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人浮躁時怎麽辦?

人浮躁時怎麽辦?

人浮躁時怎麽辦?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體內有各種生物鐘,並有各自的循環周期。如智力生物鐘為33天壹循環,情緒生物鐘為28天壹循環,體力生物鐘為23天壹循環等。所以人有時感覺情緒波動和心情煩躁是很正常的。雖然我們不能改變自己的生物節律,但可以通過調節緩解不良情緒,縮短情緒波動的時間,減少心情煩躁帶來的不良影響。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1.心理暗示法:暗示是壹種心理現象,有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之分。心情不佳時,如果對自己采取消極暗示,只會“雪上加霜”,更加煩躁;這時應該對自己采取積極暗示,告誡自己這是正常現象,烏雲終會散盡,同時多回想壹些以前經歷過的美好情景和值得自豪的事情,就能緩解心理壓力。人們常說的“阿Q精神勝利法”,從心理學角度看實際上就是壹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應該說這種方法在特定時期和場合是很有實際效果的。

2.目標轉移法:如果妳因為某件事或某個人而感覺心情煩躁,註意力無法集中,就不要強迫自己做事。這時不妨看看電視、聽聽音樂、寫寫日記,或者讀壹兩篇美文。妳可千萬別以為這是浪費時間,實際上這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妳的情緒會很快得到緩解和放松,才能更好地做自己該做和想做的事。

3.思想交流法: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同他人交流的欲望和需要。有些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心事,不願意把心裏的苦惱、委屈和悲傷說出來,這樣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會加重自己的煩躁,久而久之還可能產生心理障礙。正確的做法是找壹位知心朋友交流、談心,也可以上網找壹位網友聊天,或者對著家裏的某壹件物品說話,傾訴自己的心事,以起到逐漸消除煩躁的效果。

4.運動釋放法:如果說前面三種方法是“精神療法”,那麽這種方法就是壹種“物質療法”——通過消耗體能來達到消除煩躁的目的。心情煩躁時,可以到操場跑上幾圈,打壹場球,活動壹下筋骨,或者對著遠方吼上幾聲,高歌壹曲,讓自己全身放松。這些做法經實踐證明很見效,也正好印證了“生命在於運動”這句名言。

《浮躁:科技界流行的瘟疫》引發思考

8月13號、14號兩天,科技日報“熱點聚集”版連續刊登本報記者張文天寫的文章《浮躁:科技界流行的瘟疫》。這篇文章在科技界引起了很大反響,許多報紙和網絡予以轉載,電臺、電視臺也給予極大關註,我們還收到不計其數的電話和讀者來信。盡管有人對文中所舉個別事件表示異議,但文章的基本觀點卻得到廣泛的認同。可見,在這個問題上,科技日報不辱使命:我們撥動了社會、特別是科技界壹根敏感的神經,而且這根神經還要繼續撥下去,今天開這個座談會目的也在於此。

浮躁從哪兒來?

北京大學教授孫亦梁

今天座談“浮躁”,這個詞很難確切地概括當前科技界的問題。現在存在很多問題,這確實是大家關心的。有很多事,我也有感受。比如沙塵暴的問題,我當時就覺得很奇怪,這麽快就能解決沙塵暴的起因問題。有這麽簡單嗎?

浮躁是從哪兒來的?這篇文章我讀了三遍。我覺得這篇文章確實說出了壹些問題,但說得還不夠坦率。但科技日報作為科技界自己的報紙,能夠揭自己的短,我很高興。

不能壹撒米就要雞下蛋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郭保章

我是科技日報的忠實讀者,十幾年自己掏腰包訂報紙。但是,有壹段時間我對妳們報紙很有意見,我認為這種浮躁現象與妳們宣傳也有關。最近《科技日報》有變化,我很高興。妳們要是再不變,我就不訂了。

浮躁起因於急功近利。領導不能壹撒米就要雞下蛋。

需要綜合解決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咨詢中心勘探部主任翟光明

我喜歡看《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對科技方面介紹的很全面,也有壹些科技方面問題的討論,還對壹些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討,但對科技方面的批評比較少。這篇文章寫得很好。我不敢說“浮躁”這種說法很確切,但文中所說的問題在科技界確實比較普遍地存在。我認為,現在實行的職稱評審制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矛盾。還有大家都爭著搶項目,有時甚至將壹個項目拆成幾個,因為項目就是錢。研究成果出來,評了獎,就存檔,這樣的成果能有什麽作用呢?這種現象相當普遍。

