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食品安全驅動組合

食品安全驅動組合

關註食品安全,關愛生命健康。

-討論食品安全監管

新聞事件的後臺回放

2008年三鹿事件後,網絡上出現了壹些關於食品安全的嘲諷:

1,中國人完成了食品中的化學素養:

我們知道石蠟來自大米。

我們知道敵敵畏和火腿的區別。

我們從鹹鴨蛋和辣椒醬中知道蘇丹紅。

我們知道火鍋裏的福爾馬林。

我們從銀耳和蜜棗中知道硫磺。

從黑木耳中認識硫酸銅

而三鹿事件讓國人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學作用。

2.外國人喝牛奶變強壯。

中國人喝牛奶結石。

3.日本口號:壹天壹杯牛奶振興壹個民族。

中國人口數字:壹天壹杯牛奶震驚全國。

三鹿系列刑事案件的壹堆涉案人員終於被依法嚴懲。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田文華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罰金人民幣246885438+01000元。被告人高俊傑生產、銷售“蛋白粉”(摻有三聚氰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死刑,緩期執行,被告人張艷。

通過三鹿“毒奶粉”事件,給中國上了壹堂生動的食品安全教育課,代價是成千上萬兒童的生命健康。事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地方政府、乳品行業等。都做了總結和反思,做了各種承諾和表態。然而,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越來越嚴重。只是從2011年開始,已經有很多次了。隨後發生了重慶“毒辣椒”事件、廣東中山墨粉條事件、湖北宜昌“毒生姜”事件、遼寧沈陽毒豆芽事件、江蘇丹陽西瓜膨大劑事件、上海饅頭染色事件以及近日席卷全國的地溝油事件...

(壹)中國食品安全現狀

在回答“妳最擔心的安全問題是什麽?”前段時間,Sina.com的調查結果顯示,30.7%的受訪者認為是食品安全問題,排名第壹。據記者走訪,食品安全存在“四大罪”,最讓消費者擔憂。

壹罪:“藥殺了妳”。蔬菜水果農藥殘留超標,部分食品違法使用和濫用添加劑,危害消費者健康。

兩宗罪:“黑心”。每年都有大量的食品從“黑作坊”、“黑工廠”、“黑市”、“黑窩點”流向市場,環境骯臟,生產不規範,質量不達標。

三宗罪:“蒙面”。壹些食品生產者、銷售者“以假亂真”、“以次充好”,以多種方式欺詐食品,消費者真假難辨,上當受騙。

四宗罪:“玩弄概念”。各種貼著高科技標簽的轉基因食品、納米技術食品、有機食品大行其道,其中不乏標簽模糊、不規範的產品,往往讓普通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花錢,在糊裏糊塗中消費。

在談到如何根除“四宗罪”時,受訪消費者有“三個希望”:壹是希望杜絕“軟監管”,二是希望重建食品行業的信用體系,三是希望提高監管和維權意識。(以上信息來自現代快報2065 438+01 9月9日)

總結起來,食品安全有以下三個特點:壹是問題食品越來越廣泛。問題食品已經從傳統的糧油、肉、禽、蛋、豆制品、水產品等主副食品擴展到水果、酒類、幹貨、乳制品、炒貨等。,呈現出立體、全方位的趨勢。第二,問題食品的危害越來越深。已經從食品外的健康危害變成了食品內的安全危害。以前我們只關註食物中的細菌總數,現在深入食物的是農藥、化肥、化學品的殘留。第三,制毒和制作劣質產品的方法越來越多樣和“深入”,手段越來越隱蔽,從食品的外部到內部,從物理到化學。從有毒有害食品的曝光來看,很難想象不法分子制毒制假的手段多種多樣。

(二)原因

權威部門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相關部門* * *檢查各類食用農產品、食品及相關產品生產經營單位3552萬個,查處各環節違法違規行為13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締和制止違法企業65438+萬余家(新華社2065.438+065.438+0年5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了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情況,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副檢察長邱介紹,去年9月以來,最高人民檢察院掛牌督辦了76起影響較大的制售假冒偽劣食品案件。今年全國檢察機關* * *立案查處涉及食品安全的職務犯罪案件37件57人,其中瀆職犯罪39人(摘自5月23日法制晚報2011)。由此可見,整頓食品安全的力度並不大,但有毒食品的“生命力”並沒有明顯下降的跡象。為什麽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頻發?

