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藥品查詢 - 藍靛的歷史起源

藍靛的歷史起源

靛藍,又稱藍草、藍靛。這三個名字的含義分別是:藍草,指生長在地裏的藍草;靛藍,是藍草加工後的成品;靛藍,因靛而呈深藍色。樂清人習慣稱 "藍靛"。

20世紀60年代以前,雁蕩山地區的特產藍靛十分暢銷,不僅滿足了樂清各縣和溫州市的印染需求,還銷往臺州的溫嶺、黃巖、海門以及福建等省。除了用作染料,它還被用來制作常用的藍靛草。除了作為染料,還用來制作常用藥物,在樂清經濟發展史上寫下了閃光的壹頁。

藍靛是壹種還原染料植物,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荀子-勸學》中,就有比喻學生勝過老師或後者勝過前者的典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裏的藍,即指青草。樂清官方記載的藍靛文獻,最早見於明永樂《樂清縣誌》卷三 "貨貨 "條目,由此不難推斷,其產生必定超前於此時。

歷史上,藍靛種植在中巖山壹帶,以白石鎮赤水洋洋村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白石鎮上坭、石門、石門、石井、石門坭、翰林山,城北鄉坭洋洋、日章、際頭、山峰洋、黃潭頭,永嘉縣石壩龍、清塘、平坑、東張等村。據粗略統計,全村有2000多戶,建園面積上萬畝,年產藍靛成品約5000噸。

赤水洋村從小就做藍靛牙,81歲的錢老去找陶老,陶老說,中條山地區的藍靛生產在1940年至1956年最為興盛,此後藍靛逐漸衰落。由於從國外進口的洋藍靛(化學合成染料)充斥市場,傳統藍靛受到了致命的沖擊。此外,棉布實行統購統銷後,棉紗短缺,人們分到的布很少,沒有多余的白布可染。藍靛產量自然呈下降趨勢。

據中條山地區的老人回憶,在上世紀40年代藍靛需求旺盛的時候,赤水洋250戶人家的田地裏都種上了藍靛,藍靛的價格高達25塊銀元,折合100斤糧食700斤。由於藍靛種植效益顯著,壹批藍靛大戶應運而生,產成品2000斤以上的就有幾百戶。1993年,筆者應樂清市地方史誌編纂辦公室邀請赴黃坦東村編纂《浙江省名村誌》,發現該村175戶人家在土改時,其中被定為 "地主富農 "的成分有38戶,占總人口的22%,聽村民說,大體上就是經營藍靛富起來的吧!

  • 上一篇:暴雨預警應急計劃
  • 下一篇:為什麽藥店的藥比網上藥店貴?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