很多問題需要綜合考慮解決,上面的引導很重要。比如沙塵暴問題確實需要研究,但應精心分析,精心做調查,做壹些綜合分析,而不是匆忙看壹下,就以為搞清楚了。也許有些東西我們壹時還不能說得非常準確,但是要有根據地對問題做壹些研究,哪怕錯了也沒關系,在沒有分析、研究的情況下進行論證,就會出現大問題。

這篇文章能夠在科技界攪壹下,很有必要,以引起從上到下的重視,有利於改變我們目前的狀況。

中國人是能吃苦能踏下心來做學問的

鋼鐵研究總院院長幹勇

“浮躁”在科技界提得很早,我認為這種提法不錯,但是這裏要解決什麽問題?我們最後要達到壹個什麽目的?這是需要探討的。如果只是壹般的學風,壹般的風尚問題,那是另外壹種解決辦法。中國人是能吃苦,能踏下心來做學問的。中國的中學生都可以壹天坐十個小時在家復習功課,更何況大人,因此不能說中國人不能靜下心來。我們的體制在運行過程中是在促成這種“浮躁”現象還是減弱“浮躁”現象?目前從壹些機制上就促使他註重見到短期效益,不浮躁怎麽辦?他沒法靜下來。企業沒有錢提供踏踏實實的工作環境和先進可靠的科研設備,他拿不出大技術,就只有拿些小技術來對付。為了賺錢,不成熟的成果就往外推;用各種出彩的語言爭取課題,爭取到課題就是錢,這當然也是浮躁的表現。問題是,造成這種浮躁的根本原因在哪兒?

我們還要問的是,從科技總體發展水平看,中國現在是否跟上了世界發展速度?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的距離是拉大了還是縮小了?這裏是否有體制方面的問題,不能用“浮躁”掩蓋壹切。總之,我看了這篇文章很解氣,但是我不知道該怎麽辦。

“浮躁”有深層次的原因

北京冶金有色金屬研究院副院長敖宏

看了這篇文章感到很解氣。“浮躁”有很深層次的原因,有社會的、體制的、科技評價體系的,等等,當然,也有團體或個人的。

比如從個人來說,現在大學生壹畢業分到像我們這樣的研究院,他總要跟別人比,希望能盡快成名、成家。要成名成家,就得多出論文、多出成果,就要考慮在盡短的時間內多出文章,多拿紅本。現在整個社會風氣就是這樣,妳怎麽讓他們踏下心來。

現在大家都在爭項目,有了項目才能有錢。有的人同樣壹個題目變換各種方式,然後爭各種項目。比如北京爭完了,變個題目爭國家的,自然科學基金爭完了,再爭偏技術的,再爭偏工程的,同樣的題目分好幾塊,這樣可能壹下拿五個項目。其實這是浮躁,但是不這樣,他在研究院就呆不住。這裏有社會的原因,體制的原因。

我們這樣的研究院變成企業以後,為了生存,短平快項目明顯超過重大項目。項目越做越小,就像撒胡椒面,這樣的成果越來越多,也越來越不值錢。

這篇文章寫得確實非常好。關鍵是問題怎麽解決?

浮躁是壹個整體利益驅動的結果

清華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書練

我是偶然看到這篇文章的,文章寫得確實比較是時候。我經常想,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可能在新壹代科學家裏就要出泡沫科學家,出泡沫成果。這個問題牽扯到國家的長遠利益,這樣下去,諾貝爾獎不是離我們近了,而是遠了。當然,我們不是只拿諾貝爾獎衡量。

在目前的狀況下,浮躁是壹個整體利益驅動的結果。這裏有體制方面的問題。比如,壹個教授壹年必須拿到20萬到30萬的經費。把這種非學術的指標強調得過分了,路子就會走歪。有人在寫報告時,明明知道這點錢不夠做某個項目,但為了爭取經費,還是把指標提得很高,其實根本做不到。

