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醫藥行業發展前途大嘛?

醫藥行業發展前途大嘛?

藥業是按國際標準劃分的15類國際化產業之壹,是世界貿易增長最快的朝陽產業之壹。20世紀70年代,世界醫藥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3%,80年代為8.5%,90年代為7.5%,預計 2001年-2010年間仍可維持在7%左右。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藥業產值年均增長率在16.6%左右,"八五"期間是發展最快的5年(年均增長率為22%),"九五"期間仍保持了較高的發展速度(年均增長率為17%)。我國醫藥制藥業總體規模在國民經濟36個行業中排在18位~20位,屬於中等水平。2001 年,我國醫藥工業總值為2770億元,占我國GDP的2.9%; 2002年,我國醫藥工業總值為3300億元,占我國GDP的 3.2%左右。醫藥行業整體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

根據2001年全國換發藥品生產企業許可證的統計,目前我國原料藥和藥品制劑生產企業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 多家"三資"企業(世界跨國醫藥公司前20名都已在我國合資辦廠)。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有1100家左右。按產值計算,股份制經濟在全行業的比重已從"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資"經濟從15%上升到18.8%,而國有經濟比重則從55%下降到36.1%。醫藥行業所有制結構得到進壹步調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同發展的格局。在5000多家醫藥工業企業中,有生物制藥企業 200余家、中藥生產企業1100多家和化學藥品生產企業4000 家左右。至2001年底,可以生產化學原料藥近1500種,總產量 43萬噸,位居世界第2;能生產化學藥品制劑34個劑型、4000 余個品種;還有我國的傳統中藥,也已逐步走上科學化、規範化的道路,能生產包括滴丸、氣霧劑、註射劑在內的現代中藥劑型 40多種,總產量已達37萬噸,品種8000余種。另外,我國能生產疫苗、類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體內外診斷試劑等各類生物制品300余種,其中現代生物工程藥品20種;能生產預防制品約9億人/份。我國還可以生產包括X射線斷層掃描成像裝置、磁***振裝置等在內的醫療器械11000多個品種、規格;可以生產8大類1200多個規格的制藥機械產品。

從我國醫藥企業的市場行為和品牌發展情況看,由於企業過度發展,數量眾多,基本藥物嚴重過剩,產品總量供過於求,而且著名藥品品牌多數為境外品牌,其市場占有率高於國產品牌。從目前國內市場份額來看,"三資"企業產品占25%,進口產品占12%,國產品占35%,而大城市的大醫院購進的"三資" 企業藥品和進口藥品高達60%~70%。可見,外資產品對中國醫藥幣場有很大的影響。據統計,目前,在我國省級中醫院應用的藥品中,中藥飲片、中成藥和西藥的比例為3:3:4,地市級的比例為2:3:5,縣級比例為1.8:3:6.2。2001年。在我國藥品幣場中,西藥、中成藥、其它保健品和生物制品所占的比例大概分別為60%、25%和15%。而國內企業、"三資"企業和國外企業在我國藥品市場中所占份額1999年分別為43.0%。 29.0%和28.0%,2000年分別為47.1%、30.0%和22.9%。 2000年與2001年,"三資"企業、國內企業和國外企業在醫院藥品市場中所占份額分別為30%、23%、47%和43%、35%、 22%。另據統計,2002年,在我國藥品零售終端市場中,醫院銷售與藥店銷售所占比例分別為80%和20%,醫院銷售仍占主導地位。

我國醫藥行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醫藥行業自改革開放以來,雖有很大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我國藥品生產企業存在"壹小二多三低"的現象

"壹小"指大多數生產企業規模小。據統計,目前我國 5000多家醫藥生產企業中,幾乎90%為小型企業。2001年,國家500強大型企業中醫藥企業只有25家。據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統計,2001年年銷售額過50億元的醫藥企業只有2家,過 20億元的有10家,過10億元的有23家,過億元的有250家左右,其數量還不到醫藥商業企業總數的4%。

