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河南鹿邑周各行政村張堆歷史

河南鹿邑周各行政村張堆歷史

王家谷堆的歷史是什麽樣子的?聽說下面是壹個古墓?位於河南省固始

聽說很久很久以前谷堆上面有兩顆大柏樹,壹日清晨壹老漢在家中用臉盆洗臉,忽然看見洗臉架子的鏡子裏邊有兩顆大柏樹,第二天老漢早起洗臉,又看見鏡子裏邊那兩顆大柏樹,老漢覺得驚訝至極!這壹日老漢突發奇想,四處奔波尋找鏡子裏的兩顆大柏樹,沒過多久老漢來到可以看到王家谷堆的地方,遠遠看去谷堆上面聳立著兩顆高大的柏樹,這時老漢激動萬分,心想會是這個地方嗎?老漢馬不停蹄飛快的趕到這個叫王家谷堆的地方,到了地方老漢下馬目不轉睛的順著谷堆溜達了兩圈,老漢心存疑惑會是這兩顆大柏樹嗎?過了壹會老漢想了壹個點子,爬到谷堆之上,把馬鞭系在了其中的壹顆柏樹上,然後就回去了。

這壹日清晨老漢起床打了壹盆水放在臉盆架子上,低著頭正在洗臉,老漢擡頭看鏡子壹晃,裏邊又是那兩顆大柏樹,但這次和前幾天看見的境況最大區別就是,那個跟了老漢幾十年的馬鞭子也出現在鏡子中的柏樹上。(後來說這個王家谷堆是壹個風水寶地)難道這只是壹個傳說嗎?壹個神奇的地方,壹段古老的歷史。

當地有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

河南鹿邑老君臺建成歷史的年代是什麽

老君臺原名升仙臺或拜仙臺,原為明道宮的壹部分,位於老子故裏鹿邑縣城內東北隅。

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生,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臺。

據清光緒《鹿邑縣誌》記述:“天寶二年(734年)建太清壇”。臺高13米,頂部面積765平方米,底面積略大。

全臺以古式大磚堆砌,由24個平面圍成圓柱形,臺上環築七十厘米高的圍墻,形與城墻相似。臺上有正殿三間,東西配殿各壹間。

正殿內原有老子銅像壹尊,高兩米許,鑄工精巧。殿門檐下東西各嵌壹碑,上書“道德真源”、“猶龍遺跡”。

山門內東側原有鐵柱壹根,高七尺,徑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鄲城縣的歷史

鄲城縣是我過建立後設置的新縣城。

位於河南省東部。今鄲城縣地域,西周時屬厲(音lai)、陳,戰國後期屬楚。

秦屬陳郡苦(音hu)縣和項縣。西漢時,境內設置寧平縣(治所即今寧平)和宜祿縣(治所即今宜路)。

三國魏廢縣後,分屬陳郡 (國)武平縣和譙郡苦縣。兩晉至南北朝,苦縣先後改名父陽縣、谷陽縣,原地域仍屬之。

隋開皇六年(586年),置鄲縣,為今鄲城設縣治之始。唐廢鄲縣,其地北部歸鹿邑縣、真源縣,南部歸宛丘縣、項城縣。

五代至宋元,上述縣名有所更改,但轄地基本沿襲未變。明、清兩代,地域大部屬歸德府鹿邑縣,少部屬陳州府(明為開封府)淮寧縣,沈丘縣。

民國3年(1914年)鹿邑縣在鄲城集設縣佐 ,至民國19年(1930年)廢除。民國30年(1941年),地域分屬河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區鹿邑縣和第七行政督察區淮陽縣、沈丘縣。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縣境為 *** 領導的鹿淮太縣、鹿亳太縣和沈鹿淮縣等邊區民主政權的活動地區。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5月,析鹿邑、淮陽、沈丘3縣部分區、鄉設立河南省鄲城辦事處(縣級),屬淮陽專區。