這篇文章很好,這種事情大家多呼籲呼籲,總會引起註意的,有益於解決問題。

要允許有價值的失敗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胡亞東

今天聽了這個會有很多感受。我想說,很多研究成果,不壹定有用,也許做出100個,99個沒有用。比如,關於藥品的研制,要合成壹萬種化合物才能找到壹種有效的藥物,壹萬分之壹,那9999次等於白做了,是不是白做?沒有那9999次,不可能有這壹個。妳承認這壹個,也應該承認那9999個。如果做出的研究成果,沒有被生產和應用所利用,就不承認,這樣也會產生浮躁。要允許失敗,有價值的失敗。

我們正處在壹個轉型時期,改革會使我們承受很多痛苦。我國有那麽多研究所,越來越膨脹,在轉型期必然感到很大的壓力,這也是產生浮躁的壹種原因。

浮躁問題引起了很多關註。浮躁是壹種精神、文化方面的現象。到底怎麽能夠不浮躁,這確實是壹個難題。浮躁這個題目大家非常關心,但是至於能不能解決,也許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還是要把這種現象提出來,熟視無睹、麻木不仁就更加可怕。

公雞不下蛋也有價值

北京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副教授任元彪

第壹,討論這件事情很有意義,也具有強烈的緊迫性。我的基本觀點是,科技界的浮躁現象的確很嚴重。浮躁是壹種很普遍的社會現象,但我覺得科技界的浮躁並不比整個社會更嚴重。比如張記者文章中講到的剽竊、抄襲的第壹個例子,那個人就因此沒有當選優秀青年科學家,這就顯示出科技界本身有抗衡能力,不管炒得有多厲害,在科技界就沒有得到認可。當然這不等於說這件事情就不急迫,因為科學是求真求知的,如果整個科學界、知識界都很浮躁,那麽科技還有什麽指望呢?

第二,對於成因的探討。張記者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原因。任何事物都是相互關聯的,很難說哪個是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為最根本的主要原因,在於整個社會的浮躁,並不是說科技界怎麽壞,幹出了什麽傷天害理的壞事。

第三,怎麽解決這個問題。當然不能說等整個社會改變了,科技界再來改。要按科學的標準衡量科學工作。科技界本身要把科學的壹些規律探討清楚。應該明確提出,既然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科學就有它本身的重要性,而不必直接與有用相聯系。公雞就是不能下蛋,但不能因為公雞不下蛋就不要公雞,沒有公雞就沒有母雞。就是母雞也是從小雞而來,也有不下蛋的時期。每個部門總有自己的“公雞”,總有不下蛋的。要在妳的行業、領域裏確定出哪個是妳的“公雞”,但是公雞還是要養,沒公雞,母雞也下不出蛋,這就是說用科學的方式度量科學,用技術的方式度量技術,不能眉毛胡子壹把抓。母雞下蛋有價值,公雞不下蛋也有價值。

科學不僅是追求真理的神聖事業,還是飯碗

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副教授王蒲生

關於浮躁問題,《科技日報》關註得比較早,去年理論版就發過壹版文章,而且其它媒體也有關註。在媒體、學界、管理部門,這個問題引起了普遍重視。

另外,關於浮躁,我的看法跟任元彪的有點相似,科技界肯定不是最壞的。另外這是前進中出現的問題,我們爭資源,有浮躁現象,首先是資源多了。大河奔流的時候才有泡沫,不動的時候沒有泡沫。我並不是說泡沫是壹個好現象,問題是我們怎麽定位。

另外,科學的失範現象也不是特別可怕,國外也有。科學職業化以後,科學不僅僅是追求真理的神聖事業,而且還是飯碗,95%是吃科學這碗飯的,我做它,是因為他能給我提供壹個職業,這是規則允許的,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追求利益最大化,可能會出現壹些非道德的現象,也是很自然的。

至於怎麽治理,我有兩個方面的想法。科學家本身的倫理道德、科學規範,要靠老師教學生,把好的傳統教下去、傳下去。另外,要建立嚴格的規範,我們要建立競爭機制、評估機制,評估機制的建立完善非常重要,評估壹項成果時,需要同行專家評審,隔行不行。再壹個就是要實行回避制度,否則有些倫理問題無法制約。比如,同等條件我肯定會評我的學生,他的選題可能符合我個人興趣,而且我熟悉他。我們不能要求科學家做聖人。

