶內。

飼養紡織娘,首先應準備好壹個容器,可以用竹篾、麥稈、塑料紗、尼龍紗制成。這幾種籠子中,以紗籠為最好,用竹篾制成的鳥攏式的籠子最差,因為底部用格子篾制成的籠,蟲腳容易踏空,不容易站立,晚秋時比較衰老的蟲極易折斷長腿。由於紡織娘的體形較大,籠子應盡可能寬大壹些,使它便於在籠內活動。也有人將它養在方形裝餅幹的鐵皮盒或圓筒豎立形的罐頭瓶內,這是為了不使鳴叫聲太響亮、太吵人。用這種籠子有它的優點:鳴蟲在鐵皮餅幹盒內鳴叫有金屬回音;鳴蟲在圓筒形罐子內鳴叫,可發出壹種“嗡”聲,聽起來也別有韻味。

飼餵紡織娘用的食物以南瓜花和絲瓜花為最好,其他如西瓜、南瓜、菜葉、水果及飯粒也可餵飼。餵飼的飼料品種宜經常變換,使其所獲得的營養更全面些。

值得註意的幾點是:

壹是,籠子應經常掛在涼爽通風的地方,特別要註意避免陽光直曬,否則很容易幹燥脫水死亡。

二是,籠子不能靠近有化學藥品或有煤煙的地方。

三是,籠子要懸空,要防止有貓、鼠或其他小動物去撲食。

四是,深秋氣溫下降幅度較大時,要及早采取保暖措施,以便延長玩賞時間,壹般可養至春節。

紡織娘是否衰老是可以辨別的,主要是從它的腹部顏色進行區別。腹部的顏色如果是綠色的、綠白色的或淡紅色,則是比較年輕的;而顏色發黃且失去光澤,則是比較老的。

此外,青壯年時期的紡織娘,翅色比較鮮明,衰老的紡織娘翅色暗淡,且復翅的邊沿常有殘缺,其爪花也磨損,握爪力已不夠強,抓不牢籠子。

挑選紡織娘時,應當選翅色鮮綠或深褐色,其肚子的顏色也應選綠色、白色或者嫩紅色的。

在體形方面,要選頭較小,胸部較寬闊、後翅扁大,6肢齊全無缺、身體各部分勻稱的個體。

蟋蟀(xishuai)(Gryllulus;Gryllus)無脊椎動物,昆蟲綱,直翅目,蟋蟀科。壹名促織,中國北方俗名蛐蛐。全世界已知約2500種,中國已知約150種,其中臺灣省50種。(另此處數據有疑問:世界上已定名的約有1400種以上,我國已定名有30種以上。)若幹種類為旱作物的害蟲。蟋蟀多數中小型,少數大型。黃褐色至黑褐色。頭圓,胸寬,絲狀觸角細長易斷。咀嚼式口器。有的大顎發達,強於咬鬥。前足和中足相似並同長;後足發達,善跳躍;尾須較長。前足脛節上的聽器,外側大於內側。雄性喜鳴、好鬥,有互相殘殺現象。雄蟲前翅上有發音器,由翅脈上的刮片、摩擦脈和發音鏡組成。前翅舉起,左右摩擦,從而震動發音鏡,發出音調。雌性個體較大,針狀或矛狀的產卵管裸出,翅小。雄性蟋蟀相互格鬥是為了爭奪食物、鞏固自己的領地和占有雌性。

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夜出活動。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蟋蟀的某些行為可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誘發。在鬥蟋蟀時,如果以細軟毛刺激雄蟋的口須,會鼓舞它沖向敵手,努力拚搏;如果觸動它的尾毛,則會引起它的反感,用後足脛節向後猛踢,表示反抗。

常見的蟋蟀(如北京油葫蘆)每年發生壹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卵單產,產在雜草多而向陽的田埂、墳地、草堆邊緣的土中。雄蟲築土穴與雌蟲同居。喜棲息於蔭涼、土質疏松、較濕的環境中。蟲口過於密集時,常自相殘殺。花生大蟋在廣西1年1代,若蟲在土穴中越冬,翌年3~4月出土,為害花生幼苗。6月上旬羽化為成蟲 ,繼續為害。11月中下旬,以若蟲開始越冬。成蟲、若蟲穴居深達0.6米甚至更深。新建的洞穴很簡單,只有壹個逃避孔。在產卵前增建3~5個供產卵用的支穴,並出外搜索花生嫩莖葉和種子,運回穴內儲存,以供飼養初孵的若蟲。初孵若蟲群居,數天後外出覓食,各自分別掘穴。

蟋蟀是中國東北地區、華北地區、長江下遊和華南地區的重要農業害蟲,它們破壞各種作物的根、莖、葉、果實和種子,對幼苗的損害特別嚴重。在南方,花生大蟋破壞花生幼苗達10%~30%,它們也危害玉米、黃麻、煙草、棉花、大豆和木薯,往往造成缺苗,影響收成。

常見的蟋蟀有:

中華蟋蟀(Gryllus chi-nensis)。體長約2厘米,體黑褐色。年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雄性發音器在前翅近基部,以翅摩擦發音。聽器位於前足脛節上。穴居性,常在地下、地面或磚石縫中活動,為害植物根、莖、葉、種子和果實等,多於夜間取食,咬食植物近地面的柔嫩部分,造成缺苗,是農業害蟲。

大棺頭蟋蟀(Loxoblemmus doenitzi),頭扁,前端平,向前傾斜,雄性頭向兩側明顯突出;