1952年8月,政務院正式批準置鄲城縣。1953年1月,淮陽專區撤銷,鄲城縣隸屬商丘專區。

1958年12月,隨商丘專區並入開封專區。1961年12月,恢復商丘專區,鄲城復歸其領轄。

1965年6月增設周口專區,鄲城縣改屬周口專區至今。

河南周口鹿縣歷史有多少年

夏商時期,境內置小諸侯國(今鹿邑縣太清宮鎮)始稱“厲(Lài)”,屬豫州。此乃鹿邑縣有史記載的設城建置之始,距今已有4000余年。此設置壹直延續至西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歷史進入春秋戰國時期,壹度名相和鳴鹿(今鹿邑縣辛集鎮),均屬豫州陳國。公 元前 571年,周敬王42年7月(前478年),楚惠王滅陳,苦又屬楚。秦時,苦縣屬豫州陳國。

西漢,苦縣屬兗州淮陽國。新莽時期改苦為賴陵,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改賴陵復苦縣。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獻帝封曹操為武平侯,食邑於此,屬豫州陳國。現鹿邑縣境內還存有三國曹魏修建的武平城(今鹿邑縣邱集鄉武平城村)及觀武臺(今鹿邑縣玄武鎮)遺址。

晉鹹康三年(公元337年),改苦為父陽和武平屬陳留郡。南北朝孝明帝正光年間改父陽為谷陽,屬陳留郡。

隋,谷陽屬豫州譙郡。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更武平為鹿邑,並移治今試量鎮屬淮陽郡。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農民軍田黑社占據鹿邑,改鹿邑為渦州。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田黑社敗,更渦州復名鹿邑。

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改真源為衛真和鹿邑同屬淮南東路亳州轄。

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鹿邑、衛真兩縣合並,取名鹿邑,治所設置在今縣城,屬河南江北行省歸德府亳州。從此,縣名始壹,境域至清末亦無大變化。

明清時期,鹿邑均隸屬河南歸德府。

民國時期先後屬開封、商丘、淮陽等專區。

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鹿邑縣的行政隸屬關系和行政區劃設置,有過幾次較大的變動和調整。建國初期鹿邑縣先後屬淮陽、商丘、開封、周口等專區。1968年6月屬周口地區。2000年6月至今,國務院批準周口撤地設市,鹿邑從之。[4] 2014年1月1日,鹿邑晉升為省直管縣,由河南省 *** 管理。

已經有4000年歷史了

河南周口的歷史地名

求最佳答案!!! 周口市歷史悠久,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淮陽,古稱宛丘,相傳為太昊之墟、神農建都之地。

夏為豫州之域。殷為虞遂封地,厲(音lài,今鹿邑東)系活動中心。

周武王封舜後媯滿於陳,是周首封十大諸侯之壹。春秋仍為陳國,轄邑歷經變化,今區內有,防(治今太康老冢附近)、檉(音chēnɡ,治今淮陽城西鄭集附近、相(治今鹿邑東部,後稱苦)鳴鹿(治今鹿邑縣西部)、株林(今西華西夏亭),辰陵(治今扶溝縣南部)、項(治今沈丘縣槐店)、頓(治今項城縣南頓);區外有,壺丘(治今新蔡縣東南部)、株野(治今柘城縣城)、沈(治今平輿縣北射橋),另說今臨泉縣城)、焦(治今安徽省亳州市)、夷(治今亳州市東南35公裏處,壹名城父)、留(治今開封市陳留鎮),其中沈、項、頓三個子國,系受陳國保護的附屬國。

戰國時期,公元前479年楚滅陳,以陳為縣。公元前278年楚頃襄王徙都於此,為“郢陳”,稱“西楚”。

秦統壹全國後置陳郡,統縣12:陳、固陵(治今淮陽縣城北21公裏柳林集)、陽夏(治今太康縣城)、苦(音hù,治今鹿邑)、項(治今沈丘縣槐店),另有汝陰(治今安徽阜陽市)、寢(治今安徽省臨泉縣城)、新陽(治今安徽省光武附近)、柘(治今河南柘城縣)、平輿、上蔡、新蔡。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在陳定都,國號“張楚”。