社會缺乏對科學的理解和寬容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真真

浮躁可以理解為壹種行為的表現,但它有兩種可能,壹種是先天的,通過教育來去除他的浮躁,還有壹種是後天的。後天的浮躁怎麽來的?肯定是在壓力下產生的輕率、急躁。從這個角度講,現在科學承受的壓力非常大,社會支持科學,是因為社會需要科學,社會需要有直接的回報、收益。

但是,科學本身又有它的發展規律,它的研究結果往往是不可預測的,有時它的實際價值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體現出來,這本身是客觀存在的矛盾。這種矛盾各國都存在,我們為什麽出現這麽浮躁的現象?從中國的情況來看,整個社會彌漫著壹種浮躁的氣氛。我們的社會正在處於改革之中,它對科學有太高的期望,期望通過它來拉動經濟發展,給科學的壓力非常大,科學需要不斷為社會提供這些有用的東西。這裏最大的問題,就是對科學的不寬容和不理解。社會把科學僅僅理解成提供結果的東西,而不是理解為壹個過程。在這種急功近利的環境下,科技人員似乎只能這樣,只能提供這些結果,而這些結果越來越沒用,他被掏空了。

另外,現在政府部門仍然是雙重身份,既是資源的分配者,又是資源的擁有者。它所支持的項目,實際上是國家意誌的體現,甚至是部門意誌的體現,或者有的人謀私利,是個人利益的體現。很多課題其實不是從科學的角度或者問題本身提出的,而是由行政部門操作的,這樣就難免造成浮躁。資源所有權和資源分配權不分離,勢必要造成腐敗。

資源分配權壹定要交給科學***同體。雖然科學界內部有自己的問題,但這並不是把這種權利還給行政機構的理由,否則,這個問題永遠也解決不了。如何解決是科學界內部的建設問題。這兩個問題應該分開來看,才能談清楚。(何自英)

什麽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浮躁深植在我們心靈的最深處,我們的人生因浮躁而虛浮乃至膚淺、平庸。

我們常常心不在焉,我們常常坐臥不寧,我們常常沒有耐心做完壹件事,我們常常計較自己的得失,我們常常感到身心疲憊,我們常常急於成功……我們到底是怎麽了?原因很簡單——我們太浮躁了。

什麽是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氣躁,是成功、幸福和快樂最大的敵人。在短暫的生命之旅中,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敵人。

浮躁常常表現為:心浮氣躁,朝三暮四,淺嘗輒止;自尋煩惱,喜怒無常;焦慮不安,患得患失;東壹榔頭西壹棒槌,既要魚也要熊掌;這山望著那山高,靜不下心來,耐不得寂寞,稍不如意就輕易放棄,從來不肯為壹件事傾盡全力,等等。比如看書,書在眼前像夢境壹樣淩亂難懂,即使強迫自己看下去,意識也只是在字面上壹掠而過,什麽也沒記住,心思根本不在書上。也就是說,只是具備了壹個看書的姿態和形式,實際效果其實等於零。浮躁往往會使妳煩躁難耐,任何事情都會讓妳大動幹戈。好事來了,往往會興奮得難以自制,甚至得意忘形。但如果有壞事光臨,便會立刻墜入痛苦的萬丈深淵,痛不欲生,仿佛世界末日來臨壹樣。

是什麽使我們的學習或工作計劃壹再擱置?是什麽使我們的遠大理想化為泡影?是什麽使我們的生活雜亂無章?是意識和行為的不能自制。而導致意識和行為不能自制的正是浮躁。被浮躁控制的直接後果便是壹事無成。從更深層次去看,浮躁已默默地、不知不覺而又實實在在地支配著我們的行動,滲透在交友、戀愛、婚姻、工作、事業……之中。