有毒食品層出不窮,完全無視中央到地方的三令五申,成為“無敵蟑螂”。這其中,既有制度缺失、執法不嚴、官員政績等因素,也有道德因素。經過分析比較,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沒有行業準入門檻,生產經營者難以區分,尤其是原有食品免檢制度的存在,讓企業橫行無忌,留下了很多監管空白。另外,目前我國法律對違法企業的處罰較輕,不能殺雞儆猴。現在是“拔雞毛給猴看”,企業違法成本太低。

2.多頭監管,執行不力。目前,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是“分段管理為主,品種管理為輔”的模式,導致食品安全管理條塊分割、溝通不暢。由於這些部門的管理體制不同,人、財、物主管部門各有主,所以“組織聚集”增加了政府管理食品安全工作的難度。往往需要多個部門來監管壹個方面的事務。國家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衛生部分合的歷史表明,建立獨立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思路不是很清晰,這不僅影響了食品安全監管的有效性,也造成了責任不清的弊端。

3.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不完善,主要表現在與國際接軌不到位,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結構設計不盡合理,對標準的深入研究不夠,部分標準執行力差,甚至強制性標準執行不力。比如7月份修訂頒布的乳品行業標準,被專家評價為“世界最差”,中國被稱為“世界最差標準”。

4.政府對食品安全的監管需要運用法律法規和相應的政策工具。目前政策法規不完善,無法法制化、制度化,沒有長效機制。面對不斷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往往采取“救火式”治理,哪裏出現問題,事件發生後“刀槍入庫,馬往南放”。於是,制假售假屢禁不止,甚至愈演愈烈。

5.財政投入不足,檢測機構資源配置不合理。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國家財力不足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國家財政投入不足造成了以下三個問題:壹是國家急需的部分檢測項目能力不足,如食品中未知有毒有害物質、違禁物品、激素、農藥殘留、獸藥殘留、二惡英、瘋牛病檢測、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等的鑒定技術。監督檢查能力與國際水平的差距在逐步拉大,制約了食品衛生監督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利益驅動執法導致執法部門執法行為偏差。比如,壹些執法部門把執法的重點放在有經濟利益的執法行為上,以罰代刑,而且壹旦受到處罰,監管執法工作又緊又松,違法行為屢禁不止,有的甚至為違法經營者充當保護傘。三是基層食品衛生監督機構的設置和技術人員的配備不能滿足監督工作的需要。

6.食品生產經營者誠信缺失,道德價值觀扭曲。食品生產經營者只註重金錢,失去了道德底線。他們中的許多人無視法律的禁止,鋌而走險,盡最大努力違反法律。目前,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消費者都很難掌握企業食品衛生質量的信用狀況,難以消除信息不對稱,鼓勵守信者,打擊失信者,追溯責任,形成誠信的商業氛圍。

白在微博中發表的壹段話很值得玩味:我們現在都是原告和被告。賣豬肉的高高興興的用豬肉摻瘦肉賺的錢出來買饅頭,沒想到饅頭被別人染色了。然後賣染色饅頭的人出來給孩子買奶粉,裏面有三聚氰胺。每個人都在傷害別人,每個人都是受害者。這是壹個惡性循環。