"二多"指企業數量多,產品重復多。在我國5000多家醫藥生產企業中,大部分企業名牌產品少,品種雷同現象普遍。以生物制藥為例,僅α-幹擾素就有深圳科興、沈陽三生、安徽安科、天津華立達等10多家生產,IL-2則有9家生產。又如中藥,牛黃解毒片全國竟有150余家企業生產。還有壹些新產品,如克拉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左氧氟沙星等,重復生產、盲目擴大現象也十分突出,生產企業都在50家以上,以致這些新產品供大於求。而像維生素C等老產品也出現盲目擴大生產規模的問題,導致產品價格壹降再降,甚至處於虧損邊緣。

"三低"指大部分生產企業產品技術含量低,新藥研究開發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經濟效益低。從新藥的研究與開發來看,開發壹種新藥,壹般耗時10年左右,在西方發達國家耗資約需5億~10億美元,我國至少也要2億~5億人民幣。但我國專用於新藥開發的資金每年只有1000萬~2000萬人民幣,加上制藥企業自身投入的資金總計也不到醫藥工業產值的 1%,新藥研制投入嚴重不足,直接導致新藥的創新研制能力及制劑水平低下,創新藥物很少。我國生產的化學藥品97%都是仿制藥,至2001年,我國自主開發獲得國際承認的創新藥物只有2個:青蒿素和二巰基丁二酸鈉。目前,我國仍主要以引進仿制為主。這種狀況導致了市場競爭的進壹步惡化,使企業無法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從而限制了我國醫藥工業的發展。

 壹部份醫藥工業企業未能達到GMP標準,嚴重阻礙我國藥品進入國際市場

 我國推行GMP管理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雖然取得了壹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許多問題,如企業車間達不到GMP要求,生產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生產技能不高,生產工藝及操作規程的制定和執行不夠科學、嚴格、導致產品質量不高,不能很好地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據統計,截止2003年1月,只有1464家生產企業獲取1892張GMP證書,還有4000家左右的制藥企業必須在2004年6月30日以前通過GMP認證,否則只能被淘汰。而且已經通過GMP認證的少數企業。在執行標準時也存在壹定的違規行為,這不僅制約了藥品質量的提高,也嚴重阻礙了我國藥品進入國際市場。醫藥企業應該積極導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自身準入市場的標準,依照GMP規範行事,以使自己的產品具有更強的競爭力,為進軍國際市場積極創造條件。

我國藥品的知識產權保護情況不容樂觀

我國從1993年起開始對藥品實施20年的專利保護。應該承認,幾十年來我國醫藥企業已習慣了仿制別國藥品,創新缺乏動力,創制新藥的能力不強,同時由於知識產權保護觀念淡漠,使我們本來就少的壹些創新成果,也沒有得到很好保護,這使得我們不得不咽下自己種下的苦果。例如,我國醫藥科技人員經過十幾年艱苦奮鬥於20世紀70年代開發成功新化學藥物青蒿素。該藥是我國醫藥領域的重大發明,也是我國醫藥領域1998年以前唯壹壹個得到世界承認的自主開發的新化學藥物,曾獲得衛生部和國家科技獎,在世界範圍內具有重大影響。但由於我國當時還不具備知識產權保護的必要條件,當青蒿素的研究論文發表後,國外企業立即對其進行了結構改造並申請了專利。本來是我國的發明變成了國外的專利,我國每年僅此壹項就有2億~3億美元的出口損失。又如,我國維生素C 兩步發醇法制備技術的發明同樣是壹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發明,卻也由於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使1家本要用500萬美元買下此項制備技術的外國企業在得知該技術沒有申請專利後撿了個便宜,只花了幾十元人民幣就把論文買回去。幾年之後,國外以這種低成本技術生產的維生素C向國際市場大量傾銷,擠壓我國維生素C的出口價格,給我國造成極大損失,致使壹些國內生產企業陷入困境。因此,如何利用知識產權協定來激勵、保護、發展我國醫藥事業已成為我國制藥企業壹個迫在眉睫的任務。