西漢初為淮陽郡,高帝十壹年(前196年)置淮陽國,統縣9:陳、扶溝、陽夏、固始(固陵)、苦、寧平(治今鄲城縣寧平)、新平(治今淮陽縣東北12.5公裏臨蔡)、另有柘、圉(治今杞縣城南25公裏圉鎮)。屬兗州刺史部。

東漢初因之,章和二年(88年)改淮陽為陳國,統縣8:陳、陽夏、苦、寧平、武平(治今鹿邑縣城西北20公裏武平城)、扶樂(今太康縣城西22.5公裏扶樂城)、長平(治今西華縣城東北9公裏),另有柘,屬豫州刺史部。三國魏置陳郡,太和六年(232年)曹睿以陳4縣封其叔植為陳王,遂改郡稱國,陳縣為陳國治,後植子誌復作郡,統縣6:陳、扶樂、陽夏、長平、武平、柘、屬豫州。

西晉初沿舊制,武帝合陳都於梁國,惠帝復置陳郡,領縣5:陳、陽夏、項、苦、武平、屬豫州。東晉十六國仍為陳郡,統縣可考有陳、西華、長平、仍屬豫州。

又據《歷史地理沿革表》載:晉置南頓和汝陽郡。南朝宋初屬南豫州南梁郡,後置陳郡和南頓郡,均治項縣(今沈丘槐店)。

陳郡統縣4:項、谷陽、西華、長平;南頓郡統縣不詳,均屬豫州。南齊仍置陳、南頓二郡,南頓郡移治南頓。

北魏置陳郡、南頓郡和汝陽郡。陳郡治項縣,統縣5:項、長平、西華,另兩縣不詳。

南頓郡治南頓(今項城縣南頓鎮),統縣3:南頓,另兩縣不詳。汝陽郡治汝陽縣(今商水縣城頭村)。

統縣2:汝陽、武津。均屬豫州。

東魏置陳郡和汝陽郡。陳郡治項縣,統縣4:項、長平、西華,另壹縣不詳。

汝陽郡治汝陽,統縣3:汝陽、武津、征羌。均屬豫州。

據《太平寰宇記》載:至天平二年(535年),以淮南內附置北揚州,理項城。陳郡改屬北揚州。

武定元年(543年)僑置丹陽郡和秣陵縣。丹陽郡屬北揚州,州、郡均治項縣(今沈丘槐店)。

北齊百姓不附侯景改北揚州為信州,置陳郡屬信州,州、郡均治項縣(今淮陽縣城),又置淮陽郡,治陽夏(今太康縣),淮陽郡、丹陽郡亦屬信州。北周改信州為陳州。

隋初為淮陽郡,治宛丘縣(開皇初置),統宛丘、扶樂、太康、西華、鹿邑、溵水、南頓、項城、鄲縣、鮦陽(今安徽省臨泉縣城西)10縣,屬豫州。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陳州和沈州,沈州治項城縣(今沈丘槐店),統項城、溵水2縣。

陳州統宛丘、太康、鴻溝是、鹿邑、鄲等縣,陳州、沈州屬豫州。大業八年(612年)復置淮陽郡,治宛丘,統宛丘、太康、扶樂、西華等10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復置陳州,統宛丘、太康、項城、西華、溵水、南頓6縣。武德四年(621年)置北陳州,治扶溝,復置沈州,統項城、潁東、2縣。

五代仍之。宋宣和元年(1119年)置淮寧府,統宛丘、西華、商水、南頓、項城5縣,屬京西北路。

南宋置陳州,仍統5縣屬南京路。元,屬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

明萬歷十年(1582年),陳州、商水、項城、沈丘、西華、扶溝、太康6縣1州屬開封府,鹿邑縣(包括今鄲城縣東北的壹部分)屬歸德府。清初襲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升陳州為直隸州,仍統4縣,屬河南布政使司。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為陳州府,府治淮寧縣(今淮陽),統淮寧、太康、扶溝、西華、商水、項城、沈丘7縣屬河南布政使司。1912年5月撤淮寧縣。