三、政府監管的必要性和不足

為了懲罰無良和非法的食品生產商,國務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員會。其職責包括:分析食品安全形勢,制定規劃和指導原則,提出監管政策並領導實施。但是,監管要落實,要長期,而不是口號和承諾。上海出現染色饅頭後,上海市食安辦主任王龍興為“染色”饅頭向公眾道歉。他還表示,在調查過程中,公眾更渴望看到的,不僅僅是口頭聲明、決心甚至是保證和承諾,還有類似染色饅頭的食品以後能否不再出現在老百姓的餐桌上,以及以後的生活中如何吃到安全的食品、安全的肉、安全的饅頭、安全的食品。這是普通人的眼睛壹直盯著的,而且在這方面。不要在出問題的時候被迫做出承諾和道歉,所謂的危機公關,因為承諾和道歉不會改變有缺陷的食品安全體系。這恐怕才是人們最擔心的,最希望的是常態化的日常監管和源頭治理,而不是零敲碎打的治理,否則以後類似“饅頭事件”的其他事件必然會再次發生,到時候相關部門就麻煩了。

(壹)政府監管的必要性

1,信息不對稱導致市場失靈。

由於信息不對稱,掌握更多信息的制造商可能會有機會主義行為,這將損害消費者的利益,降低整個社會福利,使市場無效率。第壹,食物質量如何只有食用後才能判斷?在食品生產加工過程中,大量現代技術的應用,使得消費者僅憑感覺或經驗對食品質量安全做出合理判斷越來越不現實。二是食品質量安全質量的很多信息,比如食品中是否有激素,是否有抗生素,農獸藥殘留是否超標等。,都超出了消費者的能力。這說明食品市場存在嚴重的不對稱,消費者始終處於劣勢,難以對所選食品的安全性做出準確的判斷,導致市場機制失靈,出現劣質食品驅逐優質食品的現象,最終導致食品市場的無序。因此,為了維護食品安全,保障生命健康,需要適當的政府監管。

2.公共利益的需要

問題食品首先危害的是人的健康,關系到人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全民的生活質量,甚至關系到人們體質的長遠規劃。第二,對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有影響。食品行業的發展取決於消費者的需求,而消費者的需求取決於質量和安全帶來的消費者信心。之前的食品安全事件,甚至壹些關於食品安全的虛假謠言,都帶來了嚴重的後果,比如減產,工人下崗。有些甚至對整個行業影響很大,產業復蘇非常困難。三是對政府公信力和國家形象的影響。接連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消費信心,嚴重沖擊了社會誠信和道德體系,甚至影響了政府公信力。壹些食品安全事件還涉及海外國家,對國家形象和外貿出口造成了不利影響。

3.抵制惡意競爭的需要

目前中國食品行業競爭激烈。同時,雖然我國人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在逐步提高,但總體上對價格非常敏感。因此,食品工業壹方面必須通過深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另壹方面又不得不保持產品的低成本以獲得競爭優勢。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雖然會貨比三家,但往往會比較價格而不是質量。至於食品的安全性,僅僅通過食品包裝的保質期來判斷,使得壹些不法廠商在食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劣質原料,降低加工質量,以低價吸引消費者,從而導致市場錯位。

(二)缺乏政府監管

如果追根溯源,生產者、銷售者、監管者等誰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似乎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我們可以理解的是,每次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爆發,幾乎只有生產者負責賠禮道歉、整改、被處罰;質檢、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門其實只負責突擊行動、道歉和認定。可能存在壹個嚴重的問題,即權力不能得到有效的“監督”。在過去壹系列震驚中外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除了對生產和流通領域的幾名責任人進行了懲處外,監管領域的責任人很少受到懲處。逍遙法外的監管部門,在壹波又壹波的重大食品事件中,壹次又壹次表現出的“連夜突擊檢查”的精神、決心和總結,很容易被認為只是壹種權力的政治秀。秀的背後是權力的傲慢和不真誠。

1,衙門作風,監察部門上級。壹些監管部門養成了“讓生產者取樣送檢”、“在辦公室看樣品”的監管習慣。

2.地方保護。基層監管人員在進行監督檢查時,有時會遇到上級領導的“問候”,要求對個別食品企業“有些照顧”,這些企業要麽是當地納稅大戶,要麽是某個領導吸引的項目,不允許輕易動。