融資渠道單壹,產業發展資金不足

制藥業同其它行業相比有"四高":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高技術密集型,特別是現在的壹些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制藥產業。目前,我國高科技制藥產業的資金來源除股東投入的股本金以外,主要依靠銀行貸款,融資渠道狹窄。由於銀行十分註重資金的安全性和流動性,高技術投資的風險使銀行慎之又慎。因而制藥企業融資能力明顯不強,資金嚴重短缺。發展資金嚴重不足已經成為制藥企業開發研制新藥、更新設備、開拓市場的巨大障礙。

醫藥市場競爭無序,存在行業不正之風

隨著市場經濟的成形,我國醫藥市場出現了壹些新的變化。藥品購銷各個環節利潤分配不合理,加上同樣產品由多個廠家生產,迫使企業紛紛采取高定價、高讓利的促銷手段。近年來,醫院從藥品銷售企業進貨的讓利比例為藥價的18%左右,而從藥品生產廠家直接進貨的讓利比例已高達25%以上。藥品市場環境持續惡化,藥品價格持續攀升,極大地損害了廣大患者的利益。而企業也迫於幣場壓力,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市場競爭上,無力顧及技術創新。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這種無序競爭和行業的不正之風再維持下去,我國制藥企業將很難適應國際大市場。

綜上所述,我國的醫藥行業近20年來雖得到了壹定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為了跟上世界醫藥業發展的步伐,整個行業必須擴大規模,關、停壹些小的制藥企業,避免重復建設,國家應通過相應的措施進行宏觀調控,改變醫藥流通企業 "多、小、散、亂、差"狀況,進壹步完善相關制度,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以促進我國醫藥行業的進壹步發展。

我國醫藥市場發展趨勢

醫藥經濟運行將繼續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

我國1990年-2001年每年的醫藥工業總值分別為392、 502、634、746、862、1060、1251、1400、1630、1946、2332、2700 億元,年均增幅達19.5%;1990年~2001年每年的藥品總銷售額分別為151.42、176.67、208.13、231.34、373.91、464.04、 532.03、607.29.776.87.922.90、1084.5、1260億元,年均增幅達21.7%。2002年,我國醫藥工業總值為3300億元,增幅也達18.8%,高出國民經濟增幅10多個百分點。醫藥行業"十五" 發展目標是:醫藥工業總產值年平均遞增12%左右。能保持如此高的發展速度,當然是有理由的。

人口的自然增長是藥品市場需求增加的基本因素: 2000年,我國人口有12.95億,到2005年我國人口將達13.3 億,人口凈增長將對醫藥產品產生新的需求。而且2000年第5 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老年(60歲以上)人口接近1.3 億,約占人口總數的10%,中國已步入老齡化國家的行列。未來老年人口將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長,預計到2005年我國老年人口的總數將達到1.6億,占總人口數的11.52%;2025 年將增加到2.8億,占總人口數的17%;到2050年將超過4 億,占總人口數的27%,並達到頂峰。目前,老年人口的藥品消費已占藥品總消費的50%以上,人口的老齡化進壹步促進藥品消費。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進壹步促進了藥品需求:我國1990年~2001年每年的人均用藥水平分別為13、15、18、 20、31、38、43、50、62、74、85、99元。目前,我國的藥品消費水平還很低,而中等發達國家人均藥品消費額已在40美元~50美元之間。但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隨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均用藥水平也在逐年上升。通過對廣大農村市場的進壹步開拓,中國藥品市場也將呈現出更大的發展空間。

藥品消費結構將發生新的變化

用藥結構漸趨合理:新的醫療保險制度的實施及新的 "醫改"方案的出臺,將對我國藥品結構調整產生重大影響,現代生物技術藥物、天然藥物、海洋藥物將可能挑戰常規化學藥物的地位。療效好、價格低廉是患者用藥時必須要考慮的兩個因素。因此,高城低價的藥品銷售量會繼續增加,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零售市場也正在日趨擴大。目前,全國醫藥市場的批發、零售結構正逐漸發生變化,醫藥商品零售額的比重已由過去的5%提高到15%以上,少數地區已上升到20%~30%。預計這種勢頭隨著醫療制度的改革和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的實施還將進壹步擴大。