做學問也好,辦企業也罷,都來不得半點浮躁。壹個人浮躁,結果是個人受損,壹個企業浮躁,結果是企業破產。只有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做事,才不會被浮躁所左右。針對浮躁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失為壹句金玉良言。其實,能夠影響我們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我們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應該是:平和沈靜,腳踏實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們所處的世界——車水馬龍、霓紅閃爍、香車美女、別墅洋樓、魚翅燕窩、鮑魚熊掌……在這樣壹個充滿誘惑的時代,面對這壹切,人們便不能自已地浮躁起來。似乎我們什麽都想得到,似乎這些在我們心中是最美的。但我們的心靈呢?我們應該讓它安靜下來,還它美麗。

我們不妨來看看下面的這個故事。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壹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好難看啊。”徒弟說。“等天涼了,”師傅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傅買了壹大包草籽,叫徒弟去播種。秋風突起,草籽飄舞,“不好,許多草籽被吹飛了。”小和尚喊。“沒關系,吹去者多半中空,落下來也不會發芽,”師傅說,“隨性。”

撒完草籽,幾只小鳥即來啄食,小和尚又急。“沒關系,草籽本來就多準備了,吃不完,”師傅繼續翻著經書,“隨遇。”

半夜壹場大雨,弟子沖進禪房:“這下完了,草籽被沖走了。”“沖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傅正在打坐,眼皮擡都沒擡,“隨緣。”

半個多月過去了,光禿禿的禪院長出青苗,壹些未播種之院角也泛出綠意,弟子高興得直拍手。師傅站在禪房前,點點頭:“隨喜。”

在這個故事中,徒弟的心態是浮躁的,常常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而師傅的平常心看似隨意,其實卻是洞察了世間玄機後的豁然開朗。

最後請記住:浮躁是人生最大的敵人,無論妳要獲取幸福快樂,還是要獲取成功,妳都必須要拭去心靈深處的浮躁。

浮躁心理的表現及危害:

浮躁心理是當前壹些青少年的通病之壹,表現為行動盲目,缺乏思考和計劃,做事心神不定,缺乏恒心和毅力、見異 思遷,急於求成,不能腳踏實地。比如,有的人對所學知識有了壹知半解,就不肯深入思考。還有的所做的事情還沒有完成,就去做別的事情,結果,壹樣事也沒完全做好。還有的孩子興趣愛好轉換太快,幹什麽事都沒有常性,今天學繪畫,明天學電腦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最終壹事無成。

浮躁心理產生的原因:

1.家長的影響。有的家長在生活中表現出做事情出急功近利的浮躁狀態,這種心理也影響到子女。

2.與遺傳有關。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具有強而不靈活、不平衡的神經類型的人,容易急躁,沈不住氣,做事易沖動 ,註意力易分散。

3.意誌品質薄弱。有的父母和老師只知給孩子灌輸知識,卻不知培養孩子的意誌品質,因而造成有的孩子學習怕苦怕累, 做事急躁冒進,缺乏恒心。

4、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出現浮躁現象後,沒有及時給予糾正和提醒,使其心理成為習慣。

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1.教育孩子立長誌。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的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 ,就沒有生活。”父母和老師只有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確生活的目的和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對生活和學習的 高度責任感,這對防止孩子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

俗話說:“無誌者常立誌,有誌者立長誌。”我們要告訴孩子立誌不在於多,而在於“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 立誌而事未成”的不好結果的產生。正如赫伯特所說:“人不論誌氣大小,只要盡力而為,矢誌不渝,就壹定能如願以償。

2.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壹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後行動。要引導孩子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壹些問題:“為什麽做?做這個嗎?希望什麽結果?最好怎 樣做?”並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 踏實實做每壹件事,壹次做不成的事情就壹點壹點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的最後即可達到目標。

3.有針對性地“磨練”。可以采取壹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孩子的浮躁心理。如家長指導孩子練習書法,學 習繪畫,彈琴,解亂繩結,下棋等,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耐心和韌性。此外,還要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 事時,孩子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噪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壹事無成”,“堅持就 是勝利”。只要孩子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孩子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4.用榜樣教育孩子。身教重於言教。首先教師和家長要調適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 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其次,鼓勵孩子用榜樣,如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範、文藝作品 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的壹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其勤奮不息 ,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

  • 上一篇:《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的實施有哪些意義
  • 下一篇:擺脫腎結石的最佳方法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