3.集中突擊抽樣和清查只能做到壹時,治標不治本。在重大節日裏,我們經常看到政府相關部門深入農貿市場、超市進行檢查,但平時卻很難發現,甚至消費者投訴無門。政治運動中壹陣風的監督很難取得有效的效果。我們應該知道,我們不僅僅在節假日需要安全的食物。因此,只有建立壹個長期的、常態的工作機制,才能真正紮緊食品安全網,重建消費者信心。

懲治食品安全違法行為並不難。2009年6月實施的《食品安全法》規定,罰款可達問題食品原價的10倍。嚴重問題可能導致吊銷營業執照。去年9月發布的規定將死刑列為懲罰手段,但即便如此也沒能震懾黑心的制片方。從《食品安全法》的制定實施到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成立,從乳業整頓到各種專項整治和抽檢,監管力度不大,食品安全立法力度不小。然而,安全事件的壹再曝光和消費者信心的受挫,說明反思和整改仍然薄弱,更需要對食品行業的各個環節和體系進行“全面掃描”和“全面升級”。

第四,借鑒國外經驗:全程監控加巨額賠償

食品安全關系到每個人的生命健康,也是壹個全球性的問題。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食品安全事故經常發生。比如德國,2010年末在雞蛋、豬肉、雞肉中發現了致癌的二惡英。截至201110年底,美國“毒哈密瓜”疫情已蔓延至19個州,造成17人死亡,84人患病。相比較而言,這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從農場這頭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但食品安全事故仍時有發生。

第壹招:嚴控源頭——監管觸角伸向產地。

從食品供應源頭,實施嚴格的監控措施。牛、羊、豬等食用動物將被貼上標簽,並由網絡計算機系統進行跟蹤和監控。屠宰場也要保留這些動物的詳細信息,標明被屠宰動物的來源。市場上的肉類產品應攜帶“身份證”,以表明其來源和目的地。

第二招:重視流通環節——對每種食物“建檔”。

應記錄農產品(如米粉、水果和蔬菜、肉制品和乳制品)的生產商、農田位置、使用的農藥和化肥、使用次數、收獲和銷售日期。有關部門要把這些信息收集起來,整理成數據庫並開通網頁,給每個農產品分配壹個“身份證”號,供消費者查詢。有了“身份證”,農產品溯源管理模式將變得易於操作。

在德國,食物鏈和可追溯性原則得到了很好的實施。以消費者在超市看到的雞蛋為例,每個雞蛋上都有壹個紅色的數字。比如2-DE-0356352,第壹個數字用來表示蛋雞的飼養方式,“2”表示圈養母雞的生產;DE表示生產國為德國;第三部分中的數字代表蛋雞所在雞場、雞容器或雞籠的編號。消費者可以根據紅色數字傳達的信息進行選擇。

如果出現食品安全危機,也可以根據代碼快速找到原因。2010,10二月底,德國安全食品管理機構在部分雞蛋中發現超標致癌物二惡英,引起德國國內高度關註。通過對有毒雞蛋的追查,相關機構很快鎖定了石勒蘇益格-霍爾果斯泰因州的壹家飼料原料供應商。該公司向飼料生產企業供應受工業原料汙染的脂肪酸,導致其下遊工業產品二惡英超標。隨後,德國政府迅速隔離了4700個受影響的養豬場和家禽養殖場,並強行宰殺了8000多只雞。

第三招:食品造假要嚴懲。

在食品安全體系相對發達的發達國家,食品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各國對此都加大了處罰力度,其中不乏值得借鑒之處。

德國:刑事訴訟加巨額賠償

2010年底,德國北萊茵-威斯特伐利亞州的養雞場被發現受到致癌物質二惡英的汙染。2065438年6月6日,德國警方立即對石河的飼料生產商“哈勒斯和燕琪”進行調查。7月7日,德國農業部宣布暫時關閉4700多家農場,並禁止銷售受汙染農場生產的肉蛋產品。