1913年3月1日,廢陳州府,置淮陽縣,原府轄縣和鹿邑同屬河南豫東道。1914年5月23日改屬河南開封道。

1932年8月在淮陽設第三行政督察區,原8縣屬之。同年10月,第三行政督察區改為第七行政督察區,仍統8縣,屬河南省。

1949年設淮陽專區,轄淮陽、鹿邑、項城、沈丘、商水、西華、扶溝、太康8縣和周口市(1948年1月置),1952年8月增置鄲城縣。1953年1月,淮陽專區撤銷,西華、扶溝、商水(周口市改為縣轄鎮入商水)3縣歸許昌專區,余6縣歸商丘專區。

1958年12月商丘專區撤銷。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高賢鄉的歷史

太康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渦河上遊,豫東平原。

屬周口地區。面積1761平方公裏,人口126.06萬。

轄轄11個鎮、12個鄉:城關鎮、常營鎮、遜母口鎮、老冢鎮、朱口鎮、馬頭鎮、龍曲鎮、板橋鎮、符草樓鎮、馬廠鎮、毛莊鎮、城郊鄉、楊廟鄉、王集鄉、高賢鄉、芝麻窪鄉、清集鄉、獨塘鄉、大許寨鄉、五裏口鄉、張集鄉、高朗鄉、轉樓鄉,761個行政村。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57.46米。

渦河以北及城西部為黃泛區,沖溝較多。河流16條,長441公裏,主要河流渦河長56公裏。

年平均氣溫14.5℃,年平均降水量554.8毫米,全年無霜期204天。 縣內生產總值229563萬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832元。

現在耕地171.45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葉、油菜籽、花生、芝麻、黃紅麻;森林覆蓋率為14.2%;主要樹種有泡桐、楊樹、槐樹、榆樹等。

主要中藥材有二花、紅花。 境內公路總裏程389公裏,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裏22.1公裏。

有國道107、311線穿過,全長97公裏;省道1條,全長22公裏;縣鄉道全長270公裏。其中二級公路31公裏;橋梁96座,2723延米,20個鄉公路晴雨暢通,752個行政村通汽車。

地方鐵路神鄲線經境內39公裏。

河南省周口市的歷史誰知道講講

漢代稱汝陽,以汝水為名。隋代改為溵水。宋太祖趙匡胤為避父諱(其父名趙弘殷),諱“殷”、“溵”等字,“殷”、“商”為同壹王朝名,改“溵水”為“商水”。

商水地域在西周時,屬沈國。春秋時,蔡昭侯十三年(公元前506年)沈國被蔡國所滅,此時其縣境西部屬蔡國,東部屬頓國。楚昭王二十年(公元前496年),楚國先滅頓國,後又滅蔡國。戰國時,屬楚國。秦,在陽城(含舒莊鄉扶蘇寺村)置縣,屬陳郡。陳勝、吳廣起義時期,改陽城為扶蘇。西漢時,屬豫州汝南郡,縣境分屬陽城、汝陽、博陽三縣。其後其縣名屢經變換,至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在其地域上又分置了殷水肥(治所為商水老城,另壹說在今鄧城鎮潘堂)。大業初年(605年),並汝陽縣入殷水縣。皇泰元年(618年),置扶蘇縣,與殷水縣同屬陳州淮陽郡。唐武德五年(622年),並扶蘇縣入殷水縣,屬河南道。貞觀元年(627年)屬陳州。興元元年(784年)屬陳州淮陽郡。五代,縣名仍稱殷水,屬陳州。宋建隆元年(960年),改殷水縣為商水縣。

