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是怎樣選出的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是怎樣選出的

在政府采購中,專家評審是實現公平、公開、公正的“三公”原則最為重要的環節,也是直接決定誰能成為中標供應商的關鍵點。專家評審制度是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的重要內容顯著特色,政府采購的相關法律法規賦予了評審專家對投標文件的評審權和中標供應商的推薦權,專家的評審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政府采購過程公開性和采購質量。為此,如何保證評審專家能夠合理合法地行使其相應的權力,履行其職責;或者說如何搞好評審專家的管理工作至關重要,也是實現《政府采購法》及《招標投標法》立法目的最為根本的保證。圍繞如何做好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提升專家評審水平這個課題,各級財政部門研究的問題很多,肩負的任務也很重。下面,筆者結合學習體會和工作實踐,就如何做好評審專家管理、提升專家評審水平談點個人看法。

壹、進壹步規範政府采購評審專家行為的必要性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有明確的評審權利和義務,其評審行為受相關法律和紀律、職業道德約束,對評審意見承擔法律責任。評審專家參與政府采購活動是政府采購的重要環節,其行為直接影響著評審質量與效果,決定著采購質量和服務是否最優,采購需求是否滿足,采購價格是否優惠,供應商能否取得中標或成交資格。為防止權錢交易、防止評審專家與采購人、供應商串通等現象,有必要加強政府采購評審專家行為的監督與規範,明確評審專家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規範評審專家行為,從而保證政府采購活動的公平、公正。

政府采購評審專家行為規範是政府采購工作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體現政府采購活動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利益,保護政府采購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顯然,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的管理屬於公***管理的範疇。而根據公***管理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對壹項公***事務的管理至少應該包括如下內容:管理的主體(誰來管理),管理的內容(管什麽),管理的方式方法(如何管)和管理責任與效果(管得怎樣)等。為此,要搞好評審專家的管理工作就要從管理的主體、管理的內容、管理的方式方法和管理的效果等方面著手。只有完善這些管理內容並確保其在實踐中得以實施,才能保證評審專家正確履職,也才能實現政府采購的“三公”原則。

總體上看,自《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頒布以來,我國采購專家評審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績。這主要表現在:

1、各地各級財政部門紛紛建立起了評審專家庫,並且基本實行了“管用分離”;

2、專家評審運作機制基本成熟,已經完成了大量的政府采購評審工作

3、絕大部分評審專家能夠積極履行職責,秉公評審,依據法律和政策評出了合適的中標供應商;

4、財政部門能夠依據法律法規行使監督權,對於違法違規的評審專家給予相應制裁等。

二、目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們也應該看到,隨著我國政府采購的政治、經濟和國際環境的不斷變化,新的法規和政策的不斷出臺以及政府采購規模的不斷擴大,政府采購專家評審管理工作也遇到了不少問題。這些問題甚至影響到了專家的公正評審,有的甚至直接導致評審工作難以正常進行。具體可以歸納如下:

1.政府評審專家管理主體各自為政、層次不齊。依據《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的規定,各級財政部門主管並監督評審專家庫的建立與運行。這就意味著,各地財政部門應該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專家庫,同時根據各地的自身情況監督其運行,保證專家評審工作的正常進行。但是在實踐中,許多地方還存在著同壹地方的政府集中采購中心和社會采購代理機構分別使用不同專家庫的情況。也就是說,除由財政部門負責建立起來的專家庫以外,社會中介機構也有自己的專家庫。除各級財政部門主管的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之外,目前各地還有建設工程招投標專家庫、藥品和醫療設備采購的專家庫、科研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庫,等等。這樣就出現了同壹行政級別,不同的主管部門有不同的有關公***采購的專家評審庫。這些隸屬不同部門主管的評審專家庫各自為政。在絕大多地區,互不聯系,互不溝通,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僅就政府采購領域而言,專家庫的建設各自為政、層次不齊還表現在:專家管理主體層次過多,管理水平差異大。各地財政部門主管專家包括中央、省級、市級、縣級等部門的采購評審專家庫,等等。由於各級財政部門之間沒有直接的上下級關系,而只是業務指導關系,各級采購專家庫重復建設現象嚴重。比如同壹個城市,由於有不同級別的政府機關,則有不同級別的評審專家庫。而實際上,兩個不同的專家庫完全可以通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各級各地管理水平不壹,有的地方能夠實現由省級財政部門統壹制定標準、統壹操作平臺,對評審專家實行統壹管理;而更多的則由本級財政部門負責管理,還有的把專家庫下放給采購中心負責管理。