德國檢方已對這起二惡英事件的肇事者啟動刑事訴訟,而受損的農場則計劃提起民事賠償,賠償金額可能高達每周4000萬至6000萬歐元,可能會讓肇事者徹底破產。

韓國:毒食品被禁10年,罰款很高。

法國:出售過期食品,立即關閉。

第四招:食品召回構築最後屏障

問題食品召回制度是食品質量缺陷被發現後的補救措施,是防止問題食品流向餐桌的最後壹道屏障。

對於不合格食品的召回,德國食品安全局和聯邦消費者協會共同成立了“食品召回委員會”,負責問題食品的召回。2004年,在“食品召回委員會”的監督下,亨特格爾公司發現該公司生產的孕婦奶粉和嬰兒豆粉中含有“白氏腸桿菌”,威脅消費者尤其是嬰兒的健康。事件發生後,亨特格爾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召回產品。此外,

第五招:完善食品安全法,用法律保護。

2009年,美國加快了食品安全立法的進程。繼2009年消費品安全改進法案之後,它又通過了幾項2009年食品安全改進法案。沒有壹個體系是萬能的,美國相對先進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仍需不斷完善。今年6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食品安全現代化法案》。美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迎來巨變。奧巴馬政府的改革是根據不斷變化的現實對美國食品安全體系的調整。在過去的100年中,美國的食品安全體系通過不斷的改進不斷走向成熟。

英國和德國的食品監管體系也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積累和發展。英國食品安全監督機構食品標準局成立於2000年。此前1990頒布了《食品安全法》,對食品質量和標準做了詳細規定。《食品安全法》是在1984《食品法》的基礎上修訂的。還可以找到壹些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法律。德國食品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79。到目前為止,德國關於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有200多部,涵蓋了原料采購、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等各個環節。可見,發達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由來已久,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也在與時俱進地不斷修訂和完善。

五、關於整治我國食品安全問題的壹些思路和建議。

要樹立“壹切為了人,為了人的健康”和“審慎義務”的執政理念,真正把消費者當上帝。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只允許安全的食品;保護消費者免受欺詐,嚴防欺詐;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為消費者提供真實的信息。具體思路和建議如下:

1.完善立法和食品安全標準。按照《食品安全法》對食品安全監管的要求,打造無縫隙監督管理體系,形成科學合理、層次分明的完整法律責任體系,為追究食品安全責任、賠償食品安全問題受害人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有必要盡快完善標準體系。全面清理整合現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衛生、食品質量標準和行業標準,加快解決標準缺失、重復、矛盾等問題。對暫時難以出臺國家標準的,要先制定產品安全、生產工藝、檢驗方法等方面的地方標準或規範性要求,鼓勵企業制定嚴於國家和地方標準的企業標準,防止出現監管空白。

2.加強行政管理。通過整合監管體系,既要避免監管空白,提高監管效率,節約監管資源,又要防止職能交叉和相互制約,充分發揮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效能。強化地方政府屬地責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領導,克服地方保護對食品安全監管的幹擾。要把食品安全作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支持監管部門正確履行職責,營造良好執法氛圍。要求各監管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責任到位,相互銜接,形成完整的監管鏈條和責任追究體系。食品行業產業鏈長,環節多,監管力量分散。要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率。我們常說食品安全問題是‘九龍治水’。為什麽?經濟學中有壹種“搭便車”的尷尬。食品監管部門很多,每個監管環節都會想,我這裏不管,別人自然會管;另壹方面,如果我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管理,食品安全不會出問題,但其他部門會“搭便車”,所以打破這種重疊的體制勢在必行。