1947年8月18日,商水縣城第壹次解放;10月23日,商水縣城第二次解放;11月成立商水縣民主 *** ,12月又在其今日轄地西部成立了郾商西縣民主 *** 。1949年2月,郾商西縣並入商水縣。1952年6月10日,周口市改為鎮歸商水縣管轄,商水縣 *** 由商水城關遷到周口,屬淮陽專區。1954年5月5日,商水縣與周口鎮分署辦公。1958年,周口鎮第二次並入商水。1965年11月25日,商水縣與周口鎮再次分署辦公。1975年,商水縣直機關由周口遷至商水老城至今。1953年前,商水縣屬淮陽專員公署。1953年—1965年,屬許昌專員公署。1965年後屬周口專區(周口地區),2000年8月2日屬周口市。

我想知道鹿邑的歷史和現在的經濟怎樣

鹿邑縣位於豫皖交界的河南省東部,處黃淮平原,渦河中遊,東監安微省亳州市,西接太康、淮陽,南與鄲城毗鄰,北與商丘、柘城接壤,總面積1245.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40.3萬畝,下轄22個鄉鎮,總人口109.6萬人。

鹿邑歷史修久,人傑地靈,是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之壹、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教學派創始人老子的故裏。境內有13條較大河流,311國道與商沈公路交匯於此,渦河水繞城而過,東近京九線,北近隴海線,水陸交通便利。

鹿邑氣侯溫和,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半大陸性季風氣侯,年平均氣溫14.4℃,無霜期220天左右,境內地勢平坦而低緩傾斜,土壤肥沃。改革開放特別是進入九十年代以來,鹿邑人民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搶抓機遇,立足於本地實際,制定了“強化壹個基礎(農業),抓住壹個主導(工業),突出壹個亮點(鄉鎮企業),圍繞兩大優勢(農副產品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培育八大特色(糧草皮毛林煙牧運)”的興縣富民發展戰略,走出壹條符合鹿邑實際的經濟發展路子,使鹿邑的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到1998年,全縣國民生產總產值達到3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55.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16元,財政收入1.576億元。鹿邑是典型的平原農業大縣。

為了改善農業弱質產業的狀況。我們大力改善農業的基礎條件,推動科學種田,推進農業產業化,使我縣的農業種植結構內單元的糧食種植向糧經二元和糧經飼三元結構轉化。

糧、林、煙、畜等大宗農副產品得到均衡發展,逐步躋身於全省全國先進行列。先後被國家、省評為“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全國煙葉生產先進縣”、“全國產棉大縣”。

特別是林業、煙葉、棉花生產方面,林業成為我縣的壹大支柱、知名產業,成為全國學習的壹面旗幟;煙葉生產效益連年居全區首位,被河南省確定為煙葉產業化試點縣,被譽為豫東煙葉生產的壹盞明燈;棉花生產成為全省唯壹的“標雜A”雜交棉制種基地。畜牧業在農業中的比值也逐年提高。

95年被國家確定為稭桿養牛試範縣,供港活牛質量去年居全省首位,98年又被國家科技部門評為全國科技先進縣。圍繞資源優勢,立足“農”字做文章,大力發展工業和鄉鎮企業。

其中以國家大型壹類企業宋河酒廠為龍頭的白酒釀造業,已成為我縣主要經濟支柱之壹,宋河酒廠是國軍用 *** 名酒生產廠家之壹。其主導產品是宋河浪液89年被評為“中國名酒”,該廠產品有三大系列60多個品種,曾躋身全國工業企業500強,全國同行業最佳效益,全省工業企業10強行列。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始終把鄉鎮企業作為戰略性,方向性的工作常抓不懈,使鄉鎮企業迅錳崛起,目前,已成為鹿邑國民經濟和財政收入的最大支柱。自96年以來,鄉鎮企業發展壹直名列周口地區首位。