2.政府采購評審專家數量不足、素質不壹 。從全國各地各級評審專家庫的情況看,普遍存在著專家數量不足的現象。有的地方為了保證評審工作的正常進行,采取降低專家的資格要求,故意放寬準入的門檻,以擴大專家的數量。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壹些較小城市中具有專業技術能力的人還是不能滿足專家庫建設的要求。而根據《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評審專家原則上在壹年之內不得連續三次參加政府采購評審工作。這壹要求無疑使得原本就人員緊張的評審專家庫雪上加霜,許多地方的專家評審根本不能保證不超過三次。所以,違反該條款的情況屢屢出現,該條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已有的評審專家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情況堪憂。評審專家的定位應該是利用自己的專家技能、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絕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這就要求評審專家既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很好的職業道德,同時還能掌握國家政府采購的方針政策。但是,從實際情況看,由於各地財政部門對評審專家監管不夠、制裁不力等原因導致了普遍存在評審專家對自己和評審工作定位不準,屢屢出現違法違章事件,不能秉公執法。

 3.政府采購評審專家庫管理方法手段滯後。從目前情況看,各地專家庫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有明顯差異。總體來說,發達地區專家庫的管理方法已經逐步完善,而欠發達地區專家庫管理相對落後。同時,還有不少地方還不能夠實現專家的“隨機選取、管用分離”,甚至還存在人為操作、控制專家抽取、提前泄露專家信息的現象。這除了是因為不少地方沒有嚴格執行“管用分離”外,還有專家庫的管理技術手段落後、抽取人的責任落實不夠等原因。

4.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的知識培訓和教育明顯不足。依據《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的規定,評審專家不僅要有專業水平和執業能力,還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熟悉和掌握政府采購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方針政策方面的新規定,並參加必要的政府采購培訓。而從各地的實踐看,多數評審專家已經具備了專業水平和執業能力,但是,在職業道德、掌握的法律法規政策等方面有明顯的缺陷。這是因為,壹方面,各地對評審專家沒有必要入職教育;另壹方面,對於已經獲得了評審資格的專家缺少必要的後續培訓,許多地方甚至根本沒有任何形式的培訓。再加上,對於職業道德和法律政策把握的考察和教育本身又是壹件困難的事情。所有這些,則導致了各地評審專家素質難以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

5、評審工作不夠規範。壹是“隨機”帶來了“隨意”。在評審委員會的組織程序上,專家壹般是從專家庫中抽取,有時為了片面追求抽取的保密性和隨機性,卻忽視了由此帶來的隨意性。由於目前專家庫的建設還不十分健全,專家庫中的專家對各自專業知識的掌握、運用和對政府采購項目的理解等方面均有差距。因此在壹些有重大影響的重點項目上,無法確保評審委員會均由對口的壹流專家評委組成,只能靠“手氣”、碰“運氣”,無法保證評審結果的質量。二是代理費導致不公。按照現行法律規定,社會中介代理機構代理政府采購業務,可以從自己的專家庫中選擇所有的評審委員會成員。可是,許多專家的“隨機”產生實際上是“隨”招標代理機構的“意”而產生,而且評審專家的報酬完全是招標代理機構或者采購人來支付,即誰委托,誰付費。常言道“拿人錢財,替人消災”,評審專家的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因此大打折扣。所以,串標、陪標、圍標等暗箱操作現象在招投標活動中總是屢見不鮮。三是責權不明。根據《政府采購法》的規定,評委在評審過程中應獨立評分,任何人無權幹涉。因而,整個評審完全取決於評委的責任感和專業知識程度。可是,當評審結果明顯發生偏差或投標人對評審結果提出了置疑或投訴時,應該由誰負責對置疑和投訴的答復?如果評審過程的確存在問題,那麽對評審委員會的工作是否存在過失由誰來認定?由誰承擔因評審委員會的工作過失帶來的不良後果?由誰對評審委員會的評審工作進行現場監督?如何監督?監督者是否可以推翻評委的結論?四是評審時間比較短。從實際工作來看,除個別大型項目外,絕大多數采購項目評審時間不超過壹天。除了評審前核實專家身份並告知回避要求、宣布評審工作紀律和程序、介紹相關政策法規等,還必須給專家留出壹定時間用於熟悉采購文件、了解項目情況、掌握評審標準。因此,專家正式評審的時間非常有限,評審專家要做到認真閱讀、比較和評價每壹家供應商的每壹頁文件內容,將其專業知識和經驗充分運用到評審中,幾乎難以實現。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評審工作,專家“壹目十行”、“走馬觀花”的情況不可避免。五是分工協作不夠合理。在實際評審中,為了“加快進度”,評審委員會經常把投標文件按照數量平均分配,或將評分項進行大致分配後“各負其責”,最後將各自的評分“資源***享”並進行匯總、排名,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會將個別專家可能存在的傾向性、知識弱項甚至盲點、敬業程度不高等帶來的負面作用放大並影響到最終的評審結果。六是復核不到位。從實際情況來看,專家對復核工作普遍重視不夠,草草了事甚至根本就不進行復核,這給評審結果的公正性帶來了很大風險。