油葫蘆(Gryllus testaceus),身體暗黑色,有光澤,兩復眼的內上方具有黃條紋,直達頭後部。前翅淡褐色,也有光澤,後翅較發達,雌性的產卵器長達2厘米。夜間覓食,成蟲、若蟲均為害大豆、高粱、花生、瓜類、蔬菜等作物。全國各省多有分布。

蟋蟀生性孤僻,壹般的情況都是獨立生活,絕不允許和別的蟋蟀住壹起(雄蟲在交配時期也和另壹個雌蟲居住在壹起),因此,它們彼此之間不能容忍,壹旦碰到壹起,就會咬鬥起來。

蟋蟀是以善鳴好鬥著稱的。在蟋蟀家族中,雌雄蟋蟀並不是通過“自由戀愛”而成就“百年之好”的。哪只雄蟋蟀勇猛善鬥,打敗了其它同性,那它就獲得了對雌蟋蟀的占有權,所以在蟋蟀家族中“壹夫多妻”現象是屢見不鮮的。當然,從生物學進化論觀點來分析,這也是自然選擇,優勝劣汰,有利於蟋蟀家庭子子孫孫健康昌盛。此外,蟋蟀的鳴聲也是頗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調、頻率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夜晚蟋蟀響亮的長節奏的鳴聲,既是警告別的同性:這是我的領地,妳別侵入!同時又招乎異性:“我在這兒,快來吧!”當有別的同性不識擡舉貿然闖入時,那麽它便威嚴而急促地鳴叫以示嚴正警告。若“最後通牒”失效,那麽壹場為了搶占領土和捍衛領士的兇殺惡戰便開始了,兩只蟋蟀甩開大牙,蹬腿鼓翼,戰在壹起,其激烈程度,決不亞於古代兩國交戰時最慘烈的肉搏。

蟋蟀的分布地域極廣,幾乎全國各地都有,黃河以南各省更多。它喜歡棲息在土壤稍為濕潤的山坡、田野、亂石堆和草叢之中。

此蟲壹般在夏季的8月開始鳴叫,野外通常在20度時鳴叫得最歡,10月下旬氣候轉冷時即停止鳴叫。它每年發生1代,產卵在土中以卵越冬。

雄蟲遇雌蟲時,其鳴叫聲可變為:“唧唧吱、唧唧吱”,交配時則發出帶顫的“吱......”聲。

雄蟲好鬥,當兩只雄蟲相遇時,先是豎翅鳴叫壹番,以壯聲威,然後即頭對頭,各自張開鉗子似的大口互相對咬,也用足踢,常可進退滾打3~5個回合。然後,敗者無聲的逃逸,勝者則高豎雙翅,傲然地大聲長鳴,顯得十分得意。

蟋蟀因其能鳴善鬥,自古便為人飼養。據記載,中國家庭飼養蟋蟀始於唐代,當時無論朝中官員,還是平民百姓,人們在閑暇之余都喜歡帶上自己的“寶貝”,聚到壹起壹爭高下。據研究,蟋蟀是壹種古老的昆蟲,至少已有1.4億年的歷史。

每個寧靜的夏夜,草叢中便會傳來陣陣清脆悅耳的鳴叫聲。聽,蟋蟀們又在開演唱會了!蟋蟀優美動聽的歌聲並不是出自它的好嗓子,而是它的翅膀。仔細觀察,妳會發現蟋蟀在不停地震動雙翅,難道它是在振翅欲飛嗎?當然不是了,翅膀就是它的發聲器官。回為在蟋蟀右邊的翅膀上,有壹個像銼樣的短刺,左邊的翅膀上,長有像刀壹樣的硬棘。左右兩翅壹張壹合,相互摩擦。振動翅膀就可以發出悅耳的聲響了。每到繁殖期,雄性蟋蟀會更加賣力地震動翅膀,用動聽的歌聲,尋找佳偶。其中歌王當屬長顎蟋蟀。體長可達20毫米左右,觸角長約35毫米,因兩顆大牙向前突出,故名長顎蟋蟀,俗稱克斯。

除了善於歌唱,蟋蟀還十分好鬥。鬥架是雄蟋蟀之間的較量。蟋蟀相遇會用觸角辨別對方,兩雄相遇必然露出兩顆大牙,壹決高下。而壹雄壹雌相遇則是另壹番情景。兩只蟋蟀會柔情蜜意,互表仰慕之情。

古時娛樂性的鬥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磁制的蛐蛐罐中進行。兩雄相遇,壹場激戰就開始了。首先猛烈振翅鳴叫,壹是給自己加油鼓勁,二是要滅滅對手的威風,然後才呲牙咧嘴的開始決鬥。頭頂,腳踢,卷動著長長的觸須,不停地旋轉身體,尋找有利位置,勇敢撲殺。幾個回合之後,弱者垂頭喪氣,敗下陣去,勝者仰頭挺胸,趾高氣昂,向主人邀功請賞。最善鬥的當屬蟋蟀科的墨蛉,民間百姓稱為黑頭將軍。壹只既能鳴又善鬥的好蟋蟀,不但會成為鬥蛐蛐者的榮耀,同樣會成為蟋蟀王國中的王者。但是,玩弄蟋蟀壹定要註意不要玩物喪誌。

  • 上一篇:腸舒止瀉膠囊的功效與作用
  • 下一篇:銷售人員年終個人工作總結5篇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