“龍鳳皮革”、“賽潮皮鞋”、“宜居家具”、“輔仁藥品”“試量狗肉”、“孔集鹵雞”、“觀堂麻片”、“辛集麻花”等壹批省內外、國內外知名品牌正如雨後春筍般成長。鹿邑縣玄武鎮被譽為周口地區“鄉鎮企業第壹鎮”。

河南鞋城皮革集團總公司、賽潮集團公司、輔仁集團、森源板業制造公司、河南遠達鞋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跨入國家大中型鄉鎮企業的行列。皮革、皮鞋加工業是全縣最大的支柱產業,是全省重要的皮革、皮鞋加工業是全縣最大的支柱產業,是全省重要的皮革、皮鞋考產基地。

以尾毛和麥稈資源為依托,個體先行,規模發展,逐步形成區域性塊狀經濟,帶動當地和周邊鄉鎮經濟發展。以張店鄉為主的尾毛加工業,年加工產值1.3億元,實現利稅2200多萬元。

以城郊鄉為主的草制品加工業,年加工產值1.5億元,實現利潤2500多萬元,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十多個省市,而且遠銷東南亞國家。積極營造良好的環境,不斷擴大對外開放。

在軟環境上,認真轉變 *** 職能,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嚴格規範有關部門和行業的行為,認真糾正不正之風,對重點企業實行“掛牌保護”。同時,積極開展“城市創三優,農村樹新風”活動,提高城鄉人民的開放意識和精神文明程度。

我縣創建“三優杯”活動,連續4年獲地區“三優杯”競賽評比第1名,目前,我縣已成為地級衛生縣城。在硬環境上,我們大力發展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加快城市建設步伐。

加強村鎮基礎設施建設,玄武、太清宮鎮被命名為“中州名鎮”。市場建設訊速發展,初步形成了大中小相結合的多形式、多層次、多功能的城市市場流通網絡。

鹿邑縣布匹批發市場,年成交額1.2億元,每年創稅費500多萬元,被評為省級文明市場。對重點文物古跡進行了配套建設。

在此基礎上,我們利用境內豐富的旅遊資源,確立了“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發展戰略,多次面功舉辦了“國際老子學術研討暨經貿洽談會”。同時,我們還制定了壹系列招商引資的優惠措施,增強對外開放的吸引力。

據《史記》記載:孔子問禮於老子後,感嘆到:“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孔子問禮處”至今古柏森森,古風猶存。

深受老子思想熏陶的鹿邑人民素有文明禮儀的優良傳統。現在,勤勞樸實的鹿邑人民踏著時代的節柏,在老子故裏這片古老而神奇的熱土上,將以開闊的胸襟、誠實的勞動、良好的投資環境,熱忱歡迎。

鹿邑太清宮在歷史上有過哪些重要整修

太清宮位於河南省鹿邑縣城東5公裏處之太清宮鎮,是老子的誕生地,舊名苦縣厲鄉曲仁裏。

太清,道家為天道,亦謂天空,傳為神仙居處,道教常用以名其宮觀。老子出生地的紀念性建築,初為老子廟,建築時代已很久遠。

《漢書桓帝本紀》記載,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涫之苦縣祠老子”。 同年十壹月,“使管霸之苦縣祠老子”。

壹年之中,兩次專使到苦縣祠老子,成為勝舉,這期間老子廟改為老子祠。唐高祖李淵為擡高自己的身份,鞏固封建統治,認老子為祖,以老子祠為太廟,大興土木,起建宮闕殿宇。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祠堂稱“紫極宮”。 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追封李母為“先天太後”,於紫極宮北建“洞霄宮”,專祀李母,是為後宮。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加封老子為“高上大道金闕天皇大帝”,並正式改紫極宮為太清宮。唐宋鼎盛年間,太清宮前後兩宮,宮殿600余間,占地872畝,廟占地面積達2。

75畝,盛極壹時。

後遭兵火,屢廢屢修,地上地下都遺留有豐富的遺跡遺物。

  • 上一篇:長城2.0T柴油機能進藏嗎?
  • 下一篇:有哪些保護肺的藥物?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