非處方藥品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藥品分類管理將帶來藥品需求結構的變化。我國非處方藥市場銷售額十分可觀, 1990年為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9.1億元),1994年上升至 10.1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83.8億元),4年內增長3倍多。 1996年,我國非處方藥市場銷售額升至1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 107.9億元),已成為世界非處方藥市場銷售額增長最快的國家。據統計,2001年,我國非處方藥市場銷售額已過240億元,占藥品銷售總額的20%。雖然目前我國人均非處方藥消費低於全球人均非處方藥消費水平,但隨著醫療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們自我藥療意識的不斷增強,以及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的進壹步實施,我國非處方藥市場已顯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有關專家預計,到2005年,我國的非處方藥銷售額可望達600億元, 2020年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非處方藥銷售市場之壹。

藥品價格漸趨合理

前幾年,我國藥品價格虛高的現象比較嚴重,但今後幾年這種現象將會基本扭轉。受國家對藥品價格調控力度加大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的雙重影響,藥品價格近年來持續走低。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1997年以來,國家計委先後10次降低中央管理藥品價格,降價藥品達200多個品種。中、西藥品零售價格指數漲幅從1996年的8.8%逐步下降到2000年的0.3%, 2001年為-1.5%,首次出現負增長。2002年,藥品價格指數進壹步降低,1月~3月分別為-2.7%、-3.4%、-3.7%。藥品屬需求彈性較大的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也會有較大幅度增長,但對行業而言銷售量增長是否能抵消價格下降造成的銷售收入減少將直接影響醫藥行業的經濟效益。從短期效應來看,價格下降的效應超過了需求增長的效應,確實對醫藥企業業績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有些企業生產難以為繼,有些企業不得不申請計委重新定價。據有關方面消息,國家計委正在就醫藥價格問題咨詢各方意見,筆者認為不排除出臺新政策的可能,而新的政策必然會充分考慮上幾次降價的負面效應,最終使藥品價格更趨合理,在老百姓受益的同時,醫藥企業利益也能得到保障。

醫藥企業數量將大幅度縮減,經營規模逐步擴大

我國醫藥業長期被企業多、規模小、成本高、效益低等頑疾所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市場競爭加劇,壹些企業將被兼並、重組,壹些企業將不得不退出市場,中國醫藥市場"版圖"也將重新劃分。這種優勝劣汰的結果是醫藥企業數量逐年減少。 2001年已淘汰占制藥企業總數10%左右的小型制藥廠,2002 年可再淘汰10%左右的小型制藥廠。據有關專家預測,"十五" 以後,中國醫藥企業將減少25%-35%。國家對醫藥行業"十五"發展的企業組織結構目標也調整為:在現有大型企業集團的基礎上,通過股票上市、兼並、聯合、重組等方式,著力培育 10個左右銷售額達50億元以上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這些企業年銷售額占全國醫藥工業企業銷售總額的30%以上,其主要產品具有與國際跨國公司相抗衡的能力;培育5個~10個面向國內外市場多元化經營,年銷售額達到50億元以上的特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建立40個左右面向國內市場或國內區域性市場、年銷售額達到20億元以上的大型醫藥流通企業集團,這些企業的銷售額占到醫藥行業銷售總額的70%以上;建立10個在國內外知名的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1000個以上;建立壹批區域性醫藥零售連鎖企業,每個企業擁有分店100個左右。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和行業結構的調整,今後幾年,壹大批以上市公司為主體的大公司、大集團將脫穎而出,它們通過聯合、兼並、重組實現超常規的資源匯聚、資產增值和資本擴張,形成強大的實力,可望在全球化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醫藥市場結構繼續向多元化、多層次方向發展