3.延伸和完善監理產業鏈。食品質量監管應覆蓋全產業鏈。實施“全產業鏈”、“從田間到餐桌”的食品質量和制作食品原料的檢驗監管。需要在立法中明確各個監管部門的職能範圍,以及問責的程序。在此基礎上,可以考慮建立壹個跨部門的食品監管機構,統籌管理各個流程的食品安全。為了杜絕相互推諉的窘境,尤其需要明確界定監管部門的失職。壹旦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地獄買單,責任人,可以作為例子參考。在壹些西方國家,壹旦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最高到衛生部長,最低到相關監管部門的負責人都要引咎辭職。

4.在復雜的現代社會,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政府應該歡迎和倡導社會力量介入食品問題管理,並做出相關的制度設計。

面對壹波又壹波重大食品安全問題的沖擊,無法有效解決。許多學者認為,由於糧食問題涉及各種利益和行為體,任何壹方的單壹突擊都無法有效解決,而必須有壹個全面的“社會治理”概念,即在社會利益和主體多元化的現代社會,政府只能讓企業、非政府組織、社區等主體參與治理,運用法律、市場、協商和行政手段。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得到有效治理。因此,食品問題的治理不僅需要對生產者、監管者、銷售者等主體進行有效的權力制約和立法跟進,還需要引入社會力量參與食品安全的監管和監督。相比之下,後者急需發展。

就食品安全而言,應該重視行業協會在制定行業標準、規範行業自律方面的作用和獨立性,但目前行業協會能發揮的作用相對有限。此外,要特別重視媒體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作用。媒體可以與高校食品安全研究機構合作,及時發布權威研究機構的食品安全相關信息,從而對監管部門形成監管壓力。

5.增加食品安全違法成本。

要堅持重典治亂,加大違法成本,增加違法者痛苦。生產者之所以敢冒險,是因為冒險的收益遠大於違法成本。正是這種經濟利益讓生產者在誘惑面前放棄了道德理性。因此,食品安全法還應該通過懲罰性賠償來提高生產假冒偽劣食品的成本,利用經濟杠桿來促進生產者從經濟人向道德人轉變。具體來說,可以提高賠償金額和處罰力度。現有的10倍的賠償金額顯然是壹個有爭議的金額,因為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維權的成本可能會超過10倍的賠償金額,壹次10倍的賠償金額未必會傷到有意生產者的筋骨。

6、建立企業信用體系

重要的是,賺錢是企業經營的目的,但企業生產的產品是面向廣大人民群眾的,不能因為壹己私欲而生產損害人民群眾健康的產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塑造誠信企業,可以從源頭上預防食品安全。誠信建設,說到底就是法制建設,誠信,是民法中的帝王條款。是傳統美德的合法化。今後要把企業或經營者的誠信建設作為壹項基礎性、常規性工程,建立量化考核體系,持之以恒,因為這是壹件至關重要的大事。只有這樣,企業和商家才能把消費者當成真正的上帝,才能保證食品安全。

7.根據查獲情況對舉報人進行獎勵,充分發揮群眾的監督力量,讓不法老鼠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凈化食品市場。

8.加強基層監管部門人力、設備、經費保障,將罰款與部門利益脫鉤,嚴禁罰款返還或變相“旁觀”。我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工作。大多數食品安全問題發生在基層,也是在基層解決的。地方政府是否建立了工作責任制,經費保障落實情況,應是近期檢查問責的重點。

標簽

為了增強消費者的信心,政府必須采取具體措施。“零容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如果受到懲罰,他會傾家蕩產。調查不能不了了之。違法成本遠大於違法所得,可以形成“高壓線”,帶來威懾力。食品安全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關系到政府和國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經成為衡量人民生活質量、社會管理水平和國家法制建設的重要方面。食品安全與人民生命財產息息相關。民以食為天。我們相信,只要有關部門嚴格監管,市場積極配置資源,企業誠信經營,食品安全問題終將得到解決。讓我們希望這壹天會很快到來,我們都可以吃到安全的食物。

  • 上一篇:西地那非說明書
  • 下一篇: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原創)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