三、加強和完善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目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和評審中的諸如此類的問題,不僅影響了政府采購職能的充分發揮,而且還影響了政府機關形象。因此,加強和完善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提升評審水平,已成為刻不容緩、迫在眉睫的壹項任務。針對目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和評審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進壹步整合專家資源,統壹管理主體 。針對目前不同領域評審專家各自為政的現狀,應該考慮逐步過渡到壹個管理主體或聯合管理體的體制中。不管是建設工程領域、藥品及醫療器械、科研基金項目、政府采購等領域的評審專家庫都應該統壹起來管理,歸屬壹個管理主體或壹個聯合的管理主體。具體說來,將目前可以統壹到財政、發改委和人社等部門聯合成立的組織管理之下,並逐漸過渡到財政部門獨立管理模式中。

2.完善行政法規,提高規範效力。首先,修改與完善現有的《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拓寬《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的適用範圍,把所有領域和行業中涉及到專家評審的行為都納入到統壹的規制範圍內;統壹規範評審專家的管理內容,包括專家的最低資格條件、專家的資格審查、專家入職培訓、專家評審行為規範和職業倫理、專家的抽取與使用、專家的聘期與續聘、專家權利、義務和責任等等。同時,規範專家庫管理手段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範等內容;增加專家管理的壹些強制性的規定,如對管理主體和評審專家違法的制裁力度等內容。其次,並以行政法規的形式頒布。《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為財政部和監察部聯合發布的,屬於部門規章,其法律等級效力有限。在地方上,也有壹些地方政府頒布的其他規範性文件,其法律效力更低,約束力更差。為此,可以考慮在對《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進行修改完善基礎上,將其提交國務院,以行政法規的形式頒布,以增強其強制力和適用性。

3.豐富管理內容,提升專家素質。針對目前壹些地方評審專家庫中存在的專家數量不足,素質不壹的現狀,筆者認為各地各級評審專家管理部門應該著眼於未來,制定評審專家管理的中長期戰略。首先,加大宣傳力度,確立起評審是壹項公益事業的觀念。只有這樣,才調動起各地在職和退休專業人員參與評審的積極性,也才能保證評審專家的數量;其次,增強職業道德、法律政策的培訓,保持評審專家的可持續性;評審專家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道德涵養,熟知了政府采購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才能公正的進行評審;再次,加強對入庫專家的監督與評估工作。具體說來,就要定期對評審專家進行考察,建立起每壹個評審的專家的信用檔案。對違法違規的專家要及時依法進行制裁,並計入檔案。

4.建立信息平臺,強化科技應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確保對評審專家管理的及時、便捷和高效性。具體說來,專家信息庫的建設必須有專門機構和專門人員負責,並落實具體責任,在確保機密的前提下,保證使用專家方便而公正。為此,筆者建議:中央層面只保留財政部主管的評審專家信息庫,同時把工程領域、藥品及醫療器械領域、科研項目領域等評審專家納入財政部主管的專家庫裏,並統壹到同壹信息技術操作平臺。地方層面建立起由省、直轄市財政部門統壹主管、統壹調配的專家信息庫。由省、直轄市財政部門根據各地實際情況,整合專家庫資源,減少或者撤銷縣級專家庫,合並同壹城市的不同行政級別機關建立的專家信息庫,以確保資源***享、專家充足。除此之外,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確保專家信息庫管理、運行、維護、監督的信息化、科技化和現代化。還要建立起評審系統的全面電子化和壹站式網絡服務系統,完善網絡審批的各項制度和技術保證。

  • 上一篇:牡丹養什麽品種最好(了解牡丹的養護技巧)
  • 下一篇:小學每周安全教育的內容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