醫藥市場的經濟結構多元化:按產值計算,醫藥行業中股份制經濟在全行業的比重已從"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資"經濟從15%上升到18.8%,國有經濟從 55%下降到36.1%。醫藥行業所有制結構得到進壹步調整,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同發展的格局。醫藥企業中國內企業、"三資"企業、外國企業在我國藥品市場所占份額1999年分別為43.0%、29.0%和28.0%,2000年分別為47.1%、30.0%和22.9%。國內藥品市場在國有醫藥經濟為主導的前提下,各類型的集體經濟、股份經濟以及"三資"和 "合作"經濟都在***同發展。這種多元化的醫藥經濟結構,對活躍醫藥市場大有好處。

3.5.2醫藥市場的構成多層次化:它包括以招標為特征的開放性市場、以醫藥合同為基礎的半開放性市場、以國家計劃為基礎的封閉性市場和以自由購銷為特征的零售市場,都是以藥品市場為導向,充分體現供求關系、價值規律。

藥品需求多樣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藥品和保健食品購用量越來越大。有資金支持的購銷者對高檔藥品、新藥有特殊偏愛,而中、低層次的購銷者仍占據大部分藥品市場份額。在資金的投向上,購銷者在產、供、銷、研、用的方面有不同投入比重,構成了新的購銷格局。如全國最近兩年醫藥大類銷售就呈現以下變化:老年人、婦女、小兒用藥量有所上升,成年人用藥量有所下降;新品種需求量上升,老品種需求量下降;保健藥品、名特優成藥用量上升,壹般藥材、成藥用量下降;合資藥用量上升,進口藥用量下降。

醫藥現代物流發展進壹步加快

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的毛利壹直在下降。目前國內藥品批發行業的平均毛利率為12.6%,而平均費用率卻達到 12.5%。2002年1月~9月,我國醫藥商業平均純利潤率僅有 0.59%。美國醫藥批發行業的平均毛利率為5%,平均費用率只有3%~4%,平均商業純利潤率達到1%~2%。我國現在從事藥品批發的企業多而小,近17000家批發企業中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只有10家,超過50億元的只有3家-6家。而我國12萬家零售企業中,最大連鎖店年營業額也只有5億元。這種物流費用居高不下、純利潤率低、批發企業數量多而小的狀況維持下去,如何面對外資的沖擊?由此可見,發展現代物流已經成為我國醫藥行業的當務之急。現代物流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隨著醫藥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加快發展醫藥現代物流是應對國際競爭的壹項重要手段。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這是從我國經濟發展戰略高度提出的壹個重大問題,我們要提高認識並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商業企業的競爭,關鍵就在物流,高效率物流配送是商業企業取得成功的關鍵。發展醫藥現代物流壹定要結合中國國情,與實施GSP和業務流程重組相結合,要註意先進性和適用性並重,以引進現代物流管理技術為支撐,必須是軟、硬件兼備,而不只是建設大倉庫。我們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實際,快速發展現代物流,實行規模化、規範化、集約化經營,努力實現"降費增效"的目標。

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化

隨著全球經濟壹體化的發展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內醫藥市場成為壹個國際性的競爭市場已勿庸質疑。國內企業將面對大型跨國企業而不僅僅是國內其它企業的挑戰,如果不進行改革並加速國際化進程就會在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就現階段醫藥市場而言,競爭還剛剛開始,因為外資準入仍有諸多限制,國外商品進入還有關稅壁壘。現階段外商投資中國市場只能以合資、合作方式進行,並有投資比例限制,而國外同類藥品進入中國市場也因關稅高導致價格偏高而喪失壹定競爭力。幾年後,上述情況將會改變。龐大的中國醫藥市場將吸引外國大公司巨資的不斷投入,中國將成為全球主要的原料藥及制劑生產基地,藥品進出口貿易將急劇增長,藥品價格懸殊的現象將蕩然無存,醫藥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化。

  • 上一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
  • 下一篇:跨境電商商城怎麽樣,趨勢如何,前景如何?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